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全文及解釋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及解釋

  《朱子治家格言》指導思想

  《朱子治家格言》從治家的角度談了安全、衛生、勤儉、有備、飲食、房田、婚姻、美色、祭祖、讀書、教育、財酒、戒性、體恤、謙和、無爭、交友、自省、向善、納稅、為官、順應、安分、積德等諸方面的問題,核心就是要讓人成為一個正大光明、知書明理、生活嚴謹、寬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這也是中國文化的一貫追求。大家如果真正依此踐行,不僅能成為一個有高尚情操的人,更能構建美滿家庭,進而構建和諧社會。《朱子家訓》之所以三百年間在中國有這麼大的影響,除了它集中體現了中國人修身齊家的理想與追求,更重要的是它用了一種既通俗易懂又講究語言駢偶的形式。通俗易懂則容易被廣大民眾接受,語言駢偶則朗朗上口,容易記憶。駢指兩馬相併,駢文就是用作對聯的方式寫的文章,每句都兩兩相對,講究平仄對仗,鏗鏘有韻,是最能展現漢語獨特魅力的一種文體,在魏晉南北朝時最為興盛,後世也不乏佳作。《治家格言》就是以駢文形式寫成,每句都對仗。 家訓本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蒙書,一般多懸於廳堂屋室,以對家庭成員尤其是子弟起警戒的作用。但《朱子家訓》影響巨大,膾炙人口,幾乎家喻戶曉,自然也就成了舊時人人必讀的蒙書之一。今將《治家格言》放在《蒙書講義》之首,就是要讓大家知道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啟蒙教育,對小孩子的教育必須從家中的點點滴滴小事教起。比如“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我從小就見我外公是這樣做的,他也是這樣教我的。外公每天總是早早起床,將屋裡連同門前的小院子掃得乾乾淨淨,邊掃地邊教我這“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的道理。漸漸的我也這樣做起來,以後外公搬了家,我住進那老院子的時候,也是早起將屋裡院外掃得乾乾淨淨,直到老院子被拆遷。一個人的品行人格往往就是從這些點滴生活小事中培養起來的,這就是《朱子家訓》的影響,家庭教育的作用。所以《朱子家訓》尤需家長和子弟一起讀。做家長的讀了,知道怎樣管理家庭、怎樣教育子女、怎樣在家庭生活小事中去教育;兒童讀了,知道怎樣做人、怎樣在具體生活中要求自己,將來也更知道怎樣管理自己的生活與家庭。大家細細去體會,就會感受到《朱子家訓》的獨特魅力和永恆價值。朱子家訓很嚴。總之該歡笑就歡笑,該嚴肅就嚴肅。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及解釋

  《朱子治家格言》僅522字,是一家教名篇,自問世以來流傳甚廣,被歷代士大夫尊為“治家之經”,清至民國年間一度成為童蒙必讀課本之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朱子治家格言》全文及解釋,歡迎大家分享。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1

  《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朱子家訓》僅524字,精闢地闡明瞭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

  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訓》全文

  第一文 整家

  原文: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勝珍饈(xiū)。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釋義: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來灑溼庭堂內外的地面然後掃地,使庭堂內外整潔;到了黃昏便要休息並親自檢視一下要關鎖的門戶。對於一頓粥或一頓飯,我們應當想著來之不易;對於衣服的半根絲或半條線,我們也要常念著這些物資的產生是很艱難的。凡事先要準備,像沒到下雨的時候,要先把房子修補完善,不要「臨時抱佛腳」,像到了口渴的時候,才來掘井。自己生活上必須節約,聚會在一起吃飯切勿留連忘返。餐具質樸而乾淨,雖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製的好;食品節約而精美,雖是園裡種的蔬菜,也勝於山珍海味。不要營造華麗的房屋,不要圖買良好的田園。

  第二文:齊家

  原文: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奴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豔妝。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釋義:社會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盜竊的媒介;美麗的婢女和嬌豔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家僮、奴僕,不可僱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豔麗的妝飾。祖宗雖然離我們年代久遠了,祭祀卻要虔誠;子孫雖然愚笨,五經、四書,卻要誦讀。自己生活節儉,以做人的正道來教育子孫。不要貪不屬於你的財,不要喝過量的酒。

  第三文:為人

  原文:與肩挑貿易,勿佔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chuǎn),立見消亡。兄弟叔侄,須多分潤寡。長幼內外,宜法屬辭嚴。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計厚奩(lián)。

  釋義:和做小生意的挑販們交易,不要佔他們的便宜,看到窮苦的親戚或鄰居,要關心他們,並且要對他們有金錢或其它的援助。對人刻薄而發家的,決沒有長久享受的道理。行事違背倫常的人,很快就會消滅。兄弟叔侄之間要互相幫助,富有的要資助貧窮的;一個家庭要有嚴正的規矩,長輩對晚輩言辭應莊重。聽信婦人挑撥,而傷了骨肉之情,那裡配做一個大丈夫呢?看重錢財,而薄待父母,不是作兒子的道理。嫁女兒,要為她選擇賢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貴重的聘禮;娶媳婦,須求賢淑的女子,不要貪圖豐厚的嫁妝。

  第四文:處世

  原文: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勿貪口腹而恣殺生禽。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狎(xiá)暱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遭暗想。

  釋義:看到富貴的人,便做出巴結討好的樣子,是最可恥的,遇著貧窮的人,便作出驕傲的態度,是鄙夷不過的。居家過日子,禁止爭鬥訴訟,一旦爭鬥訴訟,無論勝敗,結果都不吉祥。處世不可多說話,言多必失。不可用勢力來欺凌壓迫孤兒寡婦,不要貪口腹之慾而任意地宰殺牛羊雞鴨等動物。性格古怪,自以為是的人,必會因常常做錯事而懊悔;頹廢懶惰,沉溺不悟,是難成家立業的。親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會受牽累;恭敬自謙,虛心地與那些閱歷多而善於處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難的時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導或幫助。他人來說長道短,不可輕信,要再三思考。因為怎知道他不是來說人壞話呢?因事相爭,要冷靜反省自己,因為怎知道不是我的過錯?

  第五文:修身

  原文: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釋義:對人施了恩惠,不要記在心裡,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記在心。(評說):常記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圍的人及所處的環境,則人間即是天堂。以忘恩負義之心看待周圍的人事,則人間即是地獄。無論做什麼事,當留有餘地;得意以後,就要知足,不應該再進一步。他人有了喜慶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禍患,不可有幸災樂禍之心。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見,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壞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惡人。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將來報應,會在自己的妻子兒女身上;懷怨在心而暗中傷害人的,將會替自己的子孫留下禍根。

  第六文:總結

  原文:家門和順,雖饔飧(yōng sūn)不繼,亦有餘歡。國課早完,即囊橐(tuó)無餘,自得至樂。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釋義:家裡和氣平安,雖缺衣少食,也覺得快樂;儘快繳完賦稅,即使口袋所剩無餘也自得其樂。讀聖賢書,目的在學聖賢的.行為,不只為了科舉及第;做一個官吏,要有忠君愛國的思想,怎麼可以考慮自己和家人的享受?我們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如果能夠這樣做人,那就差不多和聖賢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朱子家訓》逐句翻譯及解讀2

  原文: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註釋:庭除:庭院。這裡有庭堂內外之意。

  翻譯: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來灑溼庭堂內外的地面然後掃地,使庭堂內外整潔;到了黃昏便要休息並親自檢視一下要關鎖的門戶。

  解讀一句寫“勤”,一句寫“謹”。清晨起來就要將庭院、臺階掃乾淨,裡裡外外要使它保整潔,這是“勤勞”的好習慣,也是清潔衛生的好習慣。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做事要從身邊小事做起。日出而作、聞雞起舞,都有一個“勤”字在。日落而息,要親自檢點門戶,這樣能做到處事“謹慎”。從禮子開始,儒家對勤儉治家和謹言慎行都有很高的要求。

  原文: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翻譯:對於一頓粥或一頓飯,我們應當想著來之不易;對於衣服的半根絲或半條線,我們也要常念著這些物資的產生是很艱難的。

  解讀:這是告誡子弟要知足,要認識到吃、穿、用都來之不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時,崑山一帶連年災荒,不是旱災,就是水澇,有一年還鬧蝗災。這兩句正是柏廬先生憂民之心的體現,現今食堂的語錄牌上經常引用。

  原文: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

  註釋:未雨而綢繆(chóumóu):天還未下雨,應先修補好屋舍門窗,喻凡事要預先作好準備。

  翻譯:凡事先要準備,像沒到下雨的時候,要先把房子修補完善,不要「臨時抱佛腳」,像到了口渴的時候,才來掘井。

  解讀:這句話是說,應當趁著天還沒有下雨,先修繕好房屋門窗;不要到了口渴想喝水時,這才去挖井。綢繆,比喻事前作好準備工作。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兩句是告戒子弟做事情不能“急來抱佛腳”,一定要事前作好充分的準備。這很值得我們今天處事時作借鑑

  原文: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翻譯:自己生活上必須節約,聚會在一起吃飯切勿留連忘返。

  解讀:這句話是說,個人的衣食住行一定要儉樸、節約,宴請客人也不能過分,酒菜要適度,時間上也不能無休無止。朱柏廬沒有子女,過繼兄弟的兒子作嗣子,取名導誠。他一直教導導誠不要專學那些揮霍的紈絝子弟。朱柏廬曾說過:儉,一要平心忍氣,二要量力舉事,三要節衣宿食。他寫過一首教子詩:“四兒六歲五兒三,莫與肥甘習口饞。清白家風無我愧,詩書世澤要人擔。三餐飽飯何須酒,一箸黃韭略用鹽。聞說有人曾餓死,算來原不為官廉。”

  原文: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

  註釋: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珍饈(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翻譯:餐具質樸而乾淨,雖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製的好;食品節約而精美,雖是園裡種的蔬菜,也勝於山珍海味。

  解讀:這是說家常用的器具,不求華美,只求質地堅實,並且經常洗刷乾淨。這樣的話,就是瓦罐也會有超過金器、玉石。家常的菜餚,不必貪多,只要足夠下飯,烹調得當,即使是園地裡自己栽種的菜蔬,也比山珍海味來得好。這兩句進一步強調節約。

  原文: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譯文:不要營造華麗的房屋,不要圖買良好的田園。

  解讀:這句話對今天的都市人仍然有著莫大的意義。現代都市人總是感覺累,這種累不是別人加給你的,是你自己加給自己的。物質的增長永遠沒有貪慾的增長速度快。有了房子還想要車,有了小房子還要要大房子,永無止境的慾望才會帶給自己壓力。早在明代朱先生就告訴你:勿營華屋,勿謀良田。下面的話隱含其中:這樣你就會活得簡單而快樂

  (原文):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譯文:社會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盜竊的媒介;美麗的婢女和嬌豔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解讀:這裡不是三姑六婆,而是指一些愛搬弄是非的女人,象水滸裡面的王婆。原文:童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豔裝

  原文:童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豔裝。

  翻譯:家僮、奴僕,不可僱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豔麗的妝飾。

  解讀:這一條道出傳統中國人的思想:作什麼事情都不要招搖,低調一些,實用就很好。

  原文: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翻譯:祖宗雖然離我們年代久遠了,祭祀卻要虔誠;子孫雖然愚笨,五經、四書,卻要誦讀。

  解讀:世界是所有的文明,只有我們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沒有間斷過,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條便是對祖宗的崇拜。中國人心中沒有上帝,但是卻有祖先。對祖宗的崇拜便是對血緣的認同,便是民族的凝聚力。也許在你的眼中你覺得你的子孫非常愚笨,但是作為他們的長輩你不能不要求他們去仔細品讀儒家的經典著作。這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也是育人的基本要求,所謂知書明禮。推廣到現在就是你的子女雖然先天的條件不足,但是你仍然要讓他們接受好的教育。

  原文:居身務期儉樸,教子要有義方。

  註釋:義方:做人的正道。

  翻譯:自己生活節儉,以做人的正道來教育子孫。

  解讀:“居身務期質樸”區別於“自奉必須儉約”是指“持身”而言,即自己的一舉一動,不能欺詐,而要發自內心的待人誠信。心術要好,一言一行,循規蹈矩,勤儉安分,誠信無欺。教育子弟,一定要本乎道義,方正行事,並且要講究正確的科學的教育方法,也就是要有“義方”。今天來說,就是要以德育人。

  原文: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翻譯:不要貪不屬於你的財,不要喝過量的酒。

  解讀:這兩句解讀了對慾望與享樂的態度,如果不遏制,人對慾望與享樂在追求是無止境的

  

  原文: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加溫恤。

  翻譯:和做小生意的挑販們交易,不要佔他們的便宜,看到窮苦的親戚或鄰居,要關心他們,並且要對他們有金錢或其它的援助。

  解讀:小商小販,肩挑貿易,冒嚴寒酷暑,十分辛苦,資本很小,獲利甚微,僅足餬口,你再佔他便宜,於心何忍?因此要公平待人,不佔小便宜。看見窮苦的鄉親鄰里,你應該多加關心照顧,盡力救濟體恤,對弱勢人群應該有一顆同情憐憫之心,有助人為樂、關愛奉獻之行。立見消亡

  原文: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註釋:乖舛(chuǎn):違背。

  (白文):對人刻薄而發家的,決沒有長久享受的道理。行事違背倫常的人,很快就會消滅。

  解讀:前半句寫“為人謙和”,後半句寫“人倫常理”。待人接物,與人交談,冷酷無情,過分刻薄,也不會生活得安樂、美好;違背了人與人相處的各種準則,就如父子、兄弟間的長幼關係等,就要立刻糾正。記住家和萬事興,無須終日口不停。愛惜我們小天地,永遠充滿著太平。相親相愛同相敬,家庭才會有溫馨。謙虛人人都仰慕,禮讓個個受歡迎。

  原文:兄弟叔侄,需分多潤寡;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

  翻譯:兄弟叔侄之間要互相幫助,富有的要資助貧窮的;一個家庭要有嚴正的規矩,長輩對晚輩言辭應莊重。

  解讀:對於兄弟叔侄,要多多安撫貧寡,長幼內外,應當家法嚴格。

  原文: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翻譯:聽信婦人挑撥,而傷了骨肉之情,那裡配做一個大丈夫呢?看重錢財,而薄待父母,不是作兒子的道理。

  解讀:聽從婦人的言論,溺愛骨肉,這哪裡是大丈夫的作為.作為家長,一定要有主心骨,哪些話該聽就聽,不該聽的不要聽。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

  原文: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

  註釋:厚奩(lián):豐厚的嫁妝。

  翻譯:嫁女兒,要為她選擇賢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貴重的聘禮;娶媳婦,須求賢淑的女子,不要貪圖豐厚的嫁妝。

  解讀:嫁女兒要選擇品質好的女婿,不要要貴重的聘禮.娶兒媳要求端方的淑女,不要計較厚重的陪嫁。這兩句話都是讓後人在嫁娶時,重德而勿重財。

  原文: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莫甚。

  翻譯:看到富貴的人,便做出巴結討好的樣子,是最可恥的,遇著貧窮的人,便作出驕傲的態度,是鄙*不過的。

  解讀:寫了兩種不同社會地位和層面的人所絕不應有的兩種不同的心態和神態。意思是說:自身貧窮,見到有錢有勢的人就露出一副點頭哈腰、奉承拍馬的卑賤神態,這種向人討好的人,是最可恥的;而富貴的人如果遇到貧窮的人,就露出一副不可一世,傲視對方的神情,這種人的人格就是最低賤的了。

  原文: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譯文:居家過日子,禁止爭鬥訴訟,一旦爭鬥訴訟,無論勝敗,結果都不吉祥。處世不可多說話,言多必失。

  (評說):爭鬥訴訟,總要傷財耗時,甚至破家蕩產,即使贏了,也得不償失。有了矛盾應儘量採取調解或和解的方法。

  解讀:家庭成員之間,千萬不能因互相爭吵而引起訴訟,因為這樣做,最終對家庭沒有好處;待人接物,話不能過多,以免說話多了,必然會顧此失彼,或疏於考慮,有失分寸,得罪人又給自己惹上麻煩

  原文:勿恃勢力而凌逼孤寡,毋貪口腹而恣殺生禽。

  翻譯:不可用勢力來欺凌壓迫孤兒寡婦,不要貪口腹之慾而任意地宰殺牛羊雞鴨等動物。

  解讀:前一句是寫人際交往中,不應仗勢欺人,尤其不能欺虐孤兒寡婦。後一句講不能因為貪嘴而去無休止的殘殺禽獸。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要保護自然生態,不能人為地破壞生態平衡。

  原文: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

  翻譯:性格古怪,自以為是的人,必會因常常做錯事而懊悔;頹廢懶惰,沉溺不悟,是難成家立業的。

  解讀:乖僻的人往往是有聰明才智的人,他們中的一些人趾高氣昂,好勝性強,自以為是。這樣的人來“治家”,肯定使人望而生畏,做出許多日後要後悔的錯事來。另一種人則貪圖安逸,消極頹廢,也很難把家治好。勤則成,惰則敗,凡事都是這樣

  原文:狎暱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

  註釋:狎暱(xiá nì):過分親近。

  翻譯:親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會受牽累;恭敬自謙,虛心地與那些閱歷多而善於處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難的時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導或幫助。

  解讀:親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會受牽連。屈意敬奉老練有德的人,遇到急難的時候,就可以靠他指導或扶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當忍耐三思;原文: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

  原文: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註釋:譖(zèn)訴:誣衊人的壞話。

  翻譯:他人來說長道短,不可輕信,要再三思考。因為怎知道他不是來說人壞話呢?因事相爭,要冷靜反省自己,因為怎知道不是我的過錯?

  解讀:這兩句格言一句寫聽話,一句寫做事。一個人決不能急燥,不能輕信,不能意氣用事,而應冷靜分析,深思、三思。兩句充滿了辨證的思想

  

  原文: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翻譯:對人施了恩惠,不要記在心裡,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記在心。

  (評說):常記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圍的人及所處的環境,則人間即是天堂。以忘恩負義之心看待周圍的人事,則人間即是地獄。

  解讀:這句是講給別人做了好事,比如經濟上接濟了別人,這是一種美德、一件好事,就不應該一直去記住它。否則就好象是吝嗇、心痛了。相反,受了別人的賙濟,就應當記住。“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即使無力回報,也應記住人家的恩德。這是從對人、對己兩方面談施惠與受惠應有的正確態度。

  原文: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

  翻譯:無論做什麼事,當留有餘地;得意以後,就要知足,不應該再進一步。

  解讀:這句講用錢不留餘地必窮,用力不留餘地身必病。因此,真正的聰明人,做事一定留有餘地。少壯時要為暮年留餘地,祖輩、父輩要為子孫留餘地。今天來說,就是要考慮“可持續發展”。而當財富、事業等方面春風得意之時,要注意適度,不要將順風蓬扯得過足,要“見好就收”,不能貪得無厭,否則,事物將走向其反面

  原文: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欣幸心。

  翻譯:他人有了喜慶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禍患,不可有幸災樂禍之心。

  解讀:別人有了吉祥可賀的事,不可生出妒忌心理;別人有難或有了災禍,不可生出幸災樂禍的心理。

  原文: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翻譯: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見,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壞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惡人。

  解讀:這是提出了衡量善惡的兩條標準——欲人見、恐人知,一非真善,一是大惡,很有見地。一個人真正的做好事,是無須自己多張揚的。而惡不敢聲張,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已成大惡,二是日漸將釀成無藥可救的大惡。佛家說善惡皆由心生。衡量一個人的道德操守,不是看他在人前作了什麼,而是看他一個人的時候是怎麼樣怎麼作。

  原文: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註釋:匿(nì)怨:對人懷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現出來。

  翻譯: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將來報應,會在自己的妻子兒女身上;懷怨在心而暗中傷害人的,將會替自己的子孫留下禍根。

  解讀:見到美色而起淫心,報應就會在妻子女兒身上.藏匿怨心而暗箭傷人,禍患就會延及到子孫。原文: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國課早完,即囊橐

  原文: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國課早完,即囊橐無餘,自得至樂。

  註釋:饔(yōng)飧(sūn):饔,早飯。飧,晚飯。國課:國家的賦稅。囊(náng)橐(tuó):口袋。

  翻譯:家裡和氣平安,雖缺衣少食,也覺得快樂;儘快繳完賦稅,即使口袋所剩無餘也自得其樂。

  解讀:家道富厚,家庭關係往往容易和順;家境貧苦,家庭關係往往比較緊張。朱柏廬則提出了和順治貧的方法:一家人只要生活得和和睦睦,開開心心,即使上頓不接下頓,也會有家庭的歡樂,有天倫之樂。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和了,苦一點也算不了什麼。“國課”是指百姓應當上繳給國家的租稅。早完成國家的錢糧課賦,不欠租稅,沒有了思想負擔,即使口袋裡沒有盈餘,身無分文,自己也能自得其樂。這句話的要旨是告訴我們人人為要建設營造一個和時時處處為國家著想,順歡樂的家庭出力;同時更不能忘記我們的大家——國家,國家在先,要有為國家服務的爭先意識,幸福感

  原文: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

  翻譯:讀聖賢書,目的在學聖賢的行為,不只為了科舉及第;做一個官吏,要有忠君愛國的思想,怎麼可以考慮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解讀:這是說一個人讀書的目的,在於使自己成為一個具備聖賢之心的高尚的人。古人強調一個“聖人”,應當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做官一定要為百姓、為國家著想。這是朱柏廬先生提出的做人要達到的最高境界——做聖賢,存君國

  原文:安分守命,順時聽天。

  翻譯:我們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解讀:守住做人的本分安於命運,順從時令聽從天意如果做人是這樣的話,可以說很完美了。通篇《朱子家訓》,充滿了樸素的、淡泊名利的人生觀。熟讀朱子家訓,謹遵朱先生的教誨,你可能得不到榮華富貴,你卻可以得到內心的安寧和平靜的生活。

  原文: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翻譯:如果能夠這樣做人,那就差不多和聖賢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實造於心?吉凶惟人召。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孩提時代,成長為重,曰:行得正,坐得直,走得穩.弱冠之年,學業為重,曰:記得牢,考得好,登得高.而立之年,立業為重,曰:立基業,謀發展,創新高。不惑之年,修身為重,曰:去浮躁,養正氣,積福報。學海無涯,學無止境。學海無涯,學無止境。人生的每一階段都有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智慧。

  朱子治家格言讀後感3

  今年五年級課外背誦古詩文的目錄中有一篇《治家格言》,以前我讀過也背誦過。今年再讀再背,還是有很多感想,有很多收穫的。《治家格言》又稱《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訓》,為清代學者朱柏廬所著,是我國古代的家教名篇。全文僅五百多字,卻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講述了許多為人處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張的勤儉持家、不貪便宜、公平厚道、誠實待人、與人為善、力戒色慾和浮華,反對見利忘義、等觀點至今仍有積極意義。《朱子治家格言》是中華傳統美德的智慧結晶,開學初,經香港路小學骨幹教師整理以後更加適合我們小學生學習。

  一、在平日中生活和學習中,養成良好習慣。

  《朱子治家格言》中講的掃灑庭除、關閉門戶等看似簡單的小事,恰恰是一個人做事態度和品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對於我們小學生來說,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學習習慣很重要,如果不端正態度、沒有高度的責任心、就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要擺正心態,腳踏實地地把學習中的每件事認真做好,逐步培養嚴謹細緻的習慣。同時,要養成“未雨綢繆”的習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防止“臨渴掘井”。

  二、團結同學,建立一個和諧的班級

  《朱子治家格言》勸誡我們要溫恤親鄰,兄弟叔侄需分多潤寡,居家戒爭訟,是指要注意搞好與鄰居、親朋之間的關係。在一個班級中,同學之間要相互團結,互相謙讓,多為他人著想;作為一個教師,則要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場上,考慮各個方面的利益,為班級、為同學建立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

  三、做事要明辨是非,三思而後行。

  《朱子治家格言》講到:輕信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意在勸誡我們要善於分辨是非,三思而後行。我們在遇到問題、處理問題時,要結合實際情況全面、客觀、公正地看待問題、特別在處理班級事物中,這就需要我們班主任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多調查研究、多聽取同學們的意見和建議,妥善處理同學糾紛,不要輕信片面之詞,不可草率行事,更不能翫忽職守。這樣才能做一個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的好老師。

  四、生活簡樸,做一個廉潔自律的教師。

  “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 在現在社會中,各種思想觀念不斷湧現,其中有些積極向上的觀念值得我們學習借鑑;但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錯誤的觀念,我們要堅決抵制。首先要約束自我,保持廉潔自律。其次,要保持勤儉節約的作風,拒絕奢侈生活。“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不要過分追求金錢和個人利益,勿貪意外之財,堅決不搞有償教教,懂得體會家庭和睦幸福帶給我們的快樂,如《朱子治家格言》所說“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再次,保持平和的心態。不要嫉妒別人,也不要幸災樂禍。不要結交不良朋友,狎暱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注意言行舉止,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朱子治家格言讀後感4

  《朱子家訓》是一部儒家經典之作,以前聽語文老師提過,但從未見其真面目,聽說它幾百年來都廣為流傳,而且能告訴人們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正直的人、高尚的人,它為什麼會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帶著疑問,今天的班會課,我讀得認真,聽得仔細,課後,感觸很深。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一句話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樣表明了對勞動的尊重和對勞動成果的珍惜啊,浪費無疑是可恥的,這在任何時代都是一樣的。作為青年學子,更應該珍惜擁有,懂得父母之艱辛。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也許有人會說未雨綢繆未免操之過急,而世事變化無常,不可能找到一種解決所有問題的方法啊,可是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臨渴掘井是行不通的,非但不能解決問題,而且有可能是飲鴆止渴,使得問題變得更糟,這句話特別值得借鑑,想想我們作為職業高中的學生,肩負著勞動一線的重任,深受國家的恩惠,卻每天在這裡揮霍時光,總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不要讀書也能事業有成,可是,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在什麼都是自動化、電子化、資訊化的今天,臨渴掘井怎能行得通呢?

  "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飯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作者喜歡這種平淡、樸素、簡單的生活,幾隻青瓦和陶土做的器具擺放在桌上,投下了一片陰影,而在碗裡盛著賞心悅目的綠色,那蔬菜還滴著露的時候就從菜園裡採摘下來了,新鮮極了,比油膩的魚肉更美味。我想,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在一切向錢看的今天,這樣舒心愜意的田園式的生活是很難實現的。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這幾句都表明對子孫的教育是多麼的重要,用好的教育方法才有用,不光要讓子孫讀好書,好讀書,還要以身作則,用自己淳樸的品質教化子孫才行,這樣教育出來的子孫才能具有高尚的品質,才能成為社會的棟樑。

  《朱子家訓》儼然是一部家庭教育的典範。"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作者希望子孫後代能理解作為一個稱職父親對家庭的操勞,他希望家庭永遠是那麼的和睦,這樣社會安定,人人安居樂業,這樣,才是真正幸福安樂的生活。

  如果人人都能學學《朱子家訓》,在生活和工作或學習中,擁有寬大之懷,努力培養自己的情操,學會為人處世之道,那麼,何愁家庭不和睦?何愁社會不安寧?何愁國家不興旺呢?

  朱子治家格言讀後感5

  朱子一生,潛心學問,淡泊名利,以弘揚理學為己任。其最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著作《朱子治家格言》僅以寥寥百字,集儒家做人處事方法之大成,含義博大精深,影響深遠,讀完頗有所感。

  克己修身

  習近平總書記說:“克己修身是做人、做事、執政的基礎和根本”。而“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這句話便是告誡我們要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灑掃庭除、關索門戶看似是小事,卻體現著個人為人處事的態度以及品德修養。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黎明即起便是要求我們珍惜大好時光,明白人生短暫;內外整潔則是告訴我們建立秩序的重要性,整潔的環境更有利於我們的讀書學習生活;親自檢點則是告誡我們做人要有責任心,高度的責任意識有利於培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勤儉節約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則是告誡我們要“節約資源,惜福報恩”。粥飯思不易,絲縷念維艱,這是對於勞動的尊重。勤儉節約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兒時我們便吟誦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而今,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資源的不斷減少,我們更應該節約資源,將勤儉樸素牢記在心,合理利用資源,讓人類發展得以延續。“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我們不應過分追求金錢和個人利益,勿貪意外之財,懂得體會家庭和睦幸福所帶給我們的快樂。

  三思而行

  “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愬?當忍耐三思。”意在勸誡我們要善於分辨是非,三思而後行。遇到問題,要結合實際情況全面、客觀、公正地看待問題、處理問題。“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不要一味的怨天尤人,學會自省,不斷檢討自身,不嫉妒他人,不取笑他人,不貪財,不算計,低調做人,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風範。

  廉潔自律

  “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為人正直,不貪意外之財,不飲過量之酒。對於貧困的人,我們不能落井下石,而應雪中送炭。對人刻薄,終會收到他人的反擊;不守倫理,終會遭人所棄。對於貧富一視同仁,不搬弄是非,不說三道四,嚴守道德規範,我們的社會風氣將越來越好。

  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家身。保持堅定的信念,堅持自己的初衷,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總結領悟,不斷提升自己。《朱子治家格言》不僅僅是家訓,更是一部鞭策個人行為的箴言,在以後的生活中會不斷鞭策我自律、自省、自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