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0篇)

閱讀教學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0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閱讀教學培訓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閱讀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

  從去年6月開始我一直研究小學生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辦法。田延老師講話給了我不少啟迪。田延老師會上所說:“閱讀就是教育的核心,教育最關鍵的一點,是讓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興趣、能力。”隨後有我們列舉了許多她閱讀教學例子,給我留下了深刻教育。只有讓學生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才能開發心智,主動去了解、研究,在瞭解和研究的過程中,漸漸培養學習的永續性,提高自學能力。除了激趣外,教師還應當做到:

  1.依照學生學段的不同推薦書籍

  據有關方面調查,因學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小學低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可以說進入了文學期。女生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書,而男孩則對史地、體育、科學等方面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愛好進行了解,到介紹時就有的放矢了。

  2.推薦圖書要加深教師對書的感受,更要注重方式的機動

  羅曼﹒羅蘭曾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所以教師不光要熟知圖書內容,更要加深對書的感受,這樣在推薦書時才會遊刃有餘。當然教師絕不能忽視推薦方式的機動性,據其要求和內容而言:

  A、推薦方式可以有書刊的推薦、篇目推薦和內容的介紹。例如,我在給五年級學生上課外閱讀的時候,就給他們講《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故事內容。課後,同學們爭先恐後的看這些書,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B、教師推薦和學生推薦方式的機動性相結合,統一推薦和分散推薦相結合。

  C、教師在推薦過程中,應用必要的指導和技巧。

  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總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們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師在他們這個年齡時是如何學習的。根據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可利用時機和學生談談自己兒時的學習,為學生樹立學生的榜樣。美國全國閱讀方法研究協會某一校長,就曾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徵進行教學實驗:她一有空就呆在教室裡,把自己喜愛的書推薦給學生。在她的影響下,她所在學校的學生早已行動起來,從圖書館中找到這些書並借出,勁頭十足地讀起來。這位校長給學生強烈而絕對肯定的啟示便是:“閱讀非常有趣。”這一例項就能說明教師的指導方法和技巧是很重要的。

  3.組織各種型別的讀書活動

  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既希求讀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穫明顯,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與讚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可開展一些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如果能讓低年級學生參加高年級的這些讀書活動,不光使低所級學生感受到閱讀中能學到很多知識,增加生活樂趣,而且高段學生也完全起到了“標兵”作用。比如:我給六年級學生開展了一次“讀一本好書”講故事比賽,並且讓三年級小朋友來觀看比賽,參賽同學講得滔滔不絕,觀眾聽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長了知識,而且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所以大力開展多樣的讀書活動,能極大地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信心與熱情。

  4.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條件,提供一個舒適的閱讀場所

  廣泛閱讀,先要了解書籍來源問題。教師必須向學生推薦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書,並注意可讀性,儘量使讀物的難度跟學生的能力相適應,這樣學生看書才會有興趣。提供一個好的閱讀場所,有助於學生把閱讀同舒適相聯絡,對閱讀就不會感到厭惡。如閱覽室、靜謐的林院等都是很好的閱讀環境。

  5、明確整合的物件——閱讀內容、閱讀方法。

  由於語文課本受教時和閱讀量的限制,所選編的課文十分有限,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好課外的相關閱讀教材,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斷向學生提供或推薦更多的有價值的相關閱讀內容。

  一是內容相關,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選擇一些與精讀課文內容相近但觀點不一的相關閱讀素材,讓學生閱讀、對比、討論、辨別,往往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培養學生同中求異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是人物相關。即向學生推薦的讀物與精讀課文中所寫的人物有關,使精讀課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飽滿,對學生更具感染力,讓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也學會“做人”。

  三是文體相關,根據教學的鞏固性原則,運用與精讀課文文體相同的文章進行相關閱讀,可以使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掌握同類文章的技巧。

  四是作者相關,當學生學了某位作家的一篇作品時,他們常常會對作家本人或作家其他作品感興趣。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透過與作者相關的閱讀指導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五是背景相關,詩與詞是古人擅長運用的兩種文學體裁,自《詩經》、唐五代詞以來,詩詞經常被人們用來感慨時政、抒發情感。要理解他們有一定難度,而寫作背景則是學生領悟詩人詞人情感的重要參考資料。

  要使課外閱讀收到一定的實效,離不開老師的正確指導。離不開老師在課內外有計劃地合理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使學生掌握閱讀方法。課外閱讀的方法因文而異,沒有什麼固定的格式,又與各個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關,不能強求一律。我們認為可以多介紹一些閱讀方法,供學生選擇。我們重點指導學生掌握三讀法,會瀏覽性的泛讀、探求性的速讀、品味性的精讀;“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方法,學會圈點勾畫、作批註、寫讀書筆記、作卡片,甚至進行再創作——續寫、擴寫、縮寫、改寫等。

  最後,希望愛之花、閱讀指導之花開遍每個教育角落!

  閱讀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2

  透過教體局組織的這次培訓以及對李文文老師對閱讀教學策略的解讀,讓我對低年級閱讀教學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低年級的重要任務,特別是在母語教育的起步階段發揮著奠基作用,直接關係到識字寫字、寫作、口語交際教學等各個方面。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足以說明多讀的好處。但是一味地強調多讀,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不注意讀書的多樣化的形式,不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不行的。閱讀的過程應該是感受快樂的過程,特別是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剛剛還處於自由自在的玩耍、遊戲狀態,突然進入嚴肅、規矩的學校學習生活,孩子的樂趣需要延伸、繼續,同時也要上升到新的層次,開拓新的方法和途徑。透過學習以及本人低年級教學實踐,將幾點體會小結如下:

  一、在情境中進行閱讀的指導。

  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應以讀為主。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在教師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自悟。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入境,入情。

  二、讀演結合,提高說、寫能力。

  “讀”是對資訊的輸入,而“說”應該是對資訊的輸出了,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把讀與說結合起來。並加強訓練。《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說的態度和語言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非常重視學生讀與說的有機結合。

  三、繼續引入多種評價方式

  在朗讀的過程和方法方面,要做到重方法引導又不扼殺學生的自主性,應適當加點激勵。

  四、課堂內與課堂外相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社會、家庭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運用,在運用中提高。教師應將語文課程根植於現實生活,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去觀察、發現,去創新,以此來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真正把語文課堂與生活“連結”。一篇課文提供給學生的只是一個範例,一堂課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又一個起點。教師要讓學生帶著喜悅與滿足離開課堂,懷著激情與好奇投入更為廣闊的空間。這樣,教師才是真正實現了從一個“灌輸者”到一個“點火者”的角色蛻變:學生,才有可能從一個“接受者”轉變為一個“發現者”。總之,在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只有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情境中閱讀,把聽、說、讀、演等相機結合,相互滲透,就會相得益彰,再給以多種評價方式,一定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為他們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使他們受益一生。

  透過學習我懂得了在對話式的閱讀教學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在師生互動中形成體驗、探究的生態氛圍,這是實施有效對話的前提條件。因此,在對話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享有平等參與對話的機會,不能使一小部分學習好的學生成為對話的“主角”,絕大部分學生淪落為對話的“聽眾”。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當發現學生在對話過程中有了獨特的見解時,教師要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以激發他們對話的熱情,讓他們從對話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從而促進他們認知與情感的協調發展。

  閱讀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3

  為期兩天的培訓落下帷幕,冒著酷暑來回奔波實屬不易。先梳理一下培訓活動過程:王繼聚校長和陳學壯主任分別就狀物類散文和抒情性散文閱讀教學設計與實施做了專題報告,李大森校長針對教師專業發展做了報告,硃紅甫主任做了講座《基於學業水平質量檢測的閱讀教學追尋》。活動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專家們走下來和教師互動,話題來自教學實際,以生動的語言、大量的例項和多年的教研經驗向我們詮釋了各個時間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閱讀教學的方向,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位教師的敬業、樂業、創新、奉獻的情懷。專家們的報告使我對語文閱讀教學所走過的路程有清晰的瞭解,更明白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任務的艱鉅。場場精彩,讓我受益匪淺。

  一、閱讀教學要以語言學習為中心。

  “語文”就是指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語文教學就是語言運用的教學。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要求語文教學要著眼於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語言學習得好,運用語言的能力就強。可是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由於認識的偏差,出現了人文性過度,工具性不足的傾向。表現為:重感悟,輕訓練;重內容,輕語言;重閱讀,輕作文等。小學語言訓練要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有目的有順序地進行語言學習,幫助學生積累詞彙,正確、熟練地運用語言。

  二、語文教師是閱讀教學的關鍵,語文課要表現語文老師的高度與深度。

  各位專家都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愛讀書,他們聯絡自己的實際,談了語文教師該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蘊,提高素質修養。我們不僅僅深入課堂多聽課例,還要經常實踐研究,上課、研討、讀書、提高。我心中的語文教師應該是擁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進行專業的探索,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具有大將風範,要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氣質的形象。要達到這個高度,我們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誠教育。語文教師要有“天高雲淡,笑看雲捲雲舒,潮起潮落,立於潮頭寫春秋”的胸懷與氣度。不要因為壞境的改變,經濟的衝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永遠保持一顆敬崗愛業的熱情的心。然後還要做到:張揚個性,銳意改革,創意教學,形成風格;業精於勤,潛心靜慮,默默努力,靜靜成長。最後還要做到:博覽群書,好高致遠。教師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博覽群書,將我們的言行內化為學術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長。

  三、閱讀教學中,應該從教學生學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

  我對這個觀點的理解是:閱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學法。指導學生學法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材為情感載體的原則。一方面教師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課本讓學生讀,思路讓學生講,規律讓學生找,學法讓學生悟,使閱讀方法真正成為學生可貴的精神財富,另一方面要因勢利導。但是,指導學生學法時僅教給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不夠,還應注意以下三點:

  一是指導學生學法要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這是指導學生學法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

  二是學法最好是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而不是老師生硬傳授的。

  三是要重視學習品格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造精神,努力上進精神,這是指導學生學法取得成效的保證。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們作為語文教師要是都能在實踐中總結、反思、提高,那麼,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將會走上一個更高的臺階。努力,期待!

  閱讀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4

  兩天的培訓讓我對“主題閱讀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下面就談談我在這次培訓中的心得體會。

  重視單元導讀

  單元導讀課重在導,以單元導語為切入點,帶領學生對整組內容進行整體感知。主要體現在:導趣,引發情感參與;導讀,全面感知內容;導學,明確學習任務;導延,課內延伸課外。在單元教學起步時,要讓學生透過單元導讀預習全單元,讓學生粗知單元內容,對單元的整體脈絡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方法。

  培養閱讀興趣

  “主題閱讀”教學共分為五個板塊,在二、三、四板塊中都有推薦叢書,而且推薦的都是同一主題的文章和書籍,使閱讀文字指向性更集中,目的性更鮮明,能夠更好地發揮教材的示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提升閱讀速度,以抵達“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閱讀目標。

  注重系統教學

  主題閱讀是把一個單元的內容都整合在一起,不再一課一課地教,而是一個單元一個單元地教,這樣一個單元變成了一個小系統,那麼這個主題就是單元的魂,以此把所有課文串起來。

  課堂的學習方式不再是一篇文章的閒敲碎打,而是以一個單元為一個整體,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整體把握,緊扣單元訓練專案把相關知識聯為一條教學線索,把學生髮散的思維最終集中於單元主題這一點上。學完課本內容後,再將這種學習的方法遷移到課外同一主題的其他文章中去,堅持“舉三反一”的原則,讓學生在課堂中分析比較,並抽象概括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加強小組建設

  小組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對問題深入探討、共同解決的過程。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全體性和活動性,可使學生之間形成和諧、友好、合作、互助、競爭的關係,為接下來的單元主題式教學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組合作學習中,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是最重要的。只要對小組合作學習施以恰當、系統的評價,就能調動每個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可起到紀律約束性。小組合作交流和探討,令學習效果、課堂氣氛產生神奇的變化,學生不僅願學,而且樂在其中!

  閱讀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5

  回顧日常語文教學工作,相信我們每位也做了許多,我們一直也在倡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一、二、三年級讀成語故事、寓言故事、中外童話故事,讀連環畫、小人書,讀一些高年級同學讀的書等等。四、五、六年級讀《童年》《名人傳》、四大名著等中外名著。從孩子一入學,我們也幫助孩子們學習積累古詩詞,欣賞名家名作。我們儘管讓學生讀了大量的書,寫了一些讀書筆記和習作,但是,我敢斷定,長期以來,我們缺乏一個完整系統的讀書模式,缺少高效、科學、符合規律的讀書方法。我們的讀書活動雜亂無章。我們急需要這方面的理論指導。正好,主題閱讀來了,我們的思路也越來越明朗了。

  今年,小學三四五年級語文全員培訓了語文主題學習的相關內容,讓我學習到了以前在課本上根本學不到的知識。在培訓中,又透過學習各位老師上傳上來的教學資源,真的讓我受益匪淺,使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以後如何進行紮實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

  自從實施主題學習以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呈現出了嶄新的面貌,老師教得有動力,學生學得有活力。審視我們的學校走過將近一個月的主題閱讀之路,其間有成功的快樂,也有煩惱的困惑,首先老師們打破了以教師為圓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課堂上不再有老師大量的講解與提問,而是由書聲琅琅,朗朗書聲構成了一曲曲天籟之音。

  現就將我的一些收穫總結如下:

  1、主題單元教學必須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單元課文的相通點,找出學習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適合學生高效學習的學案。在精讀課文中教師引導學生摸索出學習方法,然後在略讀課文中運用這種學習方法,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交流。

  2、主題閱讀以讀為主,從讀中領悟文章中的精髓。從不同形式,不同聲調,不同理解去領悟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如陸恕老師所說的“一讀解千愁”。

  3、語文教學要有語文味。在課堂上,學生對語言的學習、訓練要紮實有效;採用合適的、不同形式的讀,使語文課堂書生琅琅;課中課後注重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

  4、閱讀教學以讀為本。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新課標在目標定位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實踐經驗也告訴我們,朗讀是學生領略課文蘊涵情感的最佳途徑,學生富有感情的朗讀本身就是對語言文字有敏銳感覺的表現。如教學《草原》中“那裡的天比別處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時,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要正確地停頓; 二是要讀出重音。“那裡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透過這樣的朗讀指導,學生將會感受到草原的天,由於沒有遮攔,顯得格外開闊,也叫人特別愉快。有了這種體會,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這種意境,也就會無拘無束地讀出作者那種對草原的熱愛之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課文當中,進入文章的意境,學習效果可見一斑。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指導有感情地讀,讀出音韻,讀出意境,讀出情味。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更加努力,認真做到語文教學體現以語言訓練為中心,特別加強語言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努力轉變教學觀念及方法、策略,提高語文課堂的效。

  閱讀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6

  2月3日,高主任為全區中高年級教師做了一次培訓,主題是《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變化及教學策略》。由於學校沒有學生,聽得很認真,也收穫了不少。

  高主任不止一次地強調“由教課文轉向用課文教,並以《月光曲》為例談中高年級怎樣概括主要內容。記得去年看過高主任講的《窮人》一課中,是引導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片段,我才明白高主任說的“慨括文章主要內容要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事件及主要特徵”這句話。以前總是不清楚“事件的主要特徵”是什麼,所以在《老人與海鷗》這課中只引導學生將課文的前半部分概括成“老人喂海鷗、喚海鷗、談海鷗”,這樣只概括出了主要人物和事件,做這件事的主要特徵是什麼呢?“喂海鷗是小心地喂”、“喚海鷗是親暱地喚”、“談海鷗是生動地談”,這樣就比前邊概括地準確了,而且也將老人對海鷗的愛表達出來了。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藉助一篇一篇這樣的文章來教給學生朗讀是技巧、閱讀的方法、賞析語言文字的方法……

  高主任針對文字的特點,提出了四個層面的專門訓練和十幾種形態多樣的課堂活動形式,一下子感覺語文教學好難,感覺肩上的擔子好重,每年有好幾十個孩子的語文素養要在自己手中提升,這就需要我們的語文課堂有一個目標的變化。想想自己的.課堂,還有很多時候停留在文章的內容上,目標也不是很具體。上學期,自己認真研讀了一些精讀課文,也認真學習了高主任的《好文章是這樣寫出來的》,發現自己有好多讀不透徹的地方,然後就現學現賣。比如,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主要是學習聯想和想象,在每篇課文中都滲透到了這一點,學完一單元又把這幾篇文章聯絡在一起總結聯想和想象的特點,分析文章作者是怎樣寫出來的,經過一番指導,按照高主任在《好文章是這樣寫出來的》中的習作安排,大部分學生寫得還不錯;在學完第三單元后,我按照高主任的分析,將“一次”寫成“經常”,學生的習作完成得也還好;在邊學邊實踐中,學生和老師的能力得到了一些提高。

  學習永遠沒有捷徑,所以只能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地去學習去研究,以“四個層面十二活動”為教學方向,學習《好文章是這樣寫出來的》,邊學邊實踐,儘快提升自己!

  閱讀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7

  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有如下三點較為成功的體會:

  一、閱讀課教學必須以學生實實在在的閱讀為基礎。需要注意的是,學生要進行實實在在的閱讀,而且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上的閱讀。也就是說,學生在進行閱讀過程中,應該始終伴隨著大腦的深入思考。為了達到這一要求,在進行閱讀課教學時,如面對的是還未養成一定閱讀習慣的學生,就給出問題,讓其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如面對的是已形成閱讀習慣的學生,就要求他(她)們在閱讀過程中自己提出問題;如面對的是有相當閱讀能力的學生,就要求其閱讀之後,談談對課文的理解、看法、認識等。

  二、學生對數學課文進行閱讀,既要理解數學知識和理清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等,更要理清文章的結構。中心、段落大意等。實質上,一篇數學課文,就是一篇規範的說明文。要很好地閱讀理解數學課文,這二者就是互為基礎,緊密聯絡,缺一不可的例如,上面所舉的一堂閱讀教學課中,有的學生在對第一自然段進行閱讀時,不能準確地理解第二層的含義,也不能準確地劃分第三層,除定的數學方面的原因外,更重要的還是語文閱讀能立不高。

  三、對數學教材的閱讀不應該只停留在數等課文上面,而應該是對包括例題、練習、習題在內的全方位閱讀。從對例題的閱讀過程中,可以提煉出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解題技巧等;而有自練習、習題本是一些優美的結論,是對課文的補充或延續。總之,對數學教材的閱讀需要逐章逐節,反覆揣摩,有些甚至還可揣測編者的意圖。

  成功的閱讀就要做到從現象深入本質,從少許見多許。因此,成功的閱讀必然伴隨著深入的思考。所以,一堂有效的數學閱讀教學課,也就是使學生進行積極而深刻的思考的數學課。

  閱讀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8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讀制度、圖書交換制度方法一幫一制度方法等。這樣就能有序、有效地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當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並實施一段時間以後,學生在學習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教材的處理,應由過去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語文教學中,可將教材內容進行歸類。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說明文、古詩、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型別文章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

  例如:寫人記事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寫的是什麼人、什麼事;第二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敘述順序、理清課文的脈絡;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寫人物有關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的語句,反覆讀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

  再例如:寫景狀物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文章,瞭解寫了什麼內容;第二步,瞭解寫作順序或觀察順序;第三步,再讀文,瞭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麼特點寫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段反覆朗讀去體味感情。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三、把主動權給學生。

  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應該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個性化活動的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

  首先,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要將讀書時間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不能讓讀書成為閱讀課上的形式,走過場,草草了事。那樣的讀是起不了效果的。

  其次,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應當在學生學習方法掌握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學。

  特別是合作學習,除了明確學習目標外,還應當制定小組長職責。讓小組長真正成為合作的組織者、領導者、發言者。使小組學習有序、有效地開展。

  四、提高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擴充套件和延伸,是學生獲取精神食糧的重要途徑,小學生除了學好教材以外,再閱讀一些其他書籍,既可以豐富詞語,又可以廣泛的學習語言表達方法,提高讀寫能力,養成自學的習慣。

  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呢?可組織生動活潑的讀書活動,有利於促進課外閱讀深入持久地開展。如:開展讀書競賽活動,看誰讀的書多;舉行故事會,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鞏固加深對課外讀物的理解;舉行讀書心得交流會,談體會,談收穫,相互啟發;還可以舉行詩歌朗誦會等活動。透過這些檢查讀書效果。

  檢查後,認真總結,表揚認真閱讀的學生,鼓勵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9

  這是讀了唐江澎《培養終身閱讀者》、王棟生《讀陸精康〈考信錄〉雜感》(《語文學習》20xx年第3期)等幾篇有關閱讀的文章後,首先想到的問題。“語文課應激發學生閱讀,從而培養有終身閱讀習慣的閱讀者,這是常識。”(《培養終身閱讀者》)“讀了書,有‘底子’,對任何問題都不敢輕信,都要經過自己的思考,花點工夫,去探個究竟,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立’的過程;教師這樣‘立’,才能給學生一個學的‘樣子’。”(《讀陸精康〈考信錄〉雜感》)這也是常識。

  然而,身處教學一線,我深知我們的語文教學和我們這些專門教學生“讀書”的人,恰恰在做著不顧常識、違背常識的事。原因固然與應試教育及當前功利浮躁的世風和“視覺文化的興盛”、“精神消費的多樣選擇”有關。但就個人方面來說,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我們這些專門教學生“讀書”的人缺乏“獨立之精神”,對語文教學沒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與識見”,與世浮沉,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得過且過。

  閱讀——無關功利與娛樂或少關功利與娛樂的傳統紙質閱讀,離我們有多遠?身為語文教師,如果你認為除了衣食冷暖、人身安全和日常工作之外,沒有比閱讀更重要的事兒了;如果你認為閱讀是自己的職業需要,是自己生活的必需,並且付諸行動,那麼,閱讀就與我們零距離。如果你認為不僅僅是衣食冷暖、人身安全和日常工作比閱讀重要,其他如喝酒,如打牌,如看電視,如上網聊天,如逛街,如唱卡拉OK……都比閱讀重要;如果你只滿足於上完每週的幾節課,只滿足於帶著學生做好那幾張練習,能考個比較高的分數,那麼,閱讀就離我們很遠很遠。

  ——身為語文教師,閱讀本應該是我們的一種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

  閱讀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制定的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教師正確領會閱讀教學的要求,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我認為做好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注重朗讀,透過朗讀來培養學生自主感悟、理解課文的能力。

  新的《課標》在各階段目標的閱讀要求中均有“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朗讀,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語文教學課堂充滿活力,同時還可以發展學生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透過課堂上的朗讀,學生受到了情感的薰陶,學到了閱讀的方法。

  講解和朗讀是閱讀課教學的兩大板塊,徐世英先生就講解和閱讀做出了很好的詮釋,他說:“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鑽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是推平,朗讀是融貫、顯現;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賦給作品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所以在進行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應該非常注重朗讀的指導。在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讀書的過程中自悟、自得的。在教學中。應儘量避免單調枯燥的技術性指導,引導學生入境入情,使學生充分體會到課文的情感因素,並在動情的基礎上,透過朗讀表達出自己體會到的情感。

  二、運用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宗旨。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來進行,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是學習的第一步,學生在學習中首先要主動地進入到學習情境中來,這樣就要求授課教師發揮好引領作用,使學生樂學、好學;合作是學習第二步,在遇到學習中的困難之處,就可以採用這種學習方法,可以有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小組合作等等多種形式,不要只拘泥於一種陳腐不變的模式;探究是學習的更高一層,這是對學習中的某一問題進行有目的的研究學習。能有效地利用好這三步學習方法將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

  透過朗讀,學生已經對課文有了整體上的感知,在領悟文章內容這一階段就應採用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放開手,讓學生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去,使學生對課文有深一層的領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閱讀的課堂上,教師不能一味地教給學生知識,要允許學生質疑、提問,體現其自主學習的能動性。能獨立完成的知識儘可能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不要給過多的指導;不能獨立完成的內容,可以透過合作來解決,加之教師的適時指導來完成。這樣既改變可以往課堂學習方式單一、沉悶的弊端,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放鬆心情,在愉悅的環境中進行領悟。但在這一階段一定要注意:合作不只是簡單的幾次討論學習就算完成,有研究就要給學生展示的機會,不要研而無果。

  三、透過閱讀教學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

  語文課就是學生學習語言的課,學生正是透過閱讀課文,學會讀書,學會作文。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應該以詞句為重點,可以藉助表演、實物、動作,聯絡上下文來理解詞句的意思。對於那些比較優美的詞句可以鼓勵學生背下來。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的詞語積累,還為今後的寫作文,寫日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新課改的“注提”教材在低年級段所選擇的閱讀課文多數是語句通順流暢的課文,或者是童話,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所以對一些語句優美的課文,在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多讀,讀後嘗試背誦。低年級的孩子的記憶力還是非常好的,有時都會出乎的你的意料。要充分利用好學生這個年齡段的特點,為學生今後的語文修養打好堅實的基礎。在教學實踐中當遇到比較優美的篇章句段時,我就嘗試讓學生背誦,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多數學生在寫小作文時就會經常用上以前學過的詞語和優美的句子,書本知識就慢慢地變成了自己的知識積累了。新的教師應該有新的理念,明確教師應該是教會學生如何進行學習,只有學會學習,才能應用自己的知識解決問題。

  閱讀課的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頭戲,只有做好閱讀課的教學才能更好的進行其他語文素養的培養。在實際操作中,還會有更多好的辦法,只要有利於學生的健康發展和學習語文能力的提高,我們不妨都可以進行一下嘗試和運用,更好的來進行語文閱讀課的教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