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全詩及鑑賞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全詩及鑑賞

  【詩句】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出處】

  唐·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意思】

  溪水潺潺, 犬吠隱隱。桃花帶露,濃豔耀眼。樹濃林寂,時見麋鹿出沒。時已正 午,還聽不到山寺的鐘聲。頭兩句寫詩人初進山時所聞所見,展現出一 幅桃源美景。後兩句,寫詩人沿溪而行,穿林進山的所見所聞。以“時 見鹿”反襯不見人,極寫山林的幽靜; 以“不聞鍾”暗示山寺無人,訪 戴天山道士不遇。四句詩有聲有色,如詩如畫,寫景中蘊含著敘事,充 分顯出詩人的妙筆功力。

  【鑑賞】

  山中,溪 水潺潺流淌,嘩嘩的流水聲夾雜著陣陣的犬吠。桃花盛開,帶著晶瑩的 露珠,芬芳而清新,濃豔可人。樹木幽深繁茂,時常看到麋鹿奔跑。站 到溪水邊,時已中午,還聽不到寺院裡的鐘聲。詩句描繪戴天山午間的` 景色,既有犬吠、溪流,又有桃花、麋鹿,聲色俱備,然而給人總的感 覺卻是清靜而幽遠。

  注: 濃,指桃花經露浸潤而更加鮮豔。深,指樹木茂盛。時,經 常,常常。

  【全詩】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鑑賞】

  “扣題”,就是不枝蔓,緊緊圍繞著題目來做文章。但這只是扣題的俗諦。扣題的文章,如果拘手束腳,老實答題,就是扣死題的笨伯。高明的詩人,在題目上可以玩出許多花樣來,又決不出題一步,王夫之說的“愈死愈活”,就是指這一路扣題,這才是扣題的真諦。

  《訪×××不遇》,是唐人喜做的一個題目,才氣不足的詩人,會把×××,什麼什麼道士,作為要扣緊的題目,說自己與他如何有緣分,他又如何如何的一種身份,不遇又是怎樣的遺憾等等,遺憾完了,交卷。而大詩人李白卻像一個極有靈性的頑童,死死扣住“不遇”二字大做文章,絕不添出半句議論、聯想、讚歎、表彰,寫的全是一路上遇不著道士,卻遇著的各種好玩的好看的風景,寫完了好玩的好看的風景,還是遇不著道士,或者正是因為訪道士不遇,才有了這些好玩好看的風景,總之“無一字說道士,無一字說不遇,卻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訪道士不遇”(賀貽孫《詩筏》)。

  李白的這種扣題方式,實際上也不單單是技巧、才氣問題,還有更深層的一個問題:所謂“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骨子裡好的是“遊山”,不是“尋仙”。“尋仙”是他熱愛交遊、熱愛大自然、好動任氣、自由浪漫的生活的一個題目,一個藉口。“奈何天地間,而作隱淪客”(《送岑徵君》),這是李白的真心話。所以當他“愁倚兩三松”時,我相信只是做出一種姿態而已。桃花露濃,深林鹿躍,青山泉飛,這些富有生機的自然物象,才是李白浪漫高華、生機蓬勃的性格的真正顯現。所以當他拈住“不遇”二字時,越是不遇,越是能顯出他的那機趣燦然的生命光華之美,王夫之說的“愈死愈活”,根源在此。

  扣題的死活關係,撇開李白這首詩說,確是極富於辯證意味的藝術技巧。“題”,是人人心中所有;“題意”,卻是個個筆下不同。高手總能做到“愈死愈活”。比如杜甫的《望嶽》詩,無一句不扣題,卻無一句不是“人人筆下所無”的精彩意思。金聖嘆評杜甫這首詩,頗能道出其中三昧:“嶽字已難著語,望字何處下筆?試想先生當日有題無詩時,何等經營慘澹。”“岱宗夫如何”句,金聖嘆批曰:“一字未落,卻已使讀者胸中眼中隱隱隆隆具有嶽字望字。蓋此題非此三字亦起不得,而此三字非此題亦用不著也。”“夫如何,猶雲一部十七史,從何說起,一題當前,心手茫然,更落筆不得,恰成絕妙落筆。”“齊魯青未了”一句,金批:“寫嶽奇絕,寫望又奇絕。五字何曾一字是嶽,何曾一字是望,而五字天造地設,恰是望嶽二字。”“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二句寫嶽;“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二句寫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翻望字為凌字已奇,乃至翻嶽字為眾山字,益奇也。”(《四才子書》)如此扣題,亦不愧為大手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