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的古詩賞析

關於清明的古詩賞析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那麼你有真正瞭解過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清明的古詩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清明的古詩賞析1

  【作品原文】

  《寒食》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作品賞析】

  寒食節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當春二月。由於江南氣候溫暖,二月已花滿枝頭。詩的首句描寫物候,兼點時令。一個「滿」字,傳達出江南之春給人的繁花競麗的感覺。這樣觸景起情,頗覺自然。與這種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該是賞心樂事,第二句卻出人意外地寫出了「堪悲」。作者乃關西人,遠遊江南,獨在他鄉,身為異客;寒食佳節,倍思親人,不由悲從中來。加之,這裡的「寒食」二字,除了指節令之外,還暗含少食、無食之意,一語雙關,因此「他鄉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詩中常見的是以樂景襯哀景,即反襯的藝術手法。而此詩在寫「他鄉寒食遠堪悲」前卻描繪出「二月江南花滿枝」的美麗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對繁花似錦的春色,便與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樓傷客心」,樂景只能倍增其哀。恰當運用反襯的藝術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

  下聯承上句「寒食」而寫到斷火。寒食禁火的習俗,相傳為的是紀念春秋時賢者介子推。在這個節日裡,人們多外出遊春,吃現成食物。野外無煙,空氣分外清新,景物尤為鮮麗可愛。這種特殊的節日風物與氣氛會給人以新鮮愉快的感受,而對於古代賢者的追思還會更使詩人墨客逸興遄飛,形於歌詠。歷來詠寒食詩就很不少,而此詩作者卻發人所未發,由「堪悲」二字,引發出貧居寒食與眾不同的感受來。寒食「無煙火」是為紀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風俗,而貧居「無煙火」卻是為生活所迫的結果。對於富人來說,一朝「斷炊」,意味著佳節的快樂;而對於貧家來說,「往往」斷炊,包含著多少難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聯絡起來,以「不獨」二字輕輕一點,就揭示出當時的社會本質,寄寓著深切的不平。其藝術構思是別緻的。將貌似相同而實具本質差異的事物對比寫出,這也是一種反襯手法。

  此詩借詠「寒食」寫寒士的辛酸,卻並不在「貧」字上大作文章。試看晚唐張友正《寒食日獻郡守》:「入門堪笑復堪憐,三徑苔荒一釣船。慚愧四鄰教斷火,不知廚裡久無煙」,就其從寒食斷火逗起貧居無煙、借題發揮而言,藝術構思顯有因襲孟詩的痕跡。然而,它言貧之意太切,清點了一番家產不算,剛說「堪笑」、「堪憐」,又道「慚愧」;說罷「斷火」,又說「無煙」。不但詞蕪句累,且嫌做作,感人反不深。遠不如孟雲卿此詩,雖寫一種悲痛的現實,語氣卻幽默詼諧。其三、四兩句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為明朝寒食準備熄火,以紀念先賢;可象我這樣清貧的寒士,天天過著「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費心呢。這種幽默詼諧,是一種苦笑,似輕描淡寫,卻涉筆成趣,傳達出一種攫住人心的悲哀。這說明詩忌刻露過火,貴含蓄耐味。而此詩也正由於命意新穎,構思巧妙,特別是恰當運用反襯手法,亦諧亦莊,耐人咀嚼,才使它成為難以數計的寒食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關於清明的古詩賞析2

  清明節的古詩文解釋及賞析

  清明

  作者: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詩文解釋】

  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淒涼。向人詢問酒家哪裡有,牧童遠遠地指了指杏花村。

  清明【詞語註釋】

  紛紛:形容多。

  斷魂:形容十分傷心悲哀。

  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受本詩影響,後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清明【詩文賞析】

  山西杏花村的白酒,醇香可口,年代長久。在杏花村考古工作者發掘出許多漢代的制酒的工具和酒器,推測大約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時期就大規模地釀造白酒。到了唐代,村裡酒店已經有七十二家了。杏花村的酒聞名於世,李白和杜甫也曾在此飲酒作詩,但杜牧的《清明》詩家喻戶曉。據說,到了清朝,杏花村的酒家已經有了二百二十家。本詩大意是清明時節,本該家人團聚,可是對於冒雨趕路的行人來講,不禁心情迷亂,難以平靜,好在找到了解脫的形式。全詩自然流暢、通俗易懂、餘味無窮。

關於清明的古詩賞析3

  關於清明的古詩以及賞析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又叫踏青節,有清潔明亮之意,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意謂在這段時間裡,雨水較多,空氣清潔,氣溫回升,陽光充沛。這是一個我們漢民族祭奠先人的民間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適合外出旅遊的一段時光古人所說的“踏青”也大致就是指的這段時光。

  清明前後,草長鶯飛,百花盛開,柳枝碧青,和家人一起備上一壺清酒,祭拜故人,這一刻除了對先人的思念,縈繞在你身邊的更是溫暖的情懷。自古至今也湧現了大量的清明詩句,不如趁著春光正好一起欣賞一下關於清明的古詩詞吧!

  第一首是大家耳熟能詳並最能體現清明情懷和景色的`,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賞析】清明時節本該與親友結伴踏青、祭祖掃墓,詩人卻獨自奔波在漫長的旅途上,孤單淒涼的感受可想而知。又遇春雨綿綿不絕,更增添了詩人的焦慮和惆悵,遂向牧童打聽酒家的所在,牧童便指點著遠處的杏花村。前兩句令人愁腸寸斷心神惻然,後兩句則開拓出廣闊的想象空間。全詩意境悠遠、清新明快,留韻邈然、耐人尋味。

  第二首是記述寒食節的由來的詩,關於介子推與晉文公的故事。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賞析】寒食清明尤為崇尚的風俗是掃墓。寒食清明掃墓之風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詩描寫了掃墓情形。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從這首詩中,不僅可以看出掃墓的淒涼悲慘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掃墓習俗中寒食與清明是一回事。的確,每當此時,一些漂泊異鄉的詩人墨客,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首是白居易的《清明夜》,詩中描寫的是清明節的四種遊玩習俗。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

  【賞析】整首詩妙在未寫清明之夜的清冷,卻有它的自成一格,雖有清明,卻意在紙外,寫出懷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過了”,別有韻味,此詩取材,構思都別具一格;此詩也展現了詩人留戀美景,深恐春天將去的微妙心理,但無一字直抒胸懷,而詩人惜春之意無疑自顯。

  第四首詩是唐代詩人溫庭筠的《清明日》,整首詩字數不多,卻以旁觀者的眼光寫了清明時節的場景,體現出自己對上層官僚社會侈靡風氣的諷刺。

  清明日

  唐·溫庭筠

  清娥畫扇中,春樹鬱金紅。

  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

  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

  【賞析】詩人溫庭筠以旁觀的眼光寫了幾個場景:晨露末消,如畫美女便結隊春遊,去時露水打溼了她們的衣裳,歸來已春風和煦,柳絲飄舞了;沿途達官貴人的馬車橫衝直撞地馳過;鬥雞場上剮從籠中奔出來的鬥雞急躁不安地呱呱亂叫;時而又從皇宮內苑飛出幾粒打鳥的彈子。在描繪官內、宮外一派遊樂盛況時,溫庭筠對上層社會耽於遊樂的侈靡風氣也略有微諷。全詩畫面轉換迅速,節奏明快,色彩穠麗。

  第五首詩是黃庭堅的《清明》。

  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賞析】這是詩人觸景生情之作,通篇運用對比手法,抒發了人生無常的慨嘆。首聯以清明節時桃李歡笑與荒冢生愁構成對比,流露出對世事無情的嘆息。二聯筆鋒一轉,展現了自然界萬物復甦的景象,正與後面兩聯的滿眼蓬蒿荒丘,構成了強烈的對比。由清明掃墓想到齊人乞食,由寒食禁菸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論賢愚,到頭來都是一杯黃土。詩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機,想到的卻是人世間不可逃脫的死亡的命運,表達了一種消極虛無的思想,悲涼的情緒纏繞於詩行間。這與詩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禪宗思想的濃厚影響是分不開的。但作品體現了作者的人生價值取向,鞭撻了人生醜惡,看似消極,實則憤激。

  第六首詩是孟浩然的《清明即事》。開元十六年(728)早春,孟浩然西遊至長安,應考進士。適逢清明,詩人即事抒懷,寫下了這首五言詩,藝術地反映了作者的感慨和深深的愁緒。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賞析】融融春光下詩人抒寫了無盡的感慨,箇中滋味令人咀嚼不盡。 詩人想入仕途卻又忐忑不安;欲走進無拘無束的大自然,卻又於心不甘。種種矛盾的情緒扭結在一起,寓情於景,寓情於境,自然而傳神地表達出詩人微妙、複雜的內心世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