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感染管理知識試題及答案

醫院感染管理知識試題及答案

  醫院感染防控與管理的基本知識有哪些?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醫院感染管理知識試題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判斷題(每題2分,對的打√,錯的打×)

  1、消毒首選化學方法,不能用化學方法消毒的選物理方法。(×)

  2、手消毒可以選用快速手消毒劑揉搓雙手或用消毒劑浸泡雙手。(√)

  3、外科刷手不必應用刷子蘸洗滌劑將指甲內汙物刷淨,並洗淨雙手臂,擦乾,再用手消毒劑刷手或泡手。(×)

  4、標準預防的概念是,認定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洩物均具有傳染性,須進行隔離,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跡汙染或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粘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採取防護措施。(√)

  5、保護性隔離措施:是指為預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來自其他病人、醫務人員、探視者及病區環境中各種條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採取的隔離措施。(√)

  6、醫護人員在接觸病人、從事醫療活動後進行手微生物學檢測取樣。(×)

  7、銳器傷的預防:如不慎被銳器刺傷,應立即採取相應保護措施,清創,對創面進行嚴格消毒處理;並進行血源性傳播疾病的檢查和隨訪。(√)

  8、空氣微生物學檢測選擇消毒處理後與進行醫療活動之前期間取樣。(√)

  9、治療室、處置室、換藥室、注射室無菌物品按滅菌日期依次放入專櫃,過期重新滅菌;無菌物品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

  10、空氣微生物學檢測布點的要求是:室內面積≤30m2,設一條對角線上取3點,即中心一點、兩端各距牆1m處各取一點;室內面積>30m2,設東、西、南、北、中5點,其中東、西、南、北點均距牆1m。(√)

  二、單選題(每題1分)

  1、接觸皮膚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須達到的消毒水平為 ( B )

  A.清潔 B.消毒 C.滅菌 D.清洗

  2.手術器具及物品、各種穿刺針、注射器等首選的滅菌方法是 ( B )

  A.戊二醛浸泡10小時 B.壓力蒸汽 C.過氧乙酸浸泡30分鐘 D.福爾**燻24小時

  3、不耐熱物品如各種導管、精密儀器、人工移植物等的化學滅菌法可選用 ( D )

  A.乾熱 B.壓力蒸汽 C.戊二醛浸泡40分鐘 D.環氧乙烷

  4、連續使用氧氣溼化瓶的溼化液應該用 ( C )

  A.自來水 B.白開水 C.生理鹽水 D.滅菌蒸餾水

  5、非傳染病人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消毒處理措施為 ( B )

  A.徹底清洗乾淨,再消毒或滅菌 B.先去汙染,徹底清洗乾淨,再消毒或滅菌 C.消毒或滅菌 D.滅菌

  6、傳染病人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的消毒處理措施為 ( A )

  A.消毒、徹底清洗乾淨、消毒或滅菌 B.徹底清洗乾淨、消毒或滅菌

  C.消毒或滅菌 D.消毒、徹底清洗乾淨

  7、醫院感染預防控制對病室內的空氣及地面應採取的措施包括 ( A )

  A.定時通風換氣,必要時空氣消毒;地面溼式清掃,遇汙染時消毒

  B.定時空氣消毒,必要時通風換氣;地面乾式清掃,遇汙染時清潔

  C.定時通風換氣,必要時空氣消毒;地面乾式清潔,遇汙染時清掃

  D.定時空氣消毒,必要時通風換氣;地面溼式清掃,遇汙染時消毒

  8、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後對床單元進行的消毒處理是 ( B )

  A.預防性消毒 B.終末消毒 C.隨時消毒 D.初步消毒

  9、彎盤、治療碗、藥杯、體溫計等用後應如何處理 ( C )

  A.立即清洗 B.立即擦拭 C.立即消毒 D.立即焚燒

  10、傳染病房內的分割槽包括 ( B )

  A.汙染區、清潔區、相對清潔區 B.汙染區、半汙染區、相對清潔區

  C.汙染區、清潔區、無菌區 D.汙染區、半汙染區、清潔區

  11、醫護人員進入治療室、處置室、換藥室、注射室內的要求是 ( C )

  A.不必衣帽整潔,既可執行技術操作 B.應衣帽整潔,既可執行技術操作 C.應衣帽整潔,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D.不必衣帽整潔,只要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即可

  12、治療車上物品應排放有序,上層、下層分割槽為 ( B )

  A.汙染區,清潔區 B.清潔區,汙染區 C.無菌區,汙染區 D.汙染區,無菌區

  13、手術室的分割槽包括 ( B )

  A. 汙染區、半汙染區、清潔區 B.汙染區、清潔區、無菌區

  C.汙染區、半汙染區、無菌區 D.半汙染區、清潔區、無菌區

  14、環境衛生學監測取樣後送檢時限為 ( A )

  A.不得超過2小時 B.不得超過4小時 C.不得超過6小時 D.不得超過8小時

  15、空氣微生物學檢測採祥高度與地面垂直高度為 ( C )

  A.<80 cm="">150 cm C.80-150 cm D.任何高度均可

  16、醫院感染按其病原體的來源可分為 ( C )

  A.外源性醫院感染 B.內源性醫院感染 C.外源性醫院感染和內源性醫院感染 D.交叉感染

  17、環境為Ⅱ類區域的空氣及工作人員手微生物監測合格的標準分別是: ( B )

  A、細菌總數≤10cfu/m3、≤5 cfu/cm2 B、細菌總數≤200cfu/m3、≤5 cfu/cm2

  C、細菌總數≤500cfu/m3、≤10 cfu/cm2

  18、環境為Ⅲ類區域的空氣、工作人員手微生物監測合格的標準分別是:( C )

  A、細菌總數≤10cfu/m3、≤5 cfu/cm2 B、細菌總數≤200cfu/m3、≤5 cfu/cm2

  C、細菌總數≤500cfu/m3、≤10 cfu/cm2

  19、油、粉、膏等的首選滅菌方法是( A )

  A.乾熱 B.壓力蒸汽 C.福爾**燻24小時 D.環氧乙烷

  20、病人用的枕芯、棉褥、床墊消毒處理原則是( B )

  A.定期清潔、不用消毒 B.定期消毒、及時更換 C.不用更換、及時清掃 D.定期清掃、出院消毒 21、病人床單、被套、枕套每週更換的次數是 ( C )

  A.1次 B.2次 C.1-2次 D.3-4次

  22、傳染病房醫務人員在診查不同病種的病人之間應如何洗手 ( B )

  A.普通洗手 B.嚴格洗手與手消毒 C.外科刷手 D.手消毒

  23、抽出的藥液、開啟的靜脈輸入用無菌液體與啟封抽吸的各種溶媒有效期分別為( C )

  A.1小時;12小時 B.1小時;12小時 C.2小時;24小時 D.2小時;36小時

  24、被HBV陽性病人血液、體液汙染的銳器刺傷,應注射乙肝疫苗的最高時限為 ( D )

  A.12小時內 B.24小時內 C.48小時內 D.7日內

  25、物體表面微生物學檢測要求的取樣時間為 ( B )

  A.消毒處理後2小時內 B.消毒處理後4小時內 C.消毒處理後6小時內 D.消毒處理後8小時內

  26、《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何時起施行?( A )

  A、2006年9月1日 B、2006年10月1日 C、2006年12月1日 D、2007年1月1日

  27、傳染病分哪幾類?( A )

  A、 甲類、乙類、丙類 B、甲類、乙類 C、甲類、丙類、戊類 D、甲類、乙類、戊類

  28、甲類傳染病指哪些?( A )

  A、 鼠疫、霍亂 B、麻疹、天花 C、非典型肺炎 D、肝炎、肺結核

  29、無菌物品開包後有限使用期限為( B )小時。

  A、48 B、24 C、10 D、4

  30、呼吸道治療或霧化用液體開瓶後有效期為多少小時? ( A )

  A、24 B、48 C、72 D、12

  三、多選題(每題2分,將正確答案填入括號內,選錯、多選、少選均不得分)

  1、醫務人員在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應履行的職責包括 ( ABCD )

  A.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等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

  B.掌握抗感染藥物臨床合理應用原則,做到合理使用;

  C.掌握醫院感染診斷標準,發現醫院感染病例,及時送病原學檢驗及藥敏實驗,查詢感染源、感染途徑,控制蔓延,積極治療病人,如實填寫報告;發現有醫院感染流行趨勢時,及時報告感染管理科,並協助調查。發現法定傳染病,按《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報告;

  D.參加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掌握自我防護知識,正確進行各項技術操作,預防銳器刺傷。

  2、環境衛生學監測專案包括 ( ABC )

  A.空氣 B.物體表面 C.醫護人員手 D.消毒液 E.醫療器械

  3、空氣、物體表面、醫護人員手不得檢出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 ( ABC )

  A.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B.金黃色葡萄球菌 C.某些致病性微生物 D.表皮葡萄球菌

  4、物體表面和醫護人員手上不得檢出沙門氏菌的科室包括 ( ABCD )

  A.母嬰同室 B.早產兒室 C.嬰兒室 D.新生兒及兒科病房

  5、出現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趨勢時,感染管理科應制定和組織落實哪些有效的.控制措施( ABCD )

  A.對病人作適當治療 B.進行正確的消毒處理 C.必要時隔離病人 D.甚至暫停接收新病人 E.立即轉院

  6、使用化學消毒劑必須掌握的知識包括 ( ABCDE )

  A.瞭解消毒劑的效能 B.瞭解消毒劑的效能作用、使用方法

  C.瞭解消毒劑的效能影響滅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 D.配製時注意有效濃度 E.並按規定定期監測

  7、《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中對洗手裝置的要求包括 ( ABCD )

  A.病房及各診療科室應設有流動水洗手設施,開關採用腳踏式、肘式或感應式;

  B.肥皂應保持清潔、乾燥,有條件的醫院可用液體皂;

  C.可選用紙巾、風乾機、擦手毛巾等擦乾雙手。擦手毛巾應保持清潔、乾燥,每日消毒;

  D.不便於洗手時,應配備快速手消毒劑

  8、醫護人員在何種情況下應該加強洗手 ( ABCD )

  A.接觸病人前後,特別是在接觸有破損的皮膚、粘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後

  B.進行無菌技術操作前後,進入和離開隔離病房、ICU、母嬰室、新生兒病房、燒傷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點部門時,戴口罩和穿脫隔離衣前後

  C.接觸血液、體液和被汙染的物品後 D.脫手套後

  9、醫護人員在何種情況下應進行手的消毒 ( ABCD )

  A.進入和離開隔離病房; B.穿脫隔離衣前後; C.接觸血液、體液和被汙染物品後; D.接觸特殊感染病原體後;

  10、醫院地面的清潔與消毒措施應包括 ( ABCD )

  A.地面應溼式清掃,保持清潔; B.當有血跡、糞便、體液等汙染時,應及時以含氯消毒劑拖洗;

  C.消毒劑濃度符合要求; D.拖洗工具使用後應先消毒、洗淨、再晾乾;

  11、醫院感染是指 ( ABCD )

  A.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 B.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後發生的感染

  C.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處於潛伏期的感染 D.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

  12、特殊感染傷口如:炭疽、氣性壞疽、破傷風等的處理原則是 ( ABCDE )

  A.處置後進行就地(診室或病室)嚴格隔離; B.處置後進行嚴格終末消毒;

  C.不得進入換藥室; D.感染性敷料應放在黃色防滲漏的汙物袋內; E.及時焚燒處理

  13、手術室醫務人員應遵循的消毒隔離原則包括 ( ABCD )

  A.嚴格遵守消毒滅菌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洗手刷應一用一滅菌); B.嚴格執行衛生、消毒制度;

  C.必須溼式清潔,每週固定衛生日; D.嚴格限制手術室內人員數量.

  14、醫院感染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 ( ABCDE )

  A.接觸傳播 B.空氣傳播 C.水、食物 D.醫源性傳播 E. 生物媒介物傳播

  15、醫院感染的易感人群主要有 ( ABCDE )

  A.機體免疫功能嚴重受損者;接受各種免疫抑制劑治療者; B.嬰幼兒及老年人;營養不良者;

  C.長期使用廣譜抗菌藥物者; D.接受各種侵入性操作者; E.住院時間長的患者;手術時間長者;

  16、醫院感染管理體系包括 ( ABCDE )

  A.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 B.醫院感染管理科 C.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

  D.各科室醫院感染監控醫生 E.各科室醫院感染監控護士

  17、護士在抗感染藥物應用中應遵循的原則包括 ( ABCDE )

  A.掌握各種抗感染藥物的藥理作用 B.掌握配伍禁忌和配製要求 C.準確執行醫囑

  D.觀察病人用藥後的反應 E.配合醫師做好各種標本的留取和送檢工作

  18、醫院感染髮生的危險因素有 ( ABCD )

  A.濫用抗生素破壞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 B.多次使用侵襲性操作; C.環境汙染嚴重 D.易感人群。 19、預防褥瘡感染,在褥瘡沒有形成前應採取的措施包括 ( ABCD )

  A.經常協助病人變換體位,避免區域性受壓過久; B.每次變換體位後,按摩受壓部位;

  C.用氣圈保護骨突出部位或臥水床及氣墊床; D.保持皮膚清潔。

  20、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有 ( ABC )

  A.醫源性傳播 B.性接觸傳播 C.母嬰垂直傳播 D.經媒介生物傳播 E.一般接觸傳播

  四、問答題(10分)

  六步洗手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1. 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揉搓;

  2. 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

  3. 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

  4.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5. 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6. 將五個手指尖併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7.必要時增加對手腕的清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