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老幹部先進事蹟材料(精選5篇)

優秀老幹部先進事蹟材料

  優秀老幹部先進事蹟材料(精選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蹟吧,事蹟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事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老幹部先進事蹟材料(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秀老幹部先進事蹟材料1

  “離而不休獻餘熱”是很多人對汪國霞同志的評價。這位衣著樸素、為人慈祥的老大姐,2002年離休後不甘寂寞,發揮餘熱,表現出一位老共產黨員的風采。她雖已退休多年,但始終保持共產黨員本色,牢記黨的宗旨,信念堅定,無論在職或是退休,保持黨員模範帶頭作用的信念一直沒變;心繫黨和群眾,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共產黨員,永不退休”。

  一、心繫老黨員,譜寫夕陽紅

  汪國霞同志深刻認識到關心老黨員是黨和國家的一筆寶貴財富。在退休後,她時刻不忘黨的恩情,積極參加離退休支部活動。她以一個老黨員所具有的黨性原則,認真履行黨員義務,並結合離退休支部工作的實際提出一些好的建議。

  在單位內,她組織老黨員,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系統地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會議重要精神。根據離退休支部實際情況,對老同志進行黨的宗旨、傳統教育,積極引導老同志在現實環境中自覺轉變傳統觀念,按照從政治上關心老黨員的要求,保證老黨員政治堅定、思想常新,落實好老黨員的政治待遇,她還根據老黨員需求與離退休支部溝通後,為每一位老黨員徵訂了各類報紙。並針對當前老幹部年歲普遍增高,居住分散,行動不便的特點,將老幹部的家庭住址及通訊方式登記造冊,並統一辦理了送報上門服務,極大地滿足了老幹部政治學習的需要。

  每逢有重大關懷活動,她不厭其煩地透過電話的方式,及時與局黨委政府溝通協調,保證離退休支部內每一位老黨員都能夠收到一句問候、一片關心、一份祝福。她還配合離退休支部,定期組織開展黨員大會,積極出謀劃策,同時,囑咐離退休支部幹部,注意觀察參加活動的老黨員人數,留心他們的言行,以此來了解和掌握老黨員的思想和身體狀況;主動向老黨員徵求意見,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做到及時反饋資訊,在離退休支部和老黨員之間較好地起到了橋樑和紐帶作用。她還經常和老黨員們一起宣傳黨內政策,鼓勵更多先進青年加入黨內大組織,為黨組織輸入更多新鮮血液。

  二、心繫群眾,共創幹群新景象

  汪國霞同志經常說“要帶著誠心、帶著細心去和群眾溝通,視群眾為親人,與人民群眾打交道需要誠心誠意才能換得他們的信任,細緻用心才能取得他們的配合。如果帶著不情願的情緒去接觸群眾,這樣群眾就會覺得我們擺架子,沒有親切感,就會對我們的溝通有牴觸,輕者不會把真實的想法和一些重要資訊反饋給我們;重者會對黨委黨政府失去那份最起碼的信任。”

  在縣委縣政府組織的大走訪活動中,汪國霞同志積極發揮餘熱,配合離退休支部,充分做好走訪前的準備,將所在離退休內困難黨員群眾基本情況調查清楚,及時反饋給局黨委政府,協調解決辦法,並身先士卒,積極貫徹落實上級主管部門和黨委黨政府的各項工作部署,為走訪工作作出很大貢獻。她說有目的性和針對性的走訪才能取得更大效果,在走訪時不但要考慮到打算走訪哪部分人,走訪的百姓的大體情況,老百姓對走訪工作的認知情況,還要考慮到你走訪的時節、時間等因素。老百姓對走訪工作的認知程度都有差異,而群眾之間因年齡、文化水平、與走訪幹部打交道的多少等因素又存在不同,所以要事先了解要走訪群眾的基本情況。走訪時還要注意去的時間群眾在不在家,方便不方便等實際問題。她的經驗讓我們走訪幹部都受益匪淺。

  她雖年歲已高,但自己仍堅持走在走訪困難群眾的一線,儘自己綿薄之力,為大家解決實際困難。她經常在雨天或中午晚上休息時,和離退休支部幹部們一起到群眾家裡,就近召集幾個群眾一起拉家常聊天,傾聽群眾呼聲,瞭解群眾最關心最實際的問題,並把他們提出的建議記錄下來,及時向上級反饋,群眾們對她都讚不絕口。她在幹部與群眾之間搭建了一座無形的溝通橋樑,一條信任的紐帶緊緊繫在幹部和群眾腰間。

  三、心繫青年,助創美好未來

  汪國霞同志在很早之前就開始關注局職工子女的就業問題。認識到其中有的人成長環境較差,文化層次偏低,整體素質不高,文化建設重視不夠,法律意識淡薄,缺乏職業技能,就業面狹窄。而且他們群體的思想呈現多元化,缺乏責任感和憂患意識,忽視自身思想品德的修養。

  針對以上情況,她總結到:在青年就業問題上一定要正面引導,加強教育,提高局職工子女思想素質。並能夠針對新情況、新問題變換教育內容和方式以提高思想教育效果。為青年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這才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努力為廣大青年排憂解難就喪失了工作基礎。她利用自己能夠利用的一切資源,與鄉人力資源部門密切聯絡,多次組織社群內待業青年進行法律知識、就業知識等專業講座,鼓勵待業青年學習一技之長,並配合離退休支部,積極聯絡專業技術學校,與學校協調溝通,讓待業青年根據自己的愛好、需求等進行能夠汽車維修、電氣焊等專業技能的學習,並針對困難家庭青年給予優惠政策。現已有眾多青年走上就業崗位,開始新的歷程。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年歲已高的汪國霞老大姐,在平凡的生活中,用自己的不平凡,譜寫了一曲退休幹部的不朽讚歌。她退而不休,退而不改初衷,繼續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發揮餘熱,始終保持著對黨和人民強烈熱情的精神,將深深印在我們心裡,時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新時代幹部。

  優秀老幹部先進事蹟材料2

  王維豐原系XX市委副書記、市人大副主任。退休後,在市委的安排下到XXX老年大學擔任校長。十幾年來,退而不休,老有所為,發揮餘熱,繼續做貢獻。學校先後被評為“省級規範化老年大學示範校”、“全國先進老年大學”等榮譽稱號。

  受任於艱難時期

  XXX老年大學創建於1986年,2003年他剛到老年大學上任時,學校家當屈指可數:1臺老鋼琴、1臺電子琴、1臺辦公使用的電腦和影印機,教學的桌椅也是破的破、殘的殘,恰逢又趕上X老年大學從原來的市中心搬到偏僻的江濱新區,只有9路和11路兩條線路的公交車能夠到達學校,學員上課要坐車,不但每天要花2塊錢車費,還要與人爭上下班的高峰時段,這讓一些學員心裡有了想法,有些學員慢慢地就不來學校上課了,生源流失嚴重。

  學校面臨的困難遠不止這些,夏天沒水、沒電,到了冬天,連暖氣都沒有。看著學員上課是搓手取暖,老師講課時口中直撥出“白煙”,工作人員辦公室要靠運動升溫,……,這一幕幕深深地刺痛著他的神經,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扭轉學校的現狀。

  起步於“化緣”之路

  面對困難局面,他與班子同志商量辦法。有的同志提議“出去找單位贊助”,這辦法說白了,就是一家一家地向人要錢,去“化緣”。“那得讓多少人笑話!”這讓當過X市委副書記的王維豐思想上有些負擔。他進行了激烈的思想鬥爭,權衡了利弊,為了老年教育事業,要捨得面子,放下架子去求人,只有這種辦法,才是解決學校走出困境的最佳出路。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驅使他下定決心,他和班子同志踏上了找人“贊助”的征途。

  開始,他們不好意思向人多要,每次只要能有個三五千塊錢入賬,就高興得像是撿了個“金元寶”,但是這樣要錢得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把學校建好呀!於是,他們壯著膽子,加大了口氣,把請求贊助的錢加到了萬元,沒想到贊助單位聽到老年大學的困境,看著老領導的情分,每次的“拉贊助”基本上沒有落空。八方支援,使學校有了資金,水、電、氣都恢復了正常,幫助老年大學渡過了最初的難關。為了學校發展,他以校為“家”,嘔心瀝血,勵精圖治,他把自己當領導留下來的全部人脈都用來為了老年大學的發展。從學校的基建改造,到院裡的每一棵花草樹木,從電子琴、電腦,到LED、錄影裝置,點點滴滴都是請原來的老部下老同志來幫忙,真正把老年大學當成了自己的“家”來經營。十幾年來,小小的固定資產已經增加了近百萬,為老年大學走向規範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醉心於老年教育事業

  說起到老年大學擔任校長的經歷,他與教書有種特殊的緣分,年輕時曾擔任過中學的物理老師,也曾教過學生們的思想政治課。後來雖然從政,但是這教書情結始終留在他的心中。他經常饒有風趣地說:“他與教育事業緣分不淺,退休前曾教書育人,退休後又教書,兩者唯一的區別是,他和學生的年齡都變老了。”在老年大學校長這個崗位上,他十分珍惜這一機緣,在老年教育的園地裡,樂業敬業,辛勤耕耘,把夕霞人生演繹的多姿多彩。他善於學習,勤于思考,潛心研究老年教育的規律和特點,總結老年教育的經驗。十幾年來,每年老年大學的教育規劃,工作重點和大會上的講話,都是他親自動手起草。他親自策劃辦起了老年大學的《學報》和網站,反映學校的生活,深受學員的好評和社會的讚譽。作為省老年大學協會的副會長,他積極參與全省老年教育工作,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每年都寫出有份量的、具有老年教育現實指導意義的理論文章2-3篇,如學校的“辦學思路”、“發展規劃”、“老師隊伍建設及課堂教學質量規範”、“職工隊伍建設及服務質量基本規範”、“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組織建設”、“農村網路化建設”、“農村老年教育”、“規範化示範校建設”等都有很深的理論建樹,多篇文章在全國、省有關會議交流或刊物發表。他親自安排將《中國老年教育》發自全市每一個村屯,使全市鄉鎮村屯的老年教育得到普及。他積極投身學校的規劃和教學,提出了“一年鞏固調整,三年完善提高,五年規範達標”的總體辦學目標和“一手抓辦學,一手抓創收;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活動;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的“雙軌”辦學思想。如今的X老年大學已由最初的6、7個學科十幾個班,發展到現在的8個系36個專業60個班,每學期學員2500餘人次。積極推進老年教育網路化建設,全市實現了市、縣(區)、鄉(社群)、村(街道)四級老年大學辦學網路,全國老年教育現場會在X召開,贏得了全國老年大學同行的一致讚譽。

  致力於帶好班子帶好隊伍

  作為一校之長,他始終以高超的領導藝術,帶好班子和隊伍。對助手他放心放權放手,注意調動各位助手的積極性,使班子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對教師他尊重有加,倡導感情留師,那位老師有病他親自登門看望,從家裡拿來各種土特產送給老師。這些年來,他和老師們都成為了好朋友,也吸引了社會上各個專業的名師來校任教。為紀念教師節,他親自擔當導演,為教師們創作了詩朗誦—《獻上我們的讚美》!教師們倍受感動。對員工他關懷倍至,工作上嚴格要求,生活上十分關心,感情上相濡以沫。對學員他充滿愛心,面對面的應答,腳跟腳的服務,心貼心的交流,手挽手的前行。

  優秀老幹部先進事蹟材料3

  李玲玲,女,中共黨員,現任老幹部部退管處正科級秘書、支部委員、黨工委組織幹事,負責部處辦公室的內務、部分外勤,離退休人員的工資福利及資訊管理,處網站建設、通訊報道,以及雜務等各項管理服務工作。

  李玲玲同志工作認真負責,為老同志服務周到,業務上刻苦鑽研,工作中任勞任怨,因表現突出,連續五年年度考核為"優秀",贏得了廣大離退休老同志的普遍好評和領導同事的充分肯定。

  一、認真學習鑽研,熟練掌握管理業務及工作程式

  老同志管理服務工作的要求高、難度大、政策性強,李玲玲同志原來從事的是財會工作,根據工作需要來到老幹部部退管處,工作環境陌生,工作性質變化,為了儘快地熟悉適應新的工作,做好老同志的服務管理,她克服困難,變壓力為動力,從瞭解老同志的情況和資訊入手,認真學習管理專業知識,熟悉離退休工作的政策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她利用計算機技術,不厭其煩地將當時1300多老同志的基礎資訊重新整理歸類,輸入電腦,建立起老同志情況資訊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她還很快掌握了檔案收發、檔案管理、臺帳建立、通訊報道、網頁更新、雜誌徵訂等工作程式。她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熟悉,在熟悉中精通。如今,她是處裡最為熟悉和掌握老同志各類資訊的人之一,她能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找到任何一個老同志的家庭住址、聯絡電話及其它資訊,給服務管理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

  二、角色定位準確,為老同志服務盡心盡力

  在為老同志服務的工作環境裡,李玲玲同志對自己承擔的角色有著清楚的認識,就是全心全意為老同志服務。面向全校近1500名離退休老同志,她的工作面廣量大,頭緒繁雜,但是面對老同志的需求,對待老同志的託付,她總是承攬下來,盡心盡力地去完成。象老同志體檢、福利發放、醫療費報銷、旅遊等等,她在每個環節上,從老同志的角度出發,認真仔細地一一服務到位。四個校區的老同志體檢從分時分段預約到安排車輛,她忙而不亂;發放蘋果、食油等福利物品,從名單製作核對,到分送各校區,毫無差錯;為外地老同志報銷醫療費,跑職工醫院跑財務處,直至報畢寄回,不厭其煩;安排旅遊行程,從通知到報名,從收費到退返門票款等,為幾條線路的正常出行忙得不亦樂乎,但從沒跟團出去玩過一次。

  三、吃苦耐勞奉獻,始終不忘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

  在老幹部部退管處,無論是份內還是份外,無論是苦活還是累活,李玲玲同志總是積極主動,踏踏實實地做好,無論是平時還是忙時,無論是領導交辦的還是老同志拜託的,李玲玲同志都能認真負責、兢兢業業地完成。從每天辦公室的衛生打掃,到所有與老同志有關的活動,都離不開她。因家住市區,午飯後在辦公室她也很少休息,利用這段時間不是打電話通知老同志有關事項,就是趕寫處的通訊報道,忙個不停。假期裡遇到老同志的突發性事件,不管颳風雨雪,她克服困難隨叫隨到,從不耽誤。同事之間有什麼事,她總是二話不說,把工作頂下來,從不計叫。除了繁忙的行政工作,繁瑣的組織幹事工作也壓在她的身上。離退休黨工委17個支部,556名黨員的黨費收繳、資訊統計、材料收發等等都是她做,有時為了一個數據,放棄休息反覆核對;許多非常規的重大活動,如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黨建考核等等,也都是由她作為離退休黨工委的聯絡員和通訊員,承擔著大量事務性工作,為了趕時間報材料,犧牲休息時間加班加點更是家常便飯。

  李玲玲在平凡的崗位上,履行著一個普通黨員的職責,她所做的一切得到了廣大老同志的讚許,許多老同志沒事都愛到辦公室來看看她,要她多注意休息;一些老同志非常感謝小李為他們所作的付出,紛紛要求老幹部部退管處的領導給她獎勵,還有一些外地的老同志寫來表揚信,感謝李玲玲一直以來對他們有求必應的服務。

  李玲玲同志在離退休工作的有限空間裡,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施展著自己的才華;在為老同志服務的崗位上,任勞任怨,奉獻著自己的青春。

  優秀老幹部先進事蹟材料4

  作為退休幹部,王維豐同志真正實現了“老有所有老有所為”成為全市老幹部有口皆碑的好榜樣。

  一、不斷學習、勤于思考、與時俱進、與時代同行

  王維豐同志始終注意學習,勤于思考。特別在老年大學這個工作崗位上,他潛心研究老年教育的規律和特點,總結老年教育的經驗。十幾年來,每年老年大學的教育規劃,工作重點和大會上的`講話,都是他親自動手起草。他親自策劃辦起了老年大學的學報,網站。反映學校的生活,深受學員的好評和社會的讚譽。

  作為省老年大學協會的副會長,他積極參與全省老年教育的宣傳工作,幾年來,他撰寫老年教育的論文篇,獲獎篇。

  他親自安排將中國老年教育發自全市每一個村屯,使全市鄉鎮村屯的老年教育非常普及。

  他親自撰寫了《XX市老年大學亞克西》反映了廣大學員的心聲,大家把它編成了歌舞在全市多次演出,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二、樂業敬業、把老年大學當成自己的家來經營

  懷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十幾年來,他一心撲在老年大學的事業上。真正的以校為家,全心全意全力的為學校的發展嘔心瀝血,勵精圖治,貢獻了全部的力量。

  他把自己當領導留下來的全部人脈都用來為了老年大學的發展。從學校的基建改造,到院裡的每一棵花草樹木,他都是請原來的老部下老同志來幫忙。十幾年來,小小的固定資產已經增加了近百萬,從電子琴、電腦,到LED、錄影裝置,點點滴滴都是他一步一步化緣而來。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支援老年教育。

  三、尊師敬教,吸引名師來校任教

  十幾年來,王書記始終用各種方式吸引各個專業的名師來校任教,他提出:感情留師,那位老師有病他就登門去看望,自己從家裡拿來各種土特產送給老師,這些年來,他和這些老師都成為好兄弟好朋友,今年為紀念教師節,他親自擔當導演,為教師們創作了詩朗誦:獻上我們的讚美!是教師們非常的感動。

  四,帶好班子帶好隊伍

  作為一校之長,王書記始終以高超的領導藝術,帶好班子帶好隊伍。

  對助手他放心放權放手,注意調動各位助手的積極性。使班子有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

  對各位教職員工,他充滿愛心,工作上嚴格要求,生活上非常關心,感情上相濡以沫。

  對學員他提出要:面對面的應答,腳跟角度服務,心貼心的交流,手挽手的前行。

  優秀老幹部先進事蹟材料5

  xxx,女,漢族,1979年12月出生,現任中遠兩灣城第三居民區工作站副站長、老幹部工作者。在過去2年多時間的老幹部工作中,她像敬重長輩一樣敬重老幹部,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老幹部,像關愛父母一樣關心老幹部,無怨無悔地做老幹部的“貼心人”、“知心人”,贏得了老幹部信任,獲得了老幹部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2010年10月初,她剛接手老幹部工作,心裡有些忐忑不安。作為一名社群工作的新手,她對社群工作還有著很多的困惑,對於老幹部工作也是毫無頭緒。但是,她深深知道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和重擔。她堅信,只要拿出一顆真心去對待老幹部,認真對待老幹部工作,把他們當親人一樣對待,肯定能幹好這份工作。

  為了有針對性地做好老幹部工作,及時摸清老幹部的生活、思想狀況,她經常有事沒事就跑到老幹部家中坐坐,主動與他們聊天,投其所好,嘮嘮家常、聊聊子女,說說興趣愛好,侃侃國家大事,聊聊時事政治,再問問他們的身體狀況,需要些什麼,力所能及的給予幫助,儘自己最大努力做到讓他們滿意。記得第一次去拜訪王正之老幹部時,王老太太就給了她臉色看,把她拒之門外。同事都勸她和這樣的老幹部保持距離,她卻覺得事出必有因,後來從其它同事的口中得知,原來是在不久前辦理老幹部高齡補貼時證明材料不小心被弄丟了,當同事上門要求老幹部再次提供證明材料時,老幹部不樂意了,要求工作人員必須找到先前丟失的資料。在知道了原因之後,她立即與街道老幹部管理員取得聯絡,妥善解決了問題,使得每月200元的補貼能夠及時發放到他的手中。第二天,她主動上門向兩位老人致歉,並把自己的手機號碼留給他們,使得他們能夠及時與她聯絡。月底,她將200元高齡補貼送到他們家中時,老同志高興極了,反而,還為之前的衝動行為向她道歉。

  為了在政治上不讓老幹部掉隊,她鼓勵老幹部在家自學,組織走得動的老幹部參加每月一次的集中學習。為了提高老幹部的學習熱情,每次她都提前將學習資料送到老幹部的手中,並堅持與他們一起參加理論學習。自己也事先將材料讀透,理解好精神,在學習時,能夠與老幹部一起探討研究,聽取他們的彙報,瞭解他們的心聲。每年寒暑假期間,她組織學生到老幹部的家中,聽老幹部講紅色的故事,交流學習的樂趣。今年八一建軍節期間,組織部隊轉業的老幹部參觀上海造幣廠武警中隊,重新體驗部隊生活,感受現代化軍事作息。在重大節慶節點,進行集體走訪慰問。遇上小區建設棘手問題時召開座談會,邀請老幹部一起參加,共同為社群建設出謀劃策。

  為了切實做好老幹部工作,真正使老幹部老有所依、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她鼓勵老幹部更多地參與社群文化活動。從上汽集團離休下來的.老幹部劉風力,有著豐富的工作經歷和卓越的領導才能,興趣愛好也是十分廣泛,從書法、繪畫到竹刻,篆刻等,創作的作品多次獲得表彰。在一次次的接觸和交流中,劉老和她成了“忘年交”,互相交換了QQ號碼和電子信箱,互相分享身邊的新鮮事。在社群黨組織和居委會的支援下,在今年新開闢的活動室裡安排一堂老年書法興趣班,邀請有豐富的書法和繪畫經驗的劉風力老幹部擔任書法班的顧問和兼職教師,每個星期教一次課程,專門負責向學員傳授書法技藝。隨著書法班的影響力,越來越多的老幹部也參與到其中,不僅體驗到了書法的樂趣,而且還充實了自己的晚年生活。

  老幹部是特殊群體,他們曾經為社會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社會的建設作出過重大貢獻,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即使到了遲暮之年他們還散發著光和熱,只是年齡老了,力不從心。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她始終秉持:多做一些讓老幹部開心的事,對老幹部多一些問候、多一點溫暖、多一些幫助。有時間就到老幹部家中坐坐;日常見面主動打個招呼;老幹部生病了,買點慰問品去探望一下;在小區碰到行動不便的老幹部,主動幫助送回家;老幹部去世了,就買好花籃親自送上門。事情雖小,但能使老幹部體會到濃濃的人情味,使他們感到雖然離休了,但仍然有人在關注著他們、關心著他們,從而增進了瞭解,減少了誤會。

  2年來,她和老幹部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不管是天寒地凍,還是炎熱酷暑,她走訪老幹部從未間斷過,老幹部要辦的事從未耽誤過。若遇上颳風下雨,天氣驟變,她的心裡總是特別牽掛他們,總要打個電話,上他們家去看看。正是這樣的一份真情感染了我們的老幹部,他們都很熱愛這個年輕的老幹部工作者。有人問她,為什麼老幹部都很喜歡她,願意與她溝通,她說,她沒有把日常對他們的關愛當成是一種工作,對她而言,老幹部們就像是她的親人,長輩。今後,她將繼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對責任的理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