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長征偉大的轉折觀後感(精選12篇)

最新長征偉大的轉折觀後感

  《偉大的轉折》講述了中華民族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晚年在一連串的政治挫折和軍事失敗後,面對國民黨內部的腐敗與分裂,痛定思痛,尋求新的政治力量的思想轉變過程。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長征偉大的轉折觀後感(精選12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新長征偉大的轉折觀後感1

  觀看了電視劇《偉大的轉折》一二集後,我的內心受到了強烈的震動。我對1935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黨一系列變革的意義有了更加切身的感受下面,我有幾點心得體會:

  一、無畏犧牲

  遵義會議作為長征路上以及中國革命路上的轉折點,具有其極不平凡的歷史意義。這座轉折之城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我雖然只看了第一集和第二集,但是後面婁山關的炮聲,赤水河底的浪濤,紅軍強渡烏江天險、四渡赤水的場景依然印在我的心中。我深深認識到,遵義會議這一偉大轉折是無數共產黨人、紅軍戰士為了革命勝利拋頭顱、灑熱血的偉大犧牲換來的。勝利來之不易,我輩當愈加珍惜。

  二、為國家獨立自主,初心不改

  在遵義會議前,共產黨人,特別是我黨的領導同志,關於路線問題和軍事指揮問題展開了前所未有的反思和討論。遵義會議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整個黨中央民主氛圍較為濃厚,有問題,開會解決。面對分歧,黨的領導人不是耍手段、搞內鬥,而是坦誠相待,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這一偉大轉折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的理想信念以及一切為了人民的偉大初心。

  三、實事求是

  從電視劇中,我深切的感受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共產黨人開始追尋實事求是道路上了,我相信在後續續集中,我會看到遵義會議我們黨選擇了實事求是。批判“三人團”的教條主義,確定毛澤東對於黨和紅軍的領導地位;我們以保留革命的有生力量為前提,多次調整路線,改變行軍路線。可以說,遵義會議的精髓就是“實事求是”,遵義會議之後,按照實事求是的精神,中國革命從此獨立自主地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

  遵義會議是偉大長征的轉折點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我一定會把遵義會議精神傳承下去,帶到工作中,堅持實事求是,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走好共產黨人新的長征路!

  最新長征偉大的轉折觀後感2

  翻開中國革命歷史,有這樣一支英雄隊伍,他們捨生忘死,堅守信念,他們為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徘徊在生死存亡的邊界,卻從未退縮,勇往直前,他們就是中國紅軍。

  由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中共長沙市委出品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偉大的轉折》於8月26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播出。該劇講述了中國紅軍在遭受湘江慘敗後,四渡赤水,粉碎敵人圍追堵截,在毛澤東等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帶領下走向勝利的故事。該劇一經播出,引起極大反響,歷史已隨時間漸行漸遠,由之產生的情愫卻始終無法消隱,在歷史這一偉大的課堂面前,所有的經驗教訓和豐功偉績都將是永恆的教科書。

  影片中,從紅軍波浪壯闊的歷史鬥爭中,我看到了以毛澤東為領導核心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紅軍的領導人,是如何在中國革命最危急的關頭,一步又一步地挽救了中國革命,一次次的絕地逢生,一次次的轉危為安。

  記得在影片的開頭,毛澤東這樣談到: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團結起來,才能戰勝這看似強大的敵人。是啊,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正是各路紅軍的互相策應,相互配合,才形成了“生死相依,同舟共濟”的合力,才使蔣介石圍殲紅軍的計劃得以破滅。最後的勝利是屬於我們的!中國紅軍的一聲聲吶喊響遏行雲,穿雲裂石。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永遠也無法想象硝煙瀰漫的戰場是何等的悲壯,在無數個本該月明風清的日子裡,有的卻是槍林彈雨,血染天空,背水一戰,置死地而後生。“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回首風雨來時路,漫漫征途,中國共產黨從荊棘載途中走來,為了中國人民的前途,為了中華民族的幸福,篳路藍縷,一路前行。

  為紀念這一偉大的歷史轉折和憑弔革命先烈,貴州省設立遵義會議會址,四渡赤水紀念館,遵義紅軍烈士陵園等多處緬懷革命先烈之地。紅軍長征在貴州的這一歷史扭轉了中國革命的前途命運,實現了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為後來的中國革命走向勝利,奠定了磐石基礎。艱苦卓絕的長征,留下了“革命理想高於天”的長征精神,是紅軍留給後世中華兒女的寶貴精神財富。光輝的`長征精神,將永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砥礪前行。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緬懷先烈,敬畏歷史,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也應以弘揚偉大長征精神為己任,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不斷走好新時代長征路,懷揣一顆赤誠與感恩之心,去恭候迎接美好明天的到來,不忘歷史,報效國家。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今天,中國共產黨正帶領中國人民,奔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偉大夢想引領偉大事業,在實現中國夢的路上,尤其需要用長征精神,堅定信念,永跟黨走,腳踏實地,勤奮學習,以增強為今後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增強本領,服務人民。讓我們在黨的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精學知識,為人民的健康,當好一個人民滿意的醫療工作者。

  最新長征偉大的轉折觀後感3

  2019年8月26日,期待已久的大型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偉大的轉折》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片,將於8月26日晚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振奮不已!

  湘江戰役後,紅軍雖絕地重生,但損失慘重,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數銳減至3萬餘人。此時,蔣介石已判明中央紅軍主力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的意圖,急忙調兵遣將進行圍堵,以阻止紅軍主力從湘黔邊境北上。但是,博古、李德仍然堅持原定計劃,準備率領紅軍繼續前進。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候,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會議,史稱通道會議。當時因情況緊急,會議的召開又是在行軍路上,人稱“飛行會議”,如果不是毛澤東堅決主張改變方針,所剩三萬多紅軍的前途只有毀滅。由此可以看出,沒有通道會議,就沒有通道轉兵,沒有通道轉兵,也就沒有貴州的黎平會議。因此,通道會議不僅挽救了三萬多中央紅軍,還為黎平會議和以後召開的遵義會議奠定了基礎,同時,“實際上開始了毛澤東在軍事上的領導”。此次會議是紅軍長征中一次具有戰略意義的偉大轉折,是紅軍從失敗走向勝利的'起點,在我黨我軍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事實證明,通道會議,雖是一次短促的軍事會議,卻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在紅軍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召開的緊急軍事會議,雖沒有采納毛澤東的改變戰略進軍的正確主張,但卻促成了行軍路線上的調整,不僅避免了全軍覆滅的危險,也引起了黨和紅軍高層領導人的深入思考,更為隨後的一系列重要會議的召開尤其是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的在黨中央的核心領導地位開闢了道路。

  長征,是中國歷史上驚天動地的壯舉,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程序中的巍峨豐碑。而長征的勝利,更是離不開共產黨人的革命理想與偉大信仰。《偉大的轉折》以紅軍長征為背景,以極具代表性的節點事件為切入口,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地展現了中國紅軍的精神風貌和頑強的奮鬥精神。慷慨激昂、波瀾壯闊、英勇慘烈劇情,更是唱響了共產黨人堅定信仰的讚歌,讓觀眾見證紅軍的智慧與英勇,深刻感受到紅軍為救國救民,不怕犧牲,不怕艱難險阻的長征精神。

  雖然《偉大的轉折》才播出兩集,對我確實感觸頗深,不僅學習到了更多的歷史知識,無產階級革命家身上那種樂觀、豁達、堅忍不拔的精神,今後將激勵著我努力工作、積極生活,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做一名紅色文化傳播者,講好遵義故事!

  最新長征偉大的轉折觀後感4

  “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炎夏已過,金秋將至,紅色戰爭史詩大劇《偉大的轉折》8月26日起在央視一套播出。而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活動的首部電視劇,再現當年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貴州省文藝界也收穫碩果,可喜可賀。觀看中,頗多感觸,為之一吐為快。

  中國近現代革命史中,發生過許多次影響歷史程序的事件,而其中之最為波譎雲詭、驚心動魄莫過於長征:中央紅軍歷經被國民黨大軍層層圍堵,遭受湘江慘敗,被迫在通道轉兵後於1934年12月進入貴州,直至1935年5月出貴州這6個月裡,真正改變中國革命命運的諸多事件在貴州這片西南高原逐一展開:歷經黎平會議、猴場會議、突破烏江、遵義會議、土城戰役、四渡赤水、扎西會議、遵義戰役、苟壩會議、南渡烏江、西進雲南、北渡金沙、會理會議等千難萬險、艱苦卓絕,中央紅軍在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下襬脫了敵軍的追堵攔截,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的計劃而使紅軍重獲生天。《偉大的轉折》就是描寫這一系列重大革命史實的影視作品,是一部高度現實主義的優秀紅色影視劇,是對當時社會的高度還原,忠誠於歷史、忠誠於事實,具有極為深遠的社會和歷史價值。這是筆者所認為的第一個“高”。

  第二個“高”是高傳承。《偉大的轉折》的播映不僅向全國觀眾展現了貴州壯闊奇麗的自然環境,淳樸敦厚的民風民俗,更展現了貴州革命老區人民對黨、對紅軍的高度支援和忘我奉獻;同時,在這樣的環境下,我黨我軍領導同志面對重重包圍之境,帶領紅軍隊伍靈活機動、絕處逢生,展現出政治上極為成熟的鬥爭水平和軍事上極為高深的戰略、戰術能力;充分展現出紅軍全體指戰員高度的革命犧牲精神。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當年如此,長征精神流傳至今仍然如此。筆者觀看《偉大的轉折》時曾聽到該片在拍攝時發生的一些事:在貴州松桃自治縣取景拍攝時,村民們拉起寫著“歡迎紅軍回家”的橫幅迎接劇組,自發籌資買了一頭牛慰問劇組,再現了當年群眾積極擁護紅軍的場景;在盤石鎮當造村紅石林景區進行取景拍攝時,當造村村民殺豬宰牛,為劇組送礦泉水、送水果、打餈粑等送到現場慰問劇組、參演官兵及全體工作人員;而在拍攝雪地行軍的戲份時,所有演員都赤腳穿草鞋在雪地上行走,零下十幾度的天氣,現場卻沒有一人逃跑或掉隊……軍愛民、民擁軍,這是我黨我軍數十年來始終擁有的優良傳統,無論戲裡戲外,都得到高度呈現。

  第三個“高”是高水準。《偉大的轉折》正式播映,是體現貴州文化自信的一個新高峰。這部劇製作精良,服、化、道高度專業、高度還原,選取了長征中最為光彩神奇的部分篇章,熱情歌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以赤誠初心和堅定信仰披荊斬棘、挑戰極限、戰勝強敵,創造奇蹟的偉大壯舉,濃墨重彩展現了中國革命和建立新中國曆程上的最為偉大的一次轉折。在哲學、軍事上都極具研究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筆者以為,該劇是貴州革命題材影視作品的一座高峰,代表了貴州文藝創作史上的一個高點,其在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與十幾年前上映的《長征》不相伯仲。

  本劇由中宣部主抓,被列為貴州省委、省政府“一號”工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活動的首部獻禮劇,由由貴州省委宣傳部出品;遵義市委、市政府,貴州廣播電視臺,省文聯,貴州向黔進旅遊文化(集團)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湖南和光傳媒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遵義市委宣傳部,長沙市委宣傳部,省作協,銅仁市委宣傳部,黔南州委宣傳部,匯川區委、區政府等聯合攝製,充分展現了近年來貴州正闊步邁向“文化高地”,並向全國人民展示文化自信的發展歷程和成就。

  在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途中,除了紅軍與敵人艱苦卓絕的鬥爭,還有紅軍隊伍與嚴酷的自然環境的鬥爭,也有我黨內部路線、方針的鬥爭,各種鬥爭錯綜複雜、變化多端,要把其中的脈絡梳理清晰絕非易事。本劇採用時間線性發展的表現手法,在時間推進中有條不紊而又條理清晰地推進故事(歷史)情境,導演和編劇對此類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把控能力也可見一斑。

  本劇由貴州省文聯、省作協歐陽黔森擔任總製片、編劇,歐陽黔森領銜創作過電影《倖存日》《曠繼勳蓬遂起義》《雲下的日子》《極度危機》和電視劇《雄關漫道》《絕地逢生》《奢香夫人》《二十四道拐》《星火雲霧街》等精品力作,他的作品曾四次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四次獲“金鷹獎”“飛天獎”,三次獲國家劇本大獎,還獲“金星獎”等獎項。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偉大的轉折》播映適值共和國華誕前的重要宣傳時期,實屬貴州省文化傳媒界在此特殊時期的全國宣傳一盤棋中搶得先手、拔得頭籌、佔得高位——這是第四個“高”。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舉國歡慶之時,貴州用《偉大的轉折》向祖國和人民獻禮,體現了我省宣傳文化工作想在前、做在先的高度政治責任感;並以此劇向老一輩英雄們致以崇高的敬意,永遠銘記歷史的豐碑,激勵人們心中懷信仰,腳下有力量,不忘初心,走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長征之路,走向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宏圖。

  初秋時節,“秋蔬舊採決明花,三嗅馨香每嘆嗟”,蘇轍此詩所詠決明子具有清肝明目之效,《偉大的轉折》必能成為在全國具有重大影響的歷史正劇和紅色精品力作,成為震撼人心的吶喊,成為我們自我剖析、自我革新的思考,成為“清明心靈”的一次文化盪滌。

  最新長征偉大的轉折觀後感5

  偉大的紅軍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缺少糧食、缺少醫療器具和藥品、沒有重武器和空軍支援,一個外國人(李德)不顧中國的實際情況,亂做決定,導致紅軍經過湘江戰役後,從起初的8萬多人減少到3萬多人,其中還包括傷病員在內。危機時刻,毛澤東帶病與其他領導人一起,與“三人團”進行了講道理、擺事實,最後力挽狂瀾,帶領紅軍轉折到了貧窮落後的貴州,走上了一條切合中國革命實情的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征之路,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

  中國有句俗話,叫一將無謀,累死三軍。中國的事情必須要結合中國的實際來做決定。如果都相信外國月亮比中國的圓,那樣會危害中國的發展。著名的國家領導人鄧小平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提出改革開放、給政策辦理特區發展經濟等。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從我記事開始:街道上面跑的小車,老百姓根本就是望塵莫及,最多隻能去坐長途公共汽車,每次買車票都要開後門;每個月的糧食都要搭雜糧;想吃月餅和糖都要票,穿的衣服都是穿大哥的;住房都是要靠單位按照職務進行分配......現在,再看看普通的老百姓家:自己修有大房子、銀行有存款、小汽車比比皆是......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帶一路等,把中國的經濟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對農村提出脫貧攻堅,不讓一個人掉隊,給老年人辦理低保,兩不愁三保障,讓老百姓得到實惠,改善和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我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必須要時刻牢記囑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發楊艱苦奮鬥的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在自己工作崗位上起到先鋒模範作用,紮紮實實搞好電力服務工作。

  最新長征偉大的轉折觀後感6

  偉大的轉折是一部革命歷史劇,是一部關於長征在遵義的重播再現,主要講述了紅軍在長征途中,從1934年12月進入貴州到1935年5月出貴州,歷經了被國民黨大軍層層圍堵到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央紅軍擺脫了優勢敵軍的追堵攔截,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計劃的故事。全劇以紅軍的生死存亡與毛澤東在軍事方面的成長為主線,圍繞紅軍在毛澤東同志的帶領下重振旗鼓,反敗為勝,逃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為核心,從宏觀的角度、以細膩的手法展現了毛澤東及紅軍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轉折,讚揚了紅軍戰士為救國救民,不怕犧牲一切,不怕艱難險阻的精神,歌頌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眾共產黨人堅定不移的共產主義信仰。

  中國近現代革命史中,在貴州這片西南高原改變中國革命命運的諸多事件逐一展開:歷經黎平會議、猴場會議、突破烏江、遵義會議、土城戰役、四渡赤水、扎西會議、遵義戰役、苟壩會議、南渡烏江、西進雲南、北渡金沙、會理會議等千難萬險、艱苦卓絕,中央紅軍在毛澤東的英明領導下克服了敵軍的追堵攔截,粉碎了國民黨對紅軍的圍剿計劃,紅軍獲得重生。《偉大的轉折》就是描寫命史實的偉大事業奮鬥歷史劇,是一部現代中國社會主義的優秀紅色影視劇,是對當歷史革命的原原本本還原,我們忠於歷史、忠於事實,《偉大的轉折》這部歷史劇具有極為深遠的社會和歷史價值。

  《偉大的轉折》是一部歷史高度傳承紅史劇。《偉大的轉折》的向全國人民展現了貴州奇特的美麗風景,淳樸敦厚的民風民俗,同時彰顯了貴州革命老區人民對黨、對紅軍的高度支援和忘我奉獻;同時,在這樣的艱難困苦的環境下,毛澤東帶領著紅軍隊伍靈活機動、絕處逢生,和敵對勢力展開博弈,充分展現出毛澤東的鬥爭水平和軍事上極為高深的戰略、戰術能力;充分展現出紅軍全體指戰員高度的革命犧牲精神。《偉大的轉折》在拍攝時發生的一些事,原原本本的展示了貴州的淳樸熱情。在貴州松桃自治縣取景拍攝時,村民們拉起寫著“歡迎紅軍回家”的橫幅迎接劇組,殺了一頭牛慰問劇組,今天的貴州人又再現了當年群眾積極擁護紅軍的場景;在盤石鎮當造村紅石林景區進行取景拍攝時,村民殺豬宰牛,為劇組工作人員送礦泉水、送水果、打餈粑等,村民們到現場慰問劇組、參演官兵及全體工作人員;而在拍攝雪地行軍的戲份時,所有演員都赤腳穿草鞋在雪地上行走;這就是當年紅軍真實的長征還原,貴州人民的淳樸是不可複製的,今天的貴州人依舊把淳樸品質傳承。

  《偉大的轉折》展現出高水準。《偉大的轉折》正式播映,是體現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自信新高峰。這部劇製作精良,選取了長征中最為光彩神奇的部分篇章,結合了實實在在的原汁原味的淳樸人民的熱情,熱情歌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以赤誠初心和堅定信仰披荊斬棘、挑戰極限、戰勝強敵,創造奇蹟的偉大壯舉,展現了中國革命和建立新中國曆程上的最為偉大的一次轉折,一次拯救新中國的關鍵。

  《偉大的轉折》必能成為在全國具有重大影響的歷史正劇和紅色精品佳作,號召我們的愛國情懷,讓我們帶著長征精神在新時代中國偉大使命建設中奮鬥,是一場精神上的激勵和洗禮。長征精神永傳承,牢記使命,不忘使命,讓我們繼寫中華民族的偉大篇章。

  最新長征偉大的轉折觀後感7

  《偉大的轉折》這部電視主要是說中國紅軍從1934年12月進入貴州到1935年出貴州的事,歷經千辛萬苦,最後粉碎蔣介石圍殲紅軍的計劃。

  看完這部電視之後,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決策,另一個是方向。

  首先對於決策,我們知道紅軍被迫長征的原因就是在反圍剿中的錯誤決策,李德、博古等人的錯誤決策,他們用蘇聯成功的方法來應對中國紅軍所面臨的圍剿,卻沒有真正瞭解中國的國情,盲目的般抄,沒有正確的結合我國當時情況,盲目的求勝,最後就被蔣介石抓住了機會,最終被迫長征,而在長征中這樣的錯誤也一再出現,例如強渡烏江等一系列的錯誤決策,導致由最先出發的八萬紅軍到進入貴州後只剩下的三萬多紅軍,而李德、博古等人卻還沒意識到自身的錯誤,還一直認為這只是因為自己軍隊的武器裝備落後所導致的。

  所以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一個正確決策的重要性,一個決策有時就是一個複雜的路口,你如果沒有細緻的思考便隨便選擇了一邊,那當你走完之後,你發現這是條錯誤的道路時,你想回頭,可能那時天空早已沒有了太陽,只剩下一條暗暗的道路。

  其次就是方向,我們知道,紅軍開始擺脫蔣介石圍剿的噩夢是從遵義會議以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後才開始漸漸擺脫的,對於指導思想,毛澤東也不是一味的捨棄蘇聯的思想,他會結合我國國情,細緻的分析最後得出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戰略方向,歷史給予證明這的確是一個符合中國紅軍的戰略方向,相信如果中國紅軍的領導者還是李德、博古等人的話,中國紅軍很大可能性是鬥不過蔣介石的,因為他們一直所認為的方向是與這個正確的方向是相反的,他們忽略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那就是“具體的事情具體分析”,而毛澤東思想恰好符合這一思想,所以,最後的紅軍才跳出蔣介石的包圍圈,最後又從新地走出了大山。

  對於個人來說,確定一個正確的方向,你便會有一個正確的行動開始,然而一個錯誤的方向折會伴隨你的一個錯誤的行動開始,而這個錯誤行動你不但不會獲得好處,往往還會伴隨一個傷口在你或你家人的生活上,讓你時刻感覺到當時自己的無知。

  最新長征偉大的轉折觀後感8

  黔北遵義,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一個世紀前因巴拿馬博覽會上的那一縷婀娜的酒香,讓她被世人知曉。她地理位置上屬雲貴高原,當地百姓常年奔走於境內崇山峻嶺間,所以體格矯健,性情爽直。但真正讓人們記住遵義的便是1935年的遵義會議!

  以前只是從書中知道在長征途中的遵義會議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對黨和軍隊的指揮權,加之四渡赤水後紅軍跳出敵人的包圍圈,所以遵義被稱為轉折之城。現在看了《偉大的轉折》之後,更加直觀、詳實地瞭解到:當年,紅軍面臨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採用靈活機動的戰術,為挽救整個中華民族,北上抗日,重出昇天!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作為共和國70華誕獻禮的電視劇《偉大的轉折》正是要我們“以史為鏡”!

  以史為鏡——要學習先烈們的長征精神。我們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意志,投入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熱潮中去。“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這是共產黨人追尋的方向。作為一名基層的黨員教師,我們也要有“我將無我”的勇氣,真正落實國家的教育方針,讓每一個孩子從懵懂無知走向全面發展。雖“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也該“上下求索”,力求孩子們學有收穫,自己也將不負昭華!

  以史為鏡——要學習先輩們的奮鬥精神。電影《王進喜》中,鐵人王進喜曾說“國家貧血就要落後捱打!”“哪怕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在他們忘我奮鬥之下,終於在北大荒為共和國打出了石油!用時下流行的話說便是:哪有什麼歲月安好,只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曾說“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像王進喜、保爾等眾多優秀共產黨人的事蹟,都可以濃縮為兩個字“奮鬥”,所以今天的我們都要爭做各行各業中最美的那個奮鬥者!

  以史為鏡——要做一個守住初心的人。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80多年前遵義的那次挽救中華民族的會議,讓世人銘記;80多年後的遵義再次因為兩人守住初心吸引著世人的目光:他,是隻為了完成讓生於斯,長於斯的百姓,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能吃飽飯這個簡單樸實的願望,便櫛風沐雨、披星戴月曆經千辛萬苦,最終修通“天渠”,讓當地居民不再餓肚子的八十多歲的老支書黃大發。他,是用一句震耳發聵的“讓我來,你退後”,在排雷場上把戰友推向身後,用自己的滿身傷痛換取當地百姓放心耕種的英雄戰士杜富國。

  他們都不曾忘記自己的初心。今天的我們更應該守住初心,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整個國家也必能聚沙成塔,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夢!

  最新長征偉大的轉折觀後感9

  8月26日,由中共遵義市委、貴州廣播電視臺等聯合出品的電視劇《偉大的轉折》在中央電視臺綜臺頻道黃金時段首播。應學校要求,上學期間不能看電視的我得到恩賜,寫完作業激動地坐在電視機前觀看這部偉大的作品。

  《偉大的轉折》共38集,以紅軍長征為背景,呈現了遵義會議、四渡赤水、突破烏江等場面。是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優秀電視劇首部展映劇目,以電視劇形式再現當年紅軍2500里長徵歷經貴州各地,同時在貴州各族群眾的擁護和地下組織的支援下,克服重重困難,最終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這部劇的偉大不光是再現了歷史,更是讓觀眾瞭解到中國革命成功的不易,教育我們倍加珍惜美好的今天。改革開放是一項長期的、艱鉅的、繁重的事業,必須一代一代人接力幹下去。革命先烈們創造了歷史,譜寫了新中國的篇章,沒有他們的付出就沒有和平的新中國,更沒有改革開放的今天。中國在改革開放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偉大的轉折》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之後中國的未來漸見曙光,最終取得勝利。作為當代青少年要在感悟時代、緊跟時代中珍惜韶華,自覺按照黨和人民的要錘鍊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遠、德才並重、情理兼修、用於開拓,在火熱的青春中放飛人生夢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業華章。作為中國的少年兒童,我們更要牢記使命,不忘初心。

  最新長征偉大的轉折觀後感10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慶典即將來臨,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開展之際,由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出品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偉大的轉折》在中央廣播電視臺一頻道黃金時段開播,意義非同尋常,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和強烈反響。作為一名黨史和文獻工作者,對這部史詩般鉅作的播出,充滿欣喜和期待,真是感觸良多。

  從1934年底到1935年春,中共中央和3萬紅一方面軍將士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長征轉戰貴州,透過召開以遵義會議為標誌的黨中央系列重要會議,排除了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開始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透過奪取強渡烏江、四渡赤水、遵義大捷等重大戰鬥戰役的勝利,紅軍取得了戰略上的主動,從而實現偉大轉折,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這段歷史波瀾壯闊、驚心動魄,蘊含的經驗和精神十分深刻、十分豐富,是中共黨史中最厚重的篇章之一。為實現向新中國70華誕獻禮的目標,中宣部和貴州省委領導高度重視,親切指導,為創作團隊如何忠實再現、生動詮釋偉大轉折指明瞭方向。以歐陽黔森、李偉等為主的編劇、導演、演職人員創作集體和各方黨史、長征史專家克服許多困難,共同努力,精益求精,終於在國慶前夕向廣大觀眾奉獻出一席精神大餐,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提供了一部學習中共黨史的生動教材。

  《偉大的轉折》亮點很多,僅從黨史文獻的角度來看,就有幾點值得分享的。其一是對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眾多重要歷史人物在歷史轉折關頭的作用及表現把握準確,刻畫比較深入細膩,特型演員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的。其二是對重大黨史事件的研究有新的發掘和新的認識,尤其是苟壩會議在毛澤東成為黨和紅軍領導核心中起到的關鍵作用有開創性的闡述。另外,該劇還充分吸收貴州黨史部門研究新成果,展現了中共隱蔽戰線傑出英豪犧牲烏江,中共貴州地下組織為紅軍四渡赤水作出重大貢獻等。其三是對國民黨蔣介石陣營,包括川黔軍閥頭面人物的描述比較充分,突破以往較表象刻板的手法。四是對貴州風土民情,歷史文化作了適當展現,多彩貴州,令人神往。

  回顧光輝歷史,展望美好未來。相信廣大觀眾特別是黨員幹部觀看《偉大的轉折》,會有許多思考和啟發。

  最新長征偉大的轉折觀後感11

  影片呈現在長征的危機關頭,中國共產黨人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透過革命,修正錯誤,努力尋找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在全黨全軍的擁護下,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點亮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明燈,領導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實現偉大轉折,一步一步走向勝利。這段歷史啟示我們,黨的領導核心是鬥爭中形成,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面對當今國際國內艱鉅複雜的、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堅決維護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這是我們新長征路上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實現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最關鍵的政治保證。

  “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敵眾我寡、敵強我弱,但兩軍對壘勇者勝,智者勝,更是得民心者勝。《偉大的轉折》給觀眾展示瞭如下歷史事實,黨和紅軍在貴州創建黨的組織和蘇維埃政權,開展土地革命鬥爭,關心和維護群眾利益,紀律嚴明。貴州各族群眾支援紅軍,擁護紅軍,幫助紅軍帶路、搭浮橋、籌軍糧、救護傷病員,10000多優秀青年參加紅軍,這段歷史啟示我們,無論革命還是建設,人民群眾的支援擁護是我們取得勝利的根本保障,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徵程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每個共產黨員都必須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一切為了人民,這是我們最強大的精神動力。

  血戰青槓坡、激戰魯班場、攻克天險婁山關,《偉大的轉折》向我們展現一場又一場激烈而殘酷的戰爭畫面。鄧萍、鍾偉劍,還有許多知名更多不知名的紅軍烈士為革命理想信念犧牲在貴州這片紅色沃土上,英雄忠魂永在,貴州人民懷念他們。貴州是長征精神的主要發源地,遵義會議精神的孕育地,這段歷史啟示並激勵我們,貴州各族人民一定會在黨的領導下,跟著紅旗永向前,繼承和弘揚革命精神,發揚新時代貴州精神,感恩奮進,奪取決戰脫貧攻堅、全面同步小康勝利,告慰先烈在天之靈。

  最新長征偉大的轉折觀後感12

  9.18日,光谷機電黨支部組織各黨員去遵義學習,在入住酒店時我觀看了為慶祝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電視劇《偉大的轉折》,該劇是一部中國近代歷史的革命歷史劇,主要講述的是毛澤東等革命元勳在紅軍長征的途中自通道轉兵以後,指揮著中央紅軍以東西馳騁,南北往返高度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最終粉碎數十倍國民黨軍圍追堵截而使紅軍重出生天的故事。其中講述了1934年12月進入貴州到1935年5月出貴州,歷經了被國民黨大軍層層圍堵,在長征中遭受湘江慘敗後的中央紅軍,被迫在通道轉兵進入貴州,之後經歷了黎平會議、猴場會議、突破烏江、遵義會議、土城戰役、四渡赤水、扎西會議、遵義戰役、等等歷程。千難萬險,艱苦卓絕,最後在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下,中央紅軍擺脫了敵軍的追堵攔截,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的計劃。透過遵義會議,形成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央新的領導集團,透過奪取烏江、四渡赤水、攻打遵義等重大戰鬥戰役的勝利,紅軍取得了戰略上的主動,從而實現了偉大的轉折、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關乎生死存亡的偉大轉折。

  看了三四集,有一點小小的感想。在當年那艱難的環境,險惡的時局中,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為首的革命家力挽狂瀾,在中國革命、中國共產黨、中國工農紅軍生死存亡之際,實現了偉大的轉折,走上了正確的革命道路,開啟了我黨我軍輝煌的歷程!現在是建國七十週年之際,在電視螢幕上重現這一偉大的歷史,讓我們跟隨電視劇情重走長征路,尋找革命先烈無私奉獻投身革命的偉大初心,具有很大的意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之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中國經濟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做為一名預備黨員,必須要時刻牢記囑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在自己交付的崗位上起到先鋒模範作用,紮紮實實搞好交付工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