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飛機制造廠認識實習報告

上海飛機制造廠認識實習報告

  在當下社會,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上海飛機制造廠認識實習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認識實習單位:

  上海飛機制造廠。上海飛機制造廠隸屬於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現改製為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是中國航空工業飛機制造主機廠之一和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工廠始建於1950年,從飛機修理起步,經歷了國內自行研製、國際合作組裝和聯合生產150座級幹線飛機專案,已在民機研製、運用國外先進管理和技術,建立管理程式和質量保證體系,確保各項工作規範化、程式化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我國民用飛機研製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商飛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鋁業公司、寶鋼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由國家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公司註冊資本190億元,於20xx年5月11日在上海揭牌成立,總部設在上海。中國商飛公司是實施國家大型飛機重大專項中大型客機專案的主體,也是統籌幹線飛機和支線飛機發展、實現我國民用飛機產業化的主要載體,主要從事民用飛機及相關產品的科研、生產、試驗試飛,從事民用飛機銷售及服務、租賃和運營等相關業務。公司下轄中航商用飛機有限公司、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上海飛機客戶服務有限公司、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上海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六家成員單位

  中國商飛公司實行“主製造商-供應商”專案模式,重點加強飛機設計整合、總裝製造、市場營銷、客戶服務和適航取證等能力,堅持中國特色,體現技術進步,走市場化、整合化、產業化、國際化的自主發展道路。將全力打造安全、經濟、舒適、環保的大型.0客機,立志讓中國人自主研製的大型客機早日飛上藍天

  二·參觀車間

  飛機平裝尾翼加工車間

  我們剛進尾翼加工車間,就有濃烈二刺鼻的油漆味,和各種鑽孔機的嘈雜聲,跟我想象中的飛機廠相差有點大。但是車間裡的技術人員技術嫻熟,工作非常認真,檢查的工人可是一點一點的徹查,一處也不漏啊,一律的`藍色工作服,甚至有的帶著防護眼鏡。就一個飛機的平裝尾翼就有上百道工序,可以想象一架飛機那需要多少道工序啊,是多麼龐大的一個工程啊,使我知道飛機制造並不像我們看到飛機外形時想飛機“飛機也不過如此”那麼的簡單,也是我知道任何東西都不能只看表象,而要看到更深程次更本質的東西。

  (2)數控加工車間

  數控加工車間裡都是各種大型機械,我在學校裡看過刨床,車床,銑床等,在數控加工車間我也看到了,而且更大,都是超大型機械,使我認識到了各種常用的機械,也進一步瞭解到大機械和小機械的更適合用處,正所謂,物盡其用,充分發揮其各自特性。

  鈑金車間加工車間

  鈑金加工車間有點讓我傷心黯然,相比天田公司的各種先進鈑金技術,這裡的鈑金技術確實不值一提,鈑金加工車間還存在很多的手工加工,特別是鉗工。本以為鈑金是比較難的工藝,會有很多的先進機械裝置可以瞭解,沒想到會是這樣的,這讓我更加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們要成為一個製造大國首先要加快創新的步伐,擁有更多的先進技術,而不是手工作業。

  三·產品展示

  新型渦扇支線飛機ARJ21是中國首架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渦扇支線飛機,適應以中國西部高溫高原機場起降和複雜航路越障為目標的營運要求。ARJ21飛機擁有支線客機中最寬敞的客艙,為乘客提供更多的行李空間和舒適的乘坐環境。ARJ21飛機從開始設計就對全壽命成本(LCC)進行嚴格控制,最大限度降低維護成本,提高飛機的使用經濟性。ARJ21飛機與150座級幹線飛機具有相近的飛行效能和相媲美的舒適性,同時在駕駛艙人機介面、維護人機介面和相應操作程式方面儘量保持共通性,從而可降低航空公司飛行員換裝培訓成本,提高飛機調配使用的靈活性。ARJ21飛機還將向系列化方向發展,擁有ARJ21基本型、加長型、貨機和公務機四種機型。 ARJ21飛機採用每排五座雙圓剖面機身、下單翼、尾吊兩臺以CF34-10A先進渦扇發動機為動力的短涵道分離流(SDSF)動力裝置、高平尾、前三點式可收放起落架佈局。駕駛艙採用兩人制,航電系統採用先進匯流排技術、LCD平板顯示並綜合化,常規機械系統採用國際成熟的先進技術。採用較大後掠角的超臨界機翼和一體化設計的翼梢小翼以獲得較高的巡航升阻比,從而降低巡航阻力、改善使用經濟性。次要結構採用複合材料以降低結構重量。

  ARJ21專案採用廣泛合作的方式,飛機機體各部分分別在國內多家飛機制造廠生產,發動機、航電、電源等系統全部透過競標在全球範圍內採購,其中也有許多系統零部件、產品在中國生產製造。

  ARJ21飛機具有適應性,舒適性,經濟性,共同性和系列化的特性。

  三,參觀中國商飛的體會

  對於此次參觀,我感觸頗多。首先,我整體感覺我們的製造技術與製造大國仍有很大的差距,我們的製造仍有很多的手工加工,這樣不僅效率低,而且工作人員非常辛苦。因此,我們應認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就更加表明了這一點。然後,參觀完後,老師的那一習話,教育我們要努力學習,學好機械,真正掌握一些真實本領,學習並改進一些先進的製造技術,為我們的機械大國添磚加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