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感恩父母的詩歌

古人感恩父母的詩歌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詩歌吧,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你知道什麼樣的詩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詩歌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人感恩父母的詩歌,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人感恩父母的詩歌1

  原題:《母親節· 十首詩詞讀懂母愛》

  自從有人類以來,對母親的謳歌就從未停止過。古人對母親的情感,大部分都濃縮在詩詞中,今天是母親節,讓我們欣賞這些寫給母親的詩詞,感恩母親。

  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遊子

  唐·孟郊

  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

  賞析:中國古代早有代表母親的花——萱草,又叫忘憂草,象徵東方女性溫柔、含蓄、樸實、堅忍、犧牲奉獻的精神,在恬淡中散發出母愛的光輝。

  “萱,令人忘憂草也。或從宣。”萱,古同“萱”字。古人認為以此草嫩苗為蔬,食之令人昏然如醉,可以使人忘憂,所以又稱為忘憂草、忘憂物。

  相傳隋末時,唐太宗李世民與父親李淵南北征戰,他的母親因思念兒子而病倒。當時,大夫就用具有明目安神效果的萱草,煎煮給李母服用,並在北堂種植萱草,以解其憂思。後來,遊子要遠行時,會在北堂種植萱草,希望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忘記煩憂。孟郊詩中以景喻情,深刻的流露出母子間含蓄的情感,令人為之動容。萱草遂成為中國的母親花。

  詩經·邶風·凱風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賞析:《凱風》的`另一個藝術特色是運用詩經常見的反覆重疊表現手法。“凱風自南”詩句的重複,著重強調母愛就像南方吹來的和暖春風,把酸棗“嫩枝條”吹變成“粗枝條”,象徵著母親把子女由幼年撫養到壯年、長大成人。另也重複“有子七人”的詩句,意在突顯以養育子女之眾多來表現母親的長年辛勞程度。令人讀後印象深刻、心靈震撼,更加感悟應該如何做人。

  送母回鄉

  唐·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賞析:這是李商隱的詩,母親病了,李商隱要送母親回鄉求醫。對母親擔憂、不捨,傷感悲傷流淚。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這兩句的意思是:報答母愛是天經地義的事,如此都做不到,母親對自己養育之恩都無法報答,人生在世還能追求其他的東西嗎?

  別老母

  清·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賞析:在參加舉人鄉試時,黃景仁屢試不中,無奈之下不得不離開老母親,到外地謀生。這首詩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創作的,直至現在也是歌頌母愛作品中的不朽之作。“此時有子不如無。”,道出了子女內心的無奈和心酸!

  慈烏夜啼

  唐·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

  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賞析:慈烏,是較小的一種烏鴉,有母慈子孝的美德,故稱慈烏。譯一下這首長詩:

  慈烏失去了它的母親,哀傷的一直啞啞啼哭,早晚守著舊樹林,整年都不肯飛離。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聽到的人也忍不住淚溼衣襟,慈烏的啼哭聲彷彿在哀訴著自己未能及時盡到反哺孝養之心。

  其他各種鳥類難道沒有母親,為什麼只有慈烏你特別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以前有位名叫吳起的人,母親去世竟不奔喪;哀嘆這類的人,他們的心真是禽獸不如啊!慈烏啊慈烏!你真是鳥類中的曾參啊!

  歲暮到家

  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 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 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 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 不敢嘆風塵。

  賞析:這首詩細緻地描寫過年時遊子回家的場景,母親趕製棉衣,心疼兒子瘦了,連聲問兒苦不苦?兒子卻不敢述說在外漂泊的艱難。畫面尋常樸實、生動感人,舐犢之情躍然詩中。

  西上辭母墳

  唐·陳去疾

  高蓋山頭日影微,黃昏獨立宿禽稀。

  林間滴酒空垂淚,不見丁寧囑早歸。

  賞析:這首詩寫得很哀婉,也很動人。詩人的母親已經去世了,黃昏裡他肚子站在母親的墳前,流著淚為母奠酒。一個“空”字道出了所有的無奈,母親已經去了。最後一句,用一個細節將詩人對母親的思念之情推向高潮:以後再也聽不到母親的叮囑了。

  結語:感恩是需要學習,需要培育的。西方的父母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求他們寫感恩日記,感恩陽光、感恩自然、感恩一切給予微笑和愛的人。

  古人感恩父母的詩歌2

  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時時體貼爹孃意,莫教爹孃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親恩篇》。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餵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孃。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瞭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爹孃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好飯先盡爹孃用,好衣先盡爹孃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係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