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李商隱詩歌的特點

簡述李商隱詩歌的特點

  導語:相信大家對於李商隱都不陌生,亦學過了很多李商隱的詩歌,那麼你知道李商隱的詩歌有哪些特點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簡述李商隱詩歌的特點,希望有所幫助!

  李商隱的詩歌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爭議。元代詩人元好問曾在其《論詩三十首(其十二)》這樣寫道:“望帝春心託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而我認為,李商隱的詩歌總體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心靈化了的意象

  中國詩文歷來講求“託物言志”、“情景交融”。物與志、情與景透過什麼來整合在一起呢?意象。“意象是融入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袁行霈《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很多詩人在寫詩時都要透過一定的意象表達一定的情感。可以說,沒有一首真正的詠物、詠史、詠懷的詩是不表現作者的心靈和人格的。正如黑格爾所說的:“在藝術裡,感性的東西是經過心靈化了,而心靈的東西也借感性化而顯現出來了。”“藝術內容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從感性事物,從自然取來的;或者說,縱使內容是心靈性的,這種心靈性的東西也必須借外在現實的形象,才能掌握住,才能表現出來。”(《美學》第一卷)那麼,李商隱所運用的意象和其他詩人有什麼不同呢?這就在於他把自己的所有感情、甚至靈魂都注入到詩歌的意象中去,使它們帶上詩人自己強烈的個人情感的色彩,使意象與詩人融為一體,成為詩人的化身,使人分不出誰是物,誰是“我”。象李商隱所用的柳、梅、花、雨這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意象,無一不是被作者心靈化了的,讀者讀後也不能確定這些是普通的柳、梅、花、雨:

  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贈柳》)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十一月中旬見梅花》)自明無月夜,強笑欲風天。(《李花》)紅樓融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春雨》)

  李商隱的詩歌中所用的意象,現實生活中常見的這些物象尚且讓人捉摸不透,另一類富有非現實色彩的意象,其所確指更是撲朔迷離,如珠淚、玉煙、蓬山、青鳥、綵鳳、靈犀、瑤臺等等: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錦瑟》)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無題》)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無題》)

  李商隱把自己內心的種種情感加之於某種意象,詩人再把這種意象提純為某種情感,使之和詩人的心靈合而為一,和詩人難以言說的心緒融為一體。這樣,李商隱就為自己的心靈世界找到了一種直接的物化形式。這種物化形式就是詩人心靈化了的意象。如李商隱的《蝶》詩五首中的一首這樣寫道:

  初來小苑中,稍與瑣闈通。遠恐芳塵斷,輕憂豔雪融。只知防浩露,不覺逆尖風。回首雙飛燕,乘時入綺櫳。

  全詩以蝶的身份、處境、口吻來寫。前四句是寫蝶的輕飛,“憂”“恐”揣摩蝶的心態細膩而貼切。五六句抒發感慨,這不僅僅是對蝶的刻畫,最後兩句則寫出了自己遇到的困境,眼看別人乘時得意,心情的苦悶可想而知。這首詩,似乎可以看作詩人政治上失意而羨慕別人仕途順利的作品。這隻蝴蝶,形貌是自然界的昆蟲,精神卻是詩人的象徵了。

  李商隱的另一首詩作《錦瑟》,在閱讀時,我們分明能感受到其中的珠淚、玉煙等意象是有所指的,但具體所指的是什麼,卻又說不出來。但讀者能體會到詩人在期間錯綜糾結的悵惘、感傷、寂寞、嚮往、失望的情思。

  葉嘉瑩將李商隱和杜甫作過一個比較,她說:“他們二人皆長於律句之精工富麗,來標舉名物,為意象之綜合,然而二者所用以表現意象之名物,則又微有不同,杜甫所藉以表現其意象者,則多屬現實本有之事物??而義山所藉以表現其意象者,則多屬現實本無之事物,自文學之演進來看,二者雖同為意象之表現,而義山之假想之事物,表現心靈之敏銳的境界,較之杜甫現實之事物,表現生活中現實之情意的境界,實當為更精微更進步之表現。”(《伽陵論詩叢稿》)

  李商隱詩歌意象的心靈化,使得他的詩歌帶上了自己特有的個人色彩的生命思考。個人的生命思考用不甚明朗的心靈化的意象加以表現,使得李商隱的詩歌朦朧難解。

  二、大量用典

  大量用典是李商隱詩歌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對於李商隱詩歌的用典,有人批評其過於深僻。“義山詩合處,信有過人,若其用事深僻,語工而意不及,自是其短。”(《苕溪漁隱叢話》)也有人批評他用典過多,如宋人黃徹在《鞏溪詩話》中指出李商隱《喜雪》詩堆積故實:“一篇之中,用事者十七八。”儘管有很多人批評,但用典使李商隱的詩歌語言簡練而耐人尋味,這是其朦朧詩風的一個表現。

  典故如果用得好,能在有限的.字句中,包含豐富的、多層次的內容;如果運用不好,會使詩歌晦澀難懂。李商隱所用的典故,並不是全都深僻難懂,有些是一看就懂的,用典比較淺顯: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遊。(《安定城樓》)竇融表已來關石,陶侃軍宜次石頭。(《重有感》)只有安仁能作誄,何曾宋玉解招魂。(《哭劉蕡》)

  李商隱所用的典故有些比較複雜,如《錦瑟》中“滄海月明珠有淚”一句中所用的典故就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到底作者所用的是哪一種,到現在還眾說紛紜;有時候李商隱還會結合他的體驗和認識,把

  對事物的矛盾和複雜性的充分感受運用到典故中,使其與原故事剛好相反,如果讀者按照一般的說法去理解詩作,就會產生誤解。如《嫦娥》詩: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詩中把原本人們極為羨慕的嫦娥吃藥成仙一事,寫成了因寂寞而後悔偷吃了靈藥。由於反用典故,詩中那種清寂和永恆的寂寞感,溝通了不同的某種近似的心理,從而使詩作可以從不同角度加以解讀。

  當然,李商隱用典並不是為了表現自己的才華。透過用典,可以把自己羞於說出口或難以說出口的話委婉地表達出來。李商隱由於受到黨朋之爭的牽連,政治上處處受到排擠。才華橫溢的李商隱希望得到他人的推薦以一展抱負。但對於自命清高的封建文人來說,這是羞於說出口的。於是運用典故委婉、優雅地把這種心聲道出,便成了李商隱常用的手法之一。

  嗟餘久抱臨邛渴,便欲因君問釣礬。(《令狐八拾遇見招送裴十四歸華州》)

  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寄令狐郎中》)幾時綿竹頌,擬薦子虛名。(《令狐舍人說昨夜西玩掖玩月因戲贈》)

  詩人運用司馬相如或揚雄的典故來反發自己懷才不遇和渴望得到推薦的心情。另一方面,面對黑暗的社會現實,李商隱運用典故把對現實的態度、看法巧妙地表達出來,如《有感二首》中,詩人就運用了典故,藝術地對甘露之變中各種勢力的是非功過作;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李商隱用典不僅多,而且有時;李商隱的詩作很多是表現內心世界而非客觀世界;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無題》);詩中所表現的是一個深閨女子對愛情幸福的渴望,以及;對於同樣的岳陽樓的描寫,孟浩然、杜甫都是先寫所見;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昔聞洞庭水,用了典故,藝術地對甘露之變中各種勢力的是非功過作出了評價。“如何本初輩,自取屈犛誅”一句中就運用典故委婉指出了李訓、鄭注要對甘露之變負有很大的責任。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李商隱用典不僅多,而且有時一典多源或反用其典,這就讓讀者為找出李商隱究竟用的是典故中的哪點意思而頗費周折,使得其詩朦朧難解在所難免。再說,李商隱所用的意象,即使是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由於作者心靈化了,其意義也比較難解,更何況本身就具有複雜內涵的典故,在詩人、讀者雙重意指作用的影響下,其所指就更加的含混朦朧、變化莫測。

  三、非邏輯結構

  李商隱的詩作很多是表現內心世界而非客觀世界。所以讀他的詩,不能按照客觀世界的邏輯去理解,那樣就會讀不通、讀不懂。正如王蒙所說:“詩人這裡寫的不是一時一地一人一事,而是自己的整個心境,或是雖有一時一地一人一事的觸動,著力處仍在於寫深藏的內心,這正是此類詩隱秘豐邃不同凡響之處。義山詩是提純了的,把一切用散文用議論用解注能表達的非純詩的東西全部洗濯乾淨了。”(王蒙《混沌的心靈場——談李商隱無題詩的結構》)這種非邏輯的結構在無題詩中運用十分突出。如: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無題》)

  詩中所表現的是一個深閨女子對愛情幸福的渴望,以及夢想幻滅時的痛苦和悲哀。詩中不僅沒有寫任何具體的事情,而且除了最後一聯,也沒有任何直接的抒情。但在閱讀時,我們能感受它在向我們訴說什麼,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在其中的流動。在這首詩中,作者只是描寫了一些物象,就構成了一種富於暗示性的、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幽邃神奇的藝術境界。

  對於同樣的岳陽樓的描寫,孟浩然、杜甫都是先寫所見到的岳陽樓的景色,才轉入抒發感受: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杜甫《登岳陽樓》)

  李商隱對岳陽樓的描寫,不是先寫景物後抒情的邏輯,而是從自我出發、以我為中心,略去了對客觀景物的描寫,略去了所見,而只是寫所感:

  欲為平身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陽樓。可憐萬里堪乘興,枉是蛟龍解覆舟。漢水方城帶百蠻,四鄰誰道亂周斑?如何一夢高唐雨,自此無心入武關。(《岳陽樓》)

  李商隱的詩作並不側重於對具體事實或景物的描寫,而主要是抒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這種以心靈感受和情感為敘述主體,或者說將敘述物件主觀化的方法,不象那些反映客觀世界為重點的作品那樣,敘事性很強,具有一定的敘事邏輯結構。人的情感並不是固定恆久地在一點上,它可以不受任何束縛,可以展開聯想的翅膀,把沒有任何聯絡的事物串在一起。這些事物在事理上也許一點關係也沒有,但從情感的角度來看,它們又是彼此有著密切的聯絡的。在敘述物件主觀化的寫作上,李商隱運用的是跳脫的手法。跳脫是一種藝術化的語言,它的句法雖不完整,但它卻能創造完整的句法結構所不能創造的美。儘管它對要講的沒有講,卻起到了完完全全講出來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如《錦瑟》中“莊生”、“望帝”、“滄海”、“藍田”,《重過聖女祠》中“一春夢雨”、“萼綠華來”句等等,每一句之間甚至同一句的不同詞之間也運用了跳脫的修辭手法。如果從敘事完整性的角度來看,以上詩句並無一點邏輯關係;但從情感上看,它們卻透出了作者隱藏於內心的寂寞、失落、迷惘之感。要是運用散文,洋洋灑灑幾萬字也不一定能把作者情感表現得如詩中那樣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跳脫手法的運用,使我們在讀李商隱的詩歌時,要反覆揣摩才能品味出詩中所蘊含的意味,給我們留下廣闊的想像餘地。

  李商隱的詩,由於其朦朧難解的特點,千百年來為人們所爭議,至今沒有一個定論。儘管如此,仍然有很多的人喜歡他的詩,特別是那些朦朧意味濃重的詩作。正如梁啟超所說:“義山的《錦瑟》、《碧城》、《聖女祠》等詩,講的什麼事,我理會不著,拆開一句一句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但我覺得他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梁啟超《飲冰室文集中國韻文內所表現的情感》)

  李商隱朦朧詩風特點遠不止文中所述的三個方面,詩歌審美屬性更是見仁見智。李商隱以其獨特的手法,為唐詩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開創了別具一格的詩風,留下了極為寶貴的精神養料,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