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通用20篇)

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

  一、長津湖之水門橋的內容簡介

  《長津湖之水門橋》作為電影《長津湖》的續集,講述了七連戰士們在結束了新興裡和下碣隅裡的戰鬥之後,又將面臨更艱鉅的挑戰和更猛烈的火力,他們將在美陸戰一師撤退路線上的咽喉之處——水門橋阻擊敵軍,任務會更加艱鉅,戰鬥場面會更加激烈,為贏得勝利付出的巨大犧牲也會令人更加動容。

  二、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通用20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通用2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1

  最近, 我們一家人一起去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

  上次電影播到了七連和其他連把北極熊團給打敗了,他們在北極熊團繳獲了那裡的武器,就準備去攻打敵人的機場—下碣裡機場。在途中,敵機突然飛過來,他們趕緊隱蔽,敵機用機槍掃射了這一片區域就飛走了,幸好他們躲避及時,全連都沒有傷亡。不過敵機就要飛往下一個轟炸點了。伍千里覺得炮營在他們前面,敵機肯定要轟炸炮營,所以他們趕緊趕往那裡。

  這時炮營那邊正滿載著剛剛從北極熊團那兒繳獲的大炮和炮彈趕往下碣裡機場,突然天空中響起了飛機的轟鳴聲,他們知道是敵軍飛機來了,趕緊散開。敵軍的炮彈這時一個接一個的落下,頓時硝煙瀰漫,彈片橫飛,把他們的炮全部都給炸了。七連的人趕過來問有沒有人員傷亡,炮營長很氣憤的對伍千里說:“沒有人員傷亡,但他們的炮全都被炸了他們美國自己的炮都不愛惜一點。”伍千里說:“我聽你說,你們炮營的炮哪一門不是搶來的?那再搶回去。”然後他就塞給了炮營長了一支武器。他們去攻打美軍的陣地,終於又搶回來了幾門炮,然後七連就火速前往下碣裡機場機場了。走之前,伍千里向炮營營長要回了那把武器,炮營營長說真不知道你要這破槍幹什麼?

  七連到了下碣裡機場,先把敵人的第一道防線攻破,進入了敵人的機場。可是敵人的火力點機槍在瘋狂掃射,大炮在狂濫的轟炸,他們只好躲在掩體後面。突然敵人的火力點被炸掉了,原來是炮營用大炮發射了炮彈,把美國軍隊的火力點給炸了。炮營的炮把美國的好幾個火力點都給炸沒了,陸戰一師總指揮史密斯支撐不住了,準備撤退,很多士兵乘坐撤退的飛機飛走的時候被擊落了,有的飛機逃走了,他們撤走了一部分士兵,撤回到他們的大本營。而且他們只有一條出路,這條唯一的出路就是水門橋。只要把水門橋給炸了,敵人就逃不了了!

  七連統計他們的傷亡人數,一共傷亡七十八人,傷亡慘重!七連還在休整的時候,還沒來得及喘上一口氣,又接到了新命令—趕緊前往水門橋炸橋。他們路上的風雪非常大,他們都快睜不開眼睛了,裝在電臺裡的電池都被凍住了,不能跟指揮部聯絡,有好多人都掉進了雪坑裡,好不容易才拉出來,就在他們快絕望的時候,他們疲憊地翻過一座山頂時,終於看到了水門橋!後面的戰鬥更慘烈了!

  看到了這裡我覺得中國的軍人真有骨氣,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失敗了絕不氣餒。毛主席說美國的軍隊是“鋼多氣少”,我們的軍隊是“鋼少氣多”。這表現出他們頑強永不言敗的意志。

  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2

  人們總是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而看完這部影片後,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片仍以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在新興裡和下碣隅裡的戰鬥後,為圍殲撤退的美軍,七連的戰士們奉命炸燬美軍唯一的退路—水門橋,並英勇阻擊敵人的故事。

  在影片中,我看到了戰士們的英勇、頑強,即使敵人的火力兇猛無比,即使想過這一仗會犧牲,即使剛剛經歷了生死,體會了戰爭的殘酷,但當衝鋒的號角吹響時,所有戰士依舊奮不顧身、上陣殺敵。當敵人的坦克開來了,他們心知敵人的機槍大炮隨時準備著向他們開火,坦克可以輕而易舉地消滅自己。但是他們選擇用自己的生命摧毀敵人的坦克,攻下敵人的指揮所。他們曾想過,打完這一仗就回家好好陪伴親人。此時,他們可能無比愧疚,他們會想:對不起,親人們,我不能再回家看望你們了。他們可能無比留戀,他們會想:可愛的新中國呀,我還能回到你的懷抱中嗎?不過他們不會退縮,因為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有這麼一句話:我一定要完成任務!

  然而,片中那句“你們炮營的炮,哪門不是搶來的?”,卻也反映出在抗美援朝時,我們的裝備明顯落後於美軍。正是因為這個,在面對美軍的飛機時,坦克時,我們幾乎毫無還手之力,正是因為這個,在面對人數比我們少得少的敵人時,我們還要犧牲那麼多人。正是因為這個,我們的補給常常被敵人切斷,戰士們總是要忍凍捱餓,還要與敵人對抗。

  我們作為學生,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雖不需要像先輩們那樣奮勇殺敵,但我們要繼承他們的品質,像他們一樣堅守崗位。對我們而言,學習是我們最主要的事,只有我們一心紮在學習上,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聽從指揮,老師有時會對我們要求很嚴格,但這正是因為老師還關心我們,想讓我們變得更好,所以我們要聽從老師指揮,緊跟著老師的步伐。

  喜歡片中這一句話“這場仗越是難打,就更要打。”這些先輩們用鮮血換來了我們的幸福生活。作為學生,我們要做到維護他們的尊嚴,像他們一樣,在生活中越是遇到困難,就越要戰勝困難。

  最後,向這些為了祖國而負重前行的人——致敬!

  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3

  《長津湖之水門橋》講述了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第七穿插連與九連共同三次破壞美軍撤退要地——水門橋的故事。雖然最後沒能達成阻止美軍撤退的目標,但志願軍戰士艱苦卓絕的鬥爭與靈活的戰術,仍然給了守橋美軍以沉重的打擊,並在心理上給了美軍巨大的衝擊,使美軍不再敢低估志願軍的強大意志力。

  水門橋戰役是在美軍具有絕對火力優勢的情況下進行的,美軍不僅掌握著制空權,還在橋的四周佈設了多個重火力點,甚至擁有數輛坦克來把守水門橋。與此相反,志願軍的火力嚴重不足,每次進攻都始終處在美軍的火力壓制下,連基地都面臨被美軍空襲的危險。

  為了與優勢美軍作戰,志願軍鬥志昂揚,並開發出各種新戰術,例如透過管道直接進攻到敵人內部。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志願軍戰士們展現出頑強的鬥爭精神,不怕犧牲,一次次擊退敵人的反擊。儘管損失慘重,但志願軍仍然得以兩次用炸藥包破壞了橋面,佔領全橋,並用手榴彈炸死了守軍指揮官。可惜,美軍援軍突然趕來,用重火力逼迫志願軍撤退。

  撤退後的志願軍戰士們又遭到了美軍的空襲。美軍憑藉強大的空中力量,用燃燒彈和機槍多次掃蕩。但是,看著美軍漸漸修好橋樑,傷亡慘重的志願軍毅然決定發動最後一次進攻。在這次進攻中,志願軍戰士們捨生忘死的精神完全展現出來。即使彈藥用盡,他們也奮不顧身地衝上前,與敵人做最後的鬥爭。一名戰士駕駛著火的卡車撞上美軍坦克,吸引火力,讓七連連長伍千里有機會帶著繳獲的炮彈來到橋面。面對美軍的挑釁勸降,伍千里不為所動,以生命為代價擊發炮彈,炸燬了水門橋。

  雖然志願軍炸燬了水門橋,美軍仍然決定繼續撤退。美國憑藉強大的國力,命令工廠連夜製造出一座鋼橋打在水門橋上。最後,美軍倉皇撤退。為了破壞水門橋,第七穿插連的戰士們幾乎全員犧牲,只剩下連長的弟弟伍萬里一人倖存。

  三炸水門橋是長津湖戰役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如果水門橋被徹底摧毀,志願軍就有機會全殲美軍,取得一場重大勝利。但是,美國還是靠經濟上的優勢扭轉了局面。這也讓志願軍認識到,強大的國力也是戰爭勝利的重要保障。在整部電影中,志願軍戰士們也多次感慨於敵我國力之間的差距,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志願軍戰鬥的條件是十分惡劣的。他們不僅在嚴冬中沒有足夠的棉衣保暖,食品供應也難以保證。在水門橋戰役中,第七穿插連經過了艱苦的長途跋涉才到達了水門橋前,身心都已十分疲憊,三次戰鬥中,沒有一次志願軍戰士們不是咬著牙作戰的。這一點在影片中數次出現的單人格鬥中可以看出來。面對補給充足,還有咖啡提神的美軍士兵,志願軍戰士們常常處於下風,付出嚴重的傷亡代價。

  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使沒有強大的國力作支撐,志願軍戰士們憑藉超人般的意志和不怕犧牲的精神,一次次在戰鬥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志願軍三炸水門橋的毅力,是敵軍難以想象的。這次戰鬥,也讓國外勢力重新認識了中國軍隊頑強拼搏所產生的強大力量。

  最近,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電影突然大增,這可能與近年來中美關係緊張,競爭激烈有關。為了增強中國人的民族信心,許多描寫朝鮮戰爭的電影應運而生。《長津湖之水門橋》一片尊重歷史,選擇道具嚴謹認真,場景刻畫細膩,是眾多類似題材電影中的佼佼者。

  時至今日,中國的國力相較抗美援朝時已經有了極大的進步,在軍隊裝備上也煥然一新。我相信,當代中國軍隊一定能繼承志願軍戰士們的優良精神,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4

  大年初一,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終於在期待中上映了,受到上一部影片的感染,我在上映的第一天就早早的買票觀看了。影片延續了上一部的故事,講述了七連戰士奉命擔任炸橋任務以阻止在長津湖戰役潰敗下來的美軍陸戰一師後撤的故事。

  總體上來講,演員的演技和特效畫面都是一如既往的好,吳京、易烊千璽等演員的出色演出確實是沒得說。其次,一部好的電影作品還需要編劇能夠站在觀眾的角度,深諳人性情感的起伏規律,能夠熟練而巧妙的帶領觀眾去進入情節,一同的喜怒哀樂。比如上一部《長津湖》在前面的敘事、鋪墊、小插曲等都安排的恰到好處。

  那麼相較於上部作品,這部電影的問題可能就在這裡,故事推進的節奏忽視了觀眾情感的起伏規律,煽情的地方過多且略顯突兀,畫面的起承轉合有些凌亂,劇情的前因後果交代不清,可能會影響觀眾對故事整體的把握。

  還有,我國戰爭題材的影視劇普遍缺乏對敵人的客觀描寫和個性刻畫,比如我們從不敢於具體而客觀地去演繹日本軍人。那麼這部電影裡已經開始嘗試更客觀的講述我們的對手美軍了,這已經是個不小的突破了,不過我們仍然把他們描寫的太傻太天真了,真心希望我們的電影人能夠在這方面更進一步,也請相信我們觀眾的接受度和包容度。

  以上僅代表我個人的部分觀點,整部作品仍然算是一部佳作,值得您去觀看。那麼今天我再利用這個場合向大家介紹一下奇襲水門橋的原因和經過,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更好的去理解整部電影。

  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5

  今天晚上剛看完電影《水門橋》,十點鐘結束,現在過去了不到半個小時。於是趁熱打鐵,抒發一下自己觀影時的感受與思考。

  電影上接長津湖戰役,主要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中以七連為主,為破壞美軍撤退唯一通道——水門而進行的三次炸橋戰役。最終各部隊均損失慘重,七連只剩下一人。美軍成功逃脫,戰士們追擊到最後一刻。

  當駭浪般的戰士們在海岸翻湧,怒吼聲如雷,染著鮮血的紅旗在空中搖曳,我已對戰士們那種憤恨,屈辱,痛苦的情感感同身受。不覺眼角已然溼潤,距離上次看電影流淚不知過去了幾年了。

  電影中,無論是美軍的制空權,還是美軍不斷的供給與強大的武器,都無時無刻不在彰顯敵我力量的不均。但儘管如此,他們依舊戰到最後,戰到只剩下一個人。看完以後,我最大的思考就是:任務沒有完成,人死光了。他們死去的意義,生命的價值又是什麼?為什麼為了如此一個微小的任務七連寧願犧牲如此之多的人?

  當今的社會,充斥著不敢於犧牲的享樂主義。磨滅著新一代人的鬥志,消磨著新一代人的精神。在數十年前的戰爭中,數個犧牲烈士們交織出的抗美援朝精神,便需要我們謹記、需要我們學習。為完成使命,為了後人甘願犧牲奉獻自己的抗美援朝精神,我認為就是電影所要傳達出來的東西。

  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6

  在觀看完長津湖第一部作品後,我受到了很大的觸動,其中,抗美援朝戰士們不怕犧牲、艱苦作戰的精神使我感受頗深。在長津湖第二部電影水門橋上映之後,我立即前去觀看。看完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我的感受可以概括為八個字——熱血沸騰、熱淚盈眶。一群熱血男兒硬是憑著堅不可摧的意志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戰鬥任務。這部電影讓我很好地體會到什麼是保家衛國,什麼是鋼鐵長城,什麼是以命相搏。

  這部電影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七連與九連的戰士們,浴血奮戰,拼上性命也要炸燬水門橋,完成作戰任務。戰士平河、餘從戎、梅生、伍千里等等每個人的犧牲都令人心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人的鮮血與生命換來的,戰爭的殘酷讓我更加知道要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雖然,在壓倒性的工業優勢下,美軍最終用大型運輸機拉來的橋樑套件成功撤退。但這並不會讓我們的戰士們絕望,一個鋼七連倒下了,會有更多的鋼七連站出來,這傳承不絕的意志正如雪地上迎風飄蕩的紅圍巾那樣,綻放著希望的光彩。

  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7

  大年初一的早晨,爸爸媽媽帶我去電影院觀看了一部影片,片名是《長津湖之水門橋》,是延續《長津湖》的故事線。影片講述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水門橋戰役,對戰雙方是第九兵團和美軍陸戰一師。面對志願軍的強烈攻勢,美軍被打得節節敗退,落荒而逃,水門橋就是美軍撤退路線的關鍵點。第七穿插連三炸水門橋,最後英勇犧牲,只剩伍萬里一人生還。

  隨著抗戰情節的深入,我多次熱淚盈眶,第七穿插連為了炸燬水門橋,每個戰士都在拼命,都在為了完成任務而做好視死如歸的準備。伍千里說:“只要橋在,任務還在,美軍修一次,我們炸一次。”當時的長津湖,氣溫已近零下四十度,美軍外圍有先進的軍艦、鋪天蓋地的飛機、強大的陸戰師以及充沛的物資,反觀我們的戰士,武器上只有步槍、迫擊炮,他們日夜隱蔽在雪山坳裡凍得瑟瑟發抖,唯一的食物就是揣在懷裡凍得硬邦邦土豆了。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他們沒有退卻,毅然守護著我們祖國的疆土,這是一個多麼偉大而無私的壯舉哪。

  此時,我已流淚滿面。我不禁想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輩用血肉之軀鑄成的,我們要感恩生活,珍愛和平,銘記歷史,從小立志,作為一名學生,要把自己的使命與祖國的命運緊緊相連,努力學習,艱苦奮鬥,爭取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8

  看完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給我的感受可以概括為八個字——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一群熱血男兒硬是憑著堅不可摧的意志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戰鬥任務。電影讓觀眾很好地體會到什麼是保家衛國,什麼是鋼鐵長城,什麼是以命相搏……

  一、三場戰鬥

  面對計劃從下碣隅裡機場撤逃的美軍,志願軍藉助搶來的美軍炮火向敵軍陣地展開了衝鋒。敢打敢拼的志願軍不顧一切地衝向美軍,喊聲震天,號聲響亮,無懼生死。這雄赳赳,氣昂昂的氣勢對美軍形成了心裡上的絕對碾壓,以摧枯拉朽之式打的美軍哭爹喊娘,抱頭鼠竄。

  敵軍逃向興南港的必經之路——水門橋,成了敵我雙方爭奪的焦點。接到命令的穿插七連在連長伍千里的帶領下必須要炸掉這座橋。從橋南,橋北,水泵機房,敵指揮部四方面協同進攻,憑藉指揮員的經驗和智慧,戰友間的默契和配合,大家戰鬥時的勇猛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最終成功的炸燬了大橋。

  橋又被敵人增援部隊修好了,所剩無幾的志願戰士這次選擇了向死而生。抱著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決心,以命相搏也要炸燬這座橋。用血肉之軀鑄就鋼鐵長城,以血肉之軀化為炮火炸藥。

  二、戰友的情義

  英雄的連隊有著英雄的氣質。餘從戎憑一己之力引開敵人轟炸機群,保護了戰友們的生命;連長伍千里被困橋下,命令大家撤退不要管他自己,隨時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前仆後繼,爭搶抱著炸藥包衝向敵軍坦克的兄弟們等等,每個志願軍戰士心中想到的只有祖國,只有親人,只有戰友,而從來沒有考慮個人的安危和生死。

  三、敵我對比

  一群衣衫襤褸,傷痕累累,食不果腹,口乾舌燥的志願軍戰士。即使外表形象有些差強人意,但也掩蓋不了那炙熱的眼神,不屈的信念和高尚的靈魂。那是一群有著萬丈光芒的軍人,精神的強大可摧毀一切尖端的武器。

  敵軍衣著光鮮,武裝到了牙齒,喝著熱咖啡,吃著熟牛排,天上有著絕對優勢的飛機戰鬥群,地上有著火力威猛的坦克大炮,然而內心卻是充滿了恐懼。曾經的驕傲自大,不可一世在現實面前被無情的打臉。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最後,請允許我套用作家魏巍的名言結尾:親愛的朋友,當你坐在電影院裡觀看電影時,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你也許很驚訝的說:“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會告訴你,你正生活在幸福之中。只有意識到這一點,你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我們的戰士在朝鮮奮不顧身的原因。

  向我們最可愛的人致敬!

  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9

  自《八佰》後一直沒進影院,昨天和車友一起觀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影片再現了發生於抗美的援朝第二次戰役期間的長津湖戰鬥,今天的觀感我不講歷史背景,戰役程序,以及武器裝備,講講人吧。

  解放戰爭結束後,伍千里抱著哥哥的骨灰回到了老家:一座小漁村。這是一戶靠水吃飯的人家,解放前即便是岸上的窮人也看不起他們,“漁花子”——直到近些年還有人這樣說揚州沿湖村的漁民。而伍家三代打漁,坐穩了中國社會的最底階層。所以當伍父說政府分了兩畝多地給他們,伍千里立刻描繪起了新屋的模樣,這是翻身擺脫階級烙印後發自真心的高興。

  依稀想起小時候在爺爺奶奶船上玩耍的情景——我們家族就是翻身的底層階級,因此從影片剛開始我就對影片產生了共鳴。

  進入新千年後,抗美的援朝影片風格開始改變,沒有三大戰役時代的全域性俯瞰了,而是在保持主旋律的基礎上重視對基層戰士人性的刻畫,以及戰爭對人生產生的影響。這不是反戰,而是在告訴觀眾“保衛和平”這句話的是由很多人放棄自己的人生而承擔起來的。

  從《雲水謠》、《集結號》、《我的戰爭》到《金剛川》、《長津湖之水門橋》,普通人的群像不再是刻板的革命戰士,而是有愛、有理想、有情義的人。可是身處那個時代,命運無情的撕裂了他們的人生,《雲水謠》的陳秋水與王碧雲天涯相隔60年,《集結號》的穀子地餘生都在尋找自己的部隊,《金剛川》的班長劉浩暗戀上了四川老鄉話務員,而幾個小時之後姑娘就犧牲在金剛川畔。在《長津湖》中,編劇更是充分賦予了演員們生動飽滿的人物設定。

  在我看,看群像影片,和追偶像組合有相似之處,而在《長津湖之水門橋》你可能會因為某個演員某個角色而被影片感動,並繼而對整個志願軍群體產生崇高的敬意。

  是片中形象最為細膩的一個角色。滿是硬漢的七連,梅生有不一樣的氣質,從他在部隊集合時報數時“壓線”趕到,神態中硬朗與書卷氣相得益彰,就引起了觀眾的好奇心,明明已經退伍,可以告別槍林彈雨的戰爭,在上海過上溫馨愜意的生活,他卻狂蹬了120公里腳踏車歸隊了。他當然不是天生好戰,他熱愛和平,厭惡戰爭,喜歡讀書聽歌學外語,深愛著女兒,但是為了不把戰爭留給下一代人,他責無旁貸,選擇走向戰爭。

  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10

  冰天雪地苦鏖戰,烈士鐵軀鑄長城。近期,觀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使我熱血沸騰,受益良多,從中汲取了精神力量,也感動於抗美援朝志願軍鋼鐵的意志。

  在長津湖戰役中,水門橋是唯一通往長津湖地區以外的車道橋樑,是美軍的退路,只要炸斷這座橋,位於長津湖地區的敵軍都有可能被合圍、被圍殲,因此水門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那時敵我軍事力量懸殊,作戰環境惡劣,為我軍炸燬水門橋增加了巨大阻力。面對敵人兇猛的火力,面對嚴酷的條件,志願軍毫不退縮,勇猛向前,用血肉之軀抵擋敵人的猛烈進攻。

  電影中有這樣一幕讓我印象深刻併為之動容:敵我兩軍交戰過程中,一輛敵軍坦克氣勢洶洶地向我軍逼近,危急時刻,為完成任務、保護戰友,其他志願軍們不顧性命之危,一個接一個地抱著炸藥包衝向坦克,以生命與鮮血來進行著抗爭。看到他們用血肉之軀衝向坦克,那種視死如歸的氣魄、那種大無畏的精神如一簇火焰點燃了我的血液,澎湃了我的情緒,也讓我深刻感受到了志願軍戰士那保家衛國、視死如歸的雋永精神。

  朱熹有言:“萬事須是有精神方做得。”《長津湖水門橋》中七連的精神滾燙心間,更化為力量鞭策我們前行。曾經,有無數的英雄為我們今日的美好生活犧牲自己,血灑疆場;今天,我們更應繼承他們的精神,接過屬於我們的接力棒,守護抗美援朝志願軍以及所有為國犧牲的將士們鑄就的榮譽,踔厲奮發,篤行不怠,讓英雄的精神永不磨滅。

  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11

  過年期間,我和家人一起去電影院觀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劇情十分感人,讓我熱淚盈眶。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第七穿插連,接到一項任務---炸掉美軍陸戰一師的撤退必經之路---水門橋。第一次炸完被美軍及時修復;第二次用夜間投襲,只炸了一小段;第三次也沒能成功。雖然以失敗告終,但給敵人在精神上以催殘,功不可沒,使得抗美援朝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

  這部電影中令我最為感動的是影片中,當戰鬥結束後的伍萬里的一句臺詞:報告,第七穿插連應到157人,實到1人,報告完畢。”看到這一幕,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感動萬分,淚流滿面,體會了戰爭的殘酷,戰士們的英勇無畏,氣壯山河的豪情壯志。可能現實比電影中的情節更殘酷,更震撼人心。電影中戰爭的場面十分逼真,讓你如身臨其境,那一聲聲的槍響,一顆顆的手榴彈爆炸,機槍,飛機的轟鳴聲也讓人們倍感緊張。我不禁感慨,如果不是志願軍奔赴戰爭,為我們創造了和平年代,可能我們就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都是先輩們一次又一次地戰爭,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和平,保衛國家領土和人民的安全。我們要銘記歷史,牢記使命,他們值得我們敬佩,向英雄們致敬,謝謝你們!

  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12

  當中國人民志願軍攻下了下碣隅裡機場後,宋時輪司令得知美軍將逃向水門橋時,下令第七穿插連火速趕往水門橋,將美軍撤退的必經之路炸掉,阻斷美軍行動。

  然而,美軍在橋面設下重兵。九連先到,可惜計劃失敗,炸藥掉在了橋下面,並沒有爆炸。雖然士兵用火箭筒引爆了炸藥,但因火力不夠,只炸了一個小洞。

  七連也開始行動,他們制定了行動計劃,首先破壞敵人的水泵室佔領指揮部。七連的狙擊手平河出其不意地順著水管發射了一枚火箭彈,只聽轟的一聲,水泵室裡煙塵滾滾。其他人從水管中進入水泵室將指揮部佔領。擒賊先擒王,逼美軍指揮官投降後炸橋,減少傷亡。可在戰鬥中,指揮官炸死了,這個計劃失敗,七連只能繼續炸橋。

  七連的戰士不怕犧牲,前仆後繼,用血肉之軀去抵擋敵人瘋狂進攻,終於將橋被炸斷。然而美軍後勤保障能力非常強大,他們很快用木頭重修了斷裂部分。“我們的任務只有一個:不犧一切代價,炸燬水門橋!”伍千里挺身而出,又抱著炸藥包去炸橋,但被美軍發現並用亂槍打中。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引燃了炸藥包,又一次炸斷了橋。

  雖然美軍又修復了橋,美軍的行程只被拖了一夜,但我敬佩七連士兵捨身為人,不懼生死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氣概。七連最後只剩下伍萬里得以生還,但每名犧牲的戰士都是最偉大的英雄,值得敬佩,值得懷念。

  “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了,我們的後輩就不用打了”。新中國萬歲,戰士們懷抱堅定的信念,拋頭顱灑熱血。梅慶生開著裝甲車,身中數槍但仍想著炸橋,平河被壓在坦克下面,還不忘讓戰友引爆他身上的炸藥包。這一幕幕畫面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不能忘卻……

  水門橋之戰,雖然敵我實力相差懸殊,但戰士們仍奮勇殺敵,不怕流血犧牲,這份精神永垂不朽!

  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13

  今天,我看了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是電影《長津湖》的續作。

  電影的主要場景是美軍撤退的必經之路——水門橋,而七連的任務,就是將橋徹底炸燬,阻止美軍的撤退。在戰鬥時,七連一位又一位戰士所犧牲,有即使被坦克紮在底還引爆炸藥包的平河;有不顧敵人的炮火,一直衝鋒陷陣的梅生;還有即使被子彈射穿,也仍然開槍引爆炸彈的伍千里……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影片的結尾,伍萬里說:“報告,第七穿插連應到157人,實到1人。”我的眼淚止不住的流下。真正的戰場遠比電影中的所可怕,一個不小心就會有生命危險,但即使如此,這群中國軍人還是義不反顧地衝上了前線。面對自己親人和戰友的離去。他們能做的,只有繼續戰鬥,讓祖國的後代,不再生活在硝煙之中。

  《長津湖之水門橋》這部電影讓我深深感受到了鋼鐵意志的力量:戰士們面臨著被大雪凍死、被炸彈炸死、被槍炮射死的種種困難,可他們還是一往無前,毫不退縮。白天為了不被美軍飛機發現,把自己埋在雪中,晚上摸黑行動,克服了看起來完全不可能克服的困難。正是因為他們有這樣的鋼鐵意志才能打敗比他們強幾十倍武力的美軍。

  這部電影讓我學到了:失敗不要灰心,我們要毫不退縮的去戰勝困難;沒有完不成的任務只有不想完成的任務。

  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14

  晚飯後特意去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這部影片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在結束了新興裡和下碣隅裡的戰鬥之後,七連的戰士們又接到了更艱鉅的任務——炸燬水門橋,切斷美軍撤退的唯一道路。

  我想所有看完這部影片的人,心靈都會受到一種敬畏和震撼,這是何等崇敬的愛國情懷啊。志願軍戰士在面對武器裝備強大的美軍面前,一次又一次地衝向敵人陣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打開了一條條血路,戰鬥的場面震撼著觀眾的心靈。

  志願軍戰士在雪地裡遙望著祖國的方向,他們想家了,但想的是國家。他們的臉上、手上全是凍傷的痕跡,觸目驚心,那一罐從美軍那裡繳獲的罐頭大家還互相推讓。

  當看到平河在戰友第一次炸橋失敗後,他鑽到了橋面上的坦克下方,卻被坦克壓住了身體,無法點燃近在咫尺的炸藥包。他眼含淚水,要伍千里向他身邊的炸藥包開槍時,我的眼淚怎麼也無法控制,真的是淚流滿面,戴著的口罩一下全溼了。

  為了引開敵機的火力,餘從戎站在山頂朝著戰士們隱蔽的相反方向奔跑,幾架敵機追隨著他的身影,扔下了幾十發炮彈,他的身子頓時炸的如紙片在火光中飛舞,此情此景我只覺得心在戰慄,這是何等的一種情懷啊。

  還有噙著女兒照片、開著冒火的履帶車衝向敵陣的梅生,那翻滾著的車子被不斷炸響的'一刻,半截照片在炮火中輕輕飄落,梅生再也看不到可愛的女兒了。

  被密集的子彈擊中但在墜橋前打中炮彈並炸橋成功的伍千里,更是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戰鬥結束時伍萬里在報到時說的那句“第七穿插連,應到一百五十七人,實到一人”,我想這個資料再一次撕裂了觀眾的心。

  整部影片每一個場景都感人至深,我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如今的和平就是無數這樣的先烈用生命換來的,他們是最值得尊敬的人,讓我們在享受歲月靜好的同時銘記歷史。

  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15

  《水門橋》的故事脈絡與《長津湖》相承接,七連志願軍在結束了新興裡和下碣隅裡的戰鬥之後,前往美軍從長津湖撤往後方興南港的必經之路——水門橋,他們接到的任務是炸燬水門橋進而阻止美軍順利撤離。

  不同於上一部作品《長津湖》,《水門橋》開篇即聚焦於戰場,將觀眾迅速帶入到緊張的戰爭環境中。《長津湖》在戰爭正式打響前,還著墨於戰士行軍前的準備以及伍千里和伍萬里兄弟的故事,既有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也可以看到七連戰士行軍途中的種種生活細節,文戲與武戲相得益彰。隨著戰爭的逐步深入,伍萬里的個人成長成為一條重要的敘事線索,影片清晰地勾勒出伍萬里從桀驁不馴的新兵到愛憎分明的投射手的轉變。而《水門橋》則將鏡頭直接對準最核心的水門橋之戰,用絕大部分的篇幅來表現這場規模並不算龐大的戰役,敘事邏輯更加清晰明確。在敵我雙方軍隊規模、武器裝備、軍事後勤等條件對比懸殊的情況之下,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不畏強敵,三炸水門橋,書寫了在殘酷戰場上英勇犧牲的英雄史詩。影片不僅強化了從戰略規劃到戰術配合等大量對於戰爭細節的表現,更著重刻畫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為了國家利益拼搏犧牲的集體主義精神。

  在《長津湖》中,梅生出發時將女兒的照片帶在了身上,因被戰火燒掉了一角而自責落淚,《水門橋》裡的梅生最終銜著這張殘缺的照片,駕駛著燃燒的戰車一起消失在熊熊烈火中;同樣,為了掩護其他戰友,餘從戎用生命吸引著美軍飛機,隨後即犧牲在槍林彈雨中;還有狙擊手平河,為了完成炸橋任務,用身體將炸藥包送到美軍坦克的下方……如果說《長津湖》塑造出了梅生、餘從戎、雷公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讓觀眾看到了殘酷戰場外志願軍戰士生動鮮活的一面,那麼《水門橋》則讓這種個體的魅力與集體和國家更緊密地聯結在一起。《水門橋》的主角不侷限於某一個個體,而變成“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整個中國人民志願軍集體。影片塑造出的英雄群像豐富而完整,將個人的家國情懷與集體的愛國主義精神交織在一起。

  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16

  大年初一的早晨,爸爸媽媽帶我去電影院觀看了一部影片,片名是《長津湖之水門橋》,是延續《長津湖》的故事線。影片講述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水門橋戰役,對戰雙方是第九兵團和美軍陸戰一師。面對志願軍的強烈攻勢,美軍被打得節節敗退,落荒而逃,水門橋就是美軍撤退路線的關鍵點。第七穿插連三炸水門橋,最後英勇犧牲,只剩伍萬里一人生還。

  隨著抗戰情節的深入,我多次熱淚盈眶,第七穿插連為了炸燬水門橋,每個戰士都在拼命,都在為了完成任務而做好視死如歸的準備。伍千里說:“只要橋在,任務還在,美軍修一次,我們炸一次。”當時的長津湖,氣溫已近零下四十度,美軍外圍有先進的軍艦、鋪天蓋地的飛機、強大的陸戰師以及充沛的物資,反觀我們的戰士,武器上只有步槍、迫擊炮,他們日夜隱蔽在雪山坳裡凍得瑟瑟發抖,唯一的食物就是揣在懷裡凍得硬邦邦土豆了。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他們沒有退卻,毅然守護著我們祖國的疆土,這是一個多麼偉大而無私的壯舉哪。

  此時,我已流淚滿面。我不禁想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輩用血肉之軀鑄成的,我們要感恩生活,珍愛和平,銘記歷史,從小立志,作為一名學生,要把自己的使命與祖國的命運緊緊相連,努力學習,艱苦奮鬥,爭取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17

  今晚,我們看了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部影片主要講了: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與美軍在長津湖地區進行了直接的較量,迫使美軍撤離,而水門橋就是美軍撤離的必經之路,志願軍為了阻斷通行,在物資短缺裝備告急的情況下,與美軍周旋,“三炸三修”的故事。

  “沒有凍不死的英雄,也沒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軍人的榮耀!”連長伍千里那鏗鏘有力的話語,不停地在我的耳畔迴響,腦海裡也不斷地浮現著一個個英雄的壯舉。

  當看到平河被坦克拖拽、碾壓下,生命的最後一刻,還不忘側臉看向連長,告訴他“開槍”,我的淚水模糊了雙眼;當看到餘從戎全身被火燃燒著,卻依然選擇狂奔引走敵機,直到整個身子化成灰燼才終止,我的內心無比地震撼;連長伍千里隻身落入敵群,面對幾百個手握機槍的敵人,他沒有跪地求饒,而是從容地笑著,準備完成任務,不幸的是炮彈沒有爆炸卻被敵人接連擊中數槍,在即將墜落橋下時,他用手裡的機槍燃爆了炸彈……

  這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畫面,讓我看到了戰士們用血肉之軀,同暴風雪鬥,同坦克鬥,同燃燒彈鬥,同裝備最好的人數比我們多好多倍的美軍鬥……,他們沒有絲毫的猶豫、膽怯,而是忘我地無條件地完成任務!

  坐在暖室裡,外面也是正下著雪,讓我情不自禁地把七連戰士作戰的場面和自己比。比環境,我們不用到寸步難行的暴風雪中工作學習,然而吹著暖風的我們卻難有他們那鋼鐵般堅定的意志;比面對困難的勇氣,他們拖著受傷的身體,甚至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完成任務的決心和行動也沒有絲毫的動搖,而我們身體健康無礙,卻有很多理由將當前事擱置或拖延下去;比犧牲精神,梅生說:“我們的任務就是炸橋,他們修一次我們炸一次,哪怕只有一個人要完成任務。”從當兵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把生命交給了國家和人民。而生活在幸福的社會主義國家裡的我們,有時候為了個人利益卻很難取捨……。七連戰士的光輝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他們的英雄壯舉,讓我在今後的生活中有了榜樣和力量!

  水門橋之戰,給每一位觀眾上了一節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課。觀影現場,不斷傳來發自內心的驚歎聲、惋惜聲和陣陣的啜泣聲,從這些聲音裡我聽出了他們和我一樣地震撼和感動,同時也有對幸福生活的滿足和珍惜。

  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18

  水門橋是美陸戰一師撤退路上的咽喉要道。炸掉水門橋對於扭轉戰局至關重要。美軍在此設重防,易守難攻。想要炸掉它絕非易事。

  炸橋任務給了伍千里領導的第七穿插連。接到任務的七連沒有皺一下眉頭,立馬往水門橋方向奔去。

  此時大雪瀰漫,一行人行走在山上特別艱難,一個不小心就會摔到雪洞裡。大雪讓望遠鏡幾乎失去作用。艱難跋涉之後終於發現水門橋,橋下正在激戰。那是執行第一輪炸橋任務的志願軍。

  伍千里一聲令下,七連戰士加入戰鬥,開始營救炸橋的兄弟。敵人在橋上佔據地利,加上武器先進,營救任務異常艱難。

  第一輪炸橋任務的失敗赤裸裸地告訴大家這個任務有多艱鉅。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硬骨頭。可是如果不炸掉水門橋,後面的仗就更加難打。因為難打,所以更要打。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們的炸橋英雄們開始執行第二次和第三次炸橋任務。哪怕只有剩幾個人也要完成任務。這種勇敢無畏的精神已經載入史冊,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中國人砥礪前行。

  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19

  今天和同學去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我不得又一次感嘆和平的來之不易,以及抗美援朝軍人們的英勇善戰。

  中間有幾個片段令我記憶猶新,其中一個就是勇士們在準備炸水門橋前出發時一同凝望祖國的方向的場景——那座高高的雪山。是啊!祖國的方向,太陽昇起的方向,是那麼的明亮,可是他們要向相反的方向走,去迎接黑暗,迎接戰鬥,迎接犧牲。目的就是為了保護那東邊升起的陽光,那近在咫尺的祖國。

  或烈火燒身,最後一步也要趕到機關槍前,堵住槍眼。或不顧生死,看著扔來的手榴彈,為了保護隊友,果斷撲上去抱住。或不知疼痛,腿斷了,也要把訊號傳給傳令人。我在腦海裡一遍又一遍的浮現政治老師的話:這道題要回答的是抗美援朝精神——前赴後繼,不畏死亡,堅持不懈,無私奉獻……

  有的英雄長眠於雪山之下,被折磨人的暴風雪摧毀,也許至今他們還在異國他鄉。不過,我們帶回來的,我們要默哀,要崇敬,沒帶回來的,也希望他們能夠去往極樂淨土。感謝你們,是讓你們讓新中國在國際上有話語權;感謝你們,是你們保住了家門口,讓全國人民安全的生活;感謝你們,是你們珍貴的抗美援朝精神,讓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深受感染,永久銘記你們——我們的英雄。

  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小學生觀後感20

  大年初一上映了《長津湖之水門橋》,我對這部電影很感興趣,於是我與媽媽一起去觀看了這部電影。觀後,我熱淚盈眶,心潮澎湃,感慨萬千,真正感受現在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長津湖之水門橋》是《長津湖》電影的續篇。這部電影比《長津湖》更壯觀,主要講述了中國志願軍三炸水門橋,阻斷美軍退路,第七穿插連僅剩伍萬里都均英勇犧牲的故事。

  電影中戰士們的犧牲讓我熱淚盈眶:平河捨身炸坦克;餘從戎掩護戰友而壯烈犧牲;梅生開車撞死大批敵人;伍千里為炸燬水門橋而犧犧牲....他們不僅是一個個普通的中國戰土,而是一個個讓人敬佩的中國世英雄!

  我軍以少敵多,一百五十七人對戰美軍一萬四千多人,是什麼使我軍勝利?是戰士們奮不顧身!是戰士們的英勇頑強!是什麼使戰士們視死如歸?是戰士們對祖國的熱愛,是戰士們為下一代謀幸福的信心與決心!

  有祖國的地方就有中國戰士,有祖國的方向就有中國脊樑!《長津湖之水門橋》讓我深刻地明白了:每個中國戰士的心中都有祖國的方向!向著祖國的方向,中國人民志願軍打退了美軍。這是我們中國軍隊的力量!

  想想看,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那麼多中國戰士為了現在的美好拋頭顱,灑熱血,將自己的青春永遠定格在了那裡。他們向著祖國的方向前進著,為我們現在的生活打下了一條用鮮血鋪成的路。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想想看,在祖國的邊界線上,仍有一群戰士,他們不畏風雪,為我們的生命健康打好第一關,有五星紅旗的地方,就有中國的方向,有中國的方向,就有中國生生不息的希望!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長津湖之水門橋》讓我胸腔中熱血沸騰,我感受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勇頑強和熱血祖國。我也明白了,我要向著祖國的方向努力,努力奮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