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抗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500字(精選10篇)

基層抗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500字(精選10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吧,根據範圍的不同,事蹟可分為集體事蹟和個人事蹟。擬起事蹟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基層抗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500字(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基層抗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1

  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治療當中,關口前移,及時進行氣管插管可以減少病人因缺氧造成的死亡。在武漢的重症醫院裡就有這樣的一支支插管小分隊,冒著風險與死神賽跑,一次次為患者爭取生的希望。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其中的一位麻醉醫生。

  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光谷院區,17支醫療隊整建制接管了17個重症病區。來自同濟醫院和各醫療隊的18名麻醉醫生混編成一支插管小分隊,兩人一組,24小時三班倒。

  病床上的新冠肺炎患者60歲,有心臟病,幾天來在高流量吸氧的條件下,氧飽和度還始終處於低位,如果短期內得不到改善,就會因為缺氧造成多器官損害。

  待麻藥起效後,王晶晶摘去患者的吸氧面罩,此刻,患者只能靠體內儲備的氧氣維持迴圈,她必須要在30秒內將一根導管從患者口腔插入氣道。

  平時這樣的插管動作王晶晶已做過幾千次,但此刻,防護服、手套減緩了她的動作,眼罩、頭罩模糊了視線。

  精準快速,幾乎在同一時間,護士在導管近端接上呼吸機,患者的氧飽和度迅速提升至100%。監測儀器上的資料變化和聲音提示,插管成功。這次操作她們用了不到20秒。

  王晶晶是個85後,她總說自己是個遲到的戰士。春節前因為曾在工作中接觸了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進行了14天的隔離。所幸,最終核酸檢測為陰性。還在隔離期時,王晶晶就發出了請戰書。

  隨著危重症患者治療關口的前移,這些天讓王晶晶高興的是,有更多的病人可以拔管,脫離呼吸機的輔助。

  基層抗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2

  我們來認識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人民醫院的一位呼吸內科醫生——張恩莉,疫情暴發後,她第一時間跟隨貴州省援鄂醫療隊進駐鄂州開展救治。她說,疫情面前,每一位醫生都應該儘自己的一份力。

  在鄂州市中心醫院,四歲的小敏和媽媽已經在這裡住了一個多月。年前,她們一家六口從廣東回到鄂州老家過年,不幸全部感染新冠肺炎。剛來時,小敏病情較重而且不願吃藥,治療過程也不太配合。

  針對小敏的情況,張恩莉和醫療組商議,及時調整用藥劑量和品種,還給小敏買了小畫筆和紙張,讓孩子畫畫,幫助她放鬆心情。在她和隊友們的細心呵護下,小敏逐漸配合治療,現在她和媽媽都已痊癒,等待出院。

  作為第一批貴州省援鄂醫療隊的隊員,從2月1日進駐鄂州市中心醫院,張恩莉和戰友們已經奮戰了一個多月,作為呼吸內科的主治醫生,查房、診斷、調整治療方案,高峰期時,她每天要負責40多個病人。

  2017年,張恩莉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進修時,曾跟隨鍾南山院士學習。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看著自己昔日的老師、同事不斷衝上前線,張恩莉也早就做好了出征的準備。

  看到新冠肺炎中醫治療方案中提到了薏仁米,並不富裕的`黔西南州特意捐贈了10噸薏仁米讓醫療隊員們帶去湖北。截至目前,貴州省支援鄂州醫療隊共治癒患者766例。

  基層抗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3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正值新春佳節的大江南北進入了嚴峻的抗“疫”之戰。疫情動態不僅時刻牽動著千家萬戶的心,也開啟了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阻擊戰。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東昌里社區青年團員志願者周梓煜,第一時間主動請纓加入戰“疫”,自覺充當防疫工作的“宣傳員”和“戰鬥員”,帶上紅袖筒、拿起測溫槍、奮戰在社群防控一線,協助社群做好疫情網格化防控工作。

  他曾說:“我的工作是平凡的,身為抗疫戰線的一枚螺絲釘,做好了也不平凡”。周梓煜工作認真,耐心細緻,熱情大方,忠於職守,譜寫了優秀團員的時代之歌。他的突出表現,得到社群居民和黨群服務中心領導的肯定和讚揚。周梓煜的家長對於他堅持志願服務的行為也給予了極大的理解與支援,在此次抗擊疫情的志願服務中,父母的支援更堅定了周梓煜奮戰的信心和勇氣。

  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歸。在這場“戰疫”中,周梓煜就像一枚螺絲釘,哪裡需要就出現在哪裡,是他在寒風中紮根社群,不厭其煩勸導居民減少外出,是他在雨雪中依舊堅守,不知疲憊測量居民體溫,他用腳步丈量初心,用行動踐行使命。這些日子,感謝有你相伴。正是一個小小的“我”,構成了一個強大的“我們”,為社群的青年志願者們點贊。

  基層抗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4

  xx,稅務局青年志願者中的一員,面對疫情時她挺身而出,奮勇擔當,不懼險情,積極投身疫情防控的各項工作中,用自己的滿腔熱情感染著身邊所有人。

  積極響應,爭當疫情防控的志願者。作為禹澤苑小區的包聯志願者,她認真檢查每一輛、每一個進入小區人員的行程碼、健康碼,測量體溫,溫馨提示進出人員戴口罩、保持距離,配合小區人員開展工作。

  悉心部署,做好執行命令的組織者。為了保證工作、防控兩不誤,她統籌安排值班人員,採取“三班倒”的形式進行疫情值守排班。她一馬當先,率先垂範,在星期天的早上第一時間第一個站在疫情防控值守崗位,與社群工作人員、小區網格員進行對接,認真詢問值班流程,嚴格按照疫情防控的安排開展工作。

  溝通協調,甘做百姓安全的守護者。她認為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要打就打有準備的仗,她認真編制疫情防控注意事項,協調解決值班人員的飲水、吃飯、休息等問題。為確保交接班無縫銜接,她每天多次前往值班點檢視值班情況。

  像她這樣的青年志願者在夏縣稅務局這個大家庭還有很多,他們都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他們沒有感天動地的豪言壯語,只有樸實無華的默默付出,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新時代的青年志願者精神,踐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

  基層抗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5

  我們來認識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山東醫療隊的主治醫生郭海鵬,他出生於醫生世家,一家人五代從醫,他說,用仁心仁術救死扶傷是家訓,更是責任。

  正在用不太標準的武漢話跟劉爺爺交流的是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郭海鵬,劉爺爺今年86歲,在外院治療近一個月,因為病情加重被轉到這裡,醫療隊會診後,決定採用無創呼吸機治療,可被老人一口拒絕。

  對話中,郭海鵬得知,此前老人曾有使用無創呼吸機治療的經歷,但過程中感到不舒服,對此有了顧慮。但缺氧問題又急需解決,郭海鵬反覆勸說,劉爺爺終於放寬心同意試一試。3秒鐘,醫護人員快速置換鼻導管和加壓面罩。

  儘管郭海鵬的武漢話並不標準,但他溫暖的話語還是大大緩解了老人緊張的情緒,劉爺爺很快掌握了正確的呼吸方法,氧飽和度也從原來的80多提高到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齊魯醫院兩個病區,收治的是30多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大多數都是老年人,年齡的94歲。每天進入病區,問診、體檢、查血氣、心電圖檢查,他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做了十幾年的ICU醫生,他說,爭分奪秒搶救生命已成為一種本能。

  郭海鵬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期間,就讀於武漢大學,疫情發生後,郭海鵬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醫療隊。而其實他剛剛結束在美國哈佛大學三年的博士後培訓,回國還不到三個月。

  基層抗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6

  她是一名黨員志願者,她是一名基層黨員幹部,她是新臨社群黨總支書記,她的名字叫葛巍,是一名85年的基層黨員幹部。值農曆新春佳節,席捲而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打破了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為了加強疫情的防控工作,保障轄區居民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從大年初一開始,葛巍書記就一直帶領社群人員在一線積極開展防控疫情工作。取消休假,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一忙就是一整天,沒時間吃飯是經常的事,實在餓了就是簡單的泡麵一泡。因疫情緊張,她每天在所管的轄區裡不知道要走上幾個來回,對居民一遍一遍的宣傳,一天下來腳腫嗓啞的。因一直處在一線,怕回家不安全,就把她的兒子送到奶奶家,兒子也才10歲,經常打電話問媽媽什麼時候回來,一向堅強的'葛書記,紅了眼眶。此時的她也想回家陪陪兒子,但是心中的信念告訴她,此時社群的居民很需要她。掛了電話,葛書記又投入到了防疫工作當中。

  她不分晝夜堅守崗位,奔波在各小區的“戰場”上,接到上級有關部門給的武漢返新人員名單,她衝鋒陷陣,第一時間走進疑似人員的家中,事無鉅細的詢問情況,親自給他們量體溫,講述在家隔離重要注意事項,每天必進入疑似人員家中,仔細掌握情況。有些居家隔離人員急需新鮮蔬菜和生活必需品時,主動幫助購買,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在社群防疫工作站點上,她的身影從未消失過,主動發放宣傳單,主動送出愛心口罩,主動排查所有疑似人員資訊。

  基層抗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7

  2020年,一場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隨著疫情在全國各地快速擴散,市華豐家電有限公司黨員志願者張穎同志逆行而上,衝鋒在前,用無私奉獻的精神,彰顯了黨員本色,為抗疫防控阻擊戰貢獻著自已的一份力量。當得知社群防疫工作壓力較大,人員不足,正招募志願者的訊息時,她第一時間就報了名,並立即投入到五龍街道公園社群社群疫情防控執勤工作中。從2月8日起志願加入社群疫情防控工作,她每天都提前上崗,履職盡責。

  張穎總是和顏悅色、耐心勸導居民,連續幾天的工作,使她嘴唇乾裂,嗓子嘶啞。但她總是說:“我們應該站好自己的崗,擔好自己的責!”遇到一些居民拿的東西太多,她會主動上去幫助。對於年紀大、行動不方便的居民,她會幫助買菜,勸說居民少出門。當看到有居民口罩帶的不合格,總是不忘囑咐兩句。每天值班,她都堅守戶外,耐心引導居民,解答問題,並認真檢查出入證、查驗掃碼情況。

  她經常在值勤結束後,主動去查詢小區封閉口是否出現漏洞,當發現小區封口處的鐵絲網被人為破壞時,第一時間向上級彙報,減少隱患。

  她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在關鍵時期的使命與擔當,堅信上下一心,眾志成城,一定能打贏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張穎說:能在這樣關鍵的時刻,成為一名志願者,感到無比自豪!

  基層抗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8

  80後女民警xx,2004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涉外警務專業,能說一口流利英語,現為江岸區公安分局永清派出所武漢天地社群涉外警務室民警。

  1月29日,永清派出所組建“轉運突擊隊”,xx主動請纓。

  2月1日下午,派出所接到轄區社群求助,一名確診女患者的丈夫需要隔離。xx和同事敲開其家門,開門的六旬男子沒戴口罩。有些緊張的xx稍作調整,便宣講有關政策、詢問還有哪些困難,很快取得對方的理解配合。

  轉運車輛空間狹小密閉,民警轉運時風險高,能不能搞個“隔離倉”?xx找來塑膠桌布和透明膠帶,將車輛前後分隔封閉得嚴嚴實實。從此,所裡有了一輛簡易送治專用車。

  “曹警官,我們這有兩名密切接觸者,不肯去集中隔離點,還把社群幹部趕了出來,你快來看看吧。”2月4日下午4時許,xx接到轄區吉林社群求援電話,立刻和同事趕到該住戶家門口。

  社群工作人員說,這家男主人剛因新冠肺炎去世,女主人和兒子是密切接觸者。xx耐心勸說了半個多小時,母子倆最終同意隔離,隨民警和社群工作人員下樓。

  疫情發生以來,xx依法送治又溫情幫扶,是同事們眼中的“女漢子”,社群群乾親切地稱她為“曹姐”,她先後配合社群勸說、轉運“四類人員”十餘名,在“拉網大排查”中成功勸說轉運確診、疑似病例4人。

  基層抗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9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發生以來,山丹縣離退休幹部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周德善就是其中的一位。疫情當前,72歲的他不顧自身安危,心裡想的依然是人民群眾,想著再做點好事實事,做點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的事。

  疫情發生後,他主動找到中牧山丹馬場丹馬社群負責人,要求參加小區的執勤值班工作。他說:“雖然我已經老了,但還可以再做點實事,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在執勤時,他時刻以一名老黨員、老幹部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協助社群幹部認真開展資訊登記、體溫測量、勸導居民科學防控等工作,熱心向社群居民宣傳防控知識,提醒大家及時戴好口罩。

  他還主動發揮自身優勢作用,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引導工作。在帶頭遵守疫情防控有關要求的基礎上,他教育引導身邊親友科學認識疫情、有效預防疫情,正確辨別不實資訊,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同時他用稿紙工工整整撰寫了一封《致丹馬小區全體住戶的一封信》,並影印20餘份,張貼在小區內醒目的地方,引導居民提高自我防護意識,遵守疫情防控規定,配合小區防控工作,有效遏制疫情傳播。

  疫魔無情,人間有愛。周德善以一名普通黨員的身份默默參與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老黨員、老幹部對黨的無限忠誠,彰顯了一名老幹部的為民情懷和責任擔當。

  基層抗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10

  xx是xx鎮xx村的一名外出流動黨員,在xx區創辦了一個家俬企業。去年年前回到老家xx村下洛組過春節。本來按照往年的慣例是過完春節後農曆初六就要回到xx企業開工生產。由於突然來臨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作為在外面見多識廣的一名黨員,他知道這個病毒的巨大危害性。需要和廣大村民開展積極的防控預防措施。為維護好家鄉村民的身心健康,他放棄前面預定的行程安排。在過完年後第一時間主動和xx村黨支部、村委會請纓,和其他村委幹部、黨員志願者一道深入村民家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的預防措施宣傳,發放一封信等宣傳材料;在監測點值守登記資訊、測量體溫,記錄情況,後勤服務。

  從農曆正月初二開始,xx就在xx村的下洛卡點值守,積極開展聯防聯控工作,嚴格認真檢查過往車輛、人員,並對車輛人員資訊進行詳細登記,提醒過往行人佩戴口罩,做好自身防護。在一次排查中,一位過往的婦女透過測量體溫達到37。6度並帶有一點感冒和咳嗽。該名婦女當時也很緊張並手足無措。xx來不得多想。做了一些簡單的防護後,馬上開車把該名婦女送到鎮中心衛生院檢查。透過檢查是該名婦女因為是生理期造成體溫比較高,排除危險後,他懸著一顆心才放下來。下洛卡點是通往龍化、白鵝、黃麟的通道,車多人多,截止2月3日下洛卡點共檢查車輛和人員達230多人次。每次有不配合檢查的人員,xx都耐心細緻做好解釋。卡點檢查的人員都是分散在各個屋場的黨員幹部,為有效節約時間和防止人員來回走動的不方便。xx就安排他的老婆統一做好飯送到卡點上和供應必要的茶水。

  全鎮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攻堅戰打響以來,為有效解決防疫一線急需的N95口罩、消毒用品等物資和經費緊缺的問題。在2月1日xx又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積極響應黨委政府的號召捐款10000元用於鎮抗擊肺炎病毒疫情防控。xx做到了在國家危難的時候。祖國利益高於一切。做到不計報酬、不懼危險,充分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有效築牢了人民群眾的生命防線。守護好人民群眾安全。讓黨旗高高飄揚在抗疫防疫的第一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