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抗疫個人先進事蹟(精選11篇)

最美抗疫個人先進事蹟

  一、何為“最美抗疫人”

  他們等人之所以被稱為最美抗疫人,是因為他們冒著自身的生命安全危險,敢於向危險的地區挺進,去救助更多的人。“最美抗疫人”中美的含義應該是指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

  二、最美抗疫個人先進事蹟(精選11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要用到事蹟的地方還是很多的,根據範圍的不同,事蹟可分為集體事蹟和個人事蹟。那麼擬定事蹟真的很難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美抗疫個人先進事蹟(精選11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美抗疫個人先進事蹟1

  自從拉響抗疫的警報,在抗疫的戰場中,沒有旁觀者。在護佑生命的旋律中,湧現出了一批批最美的逆行者,呈現了一個個最美的抗疫家庭!這些平凡的家庭中的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有著不平凡的舉動,他們愛崗敬業,默默奉獻。

  xx是xx縣第二人民醫院注射室的護士長。得知定點醫院在募招志願者,她在第一時間就報名。雖然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2月1日通知太突然,都沒來得及好好準備就匆匆踏上了這沒有硝煙的戰場。在到達抗疫戰場的當天,xx火速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她說:“加入這場戰役,與全國的醫護人員黨員幹部一起奮鬥,一起成長,深感自豪!”雖然沒有刀光劍影,但是直面看不見摸不著的病毒你得慎之又慎!嚴實的防護服和隔離衣,一穿就是六個小時,身上的衣服都溼了。為了不上廁所,她上班前就不喝水,穿上了紙尿褲。護目鏡內的霧氣和水珠,模糊了視線。戴著厚厚的防護口罩,呼吸都很困難,體能也消耗的很快。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還要準確地為患者治療,給予他們心靈上的疏導和安慰。她說:“希望在我們的努力下疫情很快結束,不要再有第二批志願者!”

  xx的丈夫xx在xx鋪一所學校任教,也是防控系統中的一員。從正月初三到現在連續上班30多天了。每天早晨進行簡單的辦公室整理後就開始了忙碌的工作,要對全校進行三類人員的調查登記,對學生的體溫、身體狀況和居家觀察情況摸底,對重點防控人員進行電話問詢,瞭解他們的身體、心理情況,及時的解決他們居家觀察期間生活上的困難。爭取在規定時間內將各種資訊精準上報。這樣看似簡單的工作,一做就是一上午。透過網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築起了疫情防控的堅實屏障。他說:老婆在前線衝鋒陷陣,我在後方守家護院。大閨女的學習、生活照顧全歸我啦!你就在抗疫一線安心地工作吧!他總是報喜不報憂。

  xx的爸爸是個老黨員。聽說寶貝女兒要上抗疫一線非常支援。他說在國家有難的時候,身為醫務工作者,一定要勇往直前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不能後退,不要害怕!媽媽也是萬般不捨,眼中飽含淚花,叮囑道:安安心心的去,保護好自己,等你平平安安回來。家裡你不要掛念,二毛我們會照顧好的……

  這是最普通的千千萬萬抗疫家庭中的一個縮影。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顯責任與擔當!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守護健康,守護平安。正因為有了他們的負重前行,才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歲月靜好!

  最美抗疫個人先進事蹟2

  xx是一個年過半百的xx縣新聞工作者,今年在新聞宣傳崗位工作了30年。xx是xx的兒子,在新聞宣傳部工作2年多時間,是一對奮戰在新聞宣傳工作上的母子兵。xx2011年從xx電視臺重新回到xx縣廣播電視臺上班後,已經連續10年沒有休一天公休假,把一支年輕的新聞宣傳隊伍逐漸帶上正軌,為xx縣的新聞宣傳工作和對外宣傳工作作出了一定貢獻。xx工作近3年,也是連續兩年沒休一天公休假。2019年10月25日,廣福橋鎮突發安全事故,xx接到採訪任務已近零點,他馬上投入“戰鬥”狀態,跟隨縣領導一直在廣福橋鎮、石門縣幾地奔波,一通宵都沒睡,第二天11點鐘才回到家。佈置、接到最偏遠、最棘手、突發性的採訪任務是母子兩人工作的常態,但他們從不抱怨和叫苦,而是懷揣著對職業的敬畏和熱愛,默默做好分內的事。

  今年的春節,對於這個老新聞工作者和年輕的新聞工作者來說,是從來沒有過的繁忙和緊張,面臨著更多的困難和壓力。xx、xx從大年30年開始,一直堅守在新聞宣傳崗位。正月初二,母子倆接到到崗命令,xx編輯了當天的新聞,xx和記者黃莉莉立即在火車站、街道、網咖等娛樂休閒場所進行拍攝,及時向xx廣播電視臺釋出了《xx:眾志成城,防控疫情》的新聞稿件。從大年30開始,早上7點半,母子兩人準時從東站打的出發,到單位開始工作,一直到晚上9點多鐘,有時甚至更晚,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xx工作筆記上每天記錄著密密麻麻的電話採訪聯絡事項、凌晨一、兩點安排工作,搶在第一時間發稿、向上推送稿件,實施重大新聞採訪的策劃、編輯,xx都親力親為。正月初二開始,一個星期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幾乎講不出話。從1月19開始到2月7號,xx也一直感冒咳嗽,每天都是隨身帶著感冒藥、抗生素,採訪回來才能吃上藥。因為每晚回去很晚,母子倆和新聞宣傳部其他工作人員只能一日三餐在辦公室吃泡麵。雖然很苦、很累,但他們默默把辛勞埋在心裡,一心一意只做好工作,母子兩人一起累並快樂著。工作之餘,xx跟母親xx開玩笑說:老媽,你對我最沒有人情味、我能不能也享受特權休息休息?我只有笑笑無語,那我的兒子是新聞工作者,在最危險、最緊急的情況下,你不上,誰上、誰衝鋒在前。是的,看到母親從大年三十起一直都在單位上班,xx還是會樂呵呵的跟母親一起堅守。疫情當前,xx深知同事們都是父母的寶貝,母親不忍心把他們置於危險的最前沿,他便成為母親最溫暖的依靠,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的身影。截止到3月6號,xx採寫疫情防控稿件40多條,其中,與記者柴麗莉採寫的新聞《xx:開通7條物流配送線保障春耕民生物資供應》在湖南衛視午間新聞播出,與其他記者採寫的《抗疫故事疫情無情人有情》在新華社客戶端播出。《眾志成城防控疫情》專欄裡,記者xx的名字不時出現在螢幕上,這是他們母子並肩戰鬥的最好見證。

  雖然是單親家庭,但xx、xx一家卻洋溢著與人為善、其樂融融、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母親xx喜歡琢磨美食,經常把美食帶給同事分享;兒子xx喜歡彈鋼琴K歌,他們把生活的酸、難、苦、辣放置一邊,仍然向陽而生、追求如歌的生活。

  最美抗疫個人先進事蹟3

  疫情突然襲擊,過年的一切娛樂活動都按下了暫停鍵:沒有串門、沒有聚餐、沒有廟會……人們為躲避病毒的侵害,只能呆在家裡。然而這時卻有一批逆行者,他們不顧生死安危、挺身而出、闖入疫區醫治患者。他們用逆行,描繪出最美的樣子。

  鍾南山,一位84歲高齡的醫學院士,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他毅然選擇前往武漢一線。沒有飛機就坐動車,沒有臥鋪就在餐桌前小憩,他那仰頭休息的樣子,怎能不讓人心疼、使人動容?

  張定宇,一位身患漸凍症的院長,明知自己只有十年的壽命,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走進重症病房,與死神較量。而此時,他的妻子因接救病人也感染了病毒,他從不曾去探望過,為的是爭取時間救治更多的病人。每當我的腦海浮現張爺爺的身影,眼圈總會溼潤,難道還有比這更寬廣、博大的胸懷嗎?

  還有那些主動請戰的醫生、護士,他們夜以繼日地奮戰在一線。那一雙雙被消毒水腐蝕的手、一張張被護目鏡壓得傷痕累累的臉,一個個理得像燈泡似的滷蛋頭!他們不就是天使的樣子、最美的容顏嗎?

  而我們呢?呆在溫暖的家中,或瀏覽書籍、或啃著雞腿、或躺在柔軟的沙發上打遊戲,甚至像知了一樣反覆埋怨:無聊……要知道,這看似無聊的生活,是他們用生命守候的呀!

  所以,謝謝你們——最美的逆行者。有了你們,人們不恐慌、有信念:只要團結更堅、勝利就在明天!

  最美抗疫個人先進事蹟4

  駭人的荊楚大疫擾亂了這個春節,我們的一切安排都突然被按下了暫停鍵,每一個數據,每一條報道,每一位病患都牽動著我們焦急的心,千萬個醫護人員在除夕之夜奔往一線,專家組夜以繼日的鑽研,無數個平凡的大眾都儘自己最大的力量互相幫助,共渡難關。我們能做的,只有自我隔離,虔誠祈禱。

  歲月靜好之下,誰在為我們負重前行?”一批批醫護人員,他們不顧生死,全力支援武漢。昨天我在新聞上看到一幕:一名護士下了夜班之後,脫下防護服,帶著手套的雙手,長時間奮鬥在一線,汗水、高溫的侵襲,讓她的臉上被汗水浸得蒼白、疲憊,更觸目驚心的是她臉上因為戴護目鏡留下的勒痕,從鼻樑到面部,讓令人心疼。

  聽了前方記者介紹才知道,這些隔離區的醫生護士,因為要救治新型冠狀病毒患者,一進入病房要待6-8個小時,這期間不能喝水,上廁所,靠帶尿不溼解決上廁所問題。當記者採訪時,她們微笑著說:“一切為了群眾。”我還聽媽媽說,有些護士阿姨為了方便帶防護頭套,剪掉了纖纖秀髮。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時此刻,戰鬥在一線救死扶傷、迎難而上的醫護工作者,就是偉大的英雄!那滿臉被壓迫的勒痕卻是最美的戰績,感恩有您!

  我忘不了為了節省穿防護服的時間而剃頭的美麗護士,忘不了不留姓名捐贈口罩物資的人們,忘不了不分晝夜辛苦執勤的中國衛士,忘不了每一個努力著的中華兒女。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海外的溫暖,依然來到了華夏大地。疫情從武漢到全國,支援從全國到武漢。我們致敬所有的最美逆行者。我們會做好所有的防護,保護好自己,努力學習,為中國錦繡前程盡力。

  最美抗疫個人先進事蹟5

  他是院長,也是病患。他叫張定宇。作為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一院之長,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漸凍症患者。行動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線堅持了30余天。每天接上千個電話,處理無數突發事件的他,無暇顧及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妻子,始終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他說:“我很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

  我們結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體扛不過去,怕失去她!”別人眼裡風風火火的鐵血男兒,害怕失去摯愛的繾綣,溼了他的淚眼。一天睡眠不到兩個小時的張定宇,正在和病魔爭奪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以後我會被固定在輪椅上,我現在為什麼不多做一點?”張院長,您捨身忘我、無私無畏的愛民情懷,英雄硬漢形象彰顯。

  最美抗疫個人先進事蹟6

  1月29日這天,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了一段話:這一次我做了一個決定,所有從年底到現在為止的醫生,全部換掉,全部換崗。換成誰?換成科室裡所有的共產黨員。共產黨員在宣誓的時候不是說嗎,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著困難上。

  所以我開了個黨小組會議,說共產黨員的口號你平時喊喊可以,但這個時候,我不管你有什麼想法,對不起,現在你馬上給我上去,不管你同意或不同意,都得上去。心理上為了信仰上去也好,是因為黨的約束上去也好,沒有討價還價,必須得上去。”一席話,充滿正能量!

  意外成為“網紅”之後,很多媒體要採訪張文宏,但他都一一拒絕了。“多一些時間,我們就可能多救一個病人。”

  最美抗疫個人先進事蹟7

  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感染病學家,她主要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時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為浙江取得抗擊“非典”勝利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在春運臨近高峰,武漢疫情呈蔓延趨勢時,她頂著壓力,幾度建議“封一座城,護一國安康”。黨中央迅速採納了她的建議,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擴散,這一舉措不知讓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歲的李蘭娟院士還主動請纓,進駐武漢,和武漢的醫護工作一起接診病人。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醫生。七十多歲的老人,一連7天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她怕一眨眼,鮮活的生命會從她指間溜走。

  她搶在時間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爾、達蘆那韋治療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為了儘快找到“對症下藥”的疫苗,她率領科研團隊,日夜兼程。

  她是我們生命的守護神。

  最美抗疫個人先進事蹟8

  2月12日晚,早過了下班時間的急診科護士王歡歡脫下防護裝備,正用手輕揉自己的臉,想緩解一下長時間穿戴隔離面罩在臉上磨出的印記。雖略有疲色,但她的眼眸裡仍透著剛毅與堅定。

  在疫情期間,王歡歡不僅承擔急診科的本職護理工作,還是醫院發熱門診的專職護士。春節前她就進入發熱門診值守,連續在一線奮戰十天,整個春節假期都沒有休息。有同事關心她“別這麼拼,休息一會”,她笑著反問“沒事,我是黨員,關鍵時候我不上誰上”。老家的親人曾問她“春節還回來嗎?”,她只能推說工作上忙可能還回不來。她不敢告訴年邁的父母,自己在“危險”的地方值守,對年幼的孩子也只能忍下思念,早早送回老家,連年夜飯也只是在醫院匆匆對付。

  每次進入發熱門診工作王歡歡都要穿上厚重的防護服、防護口罩和護目鏡,為了減少防護裝備的穿脫次數,她時常長時間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工作,毫無怨言。

  她因為基礎紮實、技術到位,還同時承擔起發熱門診護理帶教老師的職責,指導進入發熱門診增援的護理人員及收款處非醫人員如何做好防護、規範工作。每天下班前,她都抽出時間耐心指導年輕護士解決發熱門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不僅如此,細心的她還發現進入發熱門診的患者大多非常緊張、害怕,她就主動和患者聊聊天、說說話,安慰他們。不少患者在她的疏導下平復了心情,每每看到患者放鬆後的神情,她都感覺工作沒有白費,自己心裡也暖呼呼的。

  在與疫情的正面交鋒中,發熱門診的一線醫護人員是衝鋒在前的排頭兵,他們奮戰一線,盡己所能,為守護人民群眾健康貢獻著自己的專業力量。

  最美抗疫個人先進事蹟9

  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貫遼寧省錦州市北鎮市,武漢大學臨床醫學七年制專業畢業。生前為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因最早於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發出防護預警,而被稱為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8日,他接診了一位82歲的女性患者,就診的疾病是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他說:“我們平時接觸患者也沒有做特殊防護,病人來的時候也沒發熱,我就大意了。不過,第二天也就是9號,她就發燒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懷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為CT顯示,她的症狀是‘雙肺磨玻璃樣病變’,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現。而且,已經排除了常見病毒感染,支原體、衣原體感染等情況。不過,因為醫院還沒有用於檢測確診病人的試劑盒,當時並沒有給她確診。她1月8號住院,我1月10號就出現了咳嗽症狀。隨後他的病情也發展出現嚴重症狀,並住進了重症監護室。”

  在住院期間他說:“疫情還在擴散,不想當逃兵。恢復以後還是要上一線。”

  最美抗疫個人先進事蹟10

  在家中,他是妻兒的主心骨。

  在村裡,他是人人誇讚的好村長。

  在疫情面前,他是最美的“逆行者”。

  2020年1月,新型冠狀病毒突然來襲,截至2020年2月7日,全國已確診31225例,死亡637例,xx縣也已經確診x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xx鄉黨委、政府立即採取一系列措施,先後成立xx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與xx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應急指揮部,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全面摸排武漢歸來人口,並根據上級要求,決定對相關人員採取居家隔離措施,並安裝電子探頭實施24小時監控。xx冒著被感染了的風險,接下了安裝探頭的艱鉅任務。xx鄉居家隔離人員分散在xx縣各個鄉鎮,有的住在xx,有的住在xx,為確保安裝進度,他需要每天早上8點出發,帶著監控裝置到居家隔離人員家中拼裝、連線、除錯,累了就在自己車上休息一會,兩天時間便安裝完成了xx戶的電子監控。

  “不走親,不訪友,不在外邊到處走;勤洗手,多通風,一日三餐在家中;少外出,多睡覺,增強體質很重要;不信謠,不傳謠,政府防控措施好;出門必須要戴口罩,人多別去湊熱鬧;咳嗽發熱不要慌,醫院發熱門診幫,防控疫情不要怕,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xx村的大喇叭中和流動宣傳車裡傳來的聲音,讓村民聽了就忘不了,連日來,xx自編自錄的疫情防控順口溜響徹xx村的角角落落,他深知,要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單單靠村組工作者是不夠的,必須要廣泛參與,要堅持群防群控、依靠群眾,打通疫情防控的最後一公里,她帶領村組工作者加強宣傳引導,先後入戶向群眾發放《致群眾的一封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肺炎防控知識手冊》等800餘份,在大喇叭、微信群宣傳防控知識,引導群眾不信謠、不造謠、不傳謠。透過一系列的宣傳,切實有效的增強了群眾對疫情防控的信心。

  在這個特殊的春節裡,他毅然不顧家中年幼的兒子、放棄了和與家人團聚的美好時光,從大年三十開始,一直堅持在戰鬥在第一線。在大家足不出戶自我隔離的時候,每天帶領村組幹部進村入戶,帶領村醫向隔離人員宣傳隔離知識,確認著每一個群眾的資訊,向群眾宣傳做好消殺和測溫,全力以赴把好村組健康關、隱患排查關,築牢疫情“第一防線”。面對一些不配合的群眾,他總是耐心細緻地做著解釋工作,告知群眾疫情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安撫著群眾們的情緒,使他們能夠正確認識此次疫情。他說,我們敲開的不僅是群眾的家門,更是敲開了群眾的心門,我們把黨和政府的的關懷傳遞到群眾心裡,群眾才會更安心。

  在全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攻堅戰打響以來,在這所有人都在與家人團聚的日子裡,xx“逆行”而上,主動衝向第一線。這其中,有家人的不理解,有隔離人員的不配合,他卻咬緊牙關,始終默默堅持,做到不計報酬、不懼危險,充分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有效築牢了人民群眾的生命防線。守護好人民群眾安全。讓黨旗高高飄揚在抗疫防疫的第一線。

  大家都說他和去武漢的醫務人員一樣,是最美的“逆行者”,他卻笑著說:“我哪有那麼偉大,就是平凡人加上一份責任,堅持做好本分工作,打贏當下這場特殊戰役,守護我們必須守護的人。”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最美抗疫個人先進事蹟11

  xx,女,x歲,中共黨員,現任xx區公安局xx派出所警中隊四級警長。2020年初,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她不忘為民初心,時刻牢記擔當使命,堅守在抗疫執勤一線,舍小家、為大家,是xx派出所阻擊疫情攻堅戰線上的女警典範。

  一是駐紮聯合檢疫站點,為民築牢安全防線。

  疫情來勢洶湧,xx積極請戰,主動要求到執勤點參加檢疫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頑強毅力,堅守在疫情“防輸入”最前線。與她一起執勤的警力均反映:“她檢查非常認真細緻,勤務又很規範,對個別不是很配合和理解身份查驗和體溫測量的人員,能夠耐心勸說,效果理想,大家的評價都很高。”

  二是積極投身醫學觀察點管理,衝鋒在最危險地方。

  除上崗執勤,xx還需要到轄區的24小時醫學觀察點進行守衛,並配合醫務人員開展醫學檢測等工作。因這項工作須與確診病人的密切接觸者近距離接觸,風險很大,加上極個別群眾有抗拒心理,所以留守醫學觀察點的工作遠比想象中要困難得多。xx在協助醫務人員開展疫情防範知識普及過程中,還要及時安撫對方情緒,獲得工作物件的理解。

  三是協助調配後勤保障,確保物資管好用好。

  “口罩應該這樣戴,不然不安全,要注重自我防護”“執勤回來一定要先洗手消毒。”作為中隊內勤,xx每天都給戰友們念“緊箍咒”,透過一遍又一遍的溫馨提醒,讓領導和同事加強自我防護意識。她還嚴格落實每天早午晚三次給全體人員測量體溫,排查警隊內部自身防護是否到位。同時,協助中隊領導細緻做好防護物資的管理使用,完善物資領取調撥登記臺賬,確保將緊缺的物資用在“刀刃”上。

  此外,據瞭解,該同志的丈夫是市xx局公務員,也需要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他們夫妻二人都堅守在各自的阻擊疫情崗位上,但家中僅7歲的兒子無人照顧。於是,xx與丈夫商量好,每人輪流帶兒子上班,一人一天。她兒子表示:“今天輪到我陪媽媽上班,我一定乖乖的,不讓爸爸媽媽擔心。”

  xx是母親、妻子、女兒,更是黨員、警察、公僕,在抗擊疫情一線,她用她的實際行動展現了xx警花的堅韌執著,守護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平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