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通用10篇)

2022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通用1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事蹟吧,事蹟具有觸發力大、感染力強的特點。那麼事蹟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2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通用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1

  黨有號召,必有行動。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財務科負責人劉棠同志在10月23日接到上級要求下沉的命令後,立即來到所在的建蘭路街道吳家園社群報到,配合社群開展各項疫情防控工作,用行動踐行志願服務精神,為築牢抗擊疫情“防火牆”貢獻自己的力量。

  由於所在社群下沉幹部較少,志願者人數不足,劉棠同志不顧曾受傷骨折的腳傷,主動申請到值守難度較大的老舊小區開展工作。這個小區屬於三不管樓院,沒有物業管理,沒有門衛,管控難度很大,她擔負起了這個重任,像所有志願者一樣穿著紅馬甲,佩戴中心發放的志願者胸牌。“疫情防控,請大家主動做好防控工作”,xx市市政工程服務中心紅色的宣傳標語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迎風飄揚,她成為銅牆鐵壁的“守門員”。積極給小區居民宣傳防控政策,在醒目的位置張貼標語,每天對小區進行消殺,勸導大家非必要居家不外出,並協助社群為每一戶居民辦理出入證,攙扶行動不便的老人,不厭其煩的提示大家“麻煩出示一下健康碼和出入證”、“為了您的安全非必要請不要外出”“請帶好口罩做好登記”。她不俱危險,全員核酸檢測中,積極配合社群主動到核酸檢測現場維持秩序,經常從清晨一直忙碌到深夜,嗓子喊啞了,腿和腳也腫了,瓢潑大雨中,她依然堅守。

  小區居住的多數為老年人,不會使用手機,要求出示健康碼時都會很抗拒,她會在第一時間給予幫助,耐心細緻地給大家解答各種問題,“多一點耐心,多一點善意、多一點尊重、多一點理解,”她始終耐心細緻的工作得到了小區居民的理解和認可。從一開始居民不理解也不配合到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她勇於吃苦不怕累,樂觀向上的心態,展現勇於擔當,樹立了為人民服務的良好形象。在她的勸導下居民們開始儘量居家不外出,主動配合出入登記,出示健康碼和出入證,積極聽從社群安排有序的做核酸檢測。她用實際行動切實築牢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防火牆”,守護健康家園。

  由於社群人員不足,志願者較少,除了負責小區值守,每個志願者還要到社群進出口卡口值守,卡口是重要的防疫關口,人流車流量大,要對進出人員逐一進行測溫、查驗健康碼、行程碼,責任重大,值守強度高,她經常卡口值守結束,來不及吃飯休息就匆匆趕到值守的小區。由於小區值守只有一個人,有時一天要堅持十幾個小時,腰痠背痛,本就受過傷骨折的腳經常隱隱作痛,回到家筋疲力盡,和孩子講話的力氣都沒有。劉棠同志的愛人是一家大型超市的負責人,平時工作繁忙,疫情期間負責市民的生活必須物資保障,更是奔波在防疫的一線。這些天兩人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對即將中考的孩子也無暇照顧,孩子經常不能按時吃飯,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年邁的母親就住在附近的小區,值崗路過家的視窗,媽媽在裡面,他在外面,匆匆看一眼是否有母親的身影,就得離開。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她說: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社群百姓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重於泰山,看到他們就像看到自己的家人,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要儘自己的力量為防疫做點工作,是義不容辭的。

  11月6日,最低氣溫零下八度,降雪又降溫,正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這對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來說是極大的考驗。一大早她不顧疼痛的左腳,頂著凜冽的寒風、滿天的雪花,趕到值守的小區,在風雪中堅守,堅決守牢疫情防控防線。陣陣寒風讓她打起寒戰,小區的居民看到她紛紛說:“下這麼大雪,你快回去吧,我們乖乖地不出門,你千萬別凍感冒了。”在那一刻,她的心裡暖暖的,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更是為自己加油鼓勁,不能退縮!

  防疫和業務工作兩不誤,劉棠同志負責單位重要的財務工作,始終堅持認真細緻嚴謹的工作態度,白天堅守在一線防疫崗位,但業務工作也不能耽誤,經常在電腦前忙碌到深夜完成工作任務。作為科室的負責人,她始終牽掛著每一個人,每天都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注意防護保暖,給大家鼓勁打氣。中心下放給職工防護物資,心裡牽掛著大家的她,第一時間趕到中心領取分發物資,和徐龍同志一起組織將防疫物資及時送到科室每一個成員手上,讓大家感受到財務科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春可期,山河定無恙!一個志願者就是一座防疫堡壘,在這場與疫情的戰鬥中,劉棠同志不忘初心,以實際行動展現了市政幹部的責任與擔當,奮勇當先、頑強拼搏,履職盡責,為奪取疫情防控勝利和保障財務工作的順利進行竭盡全力,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2

  2月19日爸爸作為業務骨幹被抽調到感染性疾病科去治療新型冠狀肺炎病人了。聽說這個病毒很厲害,會有生命危險,我擔心地問爸爸:“爸爸,能不能不去呀。你就在家陪我學習,玩耍,我們一家人安全幸福的在一起,不好嗎?”

  爸爸斬釘截鐵地告訴我:“不行,爸爸是科室的醫療組長又是年輕黨員,必須得衝鋒在前。雖然在家很幸福,但是為了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爸爸必須堅守在抗疫一線。”

  從爸爸大義凜然的表情和擲地有聲的話語中,我讀懂了一個熱血男子的責任與擔當。我對爸爸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心裡暗暗發誓:長大了也要做一個像爸爸一樣的男子漢,擁有直面困難的勇氣和擔當。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我也能挺身而出,救人於水火。

  我爸爸是市中心醫院麻醉科的醫生,其實爸爸今年從大年三十就一直在醫院值班,等他值班回來,在家隔離了幾天,就又被抽到感染性疾病科去了,這次更危險是直接與新冠肺炎病人接觸,對他們進行治療。從爸爸把行李拖出去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他打算去那邊打持久戰了,恐怕一時半會不會回來。

  從我記事起,爸爸總是很忙,就總看到爸爸在書房裡一呆就是好久,有時我半夜起來上廁所,還見到書房裡亮著燈。我問媽媽:“爸爸在幹什麼呢?這麼晚還不睡覺?”媽媽說:“爸爸在做PPT呢,他要給醫院的人講課呢?”又一個週末,我讓爸爸帶我出去玩。爸爸說有事要忙。我嘟著嘴,不高興地問媽媽:“爸爸又在忙什麼呢?他今天又不上班?為什麼不帶我出去玩?”媽媽說:“爸爸在寫學術論文呢?”有時週末爸爸不上班也不在家,我就知道爸爸要麼出差去學習要麼就出去別的城市講課去了。

  好不容易盼到過年想要爸爸能陪我幾天,結果出現了新冠肺炎這個病毒,我的願望又落空了。不過我還是要支援我爸爸,因為他乾的是一件光榮的事,他就是我心目中的超級英雄。

  我親愛的爸爸,為了使您安心工作,我想用實際行動告訴您,這段時間我在家很乖呢,我也在家為抗疫做貢獻呢,為了不給祖國添亂,我老老實實的呆在家中隔離,認真學習和鍛鍊,現在我進步不小呢。

  平常膽小的我作為醫護人員子女第一次透過微信班會課堂給我們班的老師和同學分享新冠肺炎病毒知識呢。整堂班會課就我一個人在講,我們班的微信群第一次因為我而出現刷屏的點贊、鼓掌和鮮花,當主播的感覺真的很好呢。我知道這是您的功勞。早在新冠病毒肺炎病毒出現,您就把新冠肺炎病毒的相關知識發到媽媽微信上,讓媽媽組織我學習,做好防護,所以對於這些知識我爛熟於心。我的演講才會那麼成功。

  除此之外,語文老師也表揚我呢,說我的字寫得越來越好了,作文也有很大的進步。英語老師也在群裡為我的英語朗讀和作業點贊呢。

  爸爸你就放心在抗疫一線工作吧,家裡一切有我呢,我也是一位小小的男子漢了,我也會照顧好媽媽的。為了給媽媽分擔家務,這段時間我在家學會了拖地,洗碗和疊被子呢。我偷偷告訴您一個秘密,其實媽媽的廚藝真的不怎麼樣,為了不讓她傷心,我還是把她做的飯菜都吃完了。好懷念您做的飯菜,期待您快點回來,為我做幾頓可口的飯菜。

  爸爸,我相信全國有那麼多人齊心協力地在抗疫一線戰鬥。這場戰爭一定會早日打贏的。爸爸,加油!

  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3

  點點星光,瑟瑟寒風,二十多天來,xx市各小區樓院無論白天黑夜都有穿著紅馬甲下沉社群的各行各業的志願者,他們甘願冒著疫情傳染的風險,始終衝在一線、堅守崗位,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喊啞了嗓子,熬黑了眼圈,站麻了腿腳,書寫了太多的感動。這些志願者只是防“疫”戰線上的一個縮影,他們秉承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發揮出生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用,這其中,城關市政設施養護所的廣大黨員幹部職工群眾也用新時代市政人的擔當吹響奮進的號角,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築起堅實的疫情防控“社群防線”。李海鴻同志就是這點點繁星中閃亮而又平凡的一個。

  李海鴻同志自下沉五泉山街道祿家巷社群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以來,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昂揚的奮鬥精神,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積極配合社群工作安排,完成了大量疫情防控工作任務。有核酸檢測任務的時候,他始終堅守在防疫一線,主要承擔檢測點秩序維護、人員勸導和資訊核查工作。他不顧個人安危,不懼風險,嚴格按照工作要求不停歇地宣傳、勸導檢測居民排好隊,提前開啟健康碼做好檢測準備,保持安全距離,有序的接受檢測,常常因加班加點顧不上吃飯和休息;特別在一度“黃碼”人員較多的情況下,他不退卻不懈怠,面對居民群眾的緊張情緒及時上前跟進做好勸導解釋工作,疏導居民保持冷靜、穩定情緒、有序接受檢測,確保應檢必檢,井然有序;他每天早上天不亮就來到檢測點位佈置檢測前的準備工作,掛橫幅、貼標線、放指示牌、擺好物資用品,從不叫苦叫累,連續幾天顧不上吃早餐就投入工作之中,晚上不管多遲,只要檢測點不撤他就不離開,始終堅守到最後一刻,為每一輪檢測工作順利進行做出了積極努力。

  每一輪集中檢測任務完成後,他都堅決服從社群分配,聽從指揮,立即投入到小區的巡邏巡查、社會面管控、政策宣傳、勸返扎堆聚集人員和居民個人防護措施的落實以及居家防控等工作之中。面對有些居民的不理解、發牢騷,他不厭其煩,統籌兼顧,善意地一遍遍做好耐心細緻的說服疏導工作,使居民群眾減輕思想壓力,化解情緒,科學認識疫情,正確應對疫情,做好個人防護,自覺不串門、不外出、不聚集、不聚餐。為使不漏一人、不落一戶,他和同事們一道深入每一樓群院落開展工作,小區角角落落、巷巷道道都展現著他的身影,留有他的腳印。

  冬日的xx,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遭遇戰,築牢疫情防控堡壘,保障全市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一個個像李海鴻同志這樣的志願者,團結一致、風雨同舟,不計得失、無私奉獻,不畏艱險、迎難而上,不獲全勝決不收兵,譜寫了一曲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讚歌。相信在醫務工作者、抗疫志願者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暫時靜一靜的xx必定度過艱辛,揮去疫情霧霾,重迎車水馬龍,街市繁華!

  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4

  我們來認識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人民醫院的一位呼吸內科醫生——張恩莉,疫情暴發後,她第一時間跟隨貴州省援鄂醫療隊進駐鄂州開展救治。她說,疫情面前,每一位醫生都應該儘自己的一份力。

  在鄂州市中心醫院,四歲的小敏和媽媽已經在這裡住了一個多月。年前,她們一家六口從廣東回到鄂州老家過年,不幸全部感染新冠肺炎。剛來時,小敏病情較重而且不願吃藥,治療過程也不太配合。

  針對小敏的情況,張恩莉和醫療組商議,及時調整用藥劑量和品種,還給小敏買了小畫筆和紙張,讓孩子畫畫,幫助她放鬆心情。在她和隊友們的細心呵護下,小敏逐漸配合治療,現在她和媽媽都已痊癒,等待出院。

  作為第一批貴州省援鄂醫療隊的`隊員,從2月1日進駐鄂州市中心醫院,張恩莉和戰友們已經奮戰了一個多月,作為呼吸內科的主治醫生,查房、診斷、調整治療方案,高峰期時,她每天要負責40多個病人。

  2017年,張恩莉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進修時,曾跟隨鍾南山院士學習。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看著自己昔日的老師、同事不斷衝上前線,張恩莉也早就做好了出征的準備。

  看到新冠肺炎中醫治療方案中提到了薏仁米,並不富裕的黔西南州特意捐贈了10噸薏仁米讓醫療隊員們帶去湖北。截至目前,貴州省支援鄂州醫療隊共治癒患者766例。

  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5

  眼下,武漢市的新冠肺炎重症病例已經下降至2000例以下,如何繼續加強重症患者的醫療救治,努力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是當前救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天(3月22日)的《一線抗疫群英譜》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位重症醫生馬承恩。

  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症病區,患者老徐不僅雙肺感染嚴重,還伴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多種基礎病,好幾次都在死亡線上掙扎。

  氣管插管、血液透析、心肌恢復,一週多的時間,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援助湖北國家醫療隊隊長馬承恩帶領隊友進行了三次大搶救,老徐終於轉危為安。

  為了趕在患者病情惡化前提前介入,馬承恩經常連續六七個小時在病區,檢視、監測病人情況,上呼吸機,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馬承恩始終奮戰在救治一線。別人輪休的時候,他還要參加疑難病例討論、會診。

  在馬承恩和隊友們的努力下,截至目前,他們已累計治癒患者46人。

  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6

  疫情就是命令,抗疫就是戰鬥,黨員就是先鋒!自xx市市政工程服務中心黨委發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號召後,城關市政設施養護所張xx主動請戰,第一時間下沉到臨夏路街道木塔巷社群,近一個月來一直堅守在社群一線,積極投身到防控知識宣傳、疫情排查、菜籃子保供、卡口值守、重點場所消殺等工作任務中。

  樂於奉獻,當好防疫知識宣傳員。張xx向社群報到後,就開始全身心投入工作,透過張貼溫馨提示、發放防疫手冊、喇叭廣播等方式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由於工作繁忙不能正兒八經地吃個午餐,中午餓了就在社群泡碗自帶的泡麵充飢。忙前忙後,一天下來要走近3萬步,雖然他是一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可是晚上回到家已是精疲力盡了。

  情繫居民,當好生活保障配送員。小區實行封閉管理後,居民買菜難問題凸顯,尤其是黃碼人員居家隔離不得外出的情況下,他肩負起了生活物資配送的重任。由於所在社群老舊小區多,大部分樓房沒有電梯,需要分發的物資只能靠他手提肩扛,一層一層的爬樓,一點一點運送到所需的人手上。看到居民們滿意的笑容,他感到踏實、滿足和欣慰。

  嚴防嚴控,當好卡口守門員。為了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每天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他都堅持在封控路口值守,堅決落實“七必”要求,進口必攔、進出必查、出入資訊必登、身份必問、體溫必測、外人必勸、進出必登記檢查人員出入證及車輛通行證。路口條件非常艱苦,只有一個簡易的遮雨棚,四面漏風,11月6日下雪那天,先是沙塵瀰漫、土腥嗆人,而後飛雪滿天、寒冷刺骨,他毫不動搖和退縮,依然在風雪中堅守了整整12個小時。第二天一早又準時出現在路口,繼續甘當一名普通的“守門員”。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這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深深烙印在軍人心底的使命。張xx作為一名退役軍人,積極加入山河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他完成社群的工作後,又跑到山河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參加對各核酸採集點、學校、小區消殺任務。用一次次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子弟兵“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戰鬥精神和堅定信仰,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在消殺現場,他身穿防護服,佩戴橡膠手套、防護口罩,身背彌霧機對學校教學樓、走廊等各個角落進行無死角消毒。他不僅要身背五十斤重的消殺桶,手持二十斤的彌霧槍,還要承受槍體發出轟鳴的巨大噪音以及噴射出的霧化消毒藥水造成的視線模糊。伴隨著彌霧機“轟隆隆”的聲響,消毒水的白色霧氣噴湧而出,雖然味道有些刺鼻,卻消除了可能存在的病毒隱患,給大家增添了一份安心和安全。伴著刺鼻的消毒氣味連續工作,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裳,機器壓酸了他的腰背,但為了早日戰勝疫情他毫無怨言。

  張xx經常跟一起下沉社群的同志說:“到了社群我們就是普通的工作人員,必須無條件服從黨組織和社群的安排,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是的,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他用最踏實的作風和最樸實的語言,彰顯著一名共產黨員為民務實、勇於擔當的應有本色,彰顯著一名退伍軍人不怕苦、不怕累的應有本色,用無悔的青春踐行著初心和使命,守護著一方居民的健康與平安。

  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7

  張傑有一首新歌《最美中國人》,歌詞樸素卻感人:“你抖落人生的僕僕風塵,平凡夢想,點亮日月星辰……”時光的車輪尚未駛進2020,新冠肺炎這位不速之客突如其來,猖狂肆虐於神州大地,許多中國人都奮不顧身地參加了這場“戰役”,他們何嘗不是最美的呢?

  你瞧,那個叫楊偉英的護士長。當她走出負壓病房,脫下厚重的防護服時,原本清秀的臉龐上留著深深的壓痕,身上的衣服也已被汗水浸溼。若是把衣服擰成一團,定能擰出一大把汗水。再看看那個名叫李芹芹的護士吧,褪下那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就能發現,她的雙臂因為過敏而變得紅腫。那一道道紅痕,真是讓人觸目驚心!然而,她們有想過退縮嗎?有想過趁大家不注意時臨陣脫逃嗎?不,她們從未如此。也許,她們的臉和手臂在此刻已不堪入目,但誰說她們不是最美的人兒呢?她們的美,美在兢兢業業,美在勇敢無畏。

  病毒肆虐時,還有一群普普通通的人美得讓你挪不開眼。江蘇江陰周莊鎮東林村有一位73歲拾荒阿婆,當她聽說疫情十分嚴重時,揣著辛辛苦苦攢下的9000元錢到村委會,欲支援防疫工作。遭村委會婉拒後,阿婆當場急得嚎啕大哭。年邁的阿婆雖然衣著簡樸,臉上涕泗橫流,但她的善舉卻彰顯出一種別樣的美麗。還記得因保姆縱火案被網友熟知的林 生斌嗎?妻離子散的悲痛沒有壓垮林爸爸。在杭州紅十字會公示的捐款明細中,他捐出了5000個單價18元的口罩,總價值90000元。他原本儀表堂堂的相貌在妻兒離世後慢慢衰老,卻又在這一瞬間,成了大家眼裡的“中國之美麗者也”。他們的美,美在捨己利人,美在無私奉獻。

  馬克思說:“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除了不可計數的無名戰士奔赴前線抗“疫”,社會上的諸多企業也紛紛伸出了援手。各大銀行多則捐出幾億元,少則捐出幾千萬元;影片APP裡的佼佼者,如快手、騰訊,也都先後捐出了1億元、3億元這樣驚人的數目;在這個手衝奶茶被大眾淘汰的時代,“香飄飄”奶茶卻捐出了1000萬元;在醫療物資緊缺的時刻,阿里巴巴公司設立10億元醫療物資專項供給基金,為了讓火神山醫院擁有豐富的物資保障,阿里團隊還幫忙搭建了無接觸收銀系統。它們的美,美在大氣擔當,美在責任心強。

  “最美中國人,頂天立地大寫的人。不必多想也不用去問,就在身邊把心靈溫潤。”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有最美的中國人衝鋒陷陣,我們便能滿懷希望,守候由他們繪出的斑斕春天!

  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8

  病毒突襲而至,疫情來勢洶洶。自10月21日接到xx市市政工程服務中心緊急防疫工作通知後,七里河市政設施養護所全體幹部職工聞令而動,尤其是領導幹部挺身而出,靠前指揮,組織全所幹部同事積極投身抗疫工作,確保抗疫前線與後方保障協調配合,推動抗疫工作有序開展。王豔同志就是其中的一員。

  有力組織,有序開展。自防疫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王豔同志配合單位開展各項工作。她嚴謹細緻,做事幹練,在收到單位職工就近支援建蘭路社群的通知後,立即組織自身素質過硬、家中負擔較輕的同事首先奔赴一線,其他人員配合分批次、分時段協助社群開展防疫工作。當時正值第一次全員核酸檢測,建蘭路社群人員密度大,流動性大,核酸檢測工作一直持續到深夜,她也一直堅守崗位,從一線下來後,及時做好後續上崗同事的安排,對於志願期間發生的意外情況,她持續在社群和單位志願者之間協調,快速解決問題,確保服務社群核算檢測工作有序順利地開展。而此時的她為了不影響志願服務工作,只能將剛做完手術行動不便的丈夫及在家學習的女兒,託付給同在小區住的同事協助完成每日的核酸檢測。

  以身作則,嚴於律己。23日,在收到全員下沉社群的工作安排後,她第一時間下沉到所在的靖遠路街道朝陽村社群報道,起到了良好的帶頭示範作用。報道後社群暫未安排工作,她又返回單位,和所裡後勤保障人員第一時間為大家送去了中心配發的防疫物資,為志願者們帶去了上級領導的關心和慰問。隨後在安排好建蘭路社群志願服務人員、辦公室工作及後勤工作後,她又返回自己下沉社群,開展志願服務工作。她一邊操心著所裡的應急保障工作一邊在下沉的小區門口值守,檢視健康碼、登記人員資訊、宣傳防疫知識……抽空及時處理所裡的事務。雖然天氣日漸寒冷,但她知道肩上的擔子重大,哪邊都不能放鬆,她沒有抱怨,總是說自己比起醫護工作者們她只是盡到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本分,做了一點力所能及的小事。

  講好戰“疫”事,傳遞正能量。疫情情況不容樂觀,尤其是出現多條感染鏈時,大家的信心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這時她敏銳感覺到需要做點什麼來振奮大家的信心。於是在白天完成社群工作後,她主動挖掘全所下沉志願者們的感人事蹟,以單位抗疫工作紀實、先進個人事蹟、古詩詞、現代詩、影片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宣傳抗疫工作。經常有些同事忙於志願服務,沒有時間將情況撰寫成文字材料,只是將自己的一些情況透過資訊傳送給她。她也深切體會到志願者們的不易,總是在中午休息或者晚上回去後,來不及緩解一天的疲憊就投身到宣傳材料的撰寫中,從題目選擇到內容的邏輯性、真實性她都不厭其煩跟同事確認,對材料字斟句酌、精心修改,確保不出差錯,並組織及時在中心資訊平臺釋出,向大家充分展示了廣大幹部職工的戰“疫”力量和風采、向全社會傳遞抗疫正能量。同事之間的感動也讓大家不由自主地堅信自己所做的工作非常有意義和很重要,疫情一定會很快消散。

  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堅守好自己的“陣地”,就是對初心使命最好的踐行。她在志願服務、後勤保障、資訊宣傳等工作中始終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不管在哪條“戰線”,都在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默默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9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連日來,面對突然來襲的疫情,劉xx聞令而動,下沉社群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嚴謹細緻的作風,展現了敬業、擔當的風采,和其他工作人員一道凝心聚力、同舟共濟,築就了疫情防控的堅強防線。

  “同志您好,請開啟健康碼,配合體溫檢測,登記出行相關資訊。”這句簡單禮貌的話語,劉xx每天都要說很多遍。作為下沉幹部中的一員,他已在七里河區敦煌路街道任家莊街西社群疫情防控一線持續奮戰了二十多天。

  社群是疫情防控第一線。疫情突然來襲,劉xx接到機關幹部下沉社群的通知後,第一時間到社群報到,在社群統一指揮下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小區樓院,劉xx積極開展防疫知識宣傳、秩序維護;在核酸檢測現場,看到有一名老人坐著輪椅做核酸檢測,他第一時間發現並且及時將老人推向“綠色通道”,減少老人排隊等待時間,為核酸檢測安全有序貢獻力量;在樓宇巷道,他引導居民非必要不外出,及時勸導居民戴好口罩做好防護;在小區出入口堅守崗位、擔當作為,嚴格落實小區車輛和出入證制度,做好出入人員的排查登記等工作,嚴格落實“內防擴散、外防輸入”要求,當好小區“守門員”,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和領導幹部帶頭作用。

  奮戰在一線的幹部職工擔負著社群疫情排查重任,是疫情的“逆行者”,為了保證下沉幹部職工防護安全,他和辦公室相關人員一一將防護物資如防護服、隔離服、面罩、消毒液等等發放到每個下沉幹部職工手中,並且提醒全體職工要切實保護好自己,一定要佩戴好口罩,勤洗手,做好個人防護,暖心的舉動充分體現了他對幹部職工的關心和愛護。

  除此之外,劉xx還積極落實好“四保”工作,保證疫情防控和生產工作兩不誤。作為領導幹部,積極擔當作為,疫情期間,他深入武威路、雁兒灣路機械停放點,檢查指導疫情期間機械裝置執行和疫情防控工作情況。督促第三方服務人員按照疫情防控和中心疫情期間各項工作安排及時完成養護維修各項工作任務,做好疫情防控宣傳教育,疫情防護、隔離、檢測和資訊登記上報各項工作,確保機械駐地人員機械安全及出入人員和機械的消殺和接應工作等等,事無鉅細,親力親為。

  近期,寒潮來襲,氣溫驟降,劉xx雖然身患感冒,但是他積極克服身體不適困難,在做好自身安全防護前提下依舊堅守在防疫一線,主動擔當作為,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為社群群眾的健康安全保駕護航。

  劉xx表示,只要疫情不結束,他就不會停止腳步,將始終堅守在社群抗疫一線。

  個人抗疫先進事蹟材料10

  隱隱約約,晦朔蔥茂,在斑駁中撕下碎影。——題記

  快到酷暑,綠蘿長勢極好,幾天時間的工夫,如同頑皮的少年,呼拉拉地長足了勁,葉子在陽光下層層疊加。

  母親拿著剪民刀,抬起手來剪了幾支較好的枝條,栽進了小盆裡。

  等到幾日後再來看,綠蘿已經在小盆中扎足了根,盈著滿處生機。母親把綠蘿放在陽光下,讓它汲取陽光,從而更好地生長。母親說綠蘿是喜光植物,在陽光下的照耀下,它可以更加茁壯的成長,但我總認為把它放在陽光下,遲早是會枯萎的.,於是我悄悄的把它往陽光遮蔽處推了推,心想幾天後以此來證明自己,但幾天後我傻眼了:綠蘿不僅長勢更好,甚至已經更擺脫盆對它的阻礙,綠蘿的葉子不斷地層層疊加,不斷地向有陽光延伸,這樣一片片,一叢叢的綠色讓我感到心曠神怡,是享受,怎又不是一種敬畏生命的勇氣,我起了玩心,心想綠蘿沒有了水,光有陽光,怎能為它提供水分?一週以來,我只為它澆過一次水,但我終究是小看了它,在少水的條件下,它照樣可以生存下去。

  我把綠蘿的一些小芽帶回了老家,澆了幾回水,認為來年我定可以收穫一片小草原,果然,它不負我所望,在園地裡透著宜人的綠,陽光的照耀下,我微眯著眼,想起了宗璞的《紫藤蘿瀑布》,那樣美的畫面,也只有綠蘿身上才可以一見。

  古有太多文人墨客用筆讚美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蠟梅傲雪迎霜的品質固然值得人們敬佩,卻不及眼前的綠蘿讓我折服,不論被紮根在何處,不論環境是否惡劣,就算命運被大自然左右,只要伸開手腳,努力生長,就都能開闢出屬於自己的天地。

  正如這一次再爆發的疫情,許多醫護人員逆風前行,挺立在抗疫一線上,為莆田的人民做一輪又一輪的核酸檢測,為人民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沒有人生來就是偉大的英雄,只能說綠蘿的堅韌精神在他們中間傳承,在他們身上彰顯出來。哪怕要連夜做完所有人民的檢測,哪怕自己的的手套裡盈滿了汗水,哪怕自己的護目鏡氤氳著水汽,他們都義無反顧地以人民為中心,在平凡中創造出不平凡的貢獻。

  綠蘿,一種平凡的植物,但它對待生命的執著,讓我自嘆不足!

  敬,在惡劣環境中成就堅韌生命的綠蘿!

  敬,在抗疫一線默默付出的英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