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500字(通用9篇)

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500字(通用9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過事蹟吧,根據範圍的不同,事蹟可分為集體事蹟和個人事蹟。那麼相關的事蹟到底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500字(通用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1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正值新春佳節的大江南北進入了嚴峻的抗“疫”之戰。疫情動態不僅時刻牽動著千家萬戶的心,也開啟了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阻擊戰。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東昌里社區青年團員志願者周梓煜,第一時間主動請纓加入戰“疫”,自覺充當防疫工作的“宣傳員”和“戰鬥員”,帶上紅袖筒、拿起測溫槍、奮戰在社群防控一線,協助社群做好疫情網格化防控工作。

  他曾說:“我的工作是平凡的,身為抗疫戰線的一枚螺絲釘,做好了也不平凡”。周梓煜工作認真,耐心細緻,熱情大方,忠於職守,譜寫了優秀團員的時代之歌。他的突出表現,得到社群居民和黨群服務中心領導的肯定和讚揚。周梓煜的家長對於他堅持志願服務的行為也給予了極大的理解與支援,在此次抗擊疫情的志願服務中,父母的支援更堅定了周梓煜奮戰的信心和勇氣。

  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歸。在這場“戰疫”中,周梓煜就像一枚螺絲釘,哪裡需要就出現在哪裡,是他在寒風中紮根社群,不厭其煩勸導居民減少外出,是他在雨雪中依舊堅守,不知疲憊測量居民體溫,他用腳步丈量初心,用行動踐行使命。這些日子,感謝有你相伴。正是一個小小的“我”,構成了一個強大的“我們”,為社群的青年志願者們點贊。

  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2

  “你好,我是一名大學生,想申請當一名志願者。”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是一名大學生擲地有聲的請戰書。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返鄉在家的大學生王文靜,沒有宅在家裡,而是主動加入到社群防疫工作中來,自此在防疫一線中出現了一道靚麗的彩虹,用青春和熱血守護著這片土地。

  返鄉大學生王文靜,現就讀於西安培華學院,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本來她可以像其他學生一樣放假在家,足不出戶,但她懷揣著勇於擔當的理想信念,利用學習後的閒暇時間,主動找到當地的北安社群,承擔起了社群資訊錄入工作,積極主動投身到社群抗擊疫情的戰役中,她在疫情防控期間,負責對返隆人員、居民入戶排查表和對隔離人員進行體溫資訊錄入工作。

  “隔離不隔心”。在此期間,她還跟隨社群幹部走家入戶為居家隔離人員送去所需物品,為兒童送去書籍。同社群工作人員進行疫情排查,發放防控宣傳單頁,貼上隔離通知單,提醒社群居民戴好口罩、減少外出,不要到人員密集場所,加強個人防護。王文靜工作積極細緻,對內資訊錄入,對外宣傳排查,不僅彰顯了當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還得到社群居民和社群幹部的一致好評。

  年輕的大學生王文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詮釋了當代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致敬“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逆行者。

  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3

  2020年,一場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隨著疫情在全國各地快速擴散,市華豐家電有限公司黨員志願者張穎同志逆行而上,衝鋒在前,用無私奉獻的精神,彰顯了黨員本色,為抗疫防控阻擊戰貢獻著自已的一份力量。當得知社群防疫工作壓力較大,人員不足,正招募志願者的訊息時,她第一時間就報了名,並立即投入到五龍街道公園社群社群疫情防控執勤工作中。從2月8日起志願加入社群疫情防控工作,她每天都提前上崗,履職盡責。

  張穎總是和顏悅色、耐心勸導居民,連續幾天的工作,使她嘴唇乾裂,嗓子嘶啞。但她總是說:“我們應該站好自己的崗,擔好自己的責!”遇到一些居民拿的東西太多,她會主動上去幫助。對於年紀大、行動不方便的居民,她會幫助買菜,勸說居民少出門。當看到有居民口罩帶的不合格,總是不忘囑咐兩句。每天值班,她都堅守戶外,耐心引導居民,解答問題,並認真檢查出入證、查驗掃碼情況。

  她經常在值勤結束後,主動去查詢小區封閉口是否出現漏洞,當發現小區封口處的鐵絲網被人為破壞時,第一時間向上級彙報,減少隱患。

  她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在關鍵時期的使命與擔當,堅信上下一心,眾志成城,一定能打贏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張穎說:能在這樣關鍵的時刻,成為一名志願者,感到無比自豪!

  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4

  李彬赫,中共黨員,2006年8月參加工作,現為市軍休五所辦公室副主任。一個黨員一面旗,一個黨員一道崗。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衝鋒在前、主動作為,為軍休幹部築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在戰疫一線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李彬赫在接到所裡下達全體幹部職工的疫情防控工作任務後,果斷捨棄在家裡的春節假期生活,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他主動請纓參與門衛安保執勤、政策宣傳教育、殺菌消毒多項工作;對進出人員進行嚴密排查,確認每一個住戶的資訊,每天定期五次消毒;參與擬定《致全所軍休幹部的一封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識手冊》等相關資料,利用微信群、簡訊平臺、宣傳欄等平臺宣傳防控知識;積極向社會和身邊的群眾宣傳有關疫情防控相關資訊,號召積極轉發國家有關宣傳報道,不信謠、不傳謠;針對個別軍休幹部的煩躁情緒,他利用上門送資料等機會開展心理慰藉服務,增強軍休幹部對疫情防控的信心。

  李彬赫不僅是一個疫情防控工作的“放心人”,更是廣大軍休幹部的“暖心人”“熱心人”。工作中,李彬赫發現軍休幹部普遍反映出行困難、身體不便,購物買菜等難題後,為了方便軍休幹部,更大限度的減少人員流動,保證軍休幹部的生產生活要求,他第一時間向所領導彙報情況,最終所裡集中統購一批新鮮蔬菜發放到軍休幹部手中,讓軍休幹部和家屬感動不已。

  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5

  郭騰,現任蘭州新區西岔鎮漫灣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駐村7年來,該同志堅守黨員初心,勇擔幫扶使命,認真履行駐村工作的各項職責,在漫灣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等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中,紮實開展工作,真情實意解決群眾的難題,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被蘭州新區西岔園區授予“脫貧攻堅優秀駐村工作隊隊長”榮譽。

  特殊時期,最顯擔當。面對蘭州新區突如其來的疫情,郭騰同志在接到通知後,第一時間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投入疫情防控,嚴格落實各項管控措施,與醫護工作者們有序做好消殺、資訊登記、健康碼查驗、現場秩序維護等工作。入戶排查時隨身攜帶小廣播,宣傳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和防控知識;讓村民瞭解疫情、明白形勢、自覺配合;勸導村民不外出、不聚眾、不嘮嗑;引導村民相信科學、不傳謠、不造謠,切實穩定人心、樹立信心。在漫灣村核酸檢測現場,總能聽到他耐心引導群眾的話語:“保持一米距離、戴口罩、不要聊天。”疫情發生以來,他每天為防疫點和宣傳隊的駐村幹部、駐村工作隊員送食物、飲用水,有需要採購物資的村民,只要電話告知需要的東西,他都會想方設法為村民提供幫助,得知村裡五保戶付君濤等8戶困難群眾家中食材儲備不足後,立即為他們送去了米麵油和蔬菜。

  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郭騰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挺身而出,奮戰在疫情防控的“疫”線陣地,用情用力共築守護人民群眾健康的“防護牆”。

  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6

  新冠病毒,體積雖小,影響卻一點也不小。它如一塊巨石墜入水中,把我們平靜的生活打破了。而此時,也湧現出了一批批英雄不畏生死,逆流而上,衝在了一線。吳紅衛就是其中的一位。

  吳紅衛,晉城市人民醫院急診科的一名主治醫生,主動請纓加入了我市的援鄂隊伍。在他剛到湖北開始加入急救工作時,身體極度不適,壓抑的工作氛圍和艱苦的工作條件,以及密不透氣的工作服壓得他幾乎要趴下。因為每天至少要工作六個小時,而且在這期間,不能喝水,不能吃飯,不能上廁所,再加上嚴實的防護服使得他都感到呼吸困難,護目鏡也相應地因這樣的高溫而被蒙上了一層薄霧,視線模糊,這樣導致平常簡單的操作都變得異常困難。但這些都沒有把他嚇倒,吳紅衛堅持了下來,併為自己能在國家危難時機而盡力感到無比欣慰。

  經過幾天的適應,吳紅衛逐漸適應了這樣的工作環境,但他又面臨新的考驗。醫院重症患者90%都需要呼吸機的支援,而大多數患者又都是老年患者,他們精神萎靡,求生慾望極低,這既影響了醫生的情緒,也不利於他們病情的早日康復。所以吳紅衛不僅要監護病人的治療工作,還得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給病人進行心理治療。他在日記中寫道“進入病區的前幾天,我整個人都是崩潰的”,但是,他心中有信念,他把救死扶傷看作是一種高尚的事業,看作是自己應履行的職責。他始終工作在一線,他的誓言是“不勝不歸”。

  這就是今天我要稱讚的抗“疫”英雄吳紅衛。他大愛無疆、他醫德高尚,他用自己的身軀為我們隔離病毒,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恪盡職守。他是新冠病毒的剋星,他是我們晉城人的驕傲。我們等著你的早日歸來!

  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7

  戰爭,那是人們所反抗的行為。病毒,那是令人畏懼惡魔。當年的非典,讓人毛骨悚然。如今悲劇重演,疫情打破了安寧。有多少人因為他,不能和家人團圓;有多少人因為他,依然奮鬥在抗“疫”前線;又有多少人因為他,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有這樣一位院士,帶領著全部同志在病危前線戰鬥,每天早晚不停的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就是武昌醫院的院長劉智明。1月21日,劉智明接到任務,他所在的武昌醫院即將接收499名肺炎患者。不眠不休的三天,劉志明實在忙不過來。醫院的擴建,醫護人員的調整,床位的增加,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劉智明的確認,他實在忙的不可開交。

  春節前夜,劉智明的`身份徹底變了,與病魔抗爭的他,如今也躺在ICU的病房裡,CT中顯示,他的肺部已被嚴重感染。即使這樣,病房中的他依舊馬不停蹄,一會兒打電話問同事病人接收進來了沒有,馬上又回覆資訊詢問院內感染防控怎樣。面對同事的關心,他說道:“我是院長,我丟不下!”還囑咐道同事不叫擔心他,等他康復還會再與大家並肩作戰。

  劉智明的妻子,是光谷院區的一位護士長。妻子很想來照顧劉智明,但他每次都回答道“不要”。劉智明知道讓妻子留在崗位,會讓更多的人有生的希望。劉智明卻不知道自己再也無法與同事們並肩作戰。2月14日他的病情突然惡化,被轉入其他醫院進行搶救。直到2月18日上午,他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劉智明這個名字我們也會永遠的記在心中。

  無論多麼漫長黑暗的夜晚,黎明也終究會到來。疫情尚未結束,堅持還要繼續,讓我們為還在抗“疫”的英雄們加油!

  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8

  在2020年這個非常不尋常的春節,出現了很多讓人耳熟能詳的人,如我們的鐘南山院士,但更讓我感激的卻是那默默無聞的普通人士。他們沒有同一線的醫生們一起並肩作戰,卻給一線人員提供了許多動力。

  那是在疫情期間的一個下午,一個年輕的小夥子,用他有力的臂膀拿著十個盒子來到了派出所的值班室,他匆匆地跑進了派出所。手裡小心翼翼地捧著手上寶貴的物品,在他的眉目間,我們可以看出他堅毅的決心,從他那炯炯有神的眼中,可以看出他堅定的目光,他邁著沉穩的步伐,可見他堅決的決心,一定要為國家出一份力。當工作人員匆匆抬起頭只瞄了他一眼時,他就已經放下東西準備離開了,當工作人員準備道謝時,他已經毫無蹤跡了。兩個民警立刻放下手頭的工作,急忙的跑了出去。而民警也只是看見那年輕人留下的一個匆忙的背影。民警這時眼睛瞬間明亮起來,用感激的眼神,看著他的背影,用敬禮以表感謝。原來,那小夥子送來了可以溫暖人心的口罩。他的相貌十分普通,但他卻做著不普通的事。

  不久後,公安局中又出現了那個震撼人心的人影,他又向警方捐獻了4500個口罩,但仍舊是放下口罩就匆忙的離開了。他的心依舊是那麼的堅定,為國家做貢獻,但不求回報。

  我們在疫情期間,不僅要感謝救死扶傷的醫務人員,也要感謝那些默默無聞,做好事不留名的人。我相信我們中國一定可以戰勝疫情,因為中國不僅有醫護人員,更有民族的凝聚力,我們每個人都為了國家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中國加油。

  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9

  “徐書記,在我困難的時候,黨和政府幫助了我,現在國家有困難了,我也沒有錢和物捐,但我得出一份力,每天看你們都這麼辛苦,我也想幫你們分擔一點……”這是濠城鎮馬田村一個貧困戶說的話。

  劉素俠是馬田村的貧困戶,家裡只有她和兒子兩個人生活,因為兒子患上尿毒症,高昂的醫藥費致使她家成為了貧困戶。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沒幾天,劉素俠就找到馬田村的書記,積極要求加入到志願者隊伍裡來。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劉素俠時刻關注著疫情發展,心裡想著幫著村上出把力,但卻不知道該怎麼辦?恰在此時,她看到村幹部拿著喇叭到處宣傳,心想:這樣簡單的活我也能幹!於是就迅速找到馬田村的黨支部書記,要求給自己分任務。她每天早上七點鐘就開始用小喇叭宣傳預防新型冠狀肺炎的知識宣傳,早中晚在村裡宣傳三次,其餘時間就把喇叭放在人容易扎堆的地方宣傳,然後她自己就到馬莊橋頭卡點值勤,任何外村的人都甭想從她那個卡點進來,用她的話說:我不能讓外來人員把病菌帶我們村來。

  在劉素俠的先進事蹟鼓舞下,越來越多地村民主動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一線上來,他們有的加入到疫情防控值守,有的加入到排查登記,有的參與防疫知識宣傳,有的沒時間加入到“戰疫”當中的村民,就捐錢捐物,這些志願者們共同匯聚成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合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