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課標卷Ⅰ理綜試題生物部分精選

高考新課標卷Ⅰ理綜試題生物部分精選

  第一篇:《高考生物試卷--新課標卷1》

  高考新課標卷Ⅰ理綜試題生物部分(精校版)

  一、選擇題

  1.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DNA與ATP中所含元素的種類相同

  B.一個tRNA分子中只有一個反密碼子

  C.T2噬菌體的核酸由脫氧核糖核苷酸組成

  D.控制細菌性狀的基因位於擬核和線粒體中的DNA上

  答案:D

  2.下列關於植物生長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植物幼嫩葉片中的色氨酸可轉變為生長素

  B.成熟莖韌皮部中的生長素可以進行非極性運輸

  C.幼嫩細胞和成熟細胞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長素濃度的影響

  答案:C

  3.某同學給健康實驗兔靜脈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鹽水)20mL後,會出現的現象是

  A.輸入的溶液會從血漿進入組織液

  B.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分別增加10mL

  C.細胞內液Na+的增加遠大於細胞外液Na+的增加

  D.輸入的Na+中50%進入細胞內液,50%分佈在細胞外液

  答案:A

  4.下列關於初生演替中草本階段和灌木階段的敘述,正確的是

  A.草本階段與灌木階段群落的豐富度相同

  B.草本階段比灌木階段的群落空間結構複雜

  C.草本階段比灌木階段的群落自我調節能力強

  D.草本階段為灌木階段的群落形成創造了適宜環境

  答案:D

  5.人或動物PrP基因編碼一種蛋白(PrPc),該蛋白無致病性。 PrPc的空間結構改變後成為PrP (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可以誘導更多PrP的轉變為PrP,實現朊粒的增加,可以引起瘋牛病.據此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朊粒侵入機體後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與肺炎雙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質空間結構的改變可以使其功能發生變化

  D. PrPc轉變為PrPBc的過程屬於遺傳資訊的翻譯過程 BcBccBc高考生物課標卷

  答案:C

  6.抗維生素D佝僂病為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短指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紅綠色盲為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白化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下列關於這四種遺傳病特徵的敘述,正確的是

  A.短指的發病率男性高於女性

  B.紅綠色盲女性患者的父親是該病的患者

  C.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發病率男性高於女性

  D.白化病通常會在一個家系的幾代人中連續出現

  答案:B

  二、非選擇題

  29.(9分)

  為了探究不同光照處理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科學家以生長狀態相同的某種植物為材料設計了A、B、C、D四組實驗。各組實驗的溫度、光照強度和CO2濃度等條件相同、適宜且穩定,每組處理的總時間均為135s,處理結束時測定各組材料中光合作用產物的含量。處理方法和實驗結果如下:

  A組:先光照後黑暗,時間各為67.5s;光合作用產物的相對含量為50%

  B組:先光照後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處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時間各為7.5s;光合作用產物的相對含量為70%。

  C組:先光照後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處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時間各為3.75ms(毫秒);光合作用產物的相對含量為94%。

  D組(對照組):光照時間為135s;光合作用產物的相對含量為100%。

  回答下列問題:

  (1)單位光照時間內,C組植物合成有機物的量 (填“高於”、“等於”或“低於”)D組植物合成有機物的量,依據是 ;C組和D組的實驗結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應不需要 ,這些反應發生的部位是葉綠體的 。

  (2)A、B、C三組處理相比,隨著 的增加,使光下產生的 能夠及時利用與及時再生,從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答案:(1)低於 D組光合作用產物的相對含量比C組高 光照 基質

  (2)光照和黑暗次數(頻率) ATP和[H]

  30.(11分)

  腎上腺素和迷走神經都參與兔血壓的調節,回答相關問題:

  (1)給實驗兔靜脈注射0.01%的'腎上腺素0.2 mL後,腎上腺素作用於心臟,心臟活動加強加快使血壓升高。在這個過程中,腎上腺素作為激素起作用,心臟是

  腎上腺素作用的 ,腎上腺素對心臟起作用後被 ,血壓恢復。腎上腺素的作用是 (填“催化”、“供能”或“傳遞資訊”)。

  (2)剪斷實驗兔的迷走神經後刺激其靠近心臟的一端,迷走神經末梢釋放乙醯高考生物課標卷

  膽鹼,使心臟活動減弱減慢、血壓降低。在此過程中,心臟活動的調節屬於 調節。乙醯膽鹼屬於 (填“酶”、“神經遞質”或“激素”),需要與細胞膜上的 結合才能發揮作用。

  (3)腎上腺素和乙醯膽鹼在作用於心臟、調節血壓的過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點是 (答出一個特點即可)。

  答案:(1)靶器官 分解 傳遞資訊

  (2)體液調節 激素 受體 (3)微量高效(或透過體液運輸)

  31.(10分)

  現有一未受人類干擾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組考察了該湖泊中佔食物鏈最高營養級的某魚種群的年齡組成,結果如下表。

  注:表中“1+”表示魚的年齡大於等於1、小於2,其他以此類推。

  回答下列問題:

  (1)通常,種群的年齡結構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分別 。研究表明:該魚在3+時達到性成熟(進入成年),9+時喪失繁殖能力(進入老年)。根據表中資料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個年齡組成個體數的比例為 ,由此可推測該魚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是 。高考生物課標卷

  (2)如果要調查這一湖泊中該種群的種群密度,常用的調查方法是標誌重捕法。標誌重捕法常用於調查 強、活動範圍廣的動物的種群密度。

  (3)在該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鏈流動時,所具有的兩個特點是 。

  答案:(1)增長型 穩定型 衰退型

  (2)1:1:1 穩定

  (3)活動性

  (4)單向性 逐級遞減

  32.(9分)

  假設某果蠅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相等,且對於A和a這對等位基因來說只有Aa一種基因型。回答下列問題:

  (1)若不考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則該果蠅種群中A基因頻率:a基因頻率為 。理論上該果蠅種群隨機交配產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數量比為 ,A基因頻率為 。

  (2)若該果蠅種群隨機交配的實驗結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兩種基因型,且比例為2:1,則對該結果最合理的解釋是 。根據這一解釋,第一代再隨機交配,第二代中Aa和 aa基因型個體數量的比例應為 。 答案:(1)50% 50% 1:2:1 50%

  (2)1:1

  39.[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15分)高考生物課標卷。

  已知微生物A可以產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產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於生物柴油的生產。回答有關問題:

  (1)顯微觀察時,微生物A菌體中的油脂通常可用於 染色。微生物A產生的油脂不易揮發,可選用 (填“萃取法”或“水蒸氣蒸餾法”)從菌體中提取。

  (2)為了從自然界中獲得能產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單菌落,可從含有油料作物種子腐爛物的土壤中取樣,並應選用以 為碳源的固體培養基進行培養。

  (3)若要測定培養液中微生物B的菌體數,可在顯微鏡下用 直接計數;若要測定其活菌數量,可選用 法進行計數。

  (4)為了確定微生物B產生的脂肪酶的最適溫度,某同學測得相同時間內,在35℃、40℃、45℃溫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為4mg、1mg、6mg,則上述三個溫度中, ℃條件下該酶活力最小。為了進一步確定該酶的最適溫度,應圍繞 ℃設計後續實驗。

  答案:(1)蘇丹III染液或者蘇丹IV染液 萃取法

  (2)脂肪

  (3)血細胞計數板 稀釋塗布平板

  (4)45℃ 40℃、

  40.[生物——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15分)

  HIV屬於逆轉錄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體。回答下列問題:

  (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備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時,可先提取HIV中的 ,以其作為模板,在 的作用下合成 。獲取該目的蛋白的基因,構建重組表達載體,隨後匯入受體細胞。

  (2)從受體細胞中分離純化出目的蛋白,該蛋白作為抗原注入機體後,刺激機體產生的可與此蛋白結合的相應分泌蛋白是 。該分泌蛋白可用於檢測受

  試者血清中的HIV,檢測的原理是 。

  (3)已知某種菌導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見,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卻多發。引起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壞了患者的部分 細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統的防衛功能。

  (4)人的免疫系統有 癌細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於免疫功能缺陷,易發生惡性腫瘤。

  答案:(1)RNA 逆轉錄酶 DNA

  (2)抗體 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

  (3)免疫(T細胞、B細胞)

  (4)消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