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學創新新時代好少年事蹟材料(通用9篇)

勤學創新新時代好少年事蹟材料(通用9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寫事蹟的經歷,對事蹟很是熟悉吧,事蹟是用於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幹部群眾見賢思齊,有所效仿,從而盡心竭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如實記載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湧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的書面材料。我們該怎麼擬定事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勤學創新新時代好少年事蹟材料(通用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勤學創新新時代好少年事蹟材料1

  李勤舟,11歲,在煙臺開發區第五小學五年級就讀,和其他同學一樣,正享受著愉快的校園生活。但在這張陽光的笑臉背後,卻承載著很多成年人都無法接受的現實。

  勤舟這個名字是爸爸為他取的,寓意學海無涯苦作舟。為了在城裡安下家,夫妻倆東拼西借,買下了現在的房子,雖然生活拮据,但一家三口過得很幸福。然而,好日子才剛剛開始,勤舟的爸爸就因為一念之差走上歧路,讓原本幸福的小家庭變得風雨飄搖。

  然而,生活對這個家庭的考驗並沒有就此結束。樓道里的一場大火,讓原本和勤舟相依為命的媽媽變成了重度燒傷的殘疾人,雙手只剩下兩根手指,喪失了勞動能力。

  入獄的父親,殘疾的母親,年僅十歲的孩子,勤舟就這樣擔負起了照顧媽媽,撐起這個家的重擔。做飯、洗衣、收拾家務,給媽媽洗頭、洗澡、剪指甲,還要兼顧學校的學習,要強的小勤舟是媽媽和老師眼裡孝順又有上進心的孩子。在義工和老師的幫助下,小勤舟慢慢適應了這樣的生活,也在義工的影響下參加了很多公益活動,就在他參加完六一兒童節義工活動的當晚,他做了個夢,在夢裡,他見到了日思夜想的爸爸。

  “我的爸爸雖然犯錯了,但是出來了還是一個好爸爸,還能為社會做些事情”。經過一番努力,小勤舟終於有了到監獄看望服刑爸爸的機會。

  這場見面被特意安排在了心理輔導室,這樣,勤舟就可以近距離的和爸爸呆在一起。或許是父子倆長時間沒有見面,或許是有外人在場,勤舟見到爸爸的那一刻顯得很平靜,可當勤舟拿出送給爸爸的禮物(自己畫的一幅畫)時,沉默的爸爸顯得有些意外。

  畫裡畫著他們一家三口,還有社會上的好心人坐著火箭遨遊太空的景象,爸爸潸然淚下。爸爸入獄後,李勤舟已經轉學,為了能夠讓爸爸更多的瞭解勤舟在學校和家裡的狀況,播放了之前採訪的影片給他看,看到勤舟照顧媽媽的畫面,這個七尺男兒還是忍不住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臨走前,勤舟又掏出他用零花錢買給爸爸的本子,在上面寫下了他和爸爸的約定“…爸爸,你在裡面好好改造,我和媽媽等你回來…。我們一起照顧媽媽”。

  勤學創新新時代好少年事蹟材料2

  付鵬宇,是四疃鎮四疃學部第一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老師的言傳身教,父母的悉心薰陶,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種子,使她一天天茁壯成長成一名品學兼優的小學生。在家裡,他是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獨立自強的好孩子;在學校,他勤奮學習,心繫集體,尊敬師長,團結同學。

  在家裡,他尊敬長輩,孝順父母。在每天的日程計劃裡,他都會列上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常年有病的奶奶行動不便,她會幫著倒水端飯還和奶奶聊天。打掃衛生、收拾房間是他週末的必修課,自己的事情自己獨立完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好,是他對自己的一慣要求。因為他家庭裡充滿歡笑、和諧。

  在學校,她勤奮學習,努力學好每一門功課。在知識的海洋裡,他是一個快樂的暢遊者,不斷的學習和總結,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他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從老師的辛勤耕耘中,一點一滴積累著收穫;從老師的諄諄教誨中,不斷塑造日益豐滿的自我;與同學們在互學互比中取長補短、一起進取;與同學們在交流探求中學習借鑑、共同提高。對於班集體這個團隊的榮譽她倍加愛護,只要是集體活動都會有他快樂的身影,只要是班集體的事情都會有他主動承擔任務,同學之間的友誼她會特別珍惜。在老師心目中他是好幫手,在同學心目中他是知心夥伴和學習榜樣。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學習、生活、成長的路是艱辛而漫長的,但他懂得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她正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為歌,熱心和寬容為曲,彈奏暖人心扉的歌;他正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為筆,進取和奮發為墨,書寫充滿希望的畫;她正用愛心、恆心、信心、誠心托起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

  勤學創新新時代好少年事蹟材料3

  秦筱婷是一位勤奮上進、活潑大方的女孩。在學校裡,尊敬老師、成績優異,和同學們友好相處,待人熱情、有愛心,是學校大隊委的禮儀委員,連年被評為“三好學生”或“優秀班幹部”,是老師得力的小幫手。在家裡,懂事乖巧有孝心,除了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還主動幫媽媽做家務,是一個勤勞、獨立有孝心的好孩子。

  孝心少年從我做起

  百善孝為先,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的爸爸媽媽也一樣,每逢節假日總是帶著我回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家看望他們。

  這個週末的上午,爸爸媽媽帶我回奶奶家了。剛進奶奶家門,奶奶就高興的問我:“婷婷,今天中午吃土豆餅還是吃餃子啊?”我回答道:“我想吃白菜豬肉餡的餃子。”奶奶說:“好,我也覺得你想吃餃子了,我這就去準備準備。”一會兒的工夫,奶奶就把面和菜餡調好了,奶奶和媽媽準備包餃子了。正在看電視的我想著老師最近安排的孝心小活動,心想包餃子也是一種孝心表現吧,於是我舉起手來喊道:“我想學包餃子!”奶奶說:“好啊,我來教你。先把餃子餡放到餃子皮中間,剛開始包的時候不要放太多餡,然後把餃子皮慢慢捏緊,防止餡漏出來就行了。”按照奶奶的方法我包了好多餃子,還擀了很多餃子皮。看著我包的千姿百態的餃子,奶奶和媽媽都開心地笑了。

  中午吃飯的時候,奶奶單獨把我包的餃子放在一個盤子裡,奶奶說:“婷婷,快來嚐嚐你包的'餃子吧。”我說:“奶奶,這是我第一次包的餃子,我想跟您一起吃。”奶奶高興地合不攏嘴,摟著我邊吃邊表揚,說我包的餃子真好吃,誇我長大懂事了,真是個好孩子。聽著奶奶的誇獎,我的心裡別提有多開心了。從我小時起,奶奶就特別疼愛我,好吃的東西總是先給我吃,自己也不捨得吃,看著奶奶高興的模樣,我心裡想著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找一份好工作買好多好東西送給奶奶,讓奶奶吃上更多好吃的。

  孝心,也許就是這麼一件小事,感動了家人也感染了我,正是因為我的一個小小舉動,換來了家人的幸福與歡樂,我想何樂而不為呢?同學們,我想也請你們多多伸出你們的雙手,哪怕是一點點、一件件小事,在家人感動的同時自己也會收穫快樂。爭做孝心好少年,從我做起,讓我們一起成長、一起加油吧!

  勤學創新新時代好少年事蹟材料4

  她叫田鑫,是一(3)班的學生,別看她年齡小,卻懂得很多道理。

  首先,她孝敬父母。經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父母的負擔。她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衣,自己洗頭洗澡,疊被、洗襪子,雙休日還幫父母拖地,洗碗等,媽媽經常誇她是很能幹。

  其次,她友愛助人。當別人有困難時,她總伸出援助之手。她班的楊葉同學,學習上有困難,她總是耐心地幫助他,直到她弄懂為止。還有一次,她和爸爸乘公交車回家,一上車,她就挑了一個好位子坐下,車子就出發了。車子過了好幾站,停在了根思,一個駝著背拄著柺杖的老奶奶走上了車來,因為這條路上的人特別多,車上的座位都被人坐滿了。她看見了老奶奶上了車,就立即起來,把座位讓給了老奶奶。

  第三,她懂得謙恭禮讓。她從小就聽過“孔融融讓梨”的故事,四歲的孔融把大梨讓給哥哥和弟弟吃,而自己卻吃小的。她有好吃的東西都是和父母一起分享。

  另外,她很愛學習,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她總是自覺地不折不扣的完成。她還主動學習課外知識,自從學了拼音後,她讀了好多文章。在期中考試時,她得了雙百分呢。

  別看田鑫小朋友年紀還小,但她知道自己今後的學習任務更重,成長的路子還更長,需要刻苦拼搏、去創新、去體驗。我們相信她憑藉園丁的培養、親人的關懷和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會讓自己金色的童年綻放出更鮮豔的花朵。

  勤學創新新時代好少年事蹟材料5

  楊沛錦,九歲,就讀於湖南雨湖區江南小學三年級307班。他踏實沉穩,品學兼優,在家裡,他是一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獨立自強、熱愛勞動的好孩子;在學校,他是一名勤奮學習、心繫集體、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的好學生;在社會,他是一位誠實守信、文明友善、熱心公益的好公民。

  “入則孝”

  常言道: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楊沛錦的父母在他三歲時就離異了。2019年,他的父親楊柳患了罕見的肝內膽管擴張並伴隨肝硬化,除了換肝別無他法,但換肝的費用至少需要百來萬,所有的親人將注意力放到了他父親身上,有時很難顧及楊沛錦的生活與學習。或許就是父親的突然病倒,讓當時才五歲的小沛錦迅速成長起來,突然間就懂事了許多,儼然成為了家中的小小男子漢。

  放學回來的小沛錦總是陪在爸爸的身邊,用他稚嫩的小手給爸爸做按摩,給爸爸換毛巾、倒水,為了讓爸爸高興,有時他在病床前給爸爸跳段拉丁舞,想盡辦法轉移爸爸的注意力,看到爸爸不再那麼痛苦,臉上逐漸露出笑容,然後就揹著書包到護士辦公室認真地做作業,預習第二天的功課。晚上到家,小沛錦把爸爸一天換下來的毛巾和汗溼的衣服都洗得乾乾淨淨。清早起來,買了早點送到醫院,看著爸爸吃完,才趕到學校上課。每天他這樣堅持著,與爸爸相互激勵,相互加油。在小沛錦的影響下,媽媽又回到了爸爸的身邊,和他一起照顧爸爸,多難的家庭又增添了許多歡聲笑語。

  “泛愛眾”

  楊沛錦在爸爸的帶領下堅持做志願者已有四年,兩年前正式成為湘潭市蓮城志願者協會的一員。週末,若爸爸病情稍微穩定一點,他倆便跟隨其他志願者們一起到敬老院,看望那裡的老人們,小沛錦用學到的才藝和父親用發自內心的微笑向老人們傳遞著社會的正能量。

  前年在湘潭市的一次大型才藝比賽中,他和搭檔以一段拉丁舞奪得大賽冠軍,獲得4500元獎金,當主持人問小沛錦準備怎樣支配這筆錢時,他在臺上大聲說:“我和搭檔要把這筆獎金捐給湘鄉的貧困孩子,讓他們能無憂無慮地讀書”。

  課外,他積極參加長沙星城義工協會、仁樂義工協會、大愛義工協會等的各種愛心義演活動,被星城義工授予“愛心小藝人”稱號。他用行動和愛心把對父親的孝順變為對社會的大孝。楊沛錦還被團區委授予2019年度優秀志願者榮譽稱號。

  面對人生的困境,有的人選擇退縮,有的人選擇拼搏,楊沛錦和他的家人無疑選擇了後者,在逆境中勇於挑戰生命的極限,艱辛的生活既磨礪著他的意志,錘鍊著他的情操,也使他的人生道路處處充滿著陽光。

  勤學創新新時代好少年事蹟材料6

  做人“傻一點兒”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也因為如此,我的生活過得格外快樂而真實!——曹娜

  該市第三中學八年級一班的曹娜懂事熱情、樂於助人。父母由於忙於生意經常不在家,照顧爺爺奶奶成為小曹娜的一種責任。奶奶生病了,她端水送藥,不離左右。每當看到左鄰右舍的長輩有了困難,她總是熱心相助。曹娜從雷鋒小學畢業,現在又就讀於以“雷鋒中學”命名的市三中,雷鋒精神深深影響著她,她希望自己能做一個雷鋒的傳人,像雷鋒叔叔那樣做一個有益於他人和社會的人。

  2010年的一天,在放學路上,曹娜在十字路口看到白新恆老人扶著輪椅艱難地挪動前行。因為綠燈馬上就要變成紅燈,老人雖然著急但是兩條腿卻不聽使喚,過往的車輛不停地按著喇叭。曹娜快速跑到老人身邊,讓老人坐到輪椅上,把他推過了馬路,並送回了家。

  看到老人簡陋的家,善良的曹娜心裡很不是滋味,她暗下決心,要多來陪伴白爺爺,讓他不再孤單。在她的帶動下,全班同學一起照顧白爺爺,女生打掃衛生、洗衣服,男生打掃房間、辦雜貨;颳風下雨時,他們來看爺爺的房頂是不是漏雨;節假日時,他們給爺爺包餃子,讓他享受家庭的樂趣……

  鹿泉市大河鎮一中的許歡歡是2006年度“感動省城”十大人物之一,小小的她早早地承擔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擔,也讓她早早地學會了自立和自強。

  許歡歡的父親已經71歲了,母親癱瘓在床,從很小的時候起她就幫父親做飯、照顧母親。在學校,許歡歡認真學習,爭取課上就學會、理解,“這樣下課後,我就可以多陪悶了一天的媽媽散心。”

  上初中後,父親的身體更差了,幾乎是靠藥物維持。許歡歡肩上的擔子更重了。為了不影響學習,每天的早讀與午讀,許歡歡都在家裡抽時間學習,到了學校再向同學詢問有關內容。就這樣,她依然保持著優異的學習成績,多次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

  像許歡歡一樣,裕華區大馬小學六年級學生張倖幸也是家裡的“頂樑柱”。“奶奶辛苦把我養大,我要孝敬奶奶!”爸爸是個盲人,照顧倖幸、照顧這個家都要靠奶奶。倖幸長大了,奶奶的身體卻越來越弱。平日裡她幫奶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幫爸爸洗衣做飯;奶奶生病了,她端水送藥,精心照顧。

  去年春天,奶奶不幸出了車禍,年僅10歲的倖幸承擔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擔。她悉心照顧奶奶,每天端湯倒水、喂藥餵飯。為了幫奶奶練習走路,瘦弱的她常常要使出渾身的力氣才能把奶奶從輪椅上扶起來,再小心翼翼地拉著奶奶走路……倖幸孝順奶奶、照顧爸爸的行為感染著身邊的人,他們都說,小小的孩子能做到這樣真是不容易,因為這種孝心發自於內心,是中華民族傳承延續的一種高尚情感。

  勤學創新新時代好少年事蹟材料7

  李宇菲,今年九歲,是鳳臺縣城關鎮中心小學三年級(1)班的學生,入學以來一直要求上進,在各個方面都非常突出,她熱愛集體、積極向上、樂於助人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是同學和老師的好朋友好幫手。

  在學校的關懷和老師的幫助下,在父母的疼愛和自身的努力下,她全面發展,時時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激勵自己,不懈努力。現將她的事蹟概括如下:

  勤奮學習、開闊視野。在學習上,她刻苦努力,一絲不苟,愛鑽研,能夠虛心請教,不恥下問。從入學到現在她作業工整、能及時完成,成績優異,年年被評為優秀少先隊員或三好學生。她喜歡閱讀,一有空就讀書,一有書就愛不釋手,飯後睡前總是手不釋卷。從童話故事到歷史讀本,從自然科學到天文知識,她都讀得津津有味。廣泛的閱讀開闊了她的眼界,同時也提高了她的寫作水平。

  心地善良、禮貌待人。她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靈。有人說,金子是最純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靈。李宇菲同學有一顆潔白無暇、善良真誠的心靈,她心地善良、追求純真、無私無邪。在家裡,對待親人,關注親人的冷暖,以禮相讓,從不頂撞父母,性格乖巧。經常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打掃衛生、擇菜、洗菜、洗衣服等;爸爸媽媽累的時候,她就給他們捶捶背,洗洗腳;或自己

  動手燒飯給爸媽吃,她會煮水餃,下素面,做蛋炒飯等,讓親情其樂融融。媽媽準備動手包餃子時,她就幫忙擀餃子皮,或包餃子等,真是個能幹的小姑娘。對爺爺奶奶更是孝順、關心備至:好吃的東西首先想到給爺爺奶奶留些;學校裡發生的有趣的事講給他們聽聽;關心他們的冷暖病痛,他們的身體不舒服了,給他們端茶送藥問長問短。對待鄰里,她文明禮貌,與人為善,深得鄰里喜愛。對和她同齡的朋友,更是友好,與他們分享圖書故事,玩具、美食。大家都喜歡和她在一起玩。

  傳遞愛心、助人為樂。在學校,她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對於困難同學,她總是樂於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為樂,真誠奉獻。有同學上課忘了帶學習用具,她總是大方地拿出自己心愛的文具借給他們;有同學遇到困難,只要她在,她總是熱情耐心地儘自己最大努力幫其解決,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下雨了,把沒有雨傘的同學護送回家。

  對於博大複雜的世界,她有一顆天真的童心,小小心靈裝滿了追求真善美的理念。在學校組織獻愛心活動,她都能積極參與,無私奉獻。為患重病的少年捐款,她表現得很好,一次就捐出她所有的平時積攢的零花錢。

  熱愛勞動、積極肯幹。她勞動積極肯幹,髒活、累活她總是搶在先,從不惜力。對待班級的勞動任務,她都能夠提前出色地完成。不管是不是她值日,每天中午放學後,她都要留下來,打掃衛生,不嫌髒,不怕累。她們班的衛生總是被評為最清潔,這裡面有她的一份功勞。在家裡,自己的房間,書桌總是收拾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

  天天向上、興趣廣泛。 “向上”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力量源泉,李宇菲同學的身上有著一股強烈“向上”的追求:追求著思想上的向上:“做個好孩子,做個好學生,做個好公民。”她尊敬長輩和師長,團結同學,遵守校規校紀,對人講禮貌,自覺遵守小學生行為規範和社會公德,深得鄰居、家長、老師和同學的好評。她追求全面發展,興趣廣泛,除認真學習課本知識外,她還特別喜歡繪畫、跳舞和體育運動。她的畫,在校六一書畫展上,獲得一等獎。班裡出黑板報,她也經常參加,美化教室。她喜歡跳拉丁舞,只要有空,放一段音樂舞一曲。她還會騎腳踏車,滑滑板,溜輪滑,跳繩,打羽毛球等等。

  總之,李宇菲同學洋溢著青春朝氣,她開朗自信、樂於助人、心地善良,以誠待人,愛好廣泛,綜合素質高,不愧為一名全面發展的好學生、不愧為一名優秀的二十一世紀的陽光少年!

  勤學創新新時代好少年事蹟材料8

  姜崇博,一個聰明、活潑、開朗的大男孩,現擔任八年級2班團支部書記,是一位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在家中,他孝敬父母,懂事聽話,總是想方設法為父母分憂解愁,是父母的好幫手;在學校,他勤奮好學,心繫集體,積極參加各項活動且成績顯著,是老師的好助手和同學的好榜樣;在社會,他樂於助人,熱心公益事業,是傳遞愛心的小天使。

  尊老愛親學做人

  從小受到父母的言傳身教,孩提時的姜崇博就是一個尊敬長輩,孝敬長輩的好孩子。他懂得體貼父母工作的辛苦,每天吃完晚飯,他就主動洗碗,幫媽媽整理廚房。每到週末,他都會幫忙打掃房間,或洗衣服。父母有時因工作或生活瑣事,心情煩悶,每到這時,他就用平時看到的幽默滑稽的笑話來逗父母開心。

  去年夏天,媽媽生病住院,爸爸又要加班,照顧媽媽的重任就落在他身上。他為媽媽跑前忙後,倒水服藥、守護點滴、買飯餵飯 儼然一個小大人,媽媽欣慰的說: 崇博真的長大了!

  由於爸爸媽媽的工作總是早出晚歸,姜崇博從小上下學都由奶奶接送。如今奶奶70多歲了,腿腳不太靈便,崇博很是心痛,一有空他就幫奶奶捶背、敲腿、按摩,還不時的給奶奶講故事解悶。每到週末,就攙扶奶奶到附近空地散步、鍛鍊。寒去暑往,周圍的鄰居都羨慕奶奶有個孝順的好孫子。

  去年暑假,姜崇博還利用業餘時間帶領同學們去街道的敬老院開展 獻愛心 傳真情 尊老敬老慰問活動。他們不僅幫助老人們掃地,擦桌,曬被褥,還為老人們帶去了精彩的節目,讓老人在敬老院也能感受到像家裡一樣的快樂。敬老院的院長跟學校校長說起來,不禁豎起大拇指: 這些孩子真是懂事啊!讓敬老院的大爺、大娘們開心了不少呀!

  勤奮學習志氣高

  姜崇博同學學習刻苦努力,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他從小就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這是常掛在崇博嘴邊的一句話,在書籍的海洋裡他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從偉人身上汲取了奮進的力量,以開闊自己的視野,增長知識。他的求知慾強,勤奮好問,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喜歡和生活習慣。每天,他都主動做好各科的預習工作,課堂上,他敢於提問,善於質疑,對所學的知識能理解的掌握;課外,他一絲不苟的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遇到難題就向同學老師請教。在自己勤奮學習的基礎上,他還主動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把自己的學習經驗和方法傳授給他們,他善於思考,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在學習上頗有收穫,多次被評為 學習標兵 , 詩文誦讀小博士 讀書小明星 等。

  多才多藝愛心濃

  姜崇博愛好廣泛,主持、聲樂、單簧管器樂、跆拳道他樣樣精通。多次代表學校參加街道、區的藝術表演和比賽。平日裡姜崇博還是學校裡的 美德小模範 ,他積極協助老師組織 情繫災區 愛心冬衣送溫暖 活動,為遠在四川省的小夥伴捐贈衣物、奉獻愛心

  他就像初航的風帆,伴著朝陽駛向人生的未來,我們相信,這個人間文明小使者會以更加頑強的毅力描繪出他更加耀眼、更加絢麗的人生!

  勤學創新新時代好少年事蹟材料9

  樊昊,男,今年13歲,是硯山小學六年三班的學生。他熱愛生活,樂觀向上,勤儉節約,是個自立自強的人;他熱愛集體,尊敬老師,關心同學,是個重感情的人;他熱愛學習,勤奮努力,不恥下問,是個好學的人;他關心他人,樂於奉獻,是個有愛心的人;他孝親敬長,關愛幼小,是個有責任感的人;他熱愛運動,注重鍛鍊,是個擁有健康體魄的人。

  一、樂觀向上,勤儉節約,自立自強

  樊昊,從一年級入學時,就給大家留下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印象。每天都開開心心上學,快快樂樂地回家,從不請假或逃學。只要老師要求做的,他都能做到:剪短髮、穿校服、戴紅領巾和校牌,不買零食,不亂花錢。有的時候,他還撿別人家的孩子的衣服穿,從不與人攀比。使用學習用品也很節約,鉛筆不夠短絕不扔掉,一支鋼筆用了好幾年。從上小學一年起,他就自己穿衣、洗頭、洗紅領巾和襪子、刷鞋,從來不讓家長操心 。特別是他的性格,樂觀開朗,積極向上。每當成功時,從不驕傲;每當失敗時,從不氣餒,一笑而過,從頭再來。

  二、熱愛集體,尊敬老師,關心同學

  樊昊,一直都尊敬各科老師,聽老師的話,主動關心老師。有一次,班主任李虹老師的嗓子啞了,他就在課下問老師嗓子疼不疼,還主動給老師買藥。老師看到自己的孩子這樣懂事,特別高興。在與同學的交往過程中,他總能做到寬容友善,團結互助。無論同學做了什麼錯事,他都能原諒,從不斤斤計較。一次,班級的同學賈崇哲的手被割傷了,他主動拿出一元錢買了一個邦迪,給賈崇哲的手包上了。事後,家長和老師都表揚了他。

  總之,他作為一班之長,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起到一定的示範作用,與班委一起協助班主任、任課教師工作,盡心盡責、耐心細緻,在同學中有很高的信譽,深得同學的信任。生活中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能熱心幫助同學打掃衛生。

  在他的帶動下,班級年年被評為學校先進班級,自己也是每個學期的“三好學生”,獲得全校師生的讚譽!

  三、熱愛學習,勤奮努力,不恥下問

  他求知慾強,勤學好問,從小就養成了認真、專心、細緻的學習態度。

  每天,放學回到家後,先做作業,再做預習,還抽出時間看書。他在課堂上,敢於提問,善於質疑,對所學知識能理解地掌握。課下,一絲不苟地完成佈置的作業。所以,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自10歲起,他還開始參加素描的培訓和練習。經過4年的努力,他畫的簡筆畫特別漂亮,素描畫得也不錯,水彩畫也很好。經常參加一些比賽活動,也拿到了不少獎項。

  四、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無私奉獻

  他很有愛心,每次看到路邊的乞丐,都把自己僅有的一點零花錢慷慨地捐出來。雖然沒有多點,但在他那已經不少了。每到給災區捐款時,他都捐10元或20元,經常得到老師和領導的好評。在公共汽車上,還經常為老人讓座。在學校經常組織一些公益活動中,如參加義務植樹、到烈士陵園掃墓、到敬老院打掃衛生等,他都能積極參加。

  五、熱愛運動,注重鍛鍊,擁有健康

  他喜歡打籃球、羽毛球和乒乓球,還熱愛跑步。在每年的學校秋季運動會上,都能看到他矯健的身影和颯爽的英姿,都能聽到同學們的歡呼聲。

  他不僅為班級贏得了榮譽,也為自己贏得了尊嚴。

  六、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弘揚美德

  在家裡,他懂得體諒父母、關心父母,主動為父母承擔家務。在父母生病時,為父母做飯,給父母拿藥,特別乖巧孝順。

  總而言之,樊昊同學的先進事蹟得到了學校師生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這跟她平時的家庭教育、老師的培養是分不開的。當然,也是他多年好學上進的豐碩成果。她小小的年紀心理始終裝著真、善、美。勤奮努力是她永恆的目標,奉獻愛心是她不懈的追求,她是同學們學習的楷模,是美德陽光少年的驕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