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鑑賞方法

詩歌的鑑賞方法

  詩歌鑑賞是每年必考的內容。從近幾年的教學成果以及高考成績來看,反映出一個突出的現象和問題,詩歌鑑賞題是所有語文試題得分難度最大的題目。究其原因,第一方面是詩歌鑑賞素材浩如煙海,似有不可捉摸之特點。第二,是理解難,包括古文的詞難、語句難、結構難,特別是語法的運用。古代詩歌是文言的最集中表現形式,語言的跳躍感及古今語序的不同決定了其賞讀的難度。第三,是掌握難,主要是閱讀能力差,不能很好的理解詩詞及古文的中心意思,牽強會意,詞不達章,並且寫作背景知識把握方面障礙也大。這些都是考生讀不懂詩歌的“硬傷”。但不管怎樣,詩歌鑑賞都是高考試卷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能“熟讀唐詩三百首”,把握詩的豐富內涵,感受詩的瑰麗語言,萌生對古詩的閱讀興趣,一定會得益匪淺。那麼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情趣,獲得詩歌教學的最大效益呢?針對這一話題,我就談談我的想法。

  一、激發詩趣,走進課堂,走出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會有強大的內驅力。可興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請到的,況且,幾日或讀幾首詩的“興趣”不能稱為興趣。興趣應該建立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是愉快積累的過程。興趣其實是一種習慣,要靠培養,應該讓學生在拾取一點一滴的小樂趣中萌生對詩歌的閱讀興趣。相信感情可以培養,興趣也可培養。從我從教的實踐來看,這種略帶探討和實驗的思路、引導方式,在實踐中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果。學生們對學習古文和古代詩詞的積極性、考試考核的成果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激發詩趣,第一要讓興趣走進課堂,第二要讓興趣延伸課外。

  1.讓興趣走進課堂

  根據古代詩歌和高中學生的特點,我總結了七個方法:

  日讀成趣:我們可試著讓學生每天與古詩見面,每日讀一讀、背一背古詩。開始,可選一些短小易懂的寫在黑板一角,在課前幾分鐘裡讀一讀,能背下來的大力表揚。在學生與古詩“朝夕相處”下“日久生情”後,建議他們看一些《古詩詞鑑賞詞典》《唐詩三百首》。讀著、揹著,適時補充給學生一點知識,如句末的押韻,句中字的斟酌,作者的生平等。

  巧譯成趣:讀古詩時,理解詩意是最大障礙。如果不解意思死記硬背,不僅易忘,而且興趣亦會隨之大減。我們不妨變通一下,豐富古詩的翻譯方法,從而為閱讀興趣提供更多的“愉快積累”。1.讀譯法。有些詩句一看就能明意,或只能意會不可言傳時,不必強求學生說詩意,就以讀代譯即可。2.圖譯法。“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雖是王維的見長,但古詩中許多詩句都具有這一特點。可讓學生根據詩意自由、隨意地塗畫並在塗畫中見景生情。3.改譯法。從來詩無定論,容許學生“改譯”、“誤譯”,把離現代生活較遠的內容改譯成今天的狀況。這種“改譯”“誤譯”的錯位,全當“創新思維”。目的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學生讀詩。因此,趣譯是一種手段,也是一種目的,在於努力調動學生積極性,為閱讀興趣提供誘因。

  演讀成趣:古詩詞大多語言雋永,情節生動,形象鮮明。我們可改變觀念嘗試教學形式的靈活多樣,大膽把古詩詞改編成課堂劇在課堂上演出。一者學生參與熱情高漲,二者激發了學生研讀詩詞的內容,培養了學生解讀教本的能力,再者調動了其積極性和學習情趣,還能活躍氣氛,遠離枯燥乏味的課堂。

  教唱成趣:選擇音樂渲染情境,創設氛圍。如果古詩詞學習能在優美的旋律中進行,,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會更高,我們的課堂會更精彩。在教學中,配上情調和諧的音樂作背景或學生自配樂演唱,更能給學生一種直觀的感受,從而營造出更強烈的情感氛圍。但要注意背景音樂的選擇同範讀語調的選擇一樣,也應選擇恰當。我自己在詩詞教學中就適時地把音樂引進課堂,創設教學情境,收到了調節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作用。古詩詞的學習重在背默、鑑賞。對於背誦,學生認為勞而無功,花了很多時間背上來的內容,過一段時間就淡忘了。而學會一首歌卻久久難以忘卻。所以,如果能把詩詞當作歌曲教唱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現在很多詩詞已經被譜成了曲子,如《孔雀東南飛》李煜的《虞美人》,蘇軾的《水調歌頭》,李清照《一剪梅》……在學習這些詩詞的時候完全可以改變原先的教學方法,把分析詩詞改為教唱詩詞。我們在學唱歌曲時解決了枯燥的背誦問題,同時優美的旋律也幫助我們把握詩詞的情感,增加詩詞鑑賞底蘊。

  賞讀成趣:以教材為依託,結合詩詞內容確定一個主題進行賞析。如以理想,懷古傷今等為主題。老師是活動主導,稍加提示引導,應讓學生成為活動主體,主動去思考並形成鑑賞文,可以是幾句話或一段感悟,教師只需適當點評就可,目的是促進學生閱讀鑑賞力。

  換位成趣:傳統教學“老師講,學生聽”,教師教學地位無可撼動。其實我們可以試著讓學生走上講臺,充當教師角色分析講解詩詞。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學生換位前無疑會去精心準備。譬如熟悉教學內容,查閱相關資料,挑選重要知識點備課等。這些做法比我們生搬硬套拋給他們的做法也許效果還更好。

  影像成趣:隨著教育技術的現代化,多種媒體都可以參與到古詩詞教學中來。課堂教學要適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思考怎樣藉助多媒體把詩歌的意境展示出來,可以提示學生透過網路搜尋借鑑別人在網上共享的詩詞 flash 。現代化教學工具的運用,資訊容量大且有聲有形,可以使沉悶的課堂變活躍,使氣氛也更活躍。

  2.讓興趣延伸課外

  作為語文教師,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古典詩詞閱讀、理解和審視能力,在注重培養解析思索水平的基礎上,我更加傾向於培養興趣的外延。根據教學經驗和初步嘗試,我總結了六種方法:

  編讀成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積累詩歌是一個過程,可以以組為單位。查閱、收集古典詩歌經典之作,設計彙編某一主題的古詩文:勵志篇、愛國篇、懷古篇、思鄉懷人篇等。透過抄錄彙編在一起,早讀時讀。或組與組之間課下相互交流。可以利用寫週記安排這個內容,這不僅能豐富週記材料。還能讓學生感受編讀帶來的樂趣。

  點綴成趣:詩詞學習學生必不可少的是要有個積累本,利用課餘時間透過讀書讀報摘抄一些詩詞鑑賞的知識,或者剪貼一些相關知識條點綴其中,這個積累本不求內容格式容量,因人而異,只要能展現自己的情趣愛好就可。另外還可從空間裝飾入手培養詩趣。如牆上貼古代詩詞人畫像或書法家撰寫的古代詩詞歌賦,營造一種詩詞學習氛圍,於“無聲”中”潤物”。

  查尋成趣: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普及,計算機、網路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少學生家裡已經配備了連線寬頻網路的計算機;網路隨手可及。老師應給予學生積極引導,有目的的上網查詢(沒條件的可到圖書館查閱),教會學生蒐集有關的詩詞知識和作品評論資料,透過查尋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作品,進而激發學生詩歌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賽讀成趣:朗讀是詩詞教學的重點,可圍繞這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如詩歌朗誦賽,全民動員,學生可自選詩自配樂,以小組為單位各選一個代表參加全班比賽,由學生當評委評出優秀朗讀者。這樣做不僅能提高學習古典詩詞的熱情,達到文化薰陶,而且還能豐富學生課餘生活,鍛鍊其口語能力。

  用時成趣:熟讀、理解、背誦了的詩句,別讓它們關在學生腦中,要引它們出來走一走。讓學生在“溫故而知新”中感覺古詩用時的樂趣。交談中,玩耍中不時冒出一兩句詩來加以概括,這種自然的引導能讓詩走進生活,更讓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是“詩”,從而啟發學生把詩寫進文章裡。如一次我班兩女生因為鬧彆扭其中一個長的挺乖巧的女生委屈的哭了,我為她拭淚時說道“梨花一枝春帶雨”,這女孩就破涕為笑了。還有學生貪玩時我就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再者對愛笑的女生我會開玩笑說她們是“回頭一笑百媚生”。如此,在簡單應用中得到樂趣無窮,便可形成古詩閱讀的良性迴圈。

  作業成趣:傳統的古詩詞作業無非是抄寫背誦翻譯。然而,對於高中生學習時間緊的情況,這樣的作業實在是花時間多且乏味,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也勢必會丟失古詩本身所獨具的“美”。如果教師改變古詩作業的型別,寓教於樂,將作業的要求與讀詩抄佳句、自創寫詩填詞、改詩賞詩演詩等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必然會大大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也能夠挖掘出他們對古詩獨特的體驗。

  二、更新理念,突破常規,緊扣考點,注重實效。

  古詩詞博大精深,意蘊豐富。然而在傳統的古詩教學中,我們似乎在走模式化的道路,“釋題目,知詩人;解難字,譯全篇;悟情感,齊背誦。”習慣於這種模式的教師在備課時也覺的輕鬆。但豐富的古詩也就變成了無味的小菜,古詩教學最終被簡化成會背誦似乎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只是機械地“翻譯”,苦苦地背誦,而古詩詞的文字魅力和情感滋養就談不上了。所以要提高古詩詞教學效益,除了培養學生興趣外,就得更新觀念,突破常規,緊扣考點,敢於創新。因此,為了進一步弘揚古典詩詞的雋永魅力,深度提升同學們的文化寫作水平,切實做到古為今用、沿古為今,我認為,應該對以往古典詩詞的教學方式給予大膽改革、積極探索和適度創新。結合我自己的經驗,想在這裡,與各位朋友做個簡單交流。

  1、掌握考綱要求,追求目的效益。

  《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要求高中生應具備對文學作品的鑑別欣賞能力。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對古詩詞鑑賞考查的要求有兩點:①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②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自20xx年起,詩歌鑑賞放入了“古代詩文閱讀”的範疇,測試方式由客觀選擇題變為主觀筆答題的測試形式;近幾年來高考所選的古詩材料範圍有所擴充套件,唐宋詩、唐宋詞及其他時代詩詞作品,甚至包括散曲,但主要還是以唐宋詩詞為主;命題指向主要以語言分析為切入口鑑賞詩歌的意境;分值主要是6——8分。

  兵法雲:“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從高考題入手,明確考點,在把握詩歌語言和形象的基礎上,進行分類鑑賞。掌握一些詩歌鑑賞的表達技巧和表達程式,欣賞經典的詩歌鑑賞例題。當然,還有必要配一定量的練習。我想這種有目的的'教學一定會收到較好的效益。

  2.突破教學思維,提高課堂效益。

  (1)轉變觀念效益。詩詞教學不應只注重語言因素和知識因素,如:只看重“識記”、“掃除文字障礙““翻譯”等。詩詞教學不容忽視的應該還重在挖掘學生的思維因素和情感因素。培養學生詩詞鑑賞的思維能力和引導學生情感體驗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轉變教學觀念,遷移到其他詩詞學習中,能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2)教學方法效益。教法要跟上時代步伐,體現綜合性和靈活性,品詩賞詞不拘一格。教學過程忌程式化,教學形式忌單一化。雖然“解題——釋詞——譯句——總結”四步走對許多老師來說比較輕鬆,但在學生看來聽久了就會覺得機械、單調,對詩詞的學習就少了趣味性,主動性,創造性。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方法,從具體作品具體特點出發,因詩而宜,努力讓教學形式多樣化。這樣才能讓詩詞首首過手,提高教學效益。

  (3)教師詩情效益。人們常說,新一輪教改成敗的關鍵是教師的素質(觀念轉變,理念更新,激情燃燒,機智靈活,文化底蘊)。如果語文老師是個詩人,那教起詩歌來肯定底氣十足,肯定遊刃有餘。我想一個會寫詩,一個才氣逼人的教師以詩人的氣質出現在課堂,引領學生走進文字,他彰顯的人格魅力我相信沒有一個學生會拒絕。因此教師要嘗試寫下水作文,提高文學素養和語言素養,用自身豐厚的文化底蘊感染學生說服學生,喚起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產生向老師模仿的意向。這種威信使教師在採取有效措施,排除課堂干擾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這無疑對有效駕馭課堂提供了很好的便利,從而進一步提高詩歌教學的效率。

  (4)創設情境效益。教師備課一定要充分,巧妙設計好一堂課的教學內容。課堂匯入語一定要吸引住學生,誦讀要營造氛圍,範讀要激情充沛,注意抑揚頓挫,要善於、巧於提問,寓重點於提問中。要啟發閱讀,引導深思,還要注意講練結合的安排 只有一堂準備充分目標明確的詩歌鑑賞課才會完成教學任務,收到效益。

  (5)歸還課堂效益。人常說,語文老師的嘴最厲害,能滔滔不絕,能出口成章,但一節成功的語文課不僅僅是老師講的是不是生動,還要檢驗一下學生對語文知識掌握的如何。語文成績收效不大的根源就是講的太多,練習太少,學生對所學知識沒有溫故知新,缺少認真鞏固。學習詩歌也是如此,除了培養學生對文學的趣味,提高學生文學修養外,還有一個很現實的目的就是面對高考。因此學生光有興趣還不行,必須對詩歌有一個理性的認知。所以,講練結合對詩歌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我主張大膽採用“學後講,講後學,講練結合”的教學方式。課堂40分鐘是學生的,我們教師不應“霸佔”,40分鐘應該有學生自己思考、討論、分析、練習的時間。或者40分鐘裡必須留一定的課堂時間,透過課堂訓練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去發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6)資訊教學效益。多媒體不是萬能的,但在今天的語文教學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不是表演的工具,它的特點是直觀,形象,容量大。詩詞本身內涵豐富,學習時需化簡為繁。而聯想拓展遷移的大量知識如果只靠教師一張嘴,一支粉筆,在有限時間裡是無法完成的。因此有效用好多媒體,不僅起到圖文並茂的效果,還能傳授給學生大量有效資訊,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教學反思效益。“教”要適應學生的“學”的需要。一名成功的語文老師既要懂得使教學成功的方法,又要知道導致教學失敗的原因,才可以做他人之師;既要知道為學之道的難易深淺,又要知道學生的優點與不足。詩歌教學各學生的積累與素養是不一樣的,那就要求我們做好各階段的反思:備課時的反思、教學時的反思、教學後的反思。備課時寫教學筆記,做案例分析;教學時注意手段和效果,關注學生反應,能捕捉教學瞬間的靈感,利用自身才智及時調整方法;教學後能做到課後反思,發現問題要找原因並能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並讓教學經驗理論化。

  綜上所述,要真正領學生進入詩歌殿堂之門,我們就要給學生一把開啟詩歌殿堂之門的金鑰匙——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有鑽勁,才願擠出時間多看多讀,這樣也就有了提高的前提與基礎,同時我們還得做一個富有才情的老師,用好課堂,真正做到提高教學效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