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豐收節工作的總結(精選6篇)

中國農民豐收節工作的總結

  不經意間,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相信大家這段時間以來的收穫肯定不少吧,將過去的成績彙集成一份工作總結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工作總結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國農民豐收節工作的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農民豐收節工作的總結1

  xx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工作,多次召開農業農村重點工作推進會,為了開好20xx年第四屆農民豐收節,促進現代農業發展,xx鄉多措並舉想抓手,充分利用農民豐收節契機推動農村現代化發展,鄉村治理上臺階。

  一是多元化宣傳農民豐收節重要意義,營造農民自己的節日氛圍。為充分展示我鄉農民勞動成果,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推介各類特色農副產品,帶動古路村體驗式旅遊,我鄉透過橫幅、展板、微信群、村村響等方式,大力向社會群眾宣傳農民豐收節重要內涵意義,在全鄉範圍內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

  二是找準定位謀發展,千方百計保障農業特色產業提效增收。我鄉根據自身地理位置和氣候的特點,發展了花椒、脆紅李、高山蔬菜、蘋果等特色產業。依託集體經濟組織優勢,積極爭取扶持資金,發展村集體經濟。用政策鼓勵農民自力更生、積極作為,促進農業多元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三是我鄉作為少數民族聚居鄉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充分彰顯了我鄉各族群眾“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精氣神;充分展現出我鄉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意識,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良好形象;透過農民豐收節的開展,切實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了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滿足了廣大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進一步推動了農村文化建設,改善了農村社會風氣,促進鄉村治理邁向現代化。

  中國農民豐收節工作的總結2

  20xx年9月22日,在我縣舉辦xx“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暨廣東連南第六屆“稻田魚文化節”,我縣“稻田魚文化節”成為xx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廣東省內13場最具特色鄉村慶豐收活動之一,此次活動,領導重視,籌劃精心,強化宣傳,突出特色,以三農為主,融入稻魚茶產業園、扶貧攻堅內容,三產融合發展貫穿於整個活動過程,活動舉得圓滿結束,現將有關工作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籌劃精心

  我縣於今年7月份啟動xx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暨廣東連南第六屆“稻田魚文化節”活動籌備工作,成立了以縣委主要領導為組長、縣政府主要領導為常務副組長、各有關成員單位為成員的籌備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總協調組、宣傳營銷組、旅遊推介組等9個工作小組,制定總體工作方案,各工作小組制定細化的實施方案,縣委、縣縣政府高度重視籌備工作,縣委書記劉澤、縣長唐金文、副縣長徐小東多次召開會議,積極協調研究“稻田魚文化節”籌備和協調活動推進工作,並積極向省市農業農村及旅遊部門及時彙報籌備情況,省市相關部門及時給予指導意見。

  二、強化宣傳,多維推廣

  一是邀請了x等多家主流媒體對活動進行宣傳報道。二是xxx等網站、新媒體開展立體式宣傳,同時,邀請抖音、快手等平臺網紅進行直播。三是在公路沿線和會場周邊,設定了大量包含活動標誌的指路牌、充氣拱門,懸掛了多條橫幅,宣傳活動主題和口號。

  三、突出主題,特色鮮明

  舉辦“百歌頌中華”大合唱比賽、廣東省第二屆自然水域河釣大賽、龍舟邀請賽、“連南大葉杯”鬥茶大賽、開幕式、萬眾漁樂、田間徒手抓稻田魚、稻魚茶產業園成果展、瑤山美食音樂節、瑤山漁趣等10個系列活動,突出瑤族民俗特色,打造賞魚、抓魚、吃魚、購魚的稻田魚產業鏈,為建立瑤山稻田養魚產業標準示範區,打造和培育生態、休閒、觀光、品牌營銷等一體的瑤山生態漁業旅遊專案,帶動當地農民致富奔康打下良好基礎。各活動圓滿結束,舉得豐盛的成果。

  1.廣東省第二屆自然水域河釣大賽活動。此次舉辦廣東省第二屆自然水域河釣大賽,全省各註冊釣魚分會和俱樂部組隊參賽,240支隊伍,共計480垂釣者參加,利用連南縣優良的生態自然環境和稻田魚資源,逐漸打造了全省知名的釣魚賽事。活動現場吸引了6000多人觀看。

  2.龍舟邀請賽情況。舉辦連南縣首屆龍舟邀請賽,廣州及連陽地區9只隊伍,共計108人參賽,促進“旅遊+體育”發展,效應初步凸顯。活動現場吸引了5000多人觀看。

  3.“連南大葉杯”鬥茶大賽情況。邀請了來自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湖南農業大學、廣東科貿職業學院、清遠市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中心(清遠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清遠分院的5名專家組成專業評測小組,為大家詳細點評各種連南大葉茶的特色。對連南縣10家茶企的10個紅茶樣品、7個綠茶樣品進行了評比。評出了紅茶金獎3名、銀獎3名、優秀獎4名,綠茶金獎2名、銀獎2名、優秀獎4名。並有我縣內外12家企業對5個金獎的12個樣品進行了義賣,義賣認購扶貧善款達11萬元。茶葉作為連南縣稻魚茶產業園的亮點之一,為豐富鬥茶大賽的意義,讓更多人參與瞭解連南高山茶,本次鬥茶大賽同時還將舉行連南大葉茶品鑑交流活動,進一步提高我縣茶葉的知名度。透過舉辦“大葉杯”鬥茶大賽,提高連南大葉茶技術含量,增強茶業市場競爭力,帶動茶農增收致富,振興鄉村發展。活動吸引了500多人次觀看。

  4.開幕式。省農業農村廳、省農業科學所、省漁業技術推廣總站、廣東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珠江水產研究所、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清遠市政府、清遠市人大常委會、清遠市政協、清遠市農業農村局、肇慶市封開縣、梅縣農業農村局等單位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參加嘉賓達160多人。開幕式還進行了手機攝影大賽頒獎儀式以及連南縣稻魚茶產業園三產融合發展中心揭牌儀式,加大宣傳效果、促進三產融合發展。透過少數民族特色歌舞表演,充分展示我縣少數民族特色。

  5.萬眾漁樂。縣內群眾及外來旅遊客近3萬人參加,投放4萬多斤魚進行抓捕娛樂,一派豐收喜慶氣氛,充滿節日和豐收的歡喜。

  6.田間徒手抓稻田魚、摸田螺活動。遊客及群眾爭相撲進稻田中捕抓肥美的鮮魚和田螺,稻田瞬間變身為一個巨大的田間樂園,稻田外的田基上也充滿了圍觀打氣的群眾,繽紛的抓魚大戰一觸即發,眾人縱享捕抓的樂趣!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條條鮮魚在水中游動,人們肆意的走在水中撈捕,笑聲朗朗。大家盡情地玩樂、充分地放鬆,盡情享受抓捕收穫豐收的喜悅!活動吸引了8000多人觀看和參與。

  7.稻魚茶產業園成果展。透過展示產業園發展前景、總體規劃、專案概況、產業效益成果等產業園建設內容、展覽稻魚茶文化介紹,展示體驗茶葉傳統加工及裝置、展銷稻魚茶產品展示涉特色農業農產品,體驗瑤族煮茶泡茶,觀看標準化生產加工。充分體現我縣連南稻魚茶立體農業的千年傳承文化融入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高度提煉與宣傳我縣稻魚茶產業園及農產品,打造、提升了品牌以及市場擴充套件渠道活動吸引了8000多人參觀

  8.瑤山美食音樂節。

  (1)稻田魚美食節。組織了60多家全國各地美食開展展銷,營造豐收的美食氛圍。

  (2)特色農產品展。組織本地29家特色農產品及特色美食進行展覽銷售,設定1個音訊展位,宣傳連南美好形象及扶貧攻堅成效。讓遊客欣賞連南稻田魚、有機米、茶葉、特色水果、蔬菜等農產品。

  (3)稻田魚電音節。連續兩天提前舉辦“稻田魚電音節”,邀請梅南林、徐菲、唐拉、袁野、扎西多吉、張振宇以及李小龍特技演員梅志勇等重磅民族、流行歌手及演員助陣,為大家奉上一首首經典金曲。營造優美的節日氣氛。

  瑤山美食音樂節活動吸引了本縣及遊客絡繹不絕的參觀參與,促進了農產品銷售,帶動了農民增收。活動吸引了2萬多人次觀看。

  9.瑤山漁趣。組織4個典型稻田養魚基地:連南縣大坪鎮大古坳村;連南縣大坪鎮大掌村;連南縣大坪鎮中坪村;連南縣三江鎮三江源。由遊客自行前往現場體驗捉稻田魚、購買有機米。

  10.“百歌頌中華”大合唱比賽。由我縣18支合唱隊伍進行大合唱比賽,營造喜迎新中國成立70週年良好氛圍,用文藝的形式生動展現7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增強全民愛國情感。激發愛國之情,強化愛國之志,激勵全縣上下堅定信心,繼續奮鬥。現場吸引了3000多名群眾觀看。

  四、多產融合,整體帶動

  本地活動融合“農業+體育+文化+旅遊+特色”等多格局發展,大力發展休閒體育、休閒農業、文化旅遊、鄉村旅遊等多元化活動內容,從聽音樂、看比賽、觀產品、玩收穫等多維度開展系列活動,突出農民為主體,展示瑤族民俗特色,弘揚悠久厚重的農耕文化。莊嚴凝聚的合唱比賽,讓人們感受中華文化的宏偉與美妙;萬人抓魚的捕魚之樂,讓人們放下在繁忙中揹負的羈絆與壓力;豐富多彩的瑤族歌舞表演,讓人們近距離感受瑤族特色風俗魅力;激情澎湃的賽龍舟,讓人們看到熱血男兒的毅力與張力。整個活動抓稻田魚,品高山茶、收黃金稻,體驗農事快樂、瑤族風情,感受文化傳承與自然美景碰撞的魅力。透過多元化、多維度、多產業融合,大大地提升瑤山稻田魚、有機米、大葉茶和連南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延伸農業產業鏈,促進生態農業和旅遊業等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

  五、存在問題

  1、活動經費不足,受經費限制,部分活動組織實施得不夠精細,豐收氣氛營造得不夠濃厚。

  2、活動安全措施不夠到位。一方面,活動只靠我縣安保隊伍實施,安保人員略顯不足。另一方面,部分活動現場安全設施不夠到位,活動現場發現有極少數安全隱患點。

  中國農民豐收節工作的總結3

  金秋九月,億萬農民歡天喜地,迎來了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9月22日,20xx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南省主會場開幕式將在開封祥符區西姜寨鄉拉開帷幕。據悉,此次開封主會場活動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著重突出生態特色、現代科技、農耕文化、創意休閒、新時代新農民新展示,充分展示現代農業新成果,美麗鄉村新面貌,現代職業農民新形象。

  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自2018年起,將每年秋分日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一個屬於農民但又關乎國計民生的節日。每年秋分,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都是收割的時候。這個節日的設立,極大調動起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今年的秋分之際,祖國大地在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長江流域嚴重洪澇災害襲等挑戰後到處呈現出來之不易的豐收景象,令人無比欣慰。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的慶祝活動,將為絢麗的秋色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收的風景最凝重。從大自然的節奏看,秋天似乎就萬木凋零。缺乏了生機,因而有逢秋悲寂寥的淒涼。但是,秋天又是收穫的季節,那道沉甸甸的風景讓人深思。詩人峻青說:花木燦爛的春天固然可愛,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卻更加使人欣喜。秋收的獨特風景,恐怕就在這瓜果遍地中。正因這些都是農民的事情,古代的官方及上層人物自然領悟不到,只憑自我感覺得出了寂寥的結論,唯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豐收才有了節日,那一道道勝春朝的風景,才會那般的凝重,用老舍先生的而話說,美得並不空洞。

  山田望稔秋收近,暑月乘涼早起宜,秋收的憧憬最精彩。愛國詩人陸游行走在山道上,聞著稻花的清香,聽著陣陣的蛙鳴,不由吟出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詩句。從稻花的清香裡就能感受到豐收在望,更何況秋日裡的山田望稔!勤勞的莊稼人雖然也暑月乘涼,但不會睡懶覺,日日早起作好收割的準備。這樣的意境,恐怕也只有農民才體會得到。在今年的每一場戰鬥中,我們的黨員幹部充分發揚這種早起精神,帶領廣大群眾戰勝重重困難,迎來了多個層面的豐收。在這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幅多麼精彩的豐收畫面!

  春種遍地皆綠玉,秋收滿倉盡黃金,秋收的希望最動人。春華秋實,是大自然的規律,更是農民的希望。在農民心中,這個希望比其他的希望更動人,因為它涵蓋了生存、發展的全部內容。今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的亮點是開封農業嘉年華專案,將以現代農業文化為主線,結合黃河文化、中原文化等向人們展示極具地域特色的農耕文明,打造以高科技展示,農業觀光旅遊,研學基地為一體的現代都市農業樣板。解密八朝古都,擔當農業大任,這就是滿倉盡黃金嶄新的時代內涵,也是鄉村振興專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推動農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慶豐收,迎小康,充分展示現代農業新成果,美麗鄉村新面貌,現代職業農民新形象,是本次中國農民豐收節的看點。透過豐富多彩活動,切實落實好黨中央關於三農工作的大政方針和工作部署,在全社會形成關注三農的濃厚氛圍,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才是舉行節日慶祝活動的初衷。節日年年過,今年又不同。經歷了無數坎坷,廣大黨員幹部與人民群眾用不懈的拼搏換來的節日祥和,將濃墨重彩地繪出萬眾同心,為鄉村全面振興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奮鬥的時代新圖!

  中國農民豐收節工作的總結4

  作為x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老百姓特別是廣大中國農村地區的人民當然很是期待,也希望能夠給久違的農民帶來更多利好。根據國家相關指示,希望可以把中國農民豐收節辦成世界上最有特色、最有人氣、最為豐富、最有影響的農民節日、豐收節日。

  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意義重大。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新聞釋出會上介紹說,“這個節日可不是一般的節日,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節日,也是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生動體現。”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有利於進一步彰顯“三農”工作的重要地位,引起全社會對農業、農村、農民的關注和重視,營造重農強農的濃厚氛圍,凝聚愛農支農的強大力量,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農業農村加快發展。

  有利於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透過舉辦一系列的文化、民俗類活動,順應了億萬農民的期待,滿足了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有利於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文化傳統,可以讓人們以節為媒,釋放情感、傳承文化、尋找歸屬,匯聚人民對那座山、那片水、那塊田的情感寄託,享受農耕文化的精神薰陶。

  為什麼選秋分作為中國農民豐收節?

  俗話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豐收節和農事傳統密切相關,把秋分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主要基於這樣幾個考慮:

  從節氣上看,春種秋收,春華秋實,秋分時節碩果累累,最能體現豐收。另外,秋分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晝夜平分,秋高氣爽,既是秋收、秋耕、秋種的重要時節,也是稻穀飄香、蟹肥菊黃、踏秋賞景的大好時節。

  從區域上看,我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各地收穫的時節有所不同,但多數都在秋季,秋收作物是大頭。所以兼顧南北方把秋分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是便於城鄉群眾、農民群眾參與,也利於展示農業的豐收成果,包括科技成果和農民的創造,具有鮮明的農事特點。

  從民俗上看,我國有十幾個少數民族有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畲族的豐收節、藏族的望果節、彝族的火把節,大多都在下半年。在國家層面設立一個各民族共同參與、共慶豐收的節日,有利於促進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團結和發展。

  中國農民豐收節應該如何辦?

  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農業農村部將牽頭組成一箇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結合政策,同時發揮地方創造。原則是,辦好這個節要做到“四個堅持”:

  堅持因地制宜辦節日。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結合當地的民俗文化、農時農事,組織開展好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紛呈。突出地方特色,不搞千篇一律。

  堅持節儉熱烈辦節日。鄉村風情不在奢華,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既要有節日的儀式感,又要避免鋪張浪費,要形成上下聯動、多地呼應、節儉樸素、歡慶熱烈的全國性節日氛圍。

  堅持農民主體辦節日。農民是豐收節主體,農民廣泛參與是關鍵,這是億萬農民的節日。所以,支援鼓勵農民開展與生產生活生態相關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農民成為節日的主角,農民的節日農民樂。

  堅持開放搞活辦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是綜合性的節日,既是農民的節日,也向其他社會群體開放。所以,要用開放思維辦節日,組織開展億萬農民慶豐收、成果展示曬豐收、社會各界話豐收、全民參與享豐收、電商促銷助豐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動,還要舉辦各種優秀的農耕文化活動,讓全社會、全民都感受到豐收的快樂。

  中國農民豐收節工作的總結5

  為了進一步豐富和活躍xx鎮xx村貧困村業餘文化生活,促進全村村民的溝通和交流,在中秋和國慶節即將來臨之際,市場監管局於9月23日開展“農民豐收節”趣味運動會,有效推進太興村精準扶貧工作及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的深入開展。

  此次運動會在xx小學舉辦,操場上500多名村民和7個戰區的包保領導聚集在一起,慶祝首屆農民趣味運動會隆重開幕。本次運動會充分結合村民日常生產生活特點設定比賽專案,包括田徑專案(單人、團體、混合)、插秧比賽、套圈跑、螃蟹背瓜、託球跑、吊瓶跑、拔河、足球比賽等多項內容,集趣味性、娛樂性和競爭性於一體,又貼近廣大農民的生活和生產實際。

  比賽中,市場監管局9名包保領導及工作人員10餘人組織第七戰區150餘名村民按比賽專案分組,在螃蟹背瓜、託球跑、拔河、足球比賽中,包保領導和工作人員參與其中,既注重團隊協作,又發揮了個人優勢,調動了村民們的參與積極性,取得了個人和團體第一。整個活動第七戰區的村民男女老少齊上陣,歡聲笑語不斷,其樂融融,一派祥和,既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又鍛鍊了身體,提升群眾的精神風貌。比賽結束後,市場局準備了豐盛的午餐,包保領導與質樸的村民如同家人般圍坐在一起,吃著農家菜、閒話家常,歡聲笑語,增進了鄰里之間的凝聚力。

  透過這次運動會,激發了貧困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拉近黨群、幹群之間的距離,增進感恩社會感恩親人的幸福感,進一步增加對扶貧工作的知曉度、滿意度和認可度。現脫貧攻堅進入了決勝階段,趣味運動會必將提振貧困戶脫貧信心,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助力貧困戶在脫貧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一步。

  中國農民豐收節工作的總結6

  經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農業農村部研究,決定將各地舉辦的經濟林節慶活動作為系列活動統一納入中國農民豐收節。日前,國家林草局辦公室和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經濟林節慶活動的指導意見》。

  鼓勵各地舉辦經濟林節慶活動

  《意見》明確,經濟林節慶活動是中國農民豐收節的重要組成部分。

  各地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要對正常舉辦的經濟林節慶活動進行摸底調查,按照尊重主辦方意願的原則,通過當地政府或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將其納入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鼓勵各地舉辦經濟林節慶活動,鼓勵以中國農民豐收節冠名,鼓勵在宣傳資料、節慶現場使用中國農民豐收節標誌。

  豐富經濟林節慶活動內容

  經濟林節慶活動要結合中國農民豐收節有關要求和活動方案,緊密圍繞黨中央確定的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等國家戰略,突出展示各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展經濟林產業,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

  要因地制宜設計活動內容,可組織如果品、果樹、最美果園、最靚品牌、果農、最新成果、技術等接地氣的大賽、宣傳、推介活動,邀請權威學者、科技特派員、科技推廣員、鄉土專家、林果能人參加的研討會,推選先進典型人物,推出優秀林農代表和新型經營主體,搭建鄉村創業創新的舞臺。

  要結合推進鄉村旅遊、科普教育、園藝體驗、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活動,增加豐收喜悅和節慶歡樂的氛圍,吸引城鎮居民走進鄉村,活躍和繁榮消費,大力培育節日市場。

  各地林業和草原、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協調引進林果經銷商,提供“網際網路”“線上直播”等技術和模式,支援幫助搭建城鄉互動、產銷對接、產業融合的大平臺,助力林果產品優質優價、豐產豐收。

  擴大經濟林節慶活動影響

  各地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要與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建立聯動工作機制,強化經濟林節慶活動的宣傳保障,做好宣傳策劃實施,主動釋出經濟林節慶活動資訊,吸引社會各界參與。

  要發揮好網際網路的資訊傳播主渠道作用,及時釋出豐收場面和產品資訊,營造全民參與、共享豐收的良好氛圍。要充分發揮主流媒體輿論引領作用,大力宣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嚴格保護耕地的有關規定、經濟林發展成就、林農生產生活巨大變化、先進人物典型事蹟,擴大社會共識,銘刻豐收記憶。

  務求經濟林節慶活動取得實效

  各地林業和草原、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加強對當地經濟林節慶活動的組織指導,切實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重點安排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內容和形式,注重提升產品知名度、產銷對接精準度,以及農民參與度、滿意度和社會美譽度。要嚴格遵循中央“過緊日子”、嚴控慶典活動和減輕基層負擔等要求,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奢靡之風,嚴禁搭車搞慶典和轉嫁負擔,確保活動不走偏、不變味。

  要增強安全意識,科學制定預案,排除各種風險。當前,要重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堅持科學防控、精準施策,保持合理社交距離,確保經濟林節慶活動平安祥和。

  各地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要認真做好經濟林節慶活動總結工作,在每年秋分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之後,將總結材料及時報送上級主管部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將適時推選一批中國農民豐收節經濟林節慶活動品牌,推動經濟林節慶活動越辦越好,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更大貢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