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天宮課堂觀後感300字(精選15篇)

第三次天宮課堂觀後感300字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第三次天宮課堂觀後感300字(精選15篇),歡迎大家分享。

  第三次天宮課堂觀後感300字1

  星期四,我和同學們一起收看了中國航天“天宮課堂“,神舟十三號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宇航員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有趣的一課。宇航員們開展了許多太空實驗:“太空健身”、“細胞培養”、“浮力消失”,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亞平宇航員做的一系列關於水的實驗,水在太空中由於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現象。水膜張力實驗中,摺好的紙花在水膜表面轉動,慢慢綻放,簡直太美了!水球光學實驗中,水球中注入空氣後形成圓泡,水球和圓泡中的映象竟然一正一反!泡騰片實驗中,在水球中加入顏料和泡騰片後,水球中快速產生許多氣泡,慢慢變大成了“藍色水球”,就像我們的地球一樣,多麼的神奇啊!

  透過天宮課堂,我不僅學到了奇妙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空間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靠的就是先進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將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為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第三次天宮課堂觀後感300字2

  今天老師說神舟十三號要在太空上與我們直播,我們都很開心。

  在直播中先是介紹太空艙的結構和宇航員的休眠艙,然後又是太空中的小實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製作一個大水球。

  先是用一個放大鏡放到水裡面製作一個水膜,然後是用水袋往上擠水,把大水球變得很圓很圓,這樣就像一個凹凸鏡一樣,人在它的,前面就是倒過來的。然後再往裡面擠一點空氣就變成了一正一反的兩個宇航員,非常神奇。再往裡面放一個泡騰片,泡騰片的泡沫不會出來,而是在大水球裡面沸騰,再來一些顏料就變成了五彩斑斕的大水球。

  然後又是乒乓球實驗,同學們先是在地球上把乒乓球給放在水面上,乒乓球會浮起來。宇航員們在太空艙裡面把乒乓球放在水面上也可以浮起來,可是他們把乒乓球一往水裡按,乒乓球就浮在了水裡,這充分說明了地球與太空的差別,地球有重力,而太空中卻沒有重力。

  看完這次直播我體會到了,一定要好好學習,做祖國的棟樑之材以後會創造出更多神奇的實驗。

  第三次天宮課堂觀後感300字3

  今天老師帶我們觀看了神舟十三號的課程,各個地區的人都在觀看,有北京,濟南,山東等地方。神舟十三號創造了許多個第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個水膜因為沒有地球重力,水能飄在空中,用水衝一下又變成一個圓圓的水球。最有趣的是宇航員在裡面滴幾滴色素,從水球裡面放一個橘子形的`泡騰片。不一會兒就像吃了好多好多氣泡。不一會兒就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大。以前跟乒乓球那麼大,現在都有手掌那麼大了。

  葉光富叔叔給我們展示瞭如何在太空中轉身。他首先嚐試了直接轉身,可是轉著轉著他就飄起來了。然後他深呼吸一口氣,他選擇了深呼吸這個轉身,結果他只是跳了起來,沒有轉身。他給我們展示瞭如何在太空中轉身。第1種就是藉助工具轉身。第2種就是把雙手伸開。等轉身完後再把雙手伸回來。第3種是將右手旋轉就可以轉身了。

  這個實驗太神奇了,向所有宇航員致敬。這是多少人的夢想,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裡,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目光所至皆為華夏,五星閃耀即為信仰。

  第三次天宮課堂觀後感300字4

  3月23日下午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第二次太空授課。本次太空授課活動依然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各種科學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我們對科學的興趣。

  航天員們清晰的思路、流暢的表達和精準的實驗演示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不得不歎服他們過人的智慧,出眾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體素質,當然從中也能反映出他們勤奮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們的表現為我們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我們學習。

  星辰大海未止步,物換星移,歲月如詩,探索的步伐從未停止過,我們將以航天人為榜樣,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相信我們必能跨越星辰大海,實現更非凡的成就。

  第三次天宮課堂觀後感300字5

  八年前,航天員王亞平老師在聶海勝、張曉光老師的協助下開展了首次太空授課,在無數孩子心裡種下了航天和科學的種子。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在今天為我們帶來了難忘的“天宮課堂”第一課。

  在“天宮課堂”裡,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老師在空間站為我們展示了太空轉身、浮力消失、水膜張力、水球光學、泡騰片等實驗,讓人感受到無窮的樂趣與奧秘。在這麼多有趣的實驗中,我最喜歡的是水球光學實驗,當王亞平老師站在水球面前時,我們看見她的模樣是反過來的,這是因為水球相當於凸透鏡,王亞平老師透過水球呈現的是倒立。接著,當王亞平老師在水球中注入一個大氣泡時,她再次站在水球前,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她呈現出一正一反的樣子。這一現象真是太神奇了,在班級觀看的同學們不斷髮出讚歎聲,用熱烈的掌聲表達對科學的嚮往之情。還有好多神奇的實驗,我就不一一說明了,每個實驗都很奇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透過這次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少年強則國強,我也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有機會上太空旅行。“天宮課堂”向世界彰顯了我們的自信,祝願祖國愈加繁榮富強!

  第三次天宮課堂觀後感300字6

  在今天下午的跑操時間,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天空課堂,感觸頗深。

  不到六十分鐘的直播,卻由三位宇航員帶領我們認識了全新的太空生活,打開了我們的眼界,感受到了來自全新世界的奇妙和無與倫比。

  一個在失重環境中培育細胞的工作,只需要盯著顯示器,記錄資訊的工作,卻在我們眼中變得神奇而充滿夢幻色彩。培育的心肌細胞,雖說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個體,卻在哪一伸一縮的跳動中展現出生命的頑強和生命的夢幻色彩,在廣闊的太空中,這也是一抹活力的體現。

  一個由水膜進化成水球的奇妙實驗,在太空中綻放的紙片花,一管空氣便能在水球裡看到兩個相反的人像。這一切都只能在太空中看到的奇妙原理,增長了我們的知識,也給我們看到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這個實驗涵蓋的知識很廣,物理學中的表面張力都涵蓋的很清楚。我也是從中受益匪淺。

  透過這次的學習,我不僅學習到了知識,還明白了一些道理。現在的我們,生活條件優越,且夢想眾多。在一抹抹夢想之中,能實現的或許只有那麼幾個,但只要堅持,懷揣著對遠大夢想的信心,一定能有所發展,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

  第三次天宮課堂觀後感300字7

  12月9日,我觀看了“天宮課堂”,在60分鐘的課程中,神舟十三號的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在中國的空間站中為全國各地的`人講解關於太空的知識。這是中國空間站首次授課活動,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領域的技術高超,更標誌著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關於太空的前所未有的知識。

  在空間站的宇航員們為我們介紹了他們平時生活的地方、太空細胞學研究、太空轉身、乒乓球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實驗等等,並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科學原理。

  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創新和突破的背後,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艱苦奮鬥,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航天精神” 。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正如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出徵前所說,只要敢於有夢、勇於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射時刻,飛向屬於我們自己的浩瀚星空!我身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更要珍惜當下,把握機遇,努力學習,從現在做起,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努力!為祖國未來的發展添光加彩!

  第三次天宮課堂觀後感300字8

  今天下午,我們在學校觀看了《天宮課堂》。如果說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開啟這本書的智慧鑰匙。我深刻認識艱苦的條件錘鍊了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為了早日實現飛天之夢,不辭勞苦,日曬雨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付出巨大的犧牲。嚴酷的挑戰鑄就了航天人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煥發了航天人特別能攻關的精神。

  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縮,要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於勝利。就像航天人員要在嚴峻的環境中訓練一樣,那嚴峻的.環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只有改變自己,去攻破這個難關。

  第三次天宮課堂觀後感300字9

  我和爸爸一起,收看了“天宮課堂”。

  航天員工作生活場景展示

  第一個是生活場景展示。

  航天員老師帶我們來到了他們住的太空小屋,那裡有老師們睡覺的地方,還有許多相簿,還有許多老師們喜歡的東西掛在上面。一直往前走,還會到達他們的衛生間。可惜,我們不能看到衛生間內部長什麼樣。除此以外,這裡面還有航天員們喝水的地方——一個飲水機。還能看到老師們吃東西的地方,那裡有加熱箱、微波爐,甚至還有一個冰箱。

  太空小屋真是太好了。

  太空細胞的認識

  老師們給我們認識了太空細胞。

  第一幅是一個綠色的細胞,它一直在跳動;第二幅是藍細胞,也一直在跳動。看來,我們人類的細胞一直在跳動啊!

  水球光學實驗

  老師拿出了一個裝滿水的袋子,用注射器將它注射到了一個鏡子上,鏡子上立即出現了一個水光球。接著,老師又用注射器吸了些水泡,又將它注入了原來那個大水泡裡。然後,老師將臉放上去,大水泡裡看著是倒著的,小水泡裡看著卻是正著的,真是太有趣了!

  最後,我也想對航天員叔叔提問題——在太空中的時間,跟在地球上的時間是一樣的嗎?

  第三次天宮課堂觀後感300字10

  夏風微拂,為神舟飛船送行。浩瀚蒼穹,盼飛天英雄到來。

  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驚天動地的巨響過後,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託舉著載有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四號飛船,從大漠深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拔地而起,飛赴蒼穹。

  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也是中國人的第9次太空遠征。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訊息,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7秒後,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火箭騰空而起的時刻,天和核心艙和天舟貨運飛船組成的中國空間站正飛臨上空,等待著新家人的到來。

  乘舟巡宇,再探天河。全部由我國第二批航天員組成的飛行乘組將在軌工作生活6個月,主要任務是配合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與核心艙的交會對接和轉位,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等。

  建造屬於自己的“太空家園”,中國航天人接力奮戰了30年,中華民族也期盼了千百年。

  第三次天宮課堂觀後感300字11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訊息,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於北京時間6月6日11時9分成功開啟天舟四號貨物艙艙門,在完成環境檢測等準備工作後,於12時19分順利進入天舟四號貨運飛船。接下來,航天員乘組還將進入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後續,航天員乘組將按計劃開展貨物轉運等相關工作。


  6月5日10時44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這是中國空間站階段第3次載人飛行任務;5日17時42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經過6次自主變軌,成功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徑向埠,整個對接過程歷時約7小時。

  交會對接完成後,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從飛船返回艙進入軌道艙。按程式完成各項準備後,航天員陳冬成功開啟天和核心艙艙門,6月5日20時50分,陳冬、劉洋、蔡旭哲依次全部進入天和核心艙。

  天舟四號貨運飛船於5月10日發射,成功對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後向埠。它裝載了神舟十四號3名航天員6個月在軌駐留消耗品、推進劑、應用實(試)驗裝置和樣品材料、備品備件及部分載荷等物資。

  第三次天宮課堂觀後感300字12

  自古以來,人們對浩瀚的宇宙就充滿著遐想,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漸漸將探索的腳步邁向太空。但質疑的聲音也逐漸傳來:探索外太空是否是勞民傷財呢?

  時至今日,由於地球資源有限,世界上的航天強國紛紛將探索的腳步邁向外太空,而太空廣闊無垠,擁有豐富的空間資源,如高真空、太陽能、月球、微小行星等。

  此外,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gps導航系統便離不開航空事業的發展。近年來,航天技術在開發航天器高位置和高速度資源以獲取、傳輸和轉發資訊方面取得了明顯成就,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例如通訊衛星、遙感衛星的廣泛應用。

  另一方面,隨著軍用航天器的迅速發展,各種軍用衛星、載人航天器、彈道導彈與反彈道導彈等空間新式武器形成了一體化的太空戰場軍事系統,並將在聯合戰役中發揮重要作用。而眾所周知,沒有穩固的國防,我們的幸福生活就難以保障。

  沒有今天的投入就不會有我們明天的。航天事業的進步會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航天科技的應用會對人類產生重大的影響,只有社會不斷的進步,科技的不斷髮展,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

  第三次天宮課堂觀後感300字13

  從“兩彈一星”、“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天宮”攬勝、“天問”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遊蒼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進,中華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從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陽;中國人民目光所及,正在從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質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區域。

  “中國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實”。的確,浩瀚太空裡越來越多的中國航天身影,正在將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譜寫成探索太空的現實詩篇。根據安排,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們在軌駐留6個月,中國人將第一次在太空中度過春節。期待除夕守歲時,我們能夠第一時間聽到同胞來自太空的祝福。

  第三次天宮課堂觀後感300字14

  “河邊獨自看星宿,夜織天絲難接續。”自古以來,人們對星空就有極大的熱情。

  2021年是特殊的一年,中國人始終不改對宇宙、對航天事業的熱情,在航天領域捷報頻傳: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祝融號火星車完成既定巡視探測任務……這些都展示了一個泱泱大國的航天風範。在2022年初,我們中國人首次在太空過大年,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祝祖國繁榮昌盛,這展示了我們在航天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我為祖國感到自豪。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航天夢,我相信每個人小時候都曾仰望過浩瀚星空……我們嚮往著,嚮往著有一天能夠在宇宙徜徉,去領略那夢幻星空的景象,瞭解這個世界的秘密。小時候,我就幻想著有一天能夠飛向宇宙。也許,我也可以去欣賞地球、月球以及火星……

  祖國的未來需要我們去努力,我們必須以報效祖國為己任。為此,我不斷用航天精神激勵自己,刻苦奮鬥。神舟十三號的成功發射不僅為中國的科技進步提供了新的動力,還為我們青少年樹立了學習的榜樣。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棟樑,身為青少年的我們,更應該自覺地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踐行航天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三次天宮課堂觀後感300字15

  說起太空,人們大概想到的都是“火箭”“宇航員”“星空”……一類的詞語,卻不知道載人航天背後的精神。

  在《太空一日》文章中,楊利偉聽到火箭外部傳來的敲擊聲,沉悶而又富有規律。在後面,有關科技人員一直反覆的讓楊利偉聽不同的聲音。千萬多種不同的聲音在耳邊迴盪,他並沒有草草了事,而是一絲不苟地尋找著那個獨特的聲音。直至現在,有關部門還未能探究出這個聲音出現在哪。

  我們都知道飛船在上升過程中會有許多突發狀況。如果有前人告知還好,最起碼有了心理準備。而楊利偉呢?是首次上載人航天的宇航員,別說有人告知了,後面的人都等著他告知呢。所以他面臨的危險和恐懼比別人都要多的多,當船艙內出現“本未倒置”的情況時,後來的地板和天花板還都被改了,為了讓他們更好的適應這種感覺,這一處小細節也無不體現出了科學家們的體貼以及替他人著想

  從《太空一日》中讀出航天精神:一絲不苟,嚴謹、體貼……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方面,像宇航員以及科學家們學習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