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課堂的有效性研究英語教師培訓心得

小學英語課堂的有效性研究英語教師培訓心得

  今年7月9號和10號,我參加了全市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學習活動,有三位專家給我們進行了專題講座,其中市教科院劉建清老師的講座《小學英語課堂的有效性研究》給我留下了頗深的印象。

  在此次講座中,劉老師首先提出了有效教學的四條標準,即教學有價值、有效果、有效率、有魅力。接著他談到了什麼是教學的有效性,即學生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課程目標在特定時空的實現程度;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的協調發展。之後他談到了六個有效性: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組織、活動、多媒體使用和學法指導的有效性。最後他講了一節好課的標準:80%的學生達到80%的目標;課的結構合理完整、程序有序;學生在課堂上有安全感;任務定位準確;目標具體完整並向學生有所交待。

  聽完這個講座之後,我不禁陷入深深地思索當中。為什麼我們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也很賣力,但實際效果卻並甚如人意呢?由此看來,我們在課堂中很多的教學行為時無效或低效的'。結合劉老師所講的有效課堂的諸多要點,回想自己以前的種種教學行為,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是我今後教學中要注意和改進的:

  1)教學目標的可測性與操作性

  在備課時,我們制定的教學目標必須有針對性、可測性和操作性。很多時候,當我們在寫情感目標時,往往寫得十分模糊、空洞,而不夠具體,給人感覺這樣的目標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而這種情況在我們寫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是一般不會出現。所以說,對於沒有操作性和可測性的情感目標,在備課時我們就不要寫進去。

  2)教學過程的有效性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認為自己有時課型定位拿捏不準,明明是一節新授課,可上著上著又往復習課上走,結果一節課下來,自己都不知道這到底是節什麼課,因此在上課前我們應該先確認好課型方能設計教學過程。還有就是,在課堂中,教學形式的多樣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單一、乏味的操練會使學生感到厭倦,年級越低越要如此。第三就是拓展鞏固環節有待加強。長期以來,我總認為學生整體水平不高,難以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所以不敢放手,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語言的最終目的不就是運用和交際嗎?

  3)教學組織的有效性

  每節課都會有教學的側重點,在組織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達到這些目標呢?我們的教學語言要簡練、明確,提問時要切中要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做一個會聽講的孩子;我們要精心設計板書,使其成為這節課的一個脈絡、主幹;我們還應精心設計家庭作業,讓家庭作業真正起到複習、鞏固的作用。

  總而言之,只要我們做一個有心的教師,精益求精地設計並落實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那麼我們的課堂一定會是高效且精彩紛呈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