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精選16篇)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精選16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精選1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 篇1

  最近,利用空閒時間我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收穫不小。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中提到了學會讚美,賞識。這不禁使我想到:讚美和賞識他人體現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著自己的人格;讚美他人體現了一種美德。

  教育中,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幼兒的頑皮淘氣,教師寬容笑對,節之有法;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幼兒貪淘氣,教師堅持笑對,培養習慣;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幼兒心靈受傷,教師真誠笑對,平等交流,撫平創傷,點燃信心,托起希望……總有這樣一些畫面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發自內心地為之讚美!

  我們的幼兒年齡雖小,內心卻也是豐富、敏感的。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讚美,需要教師發自肺腑的真誠讚美賞識,願幼兒在教師們的讚美和賞識中長大,願老師們在讚美之中成熟、優秀。

  教師要有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靜下心來細細的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讀著鄭傑的這一百條新建議,我對自己的這一職業有了更新的認識,“完整的人”、“稱職的員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職業”教師職業的這四重境界也將會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 篇2

  透過學習《給教師一百條建議》一書,對現代教育以及現代教師應具備的素質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認識,使我對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許多困惑有了一定的理論指導。

  蘇聯當代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多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為了解決中小學的實際問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門為中小學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式比之霍姆林斯基所寫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煉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沒有過時,它仍像一場及進雨,滋潤著一顆顆乾渴的靈魂。

  書中的建議如同一條條觀快清澈的小溪彙集在一起就是浩瀚博大的海洋,常讀常新。

  當讀到《給教師的建議》的29條“怎樣使學和注意力集中”對我啟發很大,把控位學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引發學生積極思維,調動內部誘因的最精細的工作之一,要使學生學起來有趣,必須調動頭腦中的經驗知識,新舊結合,才更利於“新芽的營養生長和機體內養分的充分供應”,孩子剛接觸的新知,該放開孩子手腳,推薦給他們相關的書籍,教給有效的方法,引導他們先去自主瞭解,獲取有關的“經驗知識”,在學習新知時,再交將儲存的意識加以調動出來,再次感知理解,針實現象進行更新和思者,做到注意力集中,從而輕鬆學習,在書中霍姆林斯講過,“只有當不隨意注意,與隨意注意相結合時”當學生一邊聽講一邊思考的時候才能出現這種結合,只要在課堂上能把學生的不隨意注意與隨意注意結合起來,他們就不會感到疲憊不堪,要控制學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讓他們憑藉自己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使學習成為一種思考活動,這樣在上課時才能攏聚他們的注意力,有一種真正的情感體驗,從而主支探索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讀了《給老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有很多的觀點、理念深深的觸動了我,也啟發了我使我在教育教學中,有了奮鬥的目標和指揮棒,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 篇3

  不管任教哪個班,總會有優秀生和後進生,優秀生對學習具有極大的興趣,有著非常好的學習;那些後進生對學習缺少熱情,不感興趣,對自己的學習成績抱著某種消極的、漠不關心的態度,於是老師苦口婆心地勸解,家長用物質獎勵做誘餌,但都無濟於事。我們也經常發現,有的孩子不講學習,他什麼都好,愛勞動,禮貌好等,說起學習,讓人頭痛。其實,每個孩子在入學前,都是羨慕著哥哥姐姐能揹著書包上學,自己也會揹著小書包學哥哥姐姐的樣子,非常想進入學校讀書。那為什麼有孩子會從一開始的無限嚮往學習到後來開始對學習不感興趣甚至厭學呢?我覺得除了孩子的自身、家庭原因外,作為老師的我們恐怕也要找找問題。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之五十三條建議——學習願望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使我受到了不少啟發。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這樣說到:“掌握知識和獲得實際技巧是兒童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一種複雜的認識活動。強烈的學習願望、掌握知識的願望,是這一活動的重要動因。”動因就是產生動力動機的原因,學生投入學習活動中的動力原因,最重要是來自於他自身的願望和興趣。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教學目標之第三大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這樣說到:“在培養學生學習和取得更大成績的持久而牢固的願望方面,教師在課堂上創造一種精神振奮的、生氣勃勃的”情調“,具有重大的意義。”我對“情調”理解就是我們的數學課堂,要尊重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起點,學生已有經驗中就激發他自身的願望;我們要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就是要引導學生對學習活動自然而然產生想親近想投入的願望。我們數學課要創設情境,讓孩子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課堂中要讓每個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每個孩子養成聆聽別人的回答。我在課堂上給孩子“智慧論戰”的機會,我始終把握的是讓他們在交流中思維碰撞,最終形成正確的認識,並及時反思。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這樣說到:“教師工作中的另外一個重大缺點,就是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抱著冷淡的、缺乏熱情的態度。學生的不好的回答沒有觸動教師,沒有迫使他去認真地思考學生知識薄弱的原因。教師帶著同樣冷漠的心情給學生打‘五分’、‘三分’和‘二分’,因此,學生也並不把優異的分數看成是頑強勞動的結果,而認為是碰巧;對不及格的分數並不認為是失敗,而認為是‘正好碰上了難的問題’。”教師要對學生任何一種表現,都要認真思考,分析原因,對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要肯定他。對孩子來說,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一個常常有挫敗感的孩子,基本上不會產生奮發向上的動力,因為他們的道德品質還處在發展階段,他們的自信得不到滿足,內心會產生不良情緒,對學習活動產生不了自然而然想親近的願望。其實,就算一個大人也大多如此,很多成功的人,就是因為一些些小成功,而更用心的向上伸展。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這樣說到:“我們研究了學生的知識和教師的提問方式,看出教師總是有意無意地給最差的學生提些比較容易的問題,而對較強的學生提出的總是難問題。這套‘辦法’造成的結果是,當學生一聽完教師面向全班提出的問題後,就能大致估猜出它是要求誰來回答的。有一些學生已經形成了自己‘在學習上沒能力的牢固概念。既然教師平時很少向這些學生提問較難的問題,那麼他們怎麼會不形成這種想法呢?”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也經常是這樣做的。我總是會把難的問題讓優秀生回答。在我心裡一直這樣認為反正後進學生不會的,叫他們回答浪費課堂的寶貴時間。讓後進學生回答最簡單的問題。我還一直認為自己的做法非常正確。我卻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扣上一頂無形的,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的帽子。因為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每一片葉子都美麗,每一個綠兒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獨特的,孩子都是最棒的自己。有時候,不用老師說,周圍的環境,已經讓孩子們無形中感受到了這頂帽子的存在。作為老師,要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要消除孩子們的這種想法,建立班級平等的同學觀,讓每個孩子都自信輕鬆的環境中進步、成長。

  當然,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離不開激情的課堂,關愛的眼神,鼓勵的話語,肯定的表揚和。但要解除學生學習態度上的“寒冰”自然也不是一日之事,這可能需要所有老師付出長期不斷的努力。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 篇4

  近期讀了前蘇聯作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一百條建議,自己感觸很深。自從1993年參加工作以來,忙忙碌碌近20載。前幾年聽過教育家魏書生的報告,再回顧師專時學習的教育學心理學,才知光有教學經驗是不夠的我們更要有教育理論指導我們的教學。這樣才不會偏離教育的實質。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全書四個部分四大部分一百條建議,融匯在一起,讓我感受頗深。以下幾點印象尤其深刻:

  一、教師要有靜氣

  有的人一身匠氣,只知機械地幹同樣的事,幹得毫無生氣。他們眼中的工作,僅僅是要完成的任務,為了完成任務,只習慣於從過去的經驗中去搜取營養,在這種消極態度下,人們形成了一種定勢:凡事都可應付,只需照老規矩辦就是了。有的人沾滿俗氣,或者叫市儈氣,又叫小市民。他們遇事總先考慮自己的得與失,不斤斤計較一番,他絕不罷休。有的人躁氣,這種毛病許多人都有,躁氣就是浮躁之氣,千起事來冒冒失失,想急於求成,沒有多少事情能幹到徹底,卻急於表功,事情沒有幹完,就要評這許那。教師乾的工作需要紮紮實實,點點滴滴,一本本作業,一句句話語。所以,教師要的是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靜氣就是要靜得下來細細地品味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樂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義也在其中。靜氣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會是另外一番景緻,工作也會是另外一番景緻。

  靜下心來,受益的是學生,受益的是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最終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為教師,有的是滿腔的熱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確需要靜。需要靜下心來備好每一堂課,批改每一本作業,讀幾本好書,總結一下自己的不足,細細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嚐作為老師的樂趣。何樂而不為呢?來,一起放飛心情吧!

  二、教師要學會做減法

  這一點其實與我們學校老師們口頭上流行的要學會"偷懶"相似。那麼,在重壓之下,我們教師該如何正確偷懶,如何把減法做得更好呢?

  首先,減掉那些不合目的的勞動。教育目的是什麼?這是做教師的首先應理清的。教師的目的在於促進孩子發展,這是教師目的的全部。一旦將其他目的摻雜其中,尤其將個人目的混入其間,則會帶來無盡的苦痛。

  其二,減掉那些無效用的勞動。教師的勞動嚴格地說是腦力勞動,教育的智慧首先在於運用智慧減輕體力的勞作。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反思一下自己的一天,我們會恍然發現我們有許多事情白做了,有一些事情做下來卻起了反作用,我們為無效勞動付出了青春與心力的代價。

  當然了,做減法先要做加法。在我們的頭腦中加入知識,用知識來修煉智慧;在心靈中加入理性,用理性指揮我們的軀體。人只有在克服了盲目和情緒化反應之後,才能在繁瑣的事務中找到一個支點,依靠這個支點,我們才能揮灑自如,遊刃有餘。"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你用"加法"不奏效時,為什麼不試一試"減法"呢?

  三、教師要有寬容精神

  寬容很不易,才成為一種美德。如果我們在教書時,只認了教科書和大綱,卻容不得半點質疑;如果我們只守著自己習慣的教法,藉助於習慣的手段和方式,拒絕一切新的想法和創意;如果我們聽了某些宣傳或說教,認為某種教育理論或政策就是惟一正確或惟一必須信守的,那麼我們還是不寬容。

  當面對每一個有個體差異的孩子們時,如果我們只以個人的眼光去取捨,唯獨偏愛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髒孩子、調皮的孩子、被父母遺棄的孩子,那麼我們尚不具備寬容精神。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已邁入了一個多元化的世界,進入這個世界的資格就是具備寬容精神。寬容不易,才使寬容成為美德。寬容不僅在面對異己時有用,對自己的衝突著的人性而言,寬容意味著造福於自己。寬容會使我們掙脫身心的一切束縛,使我們每一天都很自由。讓我們教師學會寬容,給學生多一點寬容,學生自己就會多一點自尊,多一點自省。寬容,是讓學生感受到愛和友誼的先決條件,更是能令其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同時寬容也會使我們教師處事變得更加理性,使自己的工作變智育中心為以人為中心,造就一種民主的教育、生動活潑的教育,這不正是現代教育所提倡的嗎?

  一百條建議,一百個法寶,似陽光,如雨露,滋潤著我乾涸的心田。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此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但願在其新銳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師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 篇5

  這一段時間,利用工作之餘,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本人受益匪淺,其中有許多條建議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我們的創造性的教育中,對後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這句話引起了我的共鳴,我覺得轉化後進生很難,除蘇霍姆林斯基所提倡的引導學生閱讀引起轉化外還可以採用以下的幾個方法:

  一是:努力尋找後進生的“閃光點”。對後進生最怕的是“把人看扁”,所以我們不戴有色眼鏡去尋找他們身上的缺點,而是應拿放大鏡去努力去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對於他們的優點和長處要倍加珍惜。如王惠萍儘管學習差,但能自覺遵守學校的一切規章制度;陳鵬學習差,但思想單純,在勤工儉學中表現出色;郭偉學習不太好,但他對班級工作認真負責,運動場上也能經常看到他矯健的身影……

  二是:清除後進生的恐懼心理和對立情緒,使他們相信教師的真心對待。學習差或思想差的學生由於擔心受到或以前受到老師的嚴厲指責和同學的嘲笑,往往比較“心虛”、“敏感”而變得“有戒心”、“有敵意”,常常主觀地認為教師也是輕視自己,厭棄自己,甚至會“迫害”自己,以至對真正關心他們的教師也不願接近,採取迴避沉默,甚至對抗的態度,為了消除上述心理障礙,教師應當從多方面關心和幫助他們,使他們在生活實踐中親身體會到教師的善意,相信教師的真心,把教師當成知心人。“一切從頭做起,老師不知你的過去,只看你的現在和將來。”教師這種明朗的態度也會消除學生的顧慮,引起學生態度的轉變。

  三是:要善於抓住有利時機,對後進生進行教育。如:後進生長期受到冷漠、歧視,突然感到溫暖時;後進生長期失敗偶爾取得某一勝利時;後進生要求進步,對自己的某種壞行為、壞習慣引起思考時。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談到閱讀的作用,如在“談談對後進生的轉化工作”、“興趣的秘密何在”、“想克服負擔過重現象,就得使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等等,閱讀的作用誰都知道,無論是教師、家長,還是學生自己,但學生閱讀的情況確實令人擔憂:在學校裡,從早讀開始到午自習,每一節課都是安排死的,教師都得按課表上課,班裡沒有一節自習課,學生肯定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進行閱讀,放學回到家裡,更有七門功課的作業等他們做,等把作業做完,就已經到晚上十點,甚至十一二點,疲憊得只有趕快上床睡覺。

  另外,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假期的時間讓學生進系進行閱讀,各科教師佈置假期作業時,儘量避免那些大量的、讓學生厭倦的機械性的抄寫作業,多佈置一些與閱讀有關的作業,如:多辦知識手抄報,讀有關的課外書籍並寫出讀後感,瞭解某個名人併為他們寫傳等等。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確是一本好書,值的得我們認真地去讀,認真地去思索。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 篇6

  多次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每讀完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穫。書中的建議和勸告看似淺顯,實際上是蘇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後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每一條建議都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鑑。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反思。

  現在我就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對後進學生應該怎麼做:

  一、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

  優秀學生是相似的,“差生”卻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學生,你不用對他們吆五喝六,他們總是乖乖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當你面對那一個個千差萬別生龍活虎的差學生,他們一旦出了點小問題,我們總習慣先對他們進行批評、寫檢查、罰掃地……然後再對其講道理,進行所謂的原則性的指導。其實處罰和枯燥的說理不能觸及後進生的靈魂,反而拉大了老師與後進生之間的距離。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他告訴我們每個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透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就會充滿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能放棄,絕不能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儘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穫。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還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適的教育方法,就不會有永遠的後進生。他用畢生的精力在研究學生,研究教育教學工作。在他的眼裡,這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後進生,每位學生都有他獨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對後進生從來不放棄,而是竭盡全力、想方設法地研究學生特點,進而尋找到幫助學生的方法,最終讓他們“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我想,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這麼做,是跟他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密不可分的。而我們呢,提高不了後進生,便抱怨他們,甚至是放棄他們,在如今的應試教育下,一些老師失去了等待後進生轉變的耐心,再加上平時忽視了閱讀的重要性,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無幾,研究學生更無從談起。這樣又怎能幫助後進生提高呢?讀了此書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就一定要多閱讀教育理論書籍,想要幫助後進生就一定要結合所學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教學經驗去研究學生。兩者相結合,就會在教育工作中尋找到工作的成功與樂趣。

  二、換個角度思考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我們有時會很不解地說,“這道題我都講了好幾遍了,可學生還是沒做對?”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後,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我們在講解時,有時忽視了學生應該理解什麼,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麼目的。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於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麼,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從書中我也深深地領悟到,我們教師要重視自身角色的轉變,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當有些知識在學生中有人瞭解,有人不懂時,教師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動的組織者、協調者,讓“知道的人講給不知道人的聽”。愛因斯坦也指出:“教師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因此,我們應透過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讓學生在心與心的交流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儘管他們的語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們傳達的思想卻是一致的,只要教師不時地矯正、提升,教學的效果應是十分明顯的。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才能更加正視“教師的身份”。

  學習上存在困難,首先是兒童不願意動腦筋,將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事,確實,學習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無論一個兒童感到如何困難,他都應當學會思考。應當使書籍成為他的快樂的源泉。語言應當進入他的精神世界,成為他個人的財富。”學習落後的兒童,我們在幫助他們時,不是直接給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導他去自己尋求答案,使他學會思考。

  三、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並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學生在學習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備感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學困生的思想特別愛開小差。其實很多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內心是很想學好的,但他們由於基礎差,不懂的知識越積累越多,上課時就越不知從何學起.如果我們放任自流,他們的學習成績會更差;但如果採用強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著他坐得端端正正,說不定這時候正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因為他們並沒有從心底裡認同!看來怎樣才能使學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要想把握兒童的注意力,就應該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並使他們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勞動的一種自豪感。

  這樣的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有一定的困難。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應想方設法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如做一些猜謎小遊戲、動手動腦的活動等,讓他們的思維處於緊張狀態,進而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教師應選擇良好的教學方法,儘量做到講解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從而使他們對所學知識感興趣,進而集中注意力。還要採用適當降低要求,低起點,小步子,多鼓勵和少批評等方法為學困生創設成功的機遇,從而使學困生逐漸進步。教師可有意識的出一些較簡單的題目,然後叫他們上臺板演或回答,若“學困生”答對,則予以表揚,讓他們得到老師和學生的認可,讓他們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是可以學好的;若沒答對,教師也應予以鼓勵,相信他們下次能夠會做,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信任。逐步改變他們頭腦中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一等的印象,從而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

  四、把閱讀當成每天的功課

  書中有這樣一條建議:“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閱讀對老師和學生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老師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需要大量地閱讀書籍,後進學生想要改變糟糕的學習狀況更需要大量的閱讀。閱讀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他在“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中說:“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聯絡實際看來,這裡的讓學困生閱讀應該不是那種放任自由的讀,而是因人而異,有指導性的閱讀。不僅學生要讀書,老師也要堅持讀書,“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裡,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俗話說的好:站得高,看得遠。你書讀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就越多,思維開闊了,在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就有辦法解決了。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自己要有廣博的知識,創新的思維。然後才能教出具有廣博知識,能力突出的學生來。為了孩子們的一生髮展,也為了自己能夠遊刃有餘、開心工作,讓我們來閱讀吧!

  《給教師的建議》這部著作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論和思想,還有待於廣大的同行們透過精心地閱讀、細細地品嚐,在應用實踐中體驗、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遠的,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把這些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觀念,堅持在上課時積極運用這些知識,充實和豐富自我,讓學生有一個快樂、充實的童年!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 篇7

  提到《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這是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學生時代讀這本書,我瞭解了一些基本的教學理念。工作後再讀這本書,它卻成了我解決教學難題的一劑良方。

  一、從心底正視每一節課

  還記得文中那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他上了一節非常出色的公開課。課後,歷史教師與別人交流的那番話讓人若有所思:“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這段答話啟開了一個視窗,讓我們窺見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奧秘。像這位歷史教師這樣的人,每個地方都是非常少的。他們從來不抱怨沒有空閒時間。他們中間的每一個人,談到自己的每一節課,都會說是終生都在備這節課的。

  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裡,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

  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有些孩子上課愛說話,有些孩子上課愛做小動作,有些孩子不願意聽課,其實在抱怨孩子的同時我們應該想到:有些原因就在我們自己身上。讀了這本書,我不斷地在問自己:我的課備得充分嗎?

  精心備好每一堂課是我們必須要做好的一件事,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可做,讓他們的思維都活動起來,讓他們都參與到我們的教學活動中來,這樣的課堂上,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會有一種愉悅的心情。我很嚮往這樣的課堂,雖然我知道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需要付出努力來設計探索,有時候可能不會那麼盡善盡美,但是我們不能放棄努力,我們應該真正動腦筋來設計課堂教學。

  二、從書籍中不斷汲取養分

  “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那位歷史教師的話讓我記憶深刻,“對於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身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多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突然之間,我明白了為什麼有的老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所以,讀書吧!

  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我們就要把書當成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擁有讀書興趣,能在書本前坐下來,深入思考。我們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在閱讀中享受教育的樂趣,找到思考的快樂。因為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功,正源於他廣泛的閱讀,淵博的知識,他說:“我私人的圖書館裡,在幾間房子和走廊裡,從地板知道天花板都擺上了書架,有成千上萬冊書,我每天不讀上幾頁,有時不讀上幾行,我是無法活下去的。”所以才有了他的四十多本理論專著和幾百篇論文,才有了“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因此,只要我們對教育工作感興趣,只要我們堅持讀書學習,勤奮實踐,我們一定可以走出平庸,走向成功。

  當然,讀書與實踐緊密結合這才是學以致用,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典範,我將以教育家為榜樣反思自己的言行,遨遊書海,豐潤教學,將教育家的思想、精神與教學實際結合起來,以更激情飛揚的精神面貌去面對工作和生活,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對自己的教育事業永遠力所能及,耕耘不息!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 篇8

  今年暑假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從蘇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筆調中讀到了很多的東西,他沒有空洞的理論指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他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娓娓道來。讓人讀了受益匪淺

  書中的第2條建議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它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在平時的工作中我總感覺時間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參加教研活動等,一天過得非常緊張,但有時還感覺有些工作沒做好。

  蘇霍姆林斯基在這本書給了我很好的建議:他在書中一個很好的建議,他認為: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

  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由蘇霍姆林斯基舉的這個例子,我明白了:這位教師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用了終生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和教育技巧,上天給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每天24小時,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比如寒暑假及節假日,應制定合理的計劃,保證學習時間,不斷為大腦補充營養,增強知識儲備,到教學用到時就不必再去現學了,這就節省了一部分時間,正如那位上課的教師,對課題直接準備,只用了15分鐘,其實課題的內容早已存在他的腦海裡。我一定接受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節約時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不斷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到上課時就應如“探囊取物”般的容易了,再也不會感到天天忙忙碌碌了。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和反思,都是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 篇9

  一、做一個真實的人,敢於露拙也敢於表現自己。

  無論我們多麼優秀,和幾十個學生比起來,我們不如學生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學生在某個方面的知識可能遠比我們豐富的多,這是個事實。由於傳統的師道尊嚴,我們有時候不好意思在學生面前露拙。殊不知,這是一個誤區。其實,學生也很清楚,老師不會的東西多了,對高中生而言,他們已經不再象小學生那樣認為老師無所不知。所以老師如果在學生面前假裝什麼都懂,反而給學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哼上一曲,可以調走得找不著了,在適當的時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著明顯的破綻,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孩子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著這樣那樣不足的你,孩子們和你的心理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許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適當的時候慷慨激昂的來幾句演講,聲情並茂地來一段朗誦,不經意間很專業地評一下當天的球賽,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這麼一手!學生對你的好感馬上激增。總之,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

  二、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不少人說自己不會玩了,如果放兩天假,一般也就是睡個大覺。有些退了休的老同志,一天天地老的特別快,大多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業餘愛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沒事可幹,反倒悶出病來了。因此,一個人在工作之餘要有一兩種業餘愛好,這是積極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將是多麼單調和乏味啊。“用藝術來‘宣洩’其實是最佳的方法。比如看悲劇。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毀給人看,看到劇中人物遇到巨大不幸,觀眾的感情得到了宣洩。”“其實更幸福的是創作藝術。在藝術創作過程中,自己的主觀世界完全投入了進去,廢寢忘食樂此不疲,會使人十分滿足。他創作時簡直就是神,他無比自由,他感覺到世俗世界對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國就在他的創作中。”“只有關心老師的心靈世界,才是真正地關心老師和生命質量。”

  一個有情趣的老師,他的生命質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學生的親近。誰也不願意與一個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諧地溝通。誰也不願意與一個遠離自己生活的人去溝通。

  三、做一個善於反省的人。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包括我們的學生,包括我們教師自己,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其實自身都有較全面的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還比較少。我們做為一名教師需要不斷地終身地學習。我們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總是說自己加強要自己業務與政治的學習。而實際上往往成為一種泛泛而談的“學習”。我們教師離不開終身的學習,一旦自己停止了學習,那麼工作如同機械的運作,便毫無意義,沒有活力。鄭傑校長在書上論述:真正的學習並不是一個人關起來苦讀,或如古人那樣需要懸樑刺股地讀死書和死讀書。真正的學習藉助於有效的表達和傾聽,他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

  他經常會自問和反思“為什麼”,理性地分析並得出結論,然後他會和別人充分交流,並對不同於自己的觀點抱寬容和尊重的態度。而我們在學習時常常不考慮與人溝通並聽取別人的觀點,而無法超越自我的侷限,或不能從錯誤中學習。這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嗎?我認為,其實,我們並不是不在學習,每天教學在第一線,每位教師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身為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嗎?

  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要求教師學會反思,即強調教師從反思入手進行教育教學研究。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物件,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自身能力的發展。

  對於教師來說,反思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為改進過程;讓教師自己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這又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

  教師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並透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揮了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反思強調以問題為中心,著眼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它是緊貼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情境的、常規的、經常性的教育教學研究方式,更有利於教師的成長。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學、反思、行為糾正、科研等手段進行。這大大突破了傳統研究方法的時空侷限。反思強調教師的自主學習。要使每一位教師學會學習,使他們在群體學習活動的同時實現個性化。反思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以探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基本點。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性很強,如果離開教育教學實踐,只讀幾本教育理論專著,是不可能真正把握教育教學工作的。如果說學生是在為“明天”而學習,那麼教師就是在為“今天”而學習,這是現實的目標。

  因此,教師應該帶著問題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不足,覺察到自己以前沒有覺察到的教育教學中的習慣行為及其消極後果;找出驅動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各種思想觀點到底是什麼,它與自己所倡導的理論是否一致,自己的行為結果與期望是否一致;經過這種分析,教師對存在的問題形成更明確的認識,會積極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來解決面臨的問題;

  教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教育教學過程達到更最佳化。由於教師是帶著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去學習,這就使得他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教師透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

  讀了這本書,裡面的很多章節讓我沉浸其中,如做《一名稱職的服務者》,就是說我們做教師的都要為學生服務,為幫助學生的學習服務。那麼我們又是怎樣服務於學生呢?我覺得在我現在的教育中,教師要擺正位置為學生的服務,應該以平等的人格對待學生。服務的好壞要學生來評價。教師還要提高服務手技能和態度,把學生作為服務的物件,要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看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在為學生服務的過程中,我們有好的心態,學生就會心存感激。當學生學會感激之後,才會醒悟,才會更好的回報教師。又如《誰是學校的主人》讓我知道了學生、領導、教師誰是學校的主人呢?

  我們常說學校要生存就得有生源,就此而言學生應該是學校的主人。可是決定學校大事的時候學生有沒有決定權呢?那麼學生何來主人之言。那麼教師是嗎?領導是嗎?我覺得真正的主人應該是我們學校的每一個成員,只有你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校的一切,那們你就是學校的主人。還有很多內容如《把困難當作機會》……讀了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其中的新一百條建議都比較有其獨特的內涵,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 篇10

  透過學習《教師六條禁令》,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六條禁令》中的核心問題為師德問題,教師該如何培養崇高的職業道德?正如有人說的那樣“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師重在自重”。教師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

  《教師六條禁令》中的核心問題為師德問題,師德的核心問題是“愛”,這種“愛”必須是排除了私心和雜念的父母般溫暖慈祥的愛,恩師般高尚純潔的愛。它表現在:當學生受到挫折、處境困難的時候,給學生以同情、關懷、體貼和幫助;當學生生病的時候,主動噓寒問暖,送藥送飯;對待學生的提問,耐心細緻,和藹可親地給予解答;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對學生嚴格要求,幫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教書和育人有機的統一起來。

  為人師表,注重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思想感情,處事哲理、人生觀點、道德境界、品德修養甚至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學生有著薰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人格影響,不僅對學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後在社會上還會長時間起作用。所以,教師需要處處為人師表,不接受家長任何禮金和禮品;不進行有償補課等等,要學生刻苦學習,自己就必須學而不厭,手不釋卷;要學生認真勞動,自己必須熱愛勞動;要學生講文明禮貌,自己必須談吐文雅,遠離粗俗。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教師人格的力量首先應當表現出堅定明確的方向性。每個教師都要始終如一地把熱愛教育事業當作自己人格最集中、最本質的體現,在工作中盡職盡責,永遠以一種旺盛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對待自己的工作。其次,教師人格的力量應當表現出言行的一致性。一個教師要教育學生具有高尚的人格,自己必須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以身立教。此外,教師人格的力量還應以先進的思想、優秀的品德、良好的作風、淵博的學識去教育和影響學生,帶動學生去追求理想的人格。

  這是我對師德師風的一些體會,我自己要從以上各方面努力,堅持不斷的學習,使自己能在不斷更新的知識中汲取營養,能夠把自己所學奉獻給學生,更會在道德和作風方面給學生以積極的影響。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 篇11

  透過學習《給教師一百條建議》一書,對現代教育以及現代教師應具備的素質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認識,使我對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許多困惑有了一定的理論指導。

  蘇聯當代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多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為了解決中小學的實際問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門為中小學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式比之霍姆林斯基所寫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煉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沒有過時,它仍像一場及進雨,滋潤著一顆顆乾渴的靈魂。

  書中的建議如同一條條觀快清澈的小溪彙集在一起就是浩瀚博大的海洋,常讀常新。

  當讀到《給教師的建議》的29條“怎樣使學和注意力集中”對我啟發很大,把控位學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引發學生積極思維,調動內部誘因的最精細的工作之一,要使學生學起來有趣,必須調動頭腦中的經驗知識,新舊結合,才更利於“新芽的營養生長和機體內養分的充分供應”,孩子剛接觸的新知,該放開孩子手腳,推薦給他們相關的書籍,教給有效的方法,引導他們先去自主瞭解,獲取有關的“經驗知識”,在學習新知時,再交將儲存的意識加以調動出來,再次感知理解,針實現象進行更新和思者,做到注意力集中,從而輕鬆學習,在書中霍姆林斯講過,“只有當不隨意注意,與隨意注意相結合時”當學生一邊聽講一邊思考的時候才能出現這種結合,只要在課堂上能把學生的不隨意注意與隨意注意結合起來,他們就不會感到疲憊不堪,要控制學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讓他們憑藉自己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使學習成為一種思考活動,這樣在上課時才能攏聚他們的注意力,有一種真正的情感體驗,從而主支探索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讀了《給老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有很多的觀點、理念深深的觸動了我,也啟發了我使我在教育教學中,有了奮鬥的目標和指揮棒,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 篇12

  近期,我認真地拜讀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感觸頗深。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著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著。讀書過程中受到的啟迪和震撼讓我心潮澎湃,在此談談自己的幾點讀書感悟。

  一、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學生需要教師的理解與尊重。

  課堂上常常會有這種情況:自己精心設計的教案往往不能順利地實施,要麼被淘氣的學生攪亂——既攪亂了你的方案,又攪亂了你的心情;要麼學生死不“配合”,使自鳴得意的設計“擱淺”。

  不斷的實踐和思索使我漸漸明白,要使教學真正成為藝術,還得研究學生。教學藝術是由師生共同創造、共同完成的,而且課堂教學的精彩常常不是因為老師的精彩而精彩,而是因為學生的精彩而精彩。好多情況下,掌聲不是送給老師的,而是送給學生的。

  我們面對的學生不是裝知識的口袋,不是機器人,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學生是活的,他們不但需要知識,而且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肯定和激勵。具體到每個人又最需要什麼,這就需要老師的觀察和了解,需要和學生進行密切的接觸和交流。共性的東西是一致的,即人人需要理解和尊重。只籠統地說“愛學生”是不夠的,因為“愛”比較抽象。對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需要理解,沒有理解,便談不上真正的愛,因為“愛是理解的別名”。

  一次,德高望重的'斯霞老師執教《烏鴉喝水》。課堂上,她請一位男生讀課文,但沒讀好。斯老師一邊把他歪到脖子一邊的紅領巾戴正,一邊說:“讀錯了沒關係,再試試。”那位小朋友不再緊張,而且有了自信,第二遍就讀得正確、流利了。這裡的關愛就是來自於理解——面對著全班同學和那麼多聽課的老師,孩子緊張是正常的,紅領巾歪到脖子後邊也是正常的,因為他是才上一年級的孩子。沒有這樣的理解,當然也就不會有斯老師那充滿愛意的寬慰、鼓勵和“戴正紅領巾”的動作。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那些始終不忘記自己也曾是一個孩子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教師。”不忘記自己曾經是孩子,才會理解孩子。理解孩子,愛才會具體而豐富,才會無處不在,才會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滿溫馨。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課堂上才會有民主,才會充滿情趣,老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方案才能得以順利實施,學生的潛能才能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使學習變得輕鬆而有效,使課堂教學精彩紛呈。

  二、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

  讀書可以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地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永珍,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地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絡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資訊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資訊,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地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

  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說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說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地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從它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脫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

  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不能總是抱怨沒時間,必須首先學會做一個平凡的普通人,要與時俱進,多看書,多學習。還要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擴充他們的知識容量。

  三、關於和諧的教育的一些想法

  在全民共建和諧社會的時代,教育改革呼喚課堂和諧,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我們教學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營造一個積極向上、團結互助的班集體,遇到問題,組織全體同學來討論,發揮集體每個成員的力量來解決。而在日常教學中、學生學習中,我們更多的是強調要靠個人鑽研,獨立完成;沒有重視群體之間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長,乃至不同見解的碰撞、互相啟發。語文課堂應該是活躍的思想交流場所,是表達和表現自己的場所。善於讓別人理解自己,也善於理解別人;善於幫助別人,也樂於接受別人的幫助,既是未來融入社會的需要,也是成長的需要,這種需要的滿足,就是一種快樂,一種美的享受。我們不要在語文學習中把學生變成“魯濱遜”。

  語文教學是一門美的藝術,語文學習更是追求美的過程。在語文課堂教學裡,應創設和諧的美的環境,讓學生在和諧的、寬鬆的、美不勝收的課堂裡遨遊,欣賞學習語文的美。

  比如在講《我要的是葫蘆》這一課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一開始就分組,第一步同學們自由讀,讀時選擇喜歡哪個角色;第二步選擇角色,分角色朗讀,同學之間互相評價;第三步課堂討論:你對哪句話最有感觸?簡單說出理由;第四步進行課本劇排演。整個課堂氣氛活躍,我想這節課的合作學習基本完成了。當然,合作學習不能流於形式,老師一宣佈小組討論,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看起來非常熱鬧,實際學生交流得怎樣?教師要深入到小組當中,瞭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程序等等,從而靈活地調整教學環節。

  在學習中合作和共享,是學習心理的一種需要,如能得到滿足,將使教師和學生都感到愉悅、甜美。

  四、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

  看到這一條,一種內疚之情油然而生。因為我恰恰缺乏的就是這一點。我們每天的教育教學,面對的是最生動的教育物件,每天都會有一些生動而豐富的教育資源,成功與失敗,得與失會有很多,隨手記錄下來,是一筆豐厚的教育素材。可是我就是不善於總結與積累,以至於拿不出具有說服力的成果來。

  蘇霍姆林斯基重視對學生最初表象資料的記錄,特別重視對後進生的記錄,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他之所以能成為一名著名的教育家,能為後人留下一筆筆的精神財富,是因為他堅持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記日記,是他的教育日記為他成就一本本教育名著提供了鮮活的、詳實的案例。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也充分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教師能將自己在教育過程中有所觸動的瞬間和教育故事變成文字,記錄在案,不僅是對流逝歲月的美好回憶,更是進行教學反思,提高自己業務素質的一筆精神財富。回首以往教育經歷,孩子之間的一次爭吵,和家長的一次談話,和同事間的一次交流,一次失敗或成功的課堂教學,當時火花閃爍、激動人心卻疏於記錄整理,等到再想找的時候,它稍縱即逝一點痕跡都沒有留下。如果當時及時記錄,翻開塵封的日記,許許多多鮮活的人和故事就會撲面而來。因此作為一名骨幹教師,我想以後我要不斷反思,不斷總結,從堅持寫教育日記開始,把教育生活中一顆顆灑落的“珍珠”串聯起來,也編織出一部自己的教育專著。

  讀了這本書,裡面的很多章節讓我沉浸其中,一百條建議都有其獨特的內涵,還需要我不斷地學習,以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 篇13

  自開展學習“六條禁令”活動以來,我進一步認識到“六條禁令”是規範學校辦學、校長履職、教師從教的“高壓線”。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加強師德修養是多麼的重要。透過認真學習,我反思了自己的行為,我對師德師風及工作作風建設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認識。下面就談談我對這“六條禁令”的幾點體會。

  “六條禁令”對教師的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是《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補充,是每一名教師都應該禁止做的,也是最基本的行為品質。俗話說:“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大至一個國家,需要制訂法律、法規來規範國民的行為。小至一個單位,需要制訂規章制度,來約束成員的舉止。我們教師的行為更應該受到規範的約束,因為我們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因此需要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教育部頒佈的“六條禁令”,無疑正是我們教師的行為之“規矩”,是對我們廣大教師行為的更深一層的約束。我認為頒佈“六條禁令”,是對廣大教師真正的關心、愛護。因為,我們教師也是人,也存在著人性的弱點,也有可能會犯錯。與其犯錯後懲罰、整頓,不如未雨綢繆,加強教育、約束。

  認真落實“六條禁令”是教師的職責。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常懷律已之心。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不論是何時何地都能管得往身手,抗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同時要善於總結工作上的得與失,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牢記自己的崗位職責,多做工作、少說空話、多幹實事、盡職盡責,忠於職守,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認真做好本職工作,不斷提出改進工作的新辦法、新思路,努力把自己的工作推上一個新臺階。

  透過學習,我將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業務上刻苦鑽研,在行動上提高工作責任心,時時處處做出榜樣,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於律已,以身作則。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 篇14

  8月19日下午,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了教育部“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規定”的教師的六條禁令:

  第一、嚴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學生及家長贈送的禮品禮金,有價說證券和支付憑證等財物。

  第二、嚴禁參加,由學生及家長安排的可能影響考試考核評價的宴請。

  第三、嚴禁參加由學生及家長安排支付費用的旅遊、健身、休閒等娛樂活動。

  第四、嚴禁讓學生及家長支付或報銷應由教師個人或親屬承擔的費用。

  第五、嚴禁透過學生推銷圖書、報刊、生活用品、社會保險等商業服務獲取回扣。

  第六、嚴禁利用職務之便謀取不正當的利益和其他行為。

  近年來,由於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個別教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出現了偏差,違背師德要求,玷汙了教書育人這塊聖潔的土壤,造成了很壞的社會影響。

  透過學習使我深刻認識到,“六條禁令”為我們教師劃了“紅線”,設了“禁區”,進一步規範了校長治校和教師從教的行為。在學習和工作中,落實有關禁令,使自己遠離“高壓線”,明確自己的職責,愛崗敬業,耕耘奉獻,更進一步完善“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

  “六條禁令”是為進一步強化師德師風建設的強有力的措施。師德師風建設是一所學校的校風、教風、學風和教職工工作作風的高度概括與濃縮,核心是教師的職業道德。它關係到一個學校的未來和發展,影響著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所以,進一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教師目前的首要任務,加強師德修養是教師修煉和諧自我的保證,更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的前提。

  學校是社會精神文明的視窗,教師是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學生是精神文明的體現者。師德師風不僅僅與教師有關,更與國家、民族,與整個社會密切相關。

  “打鐵還需自身硬”,學校領導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帶動、團結廣大教師,當好學校的精神領袖。

  作為學校領導,首先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為全校教職工樹立榜樣,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進一步規範學校辦學行為。全面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著力解決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引導教師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己任,視“正己、愛生、敬業”為天職,熱愛學生,刻苦鑽研,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專業水平,以高尚的道德境界和情操、豐富學識和人格力量影響教育學生,本著對自己負責,對學生負責,更要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負責的態度,做好本職工作,努力打造一支學生愛戴、家長放心、人民滿意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為地區教育事業健康發展而奮鬥!

  總之,透過學習使我倍感責任的重大,同時也感受到時刻要檢查自身,規範自己的行為,在思想、行動上做全體教職工的表率。時刻警醒,遠離“高壓線”,帶領廣大教師,以更精湛的教學技術、更充分責任心和使命感,服務於學生,服務於地區的教育事業,努力辦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 篇15

  近期,我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專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受益頗豐。我深深地被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觀點折服了。在讀過這本書後,我意識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書中每一條建議都充滿教育智慧,事例生動、分析精闢,啟人深思。從中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也引發了我的許多深思玉,感悟頗多。

  感悟之一:教師應堅持讀書

  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們記住,教育──這首先是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要掌握這一門藝術,就必須多讀書、多思考。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應當好比是你的教育車間裡增添了一件新的精緻的工具。真的有些後悔,後悔今日才讀了這本名著,又有些慶幸,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本好書。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觸動,平時也想讀點書,但有時總以工作累,家庭瑣事多為由,沒能堅持下去。從此,我要制定一個讀書計劃,多讀好書來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還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好,那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把讀書當作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讀好書能夠淨化我們的靈魂,開啟我們的教育良知,鍛造我們的優秀品質,靜下心來讀書是提高教師素養最有效的手段,是教師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感悟之二:教師應善引學生

  關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論述:“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溼的土壤裡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他這個比方很恰當,學生的興趣是潛在的,需要教師的精心呵護與培養。 我們會發現,學生在低年級時,學習積極性也很高的,學習成績也不錯。可到了高年級,有的學生對學習有些無所謂了,學習成績也下滑的很快,任憑老師怎麼去教育,效果也不甚理想。原因就是這些孩子的學習興趣慢慢的減退了,消失了,而我們做教師的有沒有及時發現,及時引導。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心理。因此,教師要在培養學生學科興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在體驗一次次成功之後,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激發學習的動力;教師要鑽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讓學生始終對學習有興趣,並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感悟之三:教師應善學

  “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 蘇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了我們應該向哪師學習的問題,對於我們這些剛參加工作的教師,在不熟悉、不瞭解的情況下,應該選擇哪些老教師呢?他給了我們一條非常好的建議,那就是,你先看看學生的練習本。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練習本里的作業都完成的很好,那麼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裡可以學到許多東西。學生的練習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確實是,學生的學習習慣是教師素養的一個縮影。其次,我們學習別人的經驗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學習人家的思想。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這一條對於任何一位教師來說都是關鍵的,但是,年青教師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在向別的優秀教師學習的時候,全盤照搬人家的做法,也不管理解不理解,也不顧自己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特點,結果別人的經驗沒有學到手,自己的特色也形成不了。這就猶如“邯鄲學步”,這些確實困擾著一些很想努力提高的教師們。所以教師應該善於學習,善於抓住優秀教育思想的精髓,這樣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今後,我將像蘇霍姆林斯基建議的那樣,多讀書,讀好書,在書中汲取營養,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做一個既善於學習,又善於在學習與生活中引導學生的老師。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 篇16

  作為一名小學新老師,角色的改變讓我有了不同的生活認識,如何在新環境將教師的角色更加飽滿和充滿活力,在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中,“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幾點建議”的小標題讓我有了尋找答案的渴望。

  在建議中提到:無論年輕的時候充滿了多麼熱烈而緊張的勞動,但是在這個時期裡,總還是能夠找到時間,來逐漸地、一步一步地積累我們的精神財富。在接觸學生的時候總會覺得時間不夠用,想充分利用每分每秒做些有意義的事,但似乎卻力不從心。看到建議中的這句話我反問自己:是真的很忙嗎,真的忙到沒有自己的時間嗎?對這個問題我不能篤定回答說是,古老哲言裡關於時間有一句: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我不想把碌碌無為當成我教育生涯前期的標籤,“首先必須點滴地積累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面前的道路還很長,在這條道路上,你將看到各種人的最預想不到的命運,青年的愛思考的智慧和眼光將求教於你”。我們的學生現在都是一顆顆幼小的嫩芽,他們一天中三分之一時間是在學校裡度過,期間最有影響力的人就是我們教師,認真回答每一個提問,真誠對待每一個孩子,微笑回視每一個注視,也許這就是教師成為“天底下最光輝職業”的原因吧。

  蘇霍姆林斯基在建議中給新老師提出指點:“怎樣才能成為自己的學生的楷模?怎樣才能使理想的光輝照進他們的心田。

  年輕的朋友,我建議你每個月買三本書:

  (1)關於你所教的那門學科方面的科學問題的書;

  (2)關於可以作為青年們的學習榜樣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鬥爭事蹟的書;

  (3)關於人(特別是兒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靈的書(即心理學方面的書);

  希望你的個人藏書裡有以上這三類書籍,每過一年,你的科學知識都應當變得更豐富。”學科課程教學指導中涉及到設計理念方面提到“從單一講解轉向組合最佳化”,現在學校教學需要的是全方位培養,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更能接受知識,在有效引導中自覺學會點橫撇捺,學會加減乘除。這是每一個教師的教育技巧的高峰,應當努力向它攀登,像尋找寶石一樣尋找那些關於傑出人物的生平和鬥爭的書籍,把這一類書擺在個人藏書中的最崇高的地位上。

  一本好書是給人啟發和引導,在這本書裡,從方方面面的細節中詮釋著“教師”真正的責任,每個字句都像在給一件衣服密密縫合的針腳,雖言細但重要。“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看著窗外飄起的絨花,這書卷滋味別是一番後勁在心頭呢,好書猶花,抿品有暗香。

  人總會對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選擇,而我選擇了人民教師這一職業,在學校看著“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鎏金誓言,出校門後看著講臺上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一路上受著感恩的恩惠,遇到的人,處過的事,讀過的書,都是財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