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勤儉節約之星推薦事蹟材料範文(通用5篇)

校園勤儉節約之星推薦事蹟材料範文(通用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事蹟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事蹟可以起到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我們該怎麼擬定事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校園勤儉節約之星推薦事蹟材料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校園勤儉節約之星事蹟材料1

  陳舒彤,女,今年11歲,是xxx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擔任學習委員,她活潑開朗,陽光自信,是一位品學兼優,有著優秀美德的好學生。勤勞節儉就是她最美的閃光點!

  勤勞,讓她閃亮。在她6歲的時候,爸爸媽媽為了生計,外出打工,含淚把她和比她大5歲的弱智姐姐託付給了年邁的奶奶照顧。奶奶因為年歲大,手也不方便,照顧自己都是問題,更何況還要照顧年幼的她和姐姐。身體瘦小的馬潤茁便開始學著洗衣、做飯、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分擔家庭的重擔。她不怕苦,不怕累,擔起了大部分的家務,洗衣、做飯、洗碗、打掃房間等等對於她來說都是家常便飯。

  從上小學起,她每天早早起床,一邊做早飯,一邊抓緊時間把家裡的雞,鴨,豬等餵飽,料理完了家裡的瑣事之後,才趕到學校上課。在上學、放學的路上,有很多同學會去買零食。可是她,卻在撿拾路邊的塑膠瓶,一個一個的存起來,換成一毛一毛的錢攢起來。同學們不理解,總會投入異樣的眼光,但當同學們知道她的故事後,都對他敬佩不已!

  節儉,讓她閃耀。俗話說:“勞動是幸福的左手,節約是幸福的右手。”錢對於她的家庭來說不容易。爸爸年齡大了打工掙錢不易。幸運的是現在政策好,奶奶有點低保金。但是當別的孩子都隨意地花錢買零食的時候,她卻把奶奶偶爾給她的零花錢偷偷地存在起來。當書包壞了,就自己學著用針線自己縫好,直到用到不能用為止。衣服,雖然舊但是洗得乾乾淨淨!在學校,中午打飯,吃多少打多少,從不亂倒飯菜,不浪費一粒糧食。還號召其他同學不要浪費,努力向同學們宣傳糧食的來之不易!

  最令人難忘的就是在4月20日的雅安地震後,當學校倡議為災區獻愛心時,她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積攢很久的積蓄全都捐了出來。當老師問她為什麼捐這麼多時,她平靜地說:“這麼長時間來,我得到了很多人的關心和幫助。我從心底裡感激他們。現在,我也要獻愛心,這些錢雖然不多,但它代表著我的心意。”生活給了她太多的不幸,她卻從中磨練出了堅強樂觀,有了這些她不再脆弱,這就是“勤勞節儉”美德好少年馬潤茁!

  校園勤儉節約之星事蹟材料2

  梁丹,女,現年14歲,蒼溪縣雍河鄉桃園村人,現於我校八年級八班就讀,擔任學生會學習部部長,八年級八班語文科代表,女生416號寢室室長,共青團員。該同學沉穩大方,堅強樂觀,嚴於律已,寬以待人,尊敬老師,孝敬長輩,勤勞節儉,勤奮學習,富有責任感,工作踏實認真,獨立自強。

  梁丹同學家境貧寒,祖父祖母均年逾七十,體弱多病,父母都是殘疾人,父親尚能堅持勞動,母親僅勉強能自理生活。出生於這樣一個家庭,梁丹同學並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用她那稚嫩的肩膀默默為撐起這個家而不懈努力。

  梁丹同學從小就很節約,當別的孩子都隨意地花錢買零食的時候,她卻把父親偶爾給她的零花錢偷偷地存在起來。當她遠離家鄉來到白水鎮讀書的時候,在學校食堂吃飯吃的最簡單、花錢最少,決不浪費,從不吃零食,更不與他人攀比,學習用具和一些生活用品都是她從生活費中節約出來錢買的。她怕家人責怪她對自己太苛刻,從不說起自己悄悄存錢的事,直到祖母一次生病無錢治療時,她才把已存下的200多元錢拿出來給祖母治病。此後,她更注意自己每一分錢是否花得得當。她常常把親戚給的壓歲錢和自己從牙縫裡擠出來的錢交給了父親,用於家庭開支。正因為她從小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在學校她也分注重節約用水用電,當很多學生把礦泉水瓶亂扔亂放時,她卻組織一些同學把這些瓶子收集起來,並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教室後的角落裡,積多了就賣了買清潔掃除的工具。在她的帶動下,該班大多數學生都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

  她不但節儉,而且很勤勞。節假日回家,做飯、給祖父祖母洗衣服、割豬草等家務活,只要她能做的,她都搶著去做,農忙時節,她還要和父親一起生產勞動。儘管很苦很累,她卻從不埋怨,因為她知道,單憑父親一人之力維持家庭開支是很困難的。在假日空閒時她常常拾破爛、挖藥材賣錢,補貼家用,節餘的就存起來。如今,她自己已有3000多元的存款。她說,今後求學的路還長,不能把家庭的擔子全壓在身有殘疾的父親肩上。

  她作為一名學生幹部,能堅持原則,以身作則,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是老師的好助手。她熱愛集體,關心他人,富有愛心,儘管她的生活很艱辛,但她十分熱心公益活動,曾多次向災區及需要幫助的人捐款。

  總之,梁丹在家是一個勤勞節儉、孝敬長輩的好孩子,在校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在生活中,她是一個樂觀自信、自強不息的人。正如她自己在演講中說:“為了以後充滿未知的路,為了感恩、為了回報,我一定做一個勤勞節儉的人、一個有良知的人。”在我校校級“美德少年”評選活動中,她勤勞節儉、自強不息的事蹟感動了全校師生。因此,特推薦她為勤勞節儉“美德少年”候選人。

  校園勤儉節約之星事蹟材料3

  一、基本情況

  孫雅琪,女,9歲,家住平陰縣財源街,現為龍山小學三年級(3)班學生。 她學習成績優異,卻一如既往地努力,力爭上游;她在班內身居要職,卻總能做到謙虛、團結同學;她身體柔弱,卻在勞動中勇挑重任

  二、主要事蹟:

  (一)在家裡勤快懂事,為家分憂。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她從小知道:長輩體弱多病,家境困難,便很懂事。每天放學回家做完作業就幫助媽媽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掃地、擦桌凳、洗碗等。生活中,她主動地幫助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自已的房間整理得整整齊齊,衣物也不需要父母料理。

  (二)在學校勤奮刻苦,品學兼優

  她深知家境困難,讀書不易。於是她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努力學習,奮發向上。她將華羅庚“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她雖天資不佔太多優勢,但她卻用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以勤補拙。

  (三)勤儉節約,樸實無華

  在學習方面,她勤儉節約地使用學習用具,不浪費紙張,不追求時尚學習用品,將用過的紙張用來當草稿紙,並感染著身邊的同學,時常鼓勵他們要勤儉節約。另外,有時她會看到廁所的水龍頭沒關上,就馬上走過去關上它,以防水資源的浪費。每次下課時,她都會主動關閉電燈、電扇等,不讓資源流失走。而且,同學們在飲水機那裡接水時,通常會有水漏出來,她總會及時提醒他們,要節約用;生活中,當她走過洗手池的時候,她會主動扭緊滴水的開關;當她看到飯桌上的剩飯,她就想到農民伯伯背朝天的.艱辛汗水;當她丟垃圾,看見有的同學隨手亂丟,一走了之的時候,她會一邊制止一邊揀起可回收的垃圾。就個人而言,她覺得節約是一種品質,會改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節約是一種高尚,只有做到節約,才能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學習中,一塊橡皮,她要用到不能再用為止;一枝鉛筆,她要用到握不住為止;一張紙,她都不會隨便丟棄。因為她知道,這些點點滴滴,在有些人眼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卻是來之不易。教室裡,她建議同學們把廢舊紙張扔在一個角落裡,收集起來。收集變賣的錢,捐給比自己更需要的人。她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和影響了周圍許多同齡孩子,做一個勤儉節約的人,做一個為別人的勞動成果負責任的人。 勤儉是財富的源泉。用勤勞的雙手創造財富,用節儉的精神使用財富。勤儉是永不過時的價值觀。

  在學校,她是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在家裡,她是勤快懂事,孝順長輩的好孩子。多次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的光榮稱號。一個小學生,一個女孩子,她選擇了一條其他孩子都做不到、難以堅持的“節儉”之路,她秉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體會著生活的快樂。

  校園勤儉節約之星事蹟材料4

  她叫李紅,20xx年10月2日出生,她有一個快樂的家庭,從一年級開始,她每天就自己穿衣服,洗漱乾淨,和小朋友一起上學,不用父母操心、代勞。

  在學校上課時,她認真聽講,做好筆記,遇到難題總會獨立思考,實在不會就請教老師和同學。學校舉行活動,她總是積極參加,與同學們一起為班級出黑板報、參加演講比賽、繪畫比賽、作文競賽,運動場上的競技,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義務勞動……哪一樣都少不了她。同學們遇到困難,她上前去幫助她們,她是勤勞善良,樂於助人,不論在何時何地,只要周圍的人有需要,她就會伸出援助之手。

  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傳統美德,所謂勤勞節儉,勤勞指的是人們對待勞動的態度與品格,作為道德規範,它要求人們熱愛勞動,積極參加勞動,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和豐富自己的生活,所謂節儉,指的是人們對待個人生活慾望的態度,它要求人們節制自己的生活慾望,約束自己的消費行為,節約生活,節約財用,勤勞節儉,是她們的祖先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不講吃穿,不亂花錢,不擺闊氣,愛惜勞動成果,節約用電,用水,用糧,養成良好的艱苦奮鬥的勤儉習慣。

  但是,現在富裕的人越來越多,生活中自然出現了鋪張浪費。其實,浪費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是一種罪過,想想舊社會的苦日子,想想三年自然災害給神州大地帶來的饑荒,她們沒有理由擺闊,沒有理由花錢如流水,人們要做到節儉並不難,只要把錢花到刀口上,把有些能用的物品“廢品利用”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做一個節儉的公民是完全能實現的,她在平時就把自己用過的舊本訂起來,做草稿紙用,用過的舊書她都細心的包好書皮,送給鄰居家的小弟弟,平時她還經常在小區裡撿拾塑膠瓶,無償的送給廢品收購站的老奶奶。

  節儉,勤勞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品質。最近,她發現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現在的人似乎特別“懶”。馬路上,公園裡,小區中隨處可見垃圾的蹤影,有些人丟垃圾,覺得走到衛生房太累,就隨手把垃圾往草坪裡一丟,萬事大吉。於是,人們相互效仿,你丟一包,她扔一袋,花壇、草坪就變成了垃圾場。唉,現在的人啊,為什麼這麼懶,先輩們留給她們的勤勞品質哪去了?你的公民道德呢?你的社會責任呢?你想過周圍的人對你的評價嗎?您想過自己的生存環境了嗎?

  她想:只有一如既往的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公民的素質才能不斷地提高,社會會更進步,人們才會更安居樂業。

  校園勤儉節約之星事蹟材料5

  張鈺珊,女,11歲,現就讀於景州聯小四(6)班。她是一個團結同學、尊敬老師、孝敬長輩、勤儉節約的好孩子。

  張鈺珊同學家境貧寒,爸爸在外工作,媽媽又患有慢性病,一人在家操持家務,還要照看幼小的妹妹,家庭收入很低,所以她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在家裡,從來不亂花錢,不買零食吃,吃飯時,從不亂倒飯菜,決不浪費一粒糧食,如果有什麼好吃的東西,她總是給媽媽妹妹留著,讓她們先吃,主動地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在學校學習時,她勤儉節約地使用學習用具,不浪費紙張,不追求時尚學習用品,將用過的紙張用來當草稿紙,並感染著身邊的同學,時常鼓勵他們要勤儉節約。另外,有時她會看到水龍頭沒關上,就馬上過去關上它,以防水資源的浪費。每次下課時,她都會主動關閉電燈、電扇等,不讓資源流失。學習中,一張紙,她都不會隨便丟棄;一塊橡皮,她要用到不能再用為止;教室裡,她建議同學們把廢舊紙張扔在一個角落裡,收集起來。收集變賣的錢當做班費。

  她覺得勤儉節約是一種品質,會改變每個人的生活;節約是一種高尚,只有做到勤儉節約,才能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