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全詩翻譯賞析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全詩翻譯賞析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譯文】 樹林裡新生的樹葉催換著舊的樹葉,流水中前面的波浪讓位給後面的波浪。

  【出自】 劉禹錫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吟君嘆逝雙絕句, 使我傷懷奏短歌。

  世上空驚故人少, 集中惟覺祭文多。

  芳林新葉催陳葉, 流水前波讓後波。

  萬古到今同此恨, 聞琴淚盡欲如何。

  註釋:

  深分:深厚的情分。

  因:於是。

  嘆逝:悲嘆逝者。

  傷懷:心中哀痛。

  短歌:指本詩。

  空:徒然。

  集:指文集。

  芳林:長滿花草的樹林。

  陳葉:枯葉。

  聞琴淚盡:聽到琴聲而流盡眼淚。

  名句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這兩句是針對白居易因痛逝故人情緒感傷而寫的,寓意深刻,表示了新陳代謝是自然規律,生生死死亦是尋常事,用不著為此感傷——春天的樹木新葉催換舊葉,奔流的河水,前面的波浪讓後面的波浪前行。詩人擺脫了一般悼亡詩的感傷情緒,借對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生與死的看法,認為生死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規律。抒發了積極向上、奮發不已的精神。在生動形象的比喻中,有著警策深刻的哲理,現在常用這兩句詩比喻新舊事物交替的必然性。

  譯文:

  吟誦起您哀悼亡友的兩首絕句,使我心中悲傷地寫成這首短歌。我徒然驚歎世上的老朋友越來越少,只覺得文集中的祭文卻越來越多。芳林中新葉不斷催換著舊葉,流水裡前波總是讓位給後波。從古到今,人人都有哀悼死者的憾事,您即使為亡友流盡眼淚,又將如何?

  賞析:

  詩題中“見”字是“我”的意思,即劉禹錫自己,樂天即白居易,根據詩題可知:白居易感傷好友元稹(字微之)、崔群(字敦詩)、崔玄亮(字晦叔)相繼去世,寫了兩首絕句給好友劉禹錫,劉禹錫看到詩後,寫了這首詩作為酬答。

  首聯,寫即指讀了白居易寄來的兩首絕句,後有感於友朋之離世,亦作詩抒發感慨。

  頷聯,寫到友人一一離開人間,祭文所做自然增加,以致文集中祭文最多,對於友人去世之傷痛無奈之情,自己的孤獨之感溢於言表。

  頸聯乃千古名句,亦最能體現劉禹錫的哲學思想。本義指春天裡,茂盛的樹林新長出的葉子,催換著老葉、舊葉;江河中,奔騰的流水前面的退讓給後起的波浪。這裡“陳葉”、“前波”可指微之、敦詩、晦叔等已經去世的好友,也可指舊事物。“新葉”、“後波”可指“晚輩”亦可指新事物。這一聯我以為,至少包含了這些哲學思想:

  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消亡有它的'客觀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民族概莫能外。體現了劉禹錫能夠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發展是必然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既然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們就要順應、利用規律。人不能創造規律也不能消滅規律。劉禹錫有感於友人的去世,悲痛之餘,他想到的也許就是尊重逝者、善待生者,以及生者應該珍惜生命好好的地活下去。沒有陳葉就不會有新葉,沒有前波亦不會有後波,新舊事物不是絕然對立的,不是毫無關係的。新事物中包含了舊事物中的優秀成分,舊事物中孕育了新事物的某些基因。二者是辨證統一的關係。也見劉禹錫已經既有辯證思想,暗合對立統一規律。他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也體現了這一規律。

  這兩句詩還可以看出劉禹錫在認清上述規律後,體現出的樂觀豁達的人生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