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音樂鑑賞的心得與感想(通用6篇)

關於音樂鑑賞的心得與感想(通用6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音樂鑑賞的心得與感想,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音樂鑑賞的心得與感想 篇1

  一個學期的音樂欣賞課即將結束,在此感謝老師的專業知識的傳授,使我從簡單的“聽歌”這樣的膚淺理解,到懂得欣賞音樂元素的基本欣賞方法的概念的轉變。開始學習這門課程就感覺到音樂的魅力,或許真的是這樣:我們不一定都要成為音樂家,但是懂得欣賞音樂就是我們對音樂最直接的熱愛的表現形式。透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們透過聆聽這種方式,閱讀並分析有關音樂的背景和材料,從而得到了審美的愉悅。

  當初選這門課完全是由於學校要求必須選擇一門鑑賞課,我由於寫字很醜,其他的課又不是很喜歡,就選了音樂鑑賞。更由於這學期專業課太多,所能選擇的機會不多,就選擇了週二下午的這節課。我以為的音樂鑑賞就是老師給我們放放歌,只是需要帶個耳朵即可。並且自己由於五音不全,又不是很喜歡唱歌,完全是修個學分就好。但是當我上課時我就覺得不是自己所想的這樣。老師應該是對音樂是非常的喜歡,所以對我們的要求很嚴格。所欣賞的也不是什麼流行音樂,而是古典的音樂會。這的確讓我認識很多。

  透過一學期的學習我認識到音樂的世界是一種虛擬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著不同種類的人的心情。再普通的人,不管他的知識層面如何,不管他的地域文化所帶來的差異如何,他都具有一樣與生俱來的能力,那就是音樂鑑賞的能力。音樂對於喜歡他的人來說只限於欣賞的品位和能力。對他的瞭解並不僅僅限於聽上,要從各方全面瞭解。具有良好的音樂鑑賞能力對情感的培養和素養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所謂“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分辨出來的。

  雖然音樂欣賞課是在每個週二的下午,但僅有的幾次課上我學會了如何去欣賞樂曲。過去聽歌曲的時候,往往需要反反覆覆的聽好幾遍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精華,而且聽完了之後印象不深刻。現在,學會了用節奏、結構去解析音樂,能融入到音樂優美的意境中去,真正的去欣賞。這樣,音樂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對音樂的瞭解也更進了一層。 每次上課的時候,一聽起優美的音樂感覺時間都過的很快,不知不覺一個半小時就過去了,意猶未盡。教室裡的音響效果雖然不好,但是我們都全身心的投入到精彩的畫面和欣賞中去了,感覺不到自己與音樂之間的差距。老師的熱情、同學們的積極性就是最好的表現。 很慶幸自己能對音樂做一番瞭解,我想它會幫助我調節自己的心情!為更好的人生提供一些幫助。如果有機會再讓我選課的話,我還會選音樂欣賞類的科目的。因為在課上能夠真正體會到了學習的輕鬆愉快和耳目一新的感覺。

  音樂的節奏性和大學生活的聯絡是如此的緊密。走路、說話、運動無一不與音樂的節奏合韻合拍。於是,音樂無時無處不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心情,激昂的時候興奮,低落的時候憂傷,幾周的學習之後,覺得不僅是人有樂感,就連打雷、下雨都有了節奏,成為了一種音樂美。於是學會了從音樂的角度去欣賞周圍的人和事物,生活態度也積極了很多。看看黃仁鑫在學校裡的個人演唱會,以及這兩年來明星到宜賓看演唱會的瘋狂場面,讓我不喜歡音樂的人都為之瘋狂、為之振奮!

  在課上學到了很多的樂理知識,認識了很多的樂器。真的是大開眼界。以前很少有機會接觸音樂欣賞課,再說當時的老師從來沒有講這麼生動過,也從來沒有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去欣賞音樂,因為他覺得我們只是胡亂的聽,不懂的欣賞藝術。現在不同,老師鼓勵我們去多聽一些優美的音樂。雖然只能領悟一點點,但是我們很受啟發,積極性也得到了提高,渴望去展現自己接受一門適合自己而又對自己生活提供幫助的藝術 。

  老師給我們學習的多是西方音樂。西方傳統音樂以神秘浪漫為主,很多宗教思想的寫照,鋼琴的加盟使它越來越具抒情、浪漫、自然風格。經過中世紀時期、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西方音樂的發展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豐富。與中國古典音樂的空靈與返古相比,它所具有的浪漫是空前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西方音樂越來越注重樂器的協奏和聲調的組合,正如中西方意識形態一樣,中西方音樂也呈現出它們截然不同但又各具韻味的時代和地域特色。歷史的車輪轉動著,承載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髮展,中西文化的不斷交融,使音樂的風格也各自出現了變化。19世紀以來,西方音樂進入了一個新時期,經濟的發展是音樂的大眾化變的越來越深刻,流行音樂開始蔓延至全世界,華爾茲、波爾卡、探戈舞、布魯斯、爵士音樂、搖滾等等,直到現在的通俗音樂,他給人的是自由的呼吸和心靈完美的感應,越來越多的流行音樂成為人們精神的港灣,它不是貴族化的奢侈而是平民化的消費,能被各種型別的人接受,成為世界範圍的大眾文化盛宴。

  如果說書籍是人類精神食糧,那麼音樂就是耳朵的食糧。激動時,它使你感到溫馨;焦躁時,它使你安詳,苦悶時,它使你豁達、開朗;悲傷時,它使你振作。現在我願在音樂中成長,脫去一切的偽裝,卸下繁重的行囊,洗盡鉛華,依偎在她博大而溫暖的懷抱中。往日,音樂使我遠離孤獨,擺脫空虛。每當一個人悠閒無事的時候,我喜歡安靜地靠在椅子上,細細地聆聽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舒曼的《夢幻曲》合上雙眼,隨著高高低低的音符放飛自己的思緒。每當一曲終了,心中早已填滿了愜意和滿足。我喜歡聽古典的鋼琴曲,那晶瑩透亮的聲音,清脆而又不單調,它飽含了人性的溫暖和母性的慈愛,彷彿使我找到了心靈藉以避風的港灣。每一支精緻的曲子,猶如山澗清溪潺潺流淌,總能令我感到心曠神怡,那種感受真能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來形容。

  音樂對現實生活的反映,不像美術,戲劇和小說那樣,顯示出具體的生活圖景和人物,事件。而是僅僅表現出人在生活體驗中獲得的感受和產生的情緒,慾望等情感性的東西,音樂表達情感而不去揭示這種情感所賴以產生的那些依據,所以更加具有概括性和一般性,也可以說音樂表現的是情感本身,對情感的表現是直接的,匈牙利音樂家李斯特說過:“感情在音樂中獨立存在,放射光芒,既不憑藉‘比喻的外殼,也不依靠情節和思想的媒介'。”音樂的這種感情的特殊性表達也就給欣賞和理解帶來了特殊性。我認為欣賞音樂要作到理性和感性想結合,並要充滿幻想,既要有充分的想象能力,又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既然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那麼對音樂作品的欣賞就首先要求聽力審美感覺的敏感,沒有好的耳朵,再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現代美育提倡有機的把知識性、審美性、趣味性和道德性融合起來,良好的音樂鑑賞能力有助於我們做到這一點,它能讓我們全面掌握知識、開啟智慧、陶冶心靈、培養高尚人格。如:更好的理解《歡樂頌》能使人在輕鬆中尋找快樂的感覺;《月光曲》讓人感到靜謐的夜晚;革命歌曲給人戰鬥的力量。當今時代的特點使流行音樂成為了一種大眾文化,爵士樂、搖滾、通俗以及最具代表的周杰倫風格的歌曲滲透著每一個角落,具有良好的鑑賞能力使我們能夠在文化及其豐富的時代擁有評判好壞優劣的能力,對於我們審

  美能力、感性思維、認知能力、判斷能力、人文素養以及品位的提升都有幫助。我們不僅從中認識到文化的豐富,也無形中使感情受啟發,可算是一種人文關懷了。音樂鑑賞能力的最終要從這些作品中得到提高。能讓我們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使個人修養得以提升。音樂鑑賞是一個人最基礎的審美能力,無論是對學習還是對工作都需要我們去培養和提升。

  老師在這門課上的付出我覺得很多,真的感謝老師,我知道老師雖然對我們要求很嚴格但是是真的要讓我們學到知識,還帶我們去演播廳去欣賞小型的音樂會,這在其他班是不可能的。並且上課的範圍之廣,從古至今,從西方到中國,從古典到浪漫,更讓我們瞭解了這些優秀的音樂人在音樂的道路上所付出的的艱辛,值得我們所有人去學習。樂器,五線譜的介紹讓我這個從來沒有接觸音樂的人來說的確很吃力,但是隻要自己努力了,收穫就在這裡。最後希望這堂課越辦越好!總的來說,這門課程的學習提高了個人素質的修養,並且對音樂欣賞這一欣賞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今後的學習裡,會學以致用,進一步提高音樂欣賞能力。

  音樂鑑賞的心得與感想 篇2

  音樂是一門藝術,一門陶冶情操的藝術,美妙的音樂經過幾千年的傳承,成為了經典。欣賞音樂,使我們的心情愉悅,盪滌心靈的疲勞,忘卻塵世的紛紛擾擾,回到過去那純真年代,欣賞音樂,讓我們暫時放下爾虞我詐的功利心態,融入神奇的音樂世界,在那裡,沒有激烈的競爭,沒有為了利益廝殺的畫面,留給我們的,只有那一個個悅動的音符和宛轉的旋律。欣賞音樂,進入最純潔的世界,在那裡,你剩下的只是一顆聆聽的心,別無他物……

  選擇音樂欣賞這門課程,是為了在繁忙的課程學習中留給自己一個休息的空間,一張徜徉於音樂世界的門票,一次和音樂面對面接觸的交流。作為一個大學生,如果不懂得音樂欣賞,只知道苦讀於課本海洋中,那麼他的人格也許不是健全的,我們從小就在倡導德,智,體,美,勞的口號中成長,缺一不可,音樂欣賞對於大學生的人格塑造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時候,音樂欣賞就是一種心靈療傷的過程,所以,請不要在忙碌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暫時停下來,靜靜地欣賞音樂,然後帶著滿格的心靈電池,繼續上路,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去重新認識自我,定位自我。

  每一次的音樂課都有不一樣的收穫,貝多芬,莫扎特,約翰施特勞斯父子……不同的作曲家帶給我們的是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感受,我喜歡《土耳其進行曲》的曲調輕盈活潑、節奏富於彈性,第一小樂段是富於東方色彩的明朗而又雄壯的進行曲,主題音調節奏鏗鏘有力,氣勢雄偉,使人豁然開朗,與第一樂段形成強烈的對比。曲調在A大調上進行,使樂曲顯得壯麗輝煌,氣勢磅礴,音調繼續發展,曲調不斷推向高潮而結束了全曲。我也喜歡《藍色多瑙河圓舞曲》,被譽為“圓舞曲之王”的小約翰·施特勞斯創作於1866年,被稱為“奧地利的第二國歌”。樂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圓舞曲節奏貫穿,音樂主題優美動聽,節奏明快而富於彈性,體現出華麗、高雅的`格調。這樣美妙的旋律下,這樣一種音樂氛圍下,你會感覺到自己會隨著音樂跌宕起伏,進入作曲家當時的情景中,那些困擾你的煩惱和不安,暫時都被拋棄到一邊去了,陪伴你的只剩下讓你如痴如醉的音樂。

  音樂是癒合心靈的良藥,當你低沉消極的時候,當你鬱鬱寡歡的時候,開啟音樂盒,靜靜地聆聽美妙的曲子,你會慢慢感覺到心靈的細微變化,不再為了瑣事低沉,不再為了不得意而終日抑鬱不已,那是音樂在修復你的心靈創傷,音樂在吞噬你的不快樂細胞,它在你心中播撒下快樂的種子,這是音樂的特有功效,是無聲無息的,你所感覺到的只是覺得解脫了許多,不再那麼迷茫和看不開,而是對生活重新有了美好的展望,你漸漸懂得了人生的意義,消極低沉終究不是長遠的辦法,這就是音樂欣賞的神奇療效,它就像你的心理諮詢師,在你傷感的時候來到你的身邊,用美妙的旋律給你驅逐煩惱,在你快樂的時候給你樂上添樂。音樂欣賞,不僅僅是隻有在快樂的時候,更多時候,我們選擇了一個人靜靜地待著。這時候,音樂就是陪伴你的朋友,它知道你需要什麼,它懂得怎樣去給你療傷,你所要做的,就是閉上眼,融入音樂世界,忘記一切,重新讓自己堅強,給自己力量。

  音樂使人年輕,那種青春的活力會一直伴著你,如果你經常聆聽音樂,同樣年輕的還有你的那顆心,永遠不老的心。我們的音樂欣賞課齊老師,她上課永遠那麼充滿激情,言語間的談吐都是那麼充滿活力,不管是和同學交流還是自己講課,讓我們知道了音樂的無窮魅力,帶給你的不只是愉悅,更有心靈的永葆青春。

  音樂是美的,美的東西總能感染人也去向往美,追求美,並享受美。音樂能帶給人愉悅的心情,使人身心放鬆,陶冶人的情操,甚至還能發散人們的思維。欣賞音樂並不是要求我們都要成為傑出的音樂家,而是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得到快樂,並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自我的藝術素養和道德情操。人需要知“音”,“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接近音樂,會被她的神秘所吸引;聆聽音樂,會因她的魅力而傾倒;融入音樂,會為她的多彩而感嘆。音樂還可以更美,美到讓人“三日不知肉味”,美到“此曲只應天上有”。工作勞頓時,一曲悠揚的薩克斯,可以讓人忘卻疲憊;精神不振時,一場音樂會,能夠讓人精神煥發;朋友聚會時,一曲熟悉的曲子,會讓大家回到過去;戀愛約會時,一段煽情的舞曲,會使男女心中迸發出激情的火花。音樂點綴著人們的生活,沒有了音樂,世界便失去了自己的本色,人生也失去了原來的樂趣。

  記得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學、藝術、人文。科學追求的是真,給人以理性,使人理智;藝術追求的是美,給人以感性,讓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給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誠。大學教育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就業技能強調較多,忽視了大學生的藝術修養和人文素質。大學生的自我修養必須是全方位的,不單要學習專業知識,還要進行藝術教育和人文薰陶。

  這學期的音樂欣賞課雖然結束了,但是音樂欣賞的興趣不會消失,並且會在快樂抑或悲傷的時候陪伴著我。生活中缺少了音樂,就如烹飪美食的時候少了調味料,食之無味。音樂就是我們的生活調色盤,欣賞美妙的音樂,進入音符的世界,徜徉於靜謐的音樂殿堂,洗滌自己的靈魂,忘卻一切煩惱,這就是音樂欣賞的魅力。只要活著,音樂欣賞的腳步就不會停息,只有快樂地活著,有音樂的伴隨,人生才能活出應有的精彩。

  音樂鑑賞的心得與感想 篇3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提高音樂感受、理解、鑑賞能力以及發展想象力,豐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與手段。音樂欣賞的能力不僅是一個人的審美修養重要標誌之一,也是文化素質水平的標誌之一。音樂欣賞對學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學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下面就針對新教材談幾點心得。

  一、由表及裡,由淺入深教學

  音樂欣賞教學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過一個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發展過程我們的音樂前輩黃自先生認為音樂欣賞時,欣賞者要經過這麼一個心理反應過程:感知外部音響→開展想象聯想→得到情感共鳴→理解認識。所以欣賞教學時必須遵循這一心理反映過程,引導學生逐漸由低層次的直覺欣賞向高層次的情感欣賞,理智欣賞方面發展。這樣既符合心理反映過程,也有利於欣賞教學。

  二、欣賞教學時精講多聽

  首先欣賞是透過聽覺來感受的。要使學生理解音樂作品,首先對音樂表現手段要有靈敏的感知能力,達到這一要求必須要透過大量的音樂欣賞才能完成。語言是不可能代替音樂,表現作品的,因為音樂作品都可以從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領悟。我們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觀眾(聽眾)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對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學中,不能離開音樂的藝術形象而作繁瑣冗長的講述,因為如果講述過多,必然把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時也阻礙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識介紹應該主動、精練、富有啟發性,目的在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樂上來,透過師生間的討論,聽賞等共同活動,使學生深入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

  三、對比教學,靈活多變地設計不同課型

  將題材,演唱(奏)形式及作品曲式與題裁等異同點明顯,易於對比地安排在一起進行教學。這樣能使學生比較準確地感受領會不同音樂作品所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時還能使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音樂,並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瞭解音樂表現的規律。

  1.以題材為中心設計課型 以某一題材為中心,將不同表演形式的音樂、音樂作品組合在一起,進行音樂欣賞教學。能使學生從不同表演形式的音樂作品欣賞中,集中體會,理解音樂家是如何運用不同音樂表現手段來表現共同的音樂與主題的。

  2.以演唱(奏)形式為中心設計課型 這一課型將同一音樂表演形式、內容、主題不同的音樂作品組合在一起開展音樂欣賞教學。如以“獨唱”為中心的音樂欣賞課,就可將男聲、女聲、童聲等不同聲,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風格等形式的獨唱曲組合起來進行教學。這樣除有利於學生學習,瞭解不同表演形式的經典音樂作品,拓寬音樂視野。

  3.以作品曲式與體裁為中心設計課型 這一課型將同一曲式結構或樂曲體裁的音樂作品組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如以“一段體”為中心或以“進行曲”、“變奏曲”等為中心開展音樂欣賞教學。這樣做有助於學生了解曲式、體裁等有關音樂知識,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到音樂內容與音樂表現形式的相互關係,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的形式美。

  四、音樂欣賞教學時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聯想等能力

  想象和聯想是音樂欣賞者必然產生的心理現象,是欣賞教學中帶有創造性的心理活動。在欣賞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他們對音樂的豐富想象力,引導他們準確地體驗音樂情感。

  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把自己體驗到的音樂情感、想象到的音樂形象或意境,用寫詩、寫散文、寫聽後感、畫圖畫等方式表現出來。這種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及藝術表現能力。採用這種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導,而且還要有較充裕的時間。在教學中,既要注意啟發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又應注意教師的指導作用。由於學生的年齡、知識水平、審美經驗等的限制,他們的聯想和想象往往會與音樂的基本情緒和內容有一定的差異,這就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

  音樂鑑賞的心得與感想 篇4

  今天,非常有幸,我們聽到了來自南京師範大學的許教授,和來自江蘇教育學院談教授的精彩講座。兩位教授各具風格,許教授談吐幽默,她的關於《構建和創新優質音樂課程》的講座,讓我們耳目一新。許教授沒有泛泛而談,而是根據我們的問題,展開討論,並一一做了解答。讓我們對於音樂教育的概況,以及課堂教學、遊戲設計等有了一個全面深刻的瞭解。她毫不保留的,將一些實用的小遊戲傳授給我們,感覺既實用,又很有創意。為我們以後對幼兒實施特色教育活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許老師60出頭的模樣,但她眼神犀利,始終閃爍著教育的智慧,一種灑脫、睿智的感覺油然而生。講座中,她不時地給我們示範性的語言,那種對孩子的喜愛,對教育的熱愛讓我們不得不佩服。聽許教授的講座,讓我們真正明白了教育的智慧,明白了與孩子更加親近的好方法,明白了自己不論在什麼時候都要府下身來,瞭解孩子們的真正需要,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充分體驗遊戲的快樂,從而產生自主學習的慾望。

  與許教授不同,談老師氣質優雅、她的講座始終閃耀著她較高的音樂素養。講座開始,在給我們講一音樂案例的時候,她清唱著歌曲的優美旋律,嗓音清澈,悅耳,如執教教師一般,熟悉活動內容。這充分顯示了談老師在理論導師的前提下,更是一位深入教育一線研究的研究型教授。她的講座讓我們瞭解了音樂教育中的實際障礙,由於理論加實際,對我們的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她從教具的合理運用,到教材的大膽改進,讓我們瞭解了科學運用教學具的重要性。這與園長跟我們談得“靈活使用教材”相一致。

  談老師的講座,讓我充分體驗到了音樂教育的美,和諧的旋律不能打破,和諧的師幼關係可以促進幼兒的自主學習性的提高;要合理的運用教材、教學具,充分發揮教材、教具的作用,掌握好“有效”二字,才是提高音樂教學的前提。

  感受音樂之美,體驗遊戲之快樂--聽許卓婭教授講座後

  近日有幸與幼教同行們相聚在杭州幼兒師範學院,聆聽了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院博士生導師許卓婭教授《遊戲精神與幼兒園音樂教育遊戲研究》的專題講座,感受頗深。

  感受一:敬佩許卓婭教授獨特的人格魅力

  見到許教授,著實讓我有些吃驚,這哪像一個全國聞名的音樂教授?分明是一個在人群裡最不起眼的老太太。但是許老師一開口,就顯示了她的魅力,她的聲音清亮悅耳,語言表達清晰流暢,她的舞蹈動作活潑可愛,沒有拘謹與做作,極具感染力。她一會兒帶著大家傾聽音樂,一會兒帶著我們做遊戲,一會兒……三個小時的講座,許老師一直站著做報告,真的讓人敬佩。

  感受二:感受音樂之美,體驗遊戲之快樂

  “教育追求的是結果--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遊戲注重的是過程--是快樂、積極的參與、是不斷的體驗與感受”許教授開場的一段話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新綱要》頒佈實施以來我們一直在強調教育要重視過程,可是在日常教學中我們還是過多的追求教育的結果而忽視學習的過程、遊戲的過程。

  緊接著許教授與在場教師互動進行《打鼓對舞》、《木頭人》、《喜洋洋與灰太郎》等有趣的音樂遊戲。她循序漸進的教授,從傾聽音樂學習動作表演,到邊聽音樂邊做動作表演,再到會聽音樂創編動作表演,不斷增加音樂遊戲的難度。讓我們在玩音樂遊戲的過程中,體驗安靜傾聽音樂的重要;明白只有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才能有好的學習能力;領悟動作是幼兒認識音樂的工具;懂得一個作品要讓孩子易接受,必須在愉快的情景中設定階梯一點一點讓孩子學會,不斷反覆,不斷提升。歡樂的音樂聲中,大家聽聽、玩玩,整個會場笑聲不斷。她還用自己誇張的肢體動作不斷啟發我們去創編表演,挑戰自我是發展的需要;用突如其來的點名發言讓我們感受孩子突然被迫回答的尷尬感受,只有自在安全的教育氛圍才能促進孩子好好學習,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我們在幹什麼”“準備幹什麼”。她不斷的啟發我們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去教孩子,少一些理性的分析,多一些感性的體驗,少一些尷尬的提問,多一些快樂的遊戲。在她的身上我感受到了遊戲的精神。

  許卓婭教授的講座聽來如沐甘霖、激動人心,絲毫沒有厭倦與疲憊,是聽覺與心靈的享受,她對音樂的熱情與投入深深地感染著現場400多位幼兒教師,她讓我們感受了音樂之美,體驗了遊戲的快樂。我們將好好學習,和孩子們一起天天向上。

  音樂鑑賞的心得與感想 篇5

  忘不了第一堂課走進大教室的那種感覺。滿滿的幾百人坐在大教室內,人頭攢動;忘不了老師每一次風趣幽默的點名;忘不了老師在百忙之中給我們上的每一節課;忘不了每節課都在音樂的陶冶中度過。

  時間很快,轉眼我們這學期就將結束了,我們的音樂鑑賞課也快結束了。起出我選修《音樂欣賞》課,僅僅是因為覺得欣賞音樂時不用動腦子,不用寫字,只要用耳朵去聽就行,上課時會很輕鬆。但在上過幾堂課之後,我的想法有了些變化。想想這學期在這堂課上的收穫,還真是很多,我對欣賞音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並且在透過課堂上老師的講解以及我利用業餘時間增加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之後,我感覺我的藝術修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音樂是美好的,音樂是神奇的,一首動人心扉的音樂,能喚起人們甜蜜的回憶,能奇蹟般地給人以生活的勇氣和奮進的力量。它是我們的心靈之友,給我們以精神的慰藉。音樂鑑賞課,一堂可以讓自己完全放鬆的課,很喜歡老師的講課方式,喜歡老師的平易近人以及溫柔,對我們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老師有一顆不老的心,和愉悅的生活態度。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班上有學生違反紀律打擾到老師上課了,老師的處理方式,我覺得很容易接受,而且老師同樣保持很投入地講課。一堂90分鐘的課,老師總能帶動大家的聽課興趣,每堂課給我們講許多有意義的內容。這也是唯一一門可以讓我聚精會神連續聽兩節的課。課堂上老師隨口的哼唱就唱出了味道,讓我彷彿看到了藝術大家的身影,不愧是音樂老師啊。老師為我們放的每一首歌曲又讓我們馳騁在音樂的世界裡,為我們介紹的每一首民樂、管絃樂,每一種樂器又讓我們徜徉在音樂的海洋裡。同時,這些都深深的培養了我們的音樂素養,提高我們心靈的感悟能力。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也欣賞到了許多著名的曲目,讓我們懂得什麼是情,什麼是美。

  在學習《音樂鑑賞》課前,我對音樂的認識更多是在流行音樂方面。之所以更關注流行音樂,是因為它的語言生活化、節奏明快、貼近生活、易於接受。而對於其它方面的音樂,我則是一知半解,而這學期的《音樂鑑賞》課使我開闊了眼界。在《音樂鑑賞》課上,我們是以“聆聽”的方式進行學習的,聆聽是溝通的開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覺得老師的角色像是一個導遊,引導著我們直接面對音樂,體驗音樂,同時也給我們留有想像的空間,這使我們能夠很好的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在課上,我們都欣賞了民樂、管絃樂、鋼琴曲····以前我對音樂的認識是膚淺的。一直都是因為它的那種旋律和

  歌詞,才喜歡上它的,很慶幸自己在選修課上有機會更深層次的瞭解到音樂的真正內涵,雖然還沒真正入門,但至少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從老師的教學中我瞭解了音樂的相關知識,第一次知道原來音樂可以劃分出好多類,而且可以從不同要求去細分,從體裁大體可以分為聲樂、器樂和戲劇樂。

  經過上音樂鑑賞選修課,多多少少使我瞭解了一些音樂樂理的知識,也使我領略了中外聞名的音樂樂曲,我對音樂有了新的認識。在還沒有上課之前,因為對音樂沒有太多的瞭解,思想中總以為上音樂鑑賞的選修課是一種比較枯燥無味的過程。也許是我不太瞭解音樂的緣故在還沒有開始之前。就已經這樣懼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選修課程都是一些諸如音樂美術影視等等一類的課程。在我記憶中,從高中開始就沒有音樂美術等課程,久而久之也就將它們淡忘了。而如今,感覺又回到小時候上音樂課,因為唱歌的時候總跑調,我因此一度對音樂灰心喪氣。但是在看電視搜臺的時候聽到有好聽的歌曲總要停下來去聽,也許是對音樂的“另類”喜歡,我選擇了音樂鑑賞作為我的選修科目。在這一段比較曲折的過程中,在學習樂理知識的同時,也非常榮幸能夠聽到各種各樣樂器演奏的中外名曲。這也使得我在課程結束以後覺得受益匪淺。

  我覺得,我的收穫還在於對於音樂我又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瞭解與認識,對音樂認知領域更加廣闊。由於從小就沒有被音樂知識薰陶過的我,對音樂的專業知識可謂是一竅不通,更不用說知道音樂的型別有哪些。儘管我平時經常聽歌,但聽的都是些流行歌曲。對其它型別的音樂的瞭解真的少得可憐,只知道一些如貝多芬的《歡樂頌》、門德爾松的《婚禮進行曲》這種耳熟能詳的樂曲。

  我們每天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音樂,或喜或悲,或激揚或低沉,我們感受著音樂的種種,然而很多人都把音樂僅僅當做歌來聽,而並不懂得音樂的內涵、魅力、作用。音樂不僅是簡單的幾首歌,幾個曲子,它有著深刻的意蘊,它包含了很多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音樂但卻能起著巨大的作用,讓我們變得更加睿智,更加敏銳。還有音樂能開發一個人的思維,啟迪一個人智慧。法國大文豪雨果有一句知理名言:"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可見音樂對一個人的智力的開發有著重大的作用,很多人胎教選擇的就是用音樂,就因為音樂可以激發一個人的心理感應,從而開發一個人的思維。音樂的最大功能是從精神上讓我們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圍牆,把視野投向另一個關於美的音樂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於讓我們日益漂泊的靈魂有回家的感覺,擴充我們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尋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靈魂的歸屬。

  時間過得很快,一個學期的選修課就要結束了。雖然《音樂欣賞》課學習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我的收穫卻非常多,這門課程對我的影響也非常大,我對欣賞音樂的看法不再是那麼簡單了。透過上《音樂欣賞》課激發了我對音樂的興趣,使我更加註意去聽、去想、去感受、去體驗音樂,使我懂得了在欣賞音樂中去陶冶性情和品格。

  音樂鑑賞這門課程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音樂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個紳士的姿態面對音樂、面對藝術,真正的靜下心來感知和享受音樂帶給我們的激情與安慰。音樂藝術領域中有著無數的偉大作家,他們同樣用他們的思想與精神為我們詮釋藝術的真諦,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的心血整合,都是他們在挖掘內心,挖掘社會,挖掘時代後的結晶。聽古典音樂,它的每一個音符都好像是在你的心頭跳動,每一個旋律都像是能踏入我們的內心深處,讓我們的心境與思緒也隨著音樂的起伏而變化,我想這就是音樂永遠能帶給我們奇妙的感受,也是音樂亙古不衰的道理所在。

  我想,今後我會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收集各種音樂文化資料,學習音樂知識,多聽、多看、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並獲得更多美的感悟。最後,我想說:音樂是一種美好的特殊的聽覺藝術,不同的音樂形式就像是各式各樣的色彩,只有你接觸的越多、越廣,才會給我們在生活中增添色彩,使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因而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這就是我學習了《音樂欣賞》課後最深的感受。

  最後,感謝老師給我們上的每一節音樂鑑賞課,讓我們獲益匪淺......

  音樂鑑賞的心得與感想 篇6

  交響樂的再創作對於指揮家演奏家教授而言,是畢生的事業,對我則是享受業餘生活的最重要內容。我從1983年3月開始狂聽中央樂團的“星期音樂 會”,場場不拉。騎著腳踏車帶著4歲的女兒,往返於海淀影劇院,是我週末最激動的享受。中央樂團轉到北京音樂廳後,我們倆去的機會就少了。我便大量買磁 帶,現在是大量買CD。20多年一路聽下來,資料也看了亂七八糟一大堆,但腦子始終不清醒,捋不出頭緒。這次有幸能聆聽呂先生的教授,是真真兒的將我的欣 賞層次由感性向理性足足兒的推進了一大步。我萬分感謝學校領導能給我們老年大學學員這樣享用終生的關懷,並再次叩首呂先生的充滿激情的精彩教授。

  我 非常喜歡德彪西和拉威爾的作品,有幾盤CD反覆聽了幾十遍,欣賞中總有許多的感受轉瞬即失無法抓住,十分遺憾,我以為自己的腦子有問題。呂先生的課驅散了 我的自責,我對印象派音樂的感受大體基本正確。在音樂中在光影下許多鮮豔的鏡頭在重新組合,組合的方式前所未有,光怪陸離的“碎片”在沒有“做作”的狀態 裡順其自然的整合,呈現的是在大自然中人與萬物的和諧。當我再聽這些作品時,腦子清涼了,潛意識中再也沒有為“抓不住什麼”而產生絲毫的忙亂。我極從容的 走進音樂,很隨意的坐在大師們身旁,全身心的觀覽風光,又全然忘記了大師們的存在,君子之交平淡如清水,來之隨意不須理由,離之自由不用揮手。印象派音樂 用另眼看世界,看到自然界比人類更有力量,這種散淡的精神視角具有無限的包容性,在意識形態紛亂的今天,意義非同一般。

  我贊同音樂欣賞是 3度創作的說法,我對古典主義音樂的欣賞,自認為是可以無償享用並不斷實現這筆最珍貴的精神財富之價值的具有最現實主義意義的不可或缺的最後過程。我在聆 聽中,詮釋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的合唱部分,那是全人類的聖詠,是對共產主義理想的音樂宣言;我許多次噙不住熱淚,在德沃夏克的“念故鄉”中,遙想幾萬年前人 類的故鄉,那時的地球是如何的鬱鬱蔥蔥;在生不如死的悲痛中,我一次次借用柴可夫斯基“悲愴”的巨浪以撞碎心中的“小小悲”;吟唱李斯特的交響詩歌,我感 受著英雄塔索的悲傷與勝利;萎靡不振時,我選擇布魯克納第一交響樂的諧謔曲,在極優美的旋律襯托下,奔放的號角在旋轉中攀升,召喚起深埋的豐富;當無聊襲 來,我聽聽盧託斯拉夫斯基的交響合唱“災難中的寧靜”,許多的大主題大命運隨即顯現;我痴迷於瓦格納的樂劇,他讓我知道了天堂在哪?尼伯龍根指環就如當今 世界的能源命脈,誰都想染指。指環的故事在全世界繼續到處上演,人類自己永遠也拉不動結束的大幕,指環將親眼見證人類的興衰。奧!我已熱血噴張,但安魂曲 一定是我最後的樂章,我遲早要聽著“彌賽亞”去渡河,這可算是我的一個願望。

  我總有許多的困惑,音樂知識的貧乏還在其次,對偉大作曲家及 其作品的內心認知真是很難太難特難。當然也有例外,我在倪洪進的鋼琴旁聽肖邦,看見了肖邦鮮活的生命,自以為在瞬間能為肖邦在今天代言,此刻便是他的知 音。但是,更多的時候,我不能深入作曲家的內心,不能感受他們在創作中的瀝血過程,每每這時,我倍覺沮喪。最新的困惑是,我們幾個音樂發燒友在離退休工作 處的支援下,辦了一個面向離退休人員的“音樂欣賞”,初衷是“CD共欣賞”,但現在要求我們提供“欣賞提示”的意見比較多,這種因人而易的3度創作,我們 又能寫出多少?

  古典主義音樂是我和朋友們永遠的發燒話題,她已成為精神財富而深入到我們的生活。我祝願老年大學的音樂欣賞課越辦越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