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快樂的讀書心得

論快樂的讀書心得

  《論快樂》讀書筆記

  曾經讀到過這麼一段話:“死亡才是真正的永恆。人類千方百計地追求永生,一旦真正達到永生便會發現,這永生不過是物質的長存,精神卻無法一成不變地存在。”生命如此,快樂亦如斯。對於快樂來說,並不存在著真正意義上的永恆,只有短暫的、會消失的才是真正的永恆。就是因為它會消失,人們才會千方百計地想把它留住。當一旦發現快樂永存,便也無快樂時那種快樂的心情了,只有對比中才會顯示出快樂與憂傷的不同。因而快樂就像躲在門後的方外之景,你從門縫裡探出身便可感受快樂;你隔著門縫往窺視,你也可觀望快樂;而你把門關緊,連縫也不留一絲,那你註定與快樂無緣。但是人們又不可能時時把門開啟,生活中有太多的瑣事牽拌,永恆的快樂永遠無法存在,讀書筆記大全《《論快樂》讀書筆記800字》。

  人的一生伴隨著苦難而成長,快樂只是人生的點綴。當一個新生兒呱呱落地,便是用哭聲向人們宣告:又有一個新的生命誕生了;當一個生命走完了他所有的歷程,活著的人又是用哭聲為他送別。人生中的兩件大事:生與死都有眼淚相伴,是冥冥之中註定了人類的一生將會有苦難伴隨。而快樂或許是上天因著憐憫賜予我們擁有面對苦難生活堅持下去的勇氣的精神源泉。因而這快樂雖是短暫的,但亦是永恆!

  就是今天,在論壇看到一位老師留言:“小屋銘(不睡覺的兔)/屋不在寬,能住就行。/文不在長,有感則記。/斯是小屋,自娛自樂。/教學本無法,有備贏課堂。/談笑有網友,往來皆知音。/可以錄隨筆,刻得失。/無刻意之追求,無名利之勞形。/人教留一處,,和風亦有屋。/兔子云:「狡兔幾窟?」”(注:人教指人教論壇,和風指和風論壇。)快樂之意不言而喻。

  對於門內的我們來說,門外的快樂是苦難歷程中極大的誘惑。苦難是人生的必含內容,相對快樂來說,它是痛苦的,沒有人會希望生活在苦難之中,人們總是在不斷地追求美好與快樂。但一旦遭遇苦難,它也會同時提供一種機會,人性中的某些特質,唯有藉此機會才能得到考驗和提高。正如周國平所寫道:“一個人透過承受苦難而獲得的精神價值是一筆特殊的財富,由於它來之不易,就決不會輕易喪失。”“當他帶著這筆財富繼續生活時,他的創造和體驗都會有一種更加深刻的底蘊。”由於苦難,快樂顯得彌足珍貴,經歷過苦難的人才能真正懂得快樂的價值。

  《論快樂》讀書筆記

  快樂是易逝的,“歡娛嫌夜短”;快樂是人生存下來的催化劑,“快樂的引誘,不僅像電兔子和方糖,使我們忍受了人生,而且彷彿釣鉤上的魚餌,竟使我們甘心去死”;快樂其實是精神層次上的感受;最後作者堅定地認為“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這裡前面的“快樂”意味著物質上的享受,而後面的“樂觀”這個精神意義上的涵義才是真正的快樂。

  掩卷沉思,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看到的、面對的、經歷的、回想的大多數是拼搏時的艱辛,失敗時的痛苦。而成功時的快樂則是奮鬥過後的一個界碑,那隻能是一瞬間的感受,進步的人在快樂瞬間過後,便會越過這個界碑,朝下一個目標前進。在前進的`過程中又將會面對艱辛和痛苦。而不求上進的人雖然可以躺在功勞簿上享受著“快樂”,但那也會是短暫的瞬間,因為歷史的車輪在滾滾向前,社會在進步的過程中就像一個篩子,把落伍的給清理出去。這個時候,他還能快樂嗎?

  現在在80後90後學生中流行“鬱悶“這樣一個字眼。為什麼接受了高等教育,未來國家、民族的棟樑,理應是這片土地上最富有激情、最富有活力的群體,何苦要天天發出“鬱悶”這個聽起來不快樂的詞語呢?無非是物質上的慾望導致了精神上的空虛。那麼這些是誰的責任呢?是社會,是家長,還是我們自己呢?都有。社會的大氣候會影響我們的思想,但說到底還是我們自己,當看到有同學沉迷於花前月下,有同學沉迷於網路遊戲,有同學沉迷於吃喝玩樂。雖然這些都是少數,但他們卻讓其餘的多數在心態上發生了變化。他們會認為,“他們活得多瀟灑,多快樂,我們這樣可真是鬱悶。”但是想想,他們那是真正的快樂嗎?真的是永久的快樂嗎?

  對於學生,什麼才應該是真正的快樂?西方有句諺語“智慧是快樂的源泉”。要想擁有快樂,就要先擁有智慧。應該時刻保持刻苦努力地學習,書本中的知識被你掌握了就是智慧。智慧是快樂的源泉,要最終感受到快樂就要去用自己的力量去奮鬥,在奮鬥的過程中你也會遇到痛苦,但那是得到快樂的必經之路,因為尋找快樂,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事物是矛盾而統一的,在奮鬥中慢慢地體會尋找快樂的激情,為了快樂,大家去奮鬥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