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評優主要事蹟材料簡介(精選6篇)

小學教師評優主要事蹟材料簡介(精選6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事蹟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事蹟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我們該怎麼擬定事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教師評優主要事蹟材料簡介(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教師評優主要事蹟材料簡介1

  李嬌,現年25歲,中共黨員,是合肥市望湖小學三年級的一名數學老師兼任備課組長。她在教學崗位上默默耕耘,用心播種著愛的教育;她在與同事相處的過程中,盡已所能,真誠相助;她在與家長的溝通中,及時反饋,耐心解答。她憑著對教育事業的強烈責任感和對學生的無限的熱愛,把自己的願望和抱負全部都傾注在教育事業上。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個年輕的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處處以身作則,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她的美德折射出當代教師隊伍中絕大多數教師的精神品質,也鼓舞著年輕教師們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孜孜以求。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學生的熱愛是她選擇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起點,也正是因為對學生的熱愛使她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不斷鑽研適合學生的教育方法。在她的眼中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天使,都有著巨大的潛力,她一視同仁地愛著每一個學生。一年級的時候為了激勵孩子,她為每個孩子準備了星星本,每節數學課下課孩子們出去玩了她還在教室裡根據每個孩子各方面的表現情況給孩子們畫星星,孩子們回來了翻開自己的星星本就覺得每天都有驚喜,常常會興奮地說著自己又收穫了幾顆星星,這時候是以師評為主。等孩子們大了點她又把獎勵措施升級為積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積分。二年級時是以組長評為主,到了三年級就以自評為主了,她每個星期都會統計孩子們的積分情況並更新貼在班級牆上的積分榜,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雖然這些工作很繁瑣,很累人,但她為了孩子們能在評價中更好地成長,一直都在堅持。

  她的辦公桌上總是有許多表格,都是她自制的,有談心記錄表、學困生幫扶表、數學小組表、作業登記表、積分總表分表、成績反饋表等等,而每項表格的背後都是許多具體細緻的工作,這些工作不是任何人強加給她的任務,而是她對學生無私的愛。她總是會想盡辦法從自己少得可憐的休息時間裡抽出一些時間去和一些特殊的學生談心交流,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去了解他們,並想辦法幫助他們。對於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她更是會在課前課後找時間單獨輔導,並鼓勵他們主動向老師同學請求幫助,還在班級成立了互助小組。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她還鼓勵學生在班級成立各種興趣小組,定期開展活動。目前數學繪本小組、數學畫報小組、趣味數學小組、作業輔導小組等已經逐漸成熟起來,在她的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了人員分工、活動時間和活動內容,並且已經成功開展了很多次活動。而她一直默默地在背後付出了無數心血,經常為了教育教學工作自願加班,累並快樂著。因為怕耽誤學生的課程也怕給同事和領導添麻煩,她時常帶病堅守崗位,至今沒有請過一次病假。

  李嬌在與同事相處的過程中為人一直低調謙虛,並樂於盡己所能去幫助同事。當學校有工作需要加班時她從不推辭,主動分擔臨時任務。當搭班的班主任家裡有事請假一個多星期時,她積極承擔起班級管理事務和班主任的一些課程,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任勞任怨。每當自己在教學中一些做法有所收效時她都願意與同事分享,會在大會上講述自己的特色做法,也會與同備課組的老師互動交流。在與家長的溝透過程中,她會非常有耐心地傾聽、解答並給出一些建議,經常向家長反饋孩子各方面的情況,包括孩子的進步和不足等。下班後她也會利用電話、簡訊、QQ、微信等渠道與家長溝通,加強家校之間的合作,加深對學生的瞭解。她的認真負責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認可,她的工作也得到了家長們的廣泛支援。儘管這些工作佔用了許許多多的私人時間和空間,但她認為只要能夠聯手家庭教育,共同促進學生的成長,一切付出都值得。

  總之,李嬌作為學生的靈魂師表,她把一腔熱血回報給了教育事業,她的美德體現在每一天的瑣碎工作中、體現在每一個細微之處。

  小學教師評優主要事蹟材料簡介2

  王交,女,港上小學教師,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於2010年參加工作,自工作以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而且她都會關心每個學生,不會因學生成績好壞另眼相待。她將對學生的愛,對事業的執著傾注到工作的每個細節中。現將事蹟概述如下:

  一、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為了能更優秀地擔當語文教學和班主任這一重任,她工作之餘,積極進修學習,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等。她總是認真學習,發現問題,總結經驗。

  二、服從學校安排,認真搞好教學工作。

  從教多年來,她從未拒絕學校領導安排的任何一項工作,並且能認真完成每一項工作。經常有人這樣說:“你這人也太老實了吧!”其實,她說這樣做只是願意換位思考,願意替他人著想。

  也許是父輩遺傳給她做事踏實認真的緣故吧,每一年、每一期,都認認真真工作著,備課、上課、批改作業,一切都那麼順理成章,日子平淡充實。她覺得既然幹了這一行,就得付出心血,就得努力工作。這樣才能對得起“教師”這個崇高的稱謂。她說熱愛我的工作。以前是,現在是,以後也永遠是。

  三、從愛出發,甘心奉獻,取得教育教學最好成績。

  “德為師之本”,作為一名教師,自身的修養是最重要的,在平時的工作中,她處處為人師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動人,感化人,把她對學生的愛,對事業的執著,化為自覺的行動。面對課堂上愛插嘴,但語言能力很強的學生,她沒“怒吼”,也不曾採取粗暴強硬手段,而是儘量讓他們在課堂發言,並針對他們的優點進行鼓勵、表揚。在他們的帶動下,課堂上很多不願意舉手發言的同學,也積極舉手發言了。同學們的學習勁頭越來越足,整體成績穩步上升。

  她就是這樣一位教師,願把愛灑向每一個孩子的心田。她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課堂上、課餘間,她都會去關心每個學生,不會因為學生的成績好壞而另眼相待。她堅信,老師只有把對學生的愛,對事業的執著,傾注到工作的每個細節中,才是真正的成功。

  小學教師評優主要事蹟材料簡介3

  曹交,女,2010年參加工作,現任一年級一班語文老師。

  她是一名平凡而又對工作充滿著極大熱情的青年教師,在小學這片育人的熱土上,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努力向上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學生是她工作的原動力,而“努力”就是她願意和能夠付出的全部。

  去年九月份一直教高年級的她突然接手一年級,內心感到無比的彷徨,面對著一群燦爛的小太陽,她心裡直犯嘀咕。他們那麼稚嫩,他們乳臭未乾,他們好動愛鬧,他們喜怒無常,她該如何開始新的教學旅程?剛開始的時候她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管理上——她要把他們壓制下來!有一件事讓她改變了想法。一次聽寫活動,有個孩子寫的比較慢,沒有跟上,急的他趴在桌子上哭了起來。她發現後就告訴他不要哭,老師等著你,同學們等著你。然後她站在他旁邊看著他寫完了再說下一個字。班裡有些寫的比較快的孩子,寫完後就會大聲說:寫完了!她告訴那些寫的比較快的孩子:寫完了,你們可以選擇坐正,這樣她就知道了,大聲的喊出來,某某同學還沒有寫完,心裡會很著急的。當她再說完一個字時,偶爾會有一個孩子說:寫完了。然後很快就會有另一個孩子說等等,或者那個孩子會抓緊捂上自己的嘴巴。那個孩子跟上了,每次寫完都會抬頭笑著小聲告訴她寫完了,她再說下一個字,直至聽寫結束。她開始轉變思想,不再把課堂變的像戰場一樣嚴肅,她要融入到孩子們中間去,看看他們的內心世界,她想讓課堂充滿溫暖。

  一年級的孩子始終還是年齡小,自制力差,總是免不了在課堂上說話、做小動作等。狠狠地批評一頓,是有效果的,但是安靜不到五分鐘,老毛病就又犯了。讀了一點兒童心理學的她知道,這樣並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在《意林》的公眾號上她曾經讀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貪玩的小女孩把自己的小狗帶入了一家嚴禁帶狗的商場,當她看到二樓的提示牌示,保安已經向她走來,她忐忑不安的等待著“暴風驟雨”的來臨。而這位保安叔叔並沒有批評她,而是對著她的小狗說:“寶貝,你怎麼糊塗了,她們這是不允許小狗帶小女孩進來的,不過既然來了,她也就不為難你,等你離開時千萬記住把小女孩帶走哦!”小女孩不好意思的笑了。在這個故事中,她深深的感受到同樣是批評,換一種方式,溫和的表達就會有截然相反的效果!於是她開始嘗試用善意的批評代替了粗暴的批評,讓孩子們感受到批評也可以是甜甜的!比如:孩子們課堂上愛說話,她就微笑著說:“噓,大家快安靜下來,豎起耳朵聽,是誰的的小嘴巴在調皮呢?教室裡立刻就安靜下來了,說話的孩子也不會很不好意思。

  任何感情的付出與回報都是相互的,在師生間也是一樣。當她把愛奉獻給孩子們的同時,相信她也終將真正得到孩子們的愛。她將忠誠於祖國的教育事業,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畢生力量。

  小學教師評優主要事蹟材料簡介4

  尤傳文同志,一位普通的偏遠地區教師。他沒有驚天的偉業,但有著在教育戰線上30餘年的奮鬥歷程;他沒有太多勳章榮譽的點綴,但有著對學生真摯的愛和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他在教育之路上默默奉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勞動,幾十年如一日任勞任怨,無怨無悔。

  有人常說,選擇了教育就是選擇了奉獻。在三十餘年的任教生涯中,尤老師從沒有因為家庭負擔重、家務煩瑣,而耽誤學生的一節課。每天他總是第一個到校,最後一個離開學校。他深知只有付出才有回報。為了備好課,他經常翻閱資料、反覆修改,備一節課常常要花費二、三個小時的時間。常有人說他,“尤老師,備一節課值得你花費這麼大的精力嗎?”他說只有充分的準備才會有滿意的課堂。在尤老師的眼中,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做不好的老師。星期六、星期天,別的老師都休息了,尤老師卻跑到一些學生家中,與學生談心,為學生補課。

  對待學校工作,尤老師總是任勞任怨。在每學年開學分課中,很多老師都不願意從事學前班的教學工作。他們都知道農村學前班的學生年齡太小,又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短時間內根本無法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老師教起來操心費力效果卻不太好。深知此事的尤老師說,還是把這項工作交給我吧。從那以後,尤老師就成了學前班的語文老師和班主任,這一干就是二十個春秋。對此,尤老師從無怨言。常有人問,尤老師你覺得帶學前班的學生累不累?他總是笑笑說,累是有些累,但這項工作總得有人來幹呀!尤老師用他樸實的工作作風和強烈的責任心,書寫著對黨的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

  在教學及班級工作中,尤老師取得教學成績是令人信服的。作為班主任,他關心熱愛學生,從不放棄一位學生。他常用賞識的目光去看待學生,用鼓勵的眼神給學生以自信,用親切的語言肯定學生的進步。由於他的出色管理,班級各項工作均出色完成,多次被評為校級“優秀班集體”“文明班級”。

  在教學上,他潛心鑽研,積極探索,認真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為了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他自費訂閱了大量的刊物。由於他的努力,他的教學藝術和教學風格得到了廣大同行的高度讚揚。近幾年,他在全鎮舉行了多次公開課、觀摩課,他的識字教學經驗在全鎮推廣,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在教研工作中,他算不上專家,但他堅持開拓耕耘。三年來尤老師共發表論文6篇,其中3篇在《靈璧教研通訊》上發表。《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芻議》被縣教育局評為教育論文二等獎;《情境教學與學生思維的培養》刊登在市級教育刊物上。對於這些取得的成績,尤老師從不滿足,他常說,教育教學工作路漫漫其修遠矣,吾將上下而求索。對待青年教師,尤老師總是細心幫助,耐心指導。他覺得一花獨放不是春,滿園春色才是春。在他的帶動下,全校各學科成績均列全鎮前列。

  小學教師評優主要事蹟材料簡介5

  林科老師於1999年6月畢業於陽江師範學校,從1999年7月至現在都在陽春市潭水鎮良垌小學任教,已經為教育事業耕耘了12個春秋。任教以來,他熱愛本職工作,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安教樂教,一絲不苟,兢兢業業,盡心盡責,在平凡的崗位上,為教育事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特別是在近兩年的教學中,有了一定教學經驗的林科老師更加認真教學,在教學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現將他的先進事蹟概況如下:

  一、愛崗敬業,道德高尚。

  從教以來,他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關心國家大事,熱愛教育事業,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愛崗敬業,勇於創新,開拓進取,無私奉獻,嚴於律己,為人師表,師德高尚,安教樂教,積極工作,自覺遵守《教師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刻苦鑽研教育教學業務,探索教育規律,改進教學方法,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以校為家,一心撲在工作上,服從學校領導的分工,做好畢業班的工作,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二、不斷探索,好學上進。

  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林科老師深深感受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不單要有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師德,還必須要具備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較強的教學能力。所以為了在漫長的教學道路上作出更大的貢獻,他邊教邊學,積極參加各級單位舉辦的教研活動。他每學期都參加本校的“一人一課”教研活動,經常參加鎮以及各教研網點的教研公開課,和同行們共同探討教學中的問題,不斷地更新知識,豐富了自己的專業知識,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特別是上學期他片在教研網點上《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一課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評。

  三、努力鑽研業務,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全力做好教育教學工作。

  在教書育人工作中,他始終堅持“德育為首,智育為主,全面發展,育人為本”的方針,做到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培優轉差,啟發誘導;做到一切為了學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課堂上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特點,抓住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學習熱情高漲。

  長期以來,他堅持用普通話教學,做到語言準確,節奏分明,重點突出,方法得當,而且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

  在教學工作中,他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把握每節課的教學要求和重難點,選取恰當的教學方法,認真備好課。教學過程中,他以備好的教案為依據,結合學生的特點,運用藝術語言,靈活多變地引導學生創造熱烈有趣的課堂氣氛,最佳化課堂效率。課後作業情況是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每單元測驗是對學生整個單元知識的考核。因此,他對學生的作業和單元測驗卷都能夠及時批改和評析,並針對存在問題採取補救措施。他還合理利用課餘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總之,他在教學活動中,大膽地進行創新教學,認真處理好老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辯證關係。打破滿堂灌的注入式應試教學,採用自主創新的新模式教學,讓學生分小組進行“手拉手”學習,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教書育人,碩果累累。

  工作以來,由於他的不懈努力,以辛勤的耕耘換來了豐碩的成果。

  在轉化後進生方面,他經常聯絡家長,做好雙邊教育,用師愛感化後進生,對差生進行“賞識教育”,在感情上不嫌棄,態度上不粗暴,而是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想盡一切辦法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對他們進行“適應性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差生轉化率達100%,如他班的馮偉雄同學,原來無心向學,常常遲到,曠課,即使來上課也常常打瞌睡、玩東西,成績很差。為此,林科老師多次找偉雄同學談心,耐心地教育他、關心他,並從中知道他很喜歡畫畫,就讓他參加鎮的圖畫比賽,輔導他畫畫,藉此引導他轉上正確的學習態度,結果偉雄同學的圖畫作品獲得鎮的三等獎,而成績也有了很大提高。

  在培優工作中,他利用課餘時間有計劃地對優秀生進行輔導,取得顯著成績。在鎮“六一”舉行的圖畫、書法、歌詠比賽中,他所輔導的馮偉雄、張宗正同學均獲得了圖畫比賽三等獎;馮雪蘭和陳桂陽同學均獲得了書法比賽的三等獎;李雪同學獲得了歌詠比賽的三等獎。而在期末的升中考試中,他所輔導的馮永輝同學更是以全鎮第5名的成績考上了實中。

  在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的同時,林科老師還注意班的整體教學成績。他前年所擔任的六年級數學,在陽春市抽檢中名列全市排名第一,成績非常優異。

  總之,林科老師工作認真,所擔任的班科成績優異,為教育教學事業作出了很大貢獻。

  小學教師評優主要事蹟材料簡介6

  他放棄無數機會,選擇到南京最偏遠的小山村教書;他身患腎衰竭及尿毒症卻沒有向命運低頭,在講臺上硬是堅持了9年;在換腎手術後,他要求重回講臺……他就是被學生和同事譽為“山村中最耀眼的紅燭”的徐其軍。

  1977年,徐其軍出生在江蘇省六合縣泉水鄉四合村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在山村長大的他從小就看到了農村缺學校、缺老師的落後教育狀況,立志當一名農村教師的願望就像一粒種子播撒在徐其軍心田裡。

  1994年,成績優秀的他主動放棄讀六合一中考大學的機會,報考了溧水師範學校。1997年畢業後,徐其軍迫不及待地遞交了一份申請,到自己的母校――全鄉最窮、最缺教師的泉水鄉棗林小學去。三年後,他終於如願調到棗林小學。

  “窮山村哺育了我。我要盡我所能,讓這裡的孩子能多學點知識。”徐其軍說。在同事的眼中,徐其軍有很多“不一樣”。他早出晚歸,經常把學生的作業本捆在腳踏車架上帶回家批改;學生們缺少學習資料,他利用進城辦事的機會,經常自費購買捎回來。

  “山道彎彎,崎嶇狹窄,它從山裡一直通向山外,連結山裡山外兩個世界。我啊,願作那吹笛的人,將牧童引向山外……”徐其軍寫下的話道出他的人生理想。

  然而,造化弄人。2002年,即將走入結婚他因為長期勞累過度,被診斷出導致腎衰竭併發尿毒症。醫生甚至明確告訴他,最多隻能再活三四年!“我一下子懵了!我才25歲,一切才剛剛開始。我的學生、父母、弟妹、未婚妻……”徐其軍後來說,“那些日子,我感到整個人被黑暗包圍。”

  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徐其軍痛苦過、失落過。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在短暫的彷徨後,他作出了重返校園的決定。他找到校長,動情地說:“也許我連這個春節都活不過了。停止工作,就等於讓我等死。我就是死,也要死在講臺上!”校長拗不過他,只好同意了他的要求。

  在揮筆寫下“扼住命運的咽喉――貝多芬”這一條幅勉勵自己後,徐其軍忍受著病痛折磨重新走上了三尺講臺。因為病情影響,徐其軍的聽力、視力、記憶力開始下降,頭髮不斷脫落,每天早晨都會嘔吐……從家裡到學校,步履蹣跚的他需要近1個小時;放學回家後,累得腰痠背痛的他連床都上不了。

  生病多年,徐其軍一直沒有把病情告訴學生。“徐老師經常是一手扶著黑板,一手撐著講臺給我們講課。我們感覺他肯定是生病了。有一天中午,徐老師利用休息時間給我們做輔導,由於身體原因和過度勞累,他講著講著突然昏了過去。”徐其軍曾經的學生章連明回憶時數度哽咽。

  學生許世原說:“有一天,徐老師正在寫板書,忽然停了下來,用右手捂住腹部,換成左手寫。大家都用驚訝的眼神看著徐老師,他卻開玩笑說,老師想練習左手寫字,你們看好不好玩?我們不懂事,大聲回答‘好玩’……”

  徐其軍的同事吳萬斌說:“徐其軍是山村中最耀眼的紅燭,他是我們最崇敬的榜樣和最好的朋友。他患病以來,對大家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能撐得住’。”

  2007年,棗林小學被合併,當地教育部門考慮到徐其軍的身體狀況,將他安排到了條件較好的中日友好希望小學。

  “我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但可以選擇對待命運的態度;我無法延伸生命的長度,卻可以延展生命的寬度!”面對病痛,徐其軍喊出了他的生命宣言。

  今年3月,經多方努力,徐其軍終於可以進行換腎手術了。讓手術室的醫生一輩子都不能忘記的是,徐其軍在手術前說了這樣一句肺腑之言:“拜託你們,我放不下這些孩子,我還想見到明天的太陽!”

  經過專家會診後,徐其軍的換腎手術取得了成功。看到他的身體狀況一天天好起來,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和學生們都為他高興。

  今年3月,剛從換腎手術中清醒過來的徐其軍,還打來電話到當地的民族中學,請多關心他曾帶過的學生。他偷偷乘車來到學校,給幾個即將參加中考的學生打氣。

  “我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聽醫生的話,好好養病,爭取早日康復,重新回到講臺上!”徐其軍對未來滿懷憧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