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好少年自強事蹟材料(通用5篇)

新時代好少年自強事蹟材料(通用5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蹟吧,事蹟具有觸發力大、感染力強的特點。想擬事蹟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時代好少年自強事蹟材料(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時代好少年自強事蹟材料1

  自立、自強、自信、陽光、勤奮、好學,這就是她,一個留著學生髮,圓圓的臉蛋上總帶著燦爛笑容的女孩。她就是我校七年(3)班的學生 ——身殘志堅的鄭鋮立同學。

  提起鄭鋮立同學,認識她的老師、同學無不豎起大拇指嘖嘖稱讚。老師說,她是一個全面發展、品學兼優的孩子;爸爸說,她是一個自強自立、意志堅強的孩子;鄰居說,她是懂事乖巧、討人喜歡的孩子;同學說,她是一個樂於助人、活潑開朗的孩子;她自己卻說,我只是個普通的孩子。

  鄭鋮立同學出生在仙遊縣大濟鎮溪車村,先天性肢體殘疾(左腳缺掌),懂事時她發現自己的左腳少了一半,運動起來非常彆扭。後來,在父母的幫助下練習走路。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能夠自己獨立行走,這對任何一個普通的孩子來說,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可是她卻經歷了許多艱難,左腳缺掌處那厚厚的老繭就是無聲的證明。到了上小學的時候,就讀於大濟中心小學,距家有近八千米的路程,由於家中抽不出人手接送,六歲的她自己乘著大濟鄉村路車去上學,風裡來雨裡去一直到小學六年畢業。慢慢地,她學會了洗衣、拖地做家務,還幫助忙碌的父母帶弟弟,養成了自立自強、意志堅強的品格。每天作業完成後,她總是自己整理好書本和學習用品;第二天晨起床,總是自己動手摺好被子、穿好衣服;上學從不需要大人接送,生活從不需要大人操心。提起她,父母一臉的愧疚,覺得不能給她一個健全的身體,但聽到同學與老師的讚賞時又一臉的自豪。

  “身殘志堅”,這句話放在鋮立身上再合適不過。作為一個殘疾孩子,鄭鋮立同學清楚地知道,知識改變命運。她學習刻苦勤奮,善思好問,身上總有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學習成績在班級年段一直名列前茅。課堂上她總是認真聽講,那個最積極舉手發言的準是她;課堂外對於老師佈置的任務,她總是及時完成, 因為,老師的教導“當天的事當天完成” 她牢記心中;不懂就問是她養成的良好學習習慣,學校圖書閱覽室是她最愛去的地方,她還時常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同學們都特別喜歡她。她的理想是要做一名殘聯老師,她想幫助更多像自己一樣的孩子。

  鄭鋮立同學不僅刻苦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還刻苦鑽研書本外的知識,在學校的各類活動中,都能看到她活躍的身影。她是學校繪畫興趣小組的主要成員,多次參加各級繪畫比賽;她還是個出色的主持人,演講朗誦極富表現力,經常主持學校的演出、比賽;她雖身殘,卻不自卑不屈服是遠近聞名、不折不扣個運動健將,多次參加乒乓球、羽毛球等體育比賽,她喜歡讀書、唱歌、繪畫、運動,她是一個真正全面發展的好少年。近三年來,她獲得大濟中心小學乒乓球比賽、五年級綜合知識競賽、大濟中心小學首屆古典詩詞吟誦比賽、迎國慶頌祖國詩歌朗誦比賽一等獎,“輝煌六十年”愛國主義讀書活動講故事比賽二等獎;獲得莆田市第七屆藝術節小高組繪畫仙遊賽區一等獎,莆田市第八屆藝術節小高組繪畫仙遊賽區二等獎;在仙遊縣小學生乒乓球比賽中獲女子組一等獎;參加2011年仙遊縣小學高年級數學競賽獲二等獎;同時她在小學階段每一學年都是優秀學生幹部或三好學生;今年9月,參加我校七年級新生入學摸底考試獲得了181的高分,難能可貴的是比第二名足足多了20分。面對著取得的成績和榮譽,她始終保持謙虛,沒有絲毫驕傲,而是更加刻苦。她清楚地認識到:是學校、老師的教育給予她知識,幫助她成長,沒有老師的辛勤付出,就沒有自己所取得的眾多成績,因此回報學校老師是她奮鬥的一個重要動力。

  鄭鋮立同學在小學階段一直擔任班級的班長、校督導隊值勤大隊成員、“國旗下講話”成員,剛踏入中學,在競選中又當上了班長。工作中,她講求方法,團結同學,不僅積極完成老師交給的工作,而且能出謀獻策,主動幫助老師管理班級、完成學校少先隊的賦予的各項工作,是老師的得力助手,深得老師信任,同學喜愛。

  山村裡飛出了金鳳凰。鄭鋮立同學的身上洋溢著青春朝氣,洋溢著自信、自立、自強。鄭鋮立能給同學們樹立一個精神榜樣,讓大家從她身上學到堅韌不拔、努力向上、自強自立的美德。

  新時代好少年自強事蹟材料2

  潘小均,男,17歲,高二級1班學生。他愛學習,愛思考,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樂於助人,刻苦鑽研,成績優異;他做事求完美,做人求真誠,勤於實踐,堅持努力學好各門功課,並且積極參加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他善於觀察,勤學好問,實踐讓他吸取了甘甜,擁有了豐潤,豐滿了羽翼,是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毅力、自強不息的優秀學生。無論是在只有他和媽媽家庭中,還是在溫暖愉悅的校園裡,他快樂、健康地成長著。 潘小均同學生於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靠父母的辛勤勞動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兩年前父親因病去世,留下上高一的他和六十多歲的母親,還留下一筆債。自強不息的他並沒有因此放棄上學,而是一邊讀書,一邊幫著母親料理家庭。一到週末他總是急急忙忙的往家裡趕,爭取能早一點回到家裡為母親多幹一會兒農活,減少一點母親的辛勞。為了能減少家裡的開銷,本來住校生的他頂頭嚴寒和酷暑堅持每天中午和下午步行半個多小時的路程回家裡吃飯,就為了能每一天省下幾元錢。同學們從不沒有看到他吃過零食,好象每天都是穿著一樣的衣服,很久沒有見他穿過新衣服。在家裡他是他們孤兒寡母的支柱,他與母親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彼此依靠,他用美德和孝心感動著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他的事蹟讓人心酸並且感動。而他卻能夠積極樂觀地微笑著面對生活,面對老師同學,他的笑容裡充滿了平靜和自信。 在學校裡,他是個德才兼備的好學生。他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一絲不苟;興趣濃厚,精益求精;學習刻苦,勤思善問;發展全面。

  成績優異。他的成績雖然名列班級前幾名,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滿足、而鬆懈,他知道“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反而對自己更加嚴格的要求。他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付出就一定會有報”。 他從不與人斤斤計較,總是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待別人,無論誰有困難,他都會不假思索地伸出援助之手,他還積極參加學校活動,運動場上,留下了他矯健的身影。他沒有特別的人生際遇,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但他天性至真至純,追求盡善盡美,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真實、集中的展現新時代中學生應該具有的美德,受到老師、同學以及所有認識他的人的喜愛。

  潘小均,一個普普通通的孩子,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樣,喜歡做夢、喜歡幻想,有自己追求的目標。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少年,他深信只要保持一顆執著的追求,奮發向上的心,總會在自己的人生畫卷上書寫一幅美麗的篇章。我相信在社會的關愛、眾人的呵護下,他一定會茁壯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新時代好少年自強事蹟材料3

  一個懷揣著美麗夢想,笑容燦爛的陽光女孩;一個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樂觀女孩;一個與命運抗爭,從不屈服,永不言敗的堅強女孩;一個勤奮好學,樂於助人,乖巧懂事的可人女孩。她就是我校九年三班——雙耳失聰,二級殘疾,身殘志堅的宋紅霏同學。

  提起宋紅霏同學,認識她的老師、同學、鄰居無不豎起大拇指嘖嘖稱讚。她是一個先天性神經性耳聾患者,三歲時,她才憑藉助聽器感受聲音的存在。開始學發音時,僅僅一個字,她卻要練習十幾遍,甚至幾十遍,甭說詞語和句子了,難度可想而知。當別人的孩子沉侵在快樂的童年裡,她卻奮鬥在學習語言的艱辛歷程中,淚水和汗水交織在一起。終於,她可以和身邊的人簡單的交流,可以讀書看報,進學前班,上小學。一二年級時,她憑藉著驚人的毅力,連連雙百。三年級學英語,對她來說。真的是一個極強的攔路虎。清、濁子音叫不準。音標聽不清,她怎麼可能讀準。每上英語課,她都會帶著紅紅的眼圈回家,令人心碎。可她依然不懈的努力,不肯輕易放棄,終於在老師和家人的陪同下,一步一步艱難的往前衝,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趕上來了,贏得了尊重和佩服,更讓自己充滿著自信。上初中,隨著課程的深入和科目的增多,家長的心懸到了嗓子眼,暗暗的捏了一把汗,一向要強的她又面臨著新的挑戰。可她微笑面對,比以前更勤奮,更用心了。每天都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不斷體會每位老實的諄諄教誨,用心、用眼、用嘴一點一滴的積累著收穫,不懂就問;課後認真完成作業,積極地做好複習,主動和同學交流探討。在老師和同學的陪同下,取得一個又一個進步。雖然付出比別人更多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收穫卻讓她不斷憧憬著未來。一路走來,她所經歷和承受的是旁人無法想象的,可她卻衝破了層層障礙,排除了重重地困難,以驚人的毅力、不屈不饒的精神與命運抗爭。她說:“別人能做到的,我一定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我也能做到,可能會做的更好。”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這句話的內涵。她牢記“知識改變命運”。

  在日常生活中,她依然自立自強。從上學的那天起,每天完成作業後,她總是自己整理好書本和學習用品,第二天早上起床,她總是動手疊好被子,穿好衣服。剛上小學三年級,她就毅然提出自己獨立上下學,可是,對於這樣的孩子父母怎麼放得了手,但是她決不妥協。她深知父母的確很忙。她說:“放心吧,我絕對能行”。小學五年級,由於搬家,每天她都要獨自乘公交車從平山到東芬去上學,風裡來,雨裡去,一直到小學畢業。慢慢的,她學會了自己洗衣服,幫父母做家務。把自己的房間整理的井井有條。每每想到這些,父母的臉上都洋溢著自豪。

  她是一個非常節儉,充滿愛心的女孩,一個樂於助人的女孩。她從不和父母要零花錢,不買與學習無關的東西,不挑吃穿,不搞攀比,衣著簡單樸素,大方得體。對待長輩,心懷感恩,關愛孝順,每每到了父母的生日和重要的節日,她都會用自己攢下來的壓歲錢和父母給的零錢,為父母買個生日蛋糕或者精美的小禮品,並附有小卡片,寫上誠摯的祝福。父母身體不舒服,她總會端水送藥,悉心照顧。對待鄰里,她文明禮貌,為人和善。看到需要幫助的人,她都要捐上一元、兩元,雖然錢數不多,卻體現了她心靈深處的那份愛。汶川大地震那年,看到電視裡的場面,她主動把平時積攢的零用錢和壓歲錢300多元錢,全部捐了出去,並倡議親人為災區捐款捐物。

  宋紅霏同學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向我們詮釋了自立自強的真正內涵。在未來的日子裡,她會面對更多更大的困難,但是在她心靈上播下的“樂觀向上,自立自強”的種子,一定會更加茁壯成長。希望所有的困難都阻擋不了她前進的腳步。

  新時代好少年自強事蹟材料4

  我叫劉帥,今年15歲,是鐵佛中學初三(9)班的一名學生。我沒有特別的人生際遇,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但我天性至真至純。

  我生活在一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家庭裡,家有爸爸、媽媽、哥哥和我四人,爸爸、媽媽都是農民,靠加工麵條和養豬來維持生計,由於爸爸、媽媽勤奮儉樸,所以我們家中的日子也算過得去。在我們這個小小的家庭裡,爸爸媽媽愛著我、哥哥護著我,使我感受到家的溫馨與快樂,我就像一個快樂的小天使,無憂無慮地生活著。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 20xx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在我們這個家庭裡,徹底打破了我們家庭的寧靜,媽媽被確診為白血病。這個殘酷的現實猶如晴天霹靂,使我們全家和親友們都感到十分的意外和驚恐。一時間,我們全家人都沉浸在極度的悲痛甚至絕望之中。要治好媽媽的病就必須做骨髓移植,可是六、七十萬元的醫藥費,對於我們這個農民家庭來說,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上哪兒去湊這麼錢。媽媽才四十幾歲,她還年輕,有文化、又能幹,是爸爸的賢內助,是家庭的半邊天,我們這個家不能沒有媽媽。那時,我才讀小學五年級,哥哥讀高二,家裡正是用錢的時候,媽媽生病,對我們這個家庭猶如雪上加霜。那段時間,我們不知哭了多少次,流了多少淚。

  為了給媽媽治病,爸爸決定賣掉房子,媽媽卻堅決反對,她說:“房子是我們家的全部財產,房子賣了,我們住哪兒,要是我的病治不好,這個家以後怎麼辦,我不能拖累這個家,拖累孩子。我不換骨髓,就吃中西藥進行保守治療”。看到我們家的人又急又難受,媽媽還主動安慰我們,她說:“人總是要死的,我不怕死,只要你們發奮讀書,將來考上大學,這就是對媽媽最好的報答。

  在媽媽的一再堅持下,我們家就沒有賣房子,只好透過銀行貸款和四處借債給媽媽治病。這時,我與哥哥一起商量,不上學了,好節約錢救治媽媽。當我們把這個想法告訴媽媽時,她開始是感到驚訝,接著她哭了,我與哥哥也哭了,我們三個人抱在一起哭。當時那情景是多麼心酸,多麼難受啊!媽媽哭著說“你們怎麼能那樣想呢?怎麼說為了我,你們連書都不讀呢,你們那樣做不說是給我治病,反而是給我添病”。接著她又說“你們也只有兩姊妹,現在這麼好的社會,這麼好的政策,不好好讀書學習,將來有什麼用?你們只有努力讀書,有了好的成績,就是對我最大的孝順,最大的安慰”。

  這幾年裡,給媽媽治病,能借錢的地方都借了,家庭欠了很多的外債。為了家庭一家人的生活和還賬,爸爸不得不起早貪黑,在外面打工賺錢,幾個月才回一趟家。媽媽生病後身體虛弱,又不能做家務事,哥哥也考到外面讀書去了。自從媽媽生病,以前被寵壞和慣壞的我一下子長大了,懂事了,我在媽媽的指導下,學會了做家務。我每天按時到學校上課,回到家裡,自己做飯、洗衣服、打掃屋子、整理房間和餵豬。做這些事情,常常要花費很多時間,我經常很晚才做作業。

  家務活中最難做的事就是餵豬,我家養了二十多頭豬,要按時定量給豬喂飼料。餵豬雖然不難,但是打掃豬圈常常是最令我煩惱的事,由於我個子小,圈門又高,每天翻進翻出,把腳都劃破了好幾次,鮮血直流;況且,豬糞又髒又臭,我力氣又小,有時弄得我滿身都是,洗了又洗身上都有一股臭味兒,在學校都不好意思和同學們接近,生怕他們聞見後會笑話我。起初,幹這麼多的家務事,又苦又累,我實在受不了,邊幹邊流淚,常常想,我的命怎麼就這麼苦呢?災難為什麼就這樣降到我們的頭上呢?但,為了媽媽的身體,為了讓媽媽安心治病,為了讓媽媽高興、放心,為了這個家,我必須振作起來,我雖然才十四歲,但我已懂事了。我暗暗地鼓勵自己,面對困難,決不能退縮;身處逆境,決不能灰心。我要用我柔弱的肩膀擔當起家庭的重任。我想,將豬養大後,就可以賣到錢,就能給媽媽買藥,我好像看到希望就在我眼前了,於是我抱著這種心態,就越幹越想幹,越幹越開心。

  除了做繁重的家務事外,我還要照料媽媽。媽媽吃的.藥副作用很大,吃了後會發熱、發冷、嘔吐、不想吃飯、睡不著覺、脫髮、全身不舒服……看著媽媽痛苦的樣子,我心裡十分難受。我就在想,怎樣才能緩解媽媽的痛苦呢,我聽別人說按摩是一種好方法,於是我就去問醫生,又向別人借了一本學習按摩的書,自己學,在媽媽身上實踐,現在媽媽還誇我是一個按摩師,我聽了特別高興。我還鼓勵媽媽,叫她不要放棄,樹立信心,一起努力,戰勝病魔。我就在網上搜集癌症病人康復的事例,把它講給媽媽聽,讓她振作起來,我說,你看導演婁乃鳴,她也是一個癌症病人,她是多麼的樂觀向上,人家生病還上電視做節目呢。人要有一點精神,只要有精神,就會有自信、就會有自強、就會有活力、就會有希望。

  記得第一次給媽媽洗腳的時候,那是媽媽剛剛生病不久,我把媽媽的腳放進熱水中,輕輕地給媽媽揉。我抬頭看了看媽媽眼裡含著淚水,臉上溢滿了笑容,這是我第一次看見患病的媽媽這樣甜美的笑容。後來,給媽媽洗腳就成了習慣。

  雖然照顧媽媽和做家務要花費很多時間,但在學習上我從沒有懈怠過。在學校,我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主動幫助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主動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去關心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這些年來,我每天把家中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條,屋裡屋外打掃得乾乾淨淨,廚房裡、灶頭上是鍋淨、碗亮、案頭潔,一切都與原來一個樣。親戚和鄰居都誇我人小志氣大,很懂事,能給爸爸媽媽排憂解難……其實,磨難也是一種財富,在磨難中我收穫了成長,懂得了感恩與孝道。

  五年多過去了,現在,媽媽的病似乎好了不少,也許是媽媽的堅強和我們的堅韌感動了上帝?媽媽能活到今天,這是愛的`力量,這是人間的奇蹟,只要媽媽活著,再苦再累我都願意。

  每天下午放學回家,我都要陪著媽媽在田間小道上散散步,沐浴在夕陽的餘輝中,我看到了媽媽臉上的笑容,媽媽的開心讓我倍感興奮,幾年的磨練,讓我愈加成熟,面對困境的不灰心,不氣餒,讓我永不放棄。

  我知道,有一種力量叫耐心,有一種力量叫恆心,更有一種力量叫信心,苦難給了我挫折,但教會了我成長,在和媽媽風雨與共的日子裡,我憑著我的耐心、恆心和信心,把苦難丟在身後,把快樂寫進了媽媽痛苦的日子裡!在以後歲月中,我還會一如繼往地陪著媽媽走下去,堅強地走下去。

  新時代好少年自強事蹟材料5

  張婷,是明溪縣夏陽中心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班級擔任中隊長工作,她是一個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在家裡,她是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獨立自強的好孩子;在學校,她是個勤奮學習,關心集體,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的優秀少先隊員;在社會,她是個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熱心公益活動的好少年。

  一、品學兼優、全面發展

  她在學校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學習成績在班裡一直是名列前茅。上課認真聽講、大膽發言,不懂就問,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好評。生活中,她和同學們友好相處,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因此在同學們中樹立起很高的威信。在班裡,是老師的得力小助手,是班級活動的小策劃,對待中隊長工作,盡職盡責、大膽潑辣、勇於創新,並帶領同學認真貫切執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小學生禮儀常規》,監督同學們的日常行為,組織同學們積極參加少先隊的各項活動,使她們班被評為星級文明班級和區優秀中隊、區書香班級等稱號。如今,許多同學把讀書看作一種精神負擔,而她卻把讀書看作一種莫大的享受。因為要攀上科學的聖殿,一定要用書來鋪成石階。在屬於她自己的狹窄的小天地裡,放置了許多書籍,有科學的、文學的、歷史地理的,也有不少是趣題參考和寫作文選無論一天的功課多忙,都會擠出時間來讀課外書。讀書幫她打開了一個世界的大門,同時也把她推上了班級“佼佼者”的榮譽寶座。當別的孩子在盡情享受童趣之時,她卻常常痴迷於學校的圖書室。大量的閱讀加上勤奮與努力,拓展了眼界,使她的作文和口語對話常常因立意新穎、構思獨到而成為同學們的範文。

  二、戰勝逆境、奮發向上

  在學校裡,她是一名好學生;在家裡,也是媽媽的好女兒。她媽媽是青島海洋化工廠的一名普通女工,在她很小的時候,她爸爸和媽媽就因為感情不合而分開了,要強的媽媽抱著她一口水、一口飯把她養大,從呀呀學語到漸漸懂事,是母親含辛茹苦地養育她,並從小培養她自強不息的精神。媽媽時常告誡她“跟著別人走,看到的只能是一個人的背影,而走在別人前面,看到的則是整個天空”。在她上三年級的時候,媽媽由於工作和生活上的雙重壓力患了嚴重的椎間盤突出症,身體的嚴重變形使母親倒在了床上,生活也不能自理。她每天放學後,不但要學習,還要照顧病中的媽媽給她端水、喂藥、媽媽因為有病心情不好,學習之餘她就陪媽媽說說話、洗衣服,並做一些簡單的飯給媽媽吃。雖然她既要照顧媽媽,又要做很多家務事,但她並沒有因此而耽誤了學習,因為每當她感到勞累的時候,就會想起媽媽——一位默默無聞的普通女工,把苦和累都嚥到肚子裡,用她博大的愛支撐著一個單親家庭。在眾多獨生子女中,她的物質生活並不富有。然而,艱難的生活,磨鍊了她的毅志,也學會了勤儉節約,不攀比、不亂花錢、學會了體諒媽媽,照顧媽媽,努力去做一名自強、自立的好少年。雖然她生活在單親家庭裡,但心理素質卻是很健康的。她根本不像一個單親家裡的孩子,大家都說她在學校裡是一名活潑、開朗、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在家裡是媽媽眼中懂事的好女兒。

  三、熱愛生活、愛心永駐

  如果說學校是侯庚辰同學的一個舞臺,那學校以外的世界則是她童年生活的另一個大舞臺。在離她家不遠處有一個敬老院,敬老院裡住著幾位年事已高的孤寡老人,他們生活不能自理。作為中隊長的她,不管是雙休日還是節假日,總是能看見她在敬老院奔忙的身影。她還帶領本班的“愛心天使”小隊利用雙休日去敬老院開展獻愛心活動。有幾個同學清楚地記得,侯庚辰由於疲勞,在擦玻璃時,險些從窗臺上掉下來。她用行動在繼承華夏民族的美德,用心在播撒博愛的種子。同班小夥伴王豔同學是外來務工子女,爸媽在外打零工,家境十分困難。今年寒假期間,侯庚辰邀請王豔遊覽了海底世界;新學期開學,她又拿出壓歲錢買了學習用品和書包,使王豔和她家長十分感動。在汶川大地震時,她把自己的儲蓄罐帶到學校,把四年多節儉下的300多元零花錢全部捐給了災區,為災區獻上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四、興趣廣泛、好學不倦

  課餘時間,她積極參加讀書,讀報活動、文藝、體育、繪畫、朗誦、書法等活動,不斷髮展自己的愛好興趣和各方面的才能,並從中受益匪淺。童年的生活是最美好的,這在人們的眼裡,看做是黃金時代。然而一個人要想在未來的生活中有所作為,就必須從小立下大志,橫下一條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不懈地去奮鬥,去追求。在繪畫學習中,她總是刻苦努力,不管是烈日當頭,還是大風凜冽,堅持每個星期六上繪畫課,每天晚上練畫兩個多小時。媽媽看見她滿頭大汗,衣衫也浸溼了,手腕也累的紅腫了,眼裡含著淚多次勸她,讓她休息一會兒,但在她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了一顆小小的願望,那就是將來成為一箇中國有名的畫家。憑她堅強的毅力,戰勝了自我,在各級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五、繼續努力、永不滿足

  成績的取得是和老師、家長、同學們的幫助分不開的。面對讚譽,她並沒有驕傲,而是這樣說:“我並不認為自己很優秀,我只覺得作為一個小學生,我所做的是很多少先隊員已經做過的,我只不過是以他們為榜樣罷了!” 的確,不論校內與校外,還是學習與生活,侯庚辰都為同學們作出了榜樣。我們可以看到:志在高遠的雛鷹振翅欲飛,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正在茁壯成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