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節的力量》的教學心得

《竹節的力量》的教學心得

  在《竹節的力量》第三章講到,師徒結對作為一種傳統的培養新教師專業成長的模式,其研究關注點已不僅僅涉及新手教師,還關注了老教師在帶教過程中的發展變化,透過“老帶新、新促老”的形式實現新老教師的共同成長。在多年的教育管理中談談我的體會。

  一、充實教育理論,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要給別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你要指導別人首先自己要有水平,自己要學東西,有壓力促使自己不停的要學,把壓力變為一種動力。因為我這個人對自己的要求很高,追求完美,所以比較累。作為業務主任的我,我不能“誤認之地”,有很多事情不明白的地方,我會請求別人幫助解釋,或是查閱資料,或者與同行們一起探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為了能更好地指導教師,給予教師理論和實踐上的幫助,迫使自己不斷地去學習、去鑽研,去尋求新知,更主動地向書本學習、向他人學習。

  二、更新知識結構,打破思維定勢模式

  新教師理念先進,思維活躍,對電腦等接觸的多且比我們運用的好。在開展“生活化數學”專題研討活動中,教師們對選材感到很困惑,會後,請教師們查詢相關資料。在第二次的研討活動中,新教師會提出一些新穎的想法,即藉助繪本,開展生活化的數學活動。她們的靈感,即可拓展了我的思路,由此把繪本閱讀“大熊的`儲藏室”作為數學教學內容,主要藉助繪本,學會分類整理物品,養成養好的整理習慣。此內容體現了新《綱要》的教學理念,從而打破原有思維定勢模式。

  在教師的職業生涯中,教與學各有其重要意義。作為教師不僅要善於教,而且要把教學作為自己的學習途徑。作為業務園長的我,一方面為新教師傳授經驗;另一方面也因新教師的朝氣蓬勃、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而得到啟發,從而更新自己的專業結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