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家長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

初三家長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三家長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三家長的心得體會1

  有幸參加了xx初中的“家長開放周”活動,聆聽了三位老師的講課。自從走出學校,參加工作後,這是我第一次走進學校的課堂聽課,可以說,我是帶著好奇、帶著疑問來聽課的,三節課讓我感觸頗多。

  第一節是老師的英語課。整堂課的氣氛相當熱烈,基本上是讓孩子們在近似遊戲中複習學過的知識、學習新的知識。課堂上不時傳出孩子們的歡笑聲。孩子們的注意力完老師吸引,隨著相互之間的互動、比賽,逐漸消化吸收了所要掌握的知識。連我們這些家長也完全融入進去了。我不禁想起我上學時學英語,一堂課基本上是隨著老師讀單詞、背單詞、讀課文、記語法,可以說是非常單調乏味的。而現在這樣的教學方式,極大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第二節是老師的數學課。這堂課主要是複習“體積的運算”的知識。最讓我難忘的是,老師把孩子們分成12個小組,同學們各自畫出自己看到的三個面。透過這種方式,不但讓孩子們更深刻直觀的瞭解了體積,還提高了孩子的想象力。我覺得這堂課最大的亮點就讓孩子們學到知識,又不單純的讀死書,老師們下了很大的功夫。

  第三節是老師的語文課。一上課,老師先讓孩子們聽了一首歌。歌名我沒記住,主要是講述兒女和父母的感情。透過這首歌把大家帶入所學的課文《xx》中來。因為《xx》就是講述一位老師教育孩子們學會感恩與自己父母的故事。朗讀是學生走進文字,感悟真情,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的紐帶。在這堂課中,老師讓孩子們輪流讀課文,讓大家在讀中識字、學詞語、積累語言;在讀中,進行感知、感悟,拓展想象,使孩子們在閱讀實踐中受到紮紮實實的訓練。

  此外,老師還注重培養孩子們“說”,透過讓孩子們觀察課文中的插圖,說出插圖中學生們的表情神態,很好地培養孩子們的觀察和對語言的運用能力。整節課氣氛嚴肅而不失活潑,老師講的充滿柔情而又有激情。我覺得這堂課的高潮部分,是老師給大家放了一段詩朗誦,讓孩子們仿照詩的內容寫一下平時家長對自己關心愛護的事情。不少孩子寫著寫著竟失聲痛哭起來,這或老師沒有想到的,更是我們家長沒有想到的。看著孩子們趴在桌子上抽泣著,我情不自禁的眼睛也溼潤了。老師的講課感動了我,孩子們的真誠感動了我。

  整整三堂課聽下來,意猶未盡。每一節課,老師都毫不吝嗇的把誇獎、稱讚送給學生,並善於啟發、引導,幫助學生動腦筋。課堂教學氣氛也十分活躍,為了回答問題,有的孩子甚至站起來把手都快舉到老師的鼻子上了。

  “家長開放周”是一個很好的交流溝通平臺。對父母而言,孩子永遠都是一顆璀璨的明珠,生活上父母能給予孩子們的很多,可是對於教育,我們確實需要走進課堂,瞭解孩子在課堂的表現,感受到老師們為教育孩子們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所作出的努力。非常感謝學校組織了這樣一個活動,增進了彼此瞭解。願我們的學校、我們的老師帶著我們的孩子滿懷激情而又充滿靈性的一路前行,不斷進步!

  初三家長的心得體會2

  20xx年xx月xx日我懷著興奮地心情做到了女兒的教室裡,感受xx附中的教學魅力。非常幸運一上午三門主課的課程都聽到了,另外還聽了資訊課程。短短一上午感受還是頗多的。

  首先感覺學習好像是個容易的事。每個教學模組銜接很自然,如語文課從晨讀、考察;語文課的講故事、提問、字詞講析、新課預習、新課分析。一切教學過程是有條不紊。如果能順著老師的思路、跟著老師的節奏覺得學習真不是一件難事。老師已經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學生接受起來容易很多。

  其次感覺到課堂上老師都以啟發式教學方法為主,但是不同的老師又有所不同,各有千秋。語文老師主要是激發學生的靈感、實現火花碰撞,依靠學生思考、不由自主的分享而主動舉手發言,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數學老師用的點名回答問題的方法比較多,可以隨機考察不同學生的掌握程度。英語老師用的是學生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但是最早完成的可以在小組裡加分,學生的積極性照樣很高昂。

  講課方法很新穎:xx老師在講授課程時,是以迪士尼拍攝動畫片,如果你是導演,應該如何設計那些情節或者場景;如果你是攝影師,應該拍攝哪些鏡頭。透過這種方式吸引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答案,連我這個家長也在積極思考,我應該怎麼去做。問題有難度,但是學生最後的回答也很精彩。

  老師的眼睛很厲害哦。在英語聽寫時,有個同位剛開啟課本準備看一眼,就被老師點名了,在這種壓力下,學生課下一定要好好下功夫了。

  學生的課下功夫預習很重要。學生在課下一定要好好預習,帶著任務去思考,課堂上一定要跟著老師的節奏走。

  學校的教學監督很嚴格。學校讓家長進課堂本身就是對教學的監督,另外在數學課上還發現一位好像是返聘的主任,也在推門聽課,這應該是學校常規的內容,所以感覺教學管理比較正規、嚴謹。

  如果覺得不好的地方呢,是覺得“白板”用了一段時間後,好像很難擦乾淨,已經變得髒了,對於數學一類需要板書的.,展示效果不太好。現在用平板教學,效果非常好,但是缺點是老師在平板上寫字展示在白板上,寫出來的字有點變形,感覺有點亂。

  總之,感覺我們學校的教學確實是很棒的,一上午一會兒就過去了,意猶未盡。

  初三家長的心得體會3

  今天,我揣著一種忐忑不安的心情,心裡想:今天可能會有一場“狂風暴雨”――今天下午開家長會,是我媽媽參加的,如果是爸爸來開家長會的話,還稍微好點。但要是媽媽去的話,那我到家後,一定會先“賞”我一頓“皮帶炒肉絲”的,因為我這一次的成績沒有考好。不一會兒,我就到家了。我看了看樓下,發現車子不在,看來爸爸還沒有回來,我稍稍鬆了口氣。到了家後,我才知道,爸爸因生病在家裡,媽媽去參加家長會了。

  晚上十點多,那個一直令我提心吊膽的聲音終於響起來了——媽媽回來了,一場激烈的暴風雨終於要來臨了。但是,媽媽這樣的舉動令我非常的吃驚,媽媽慢慢地坐到我的旁邊,與我談起了她的想法,並拿出她在開家長會做的筆記。她的心態似乎把握的很好,認真地和我分析起了利弊。

  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知錯就改,懂得怎樣去彌補自己錯誤的孩子,就是一個好孩子,雖然考試分數不是測試你學習的唯一辦法,但這也是對你最近學習知識瞭解的一種有效的檢測,每一次考試後,你有沒有去認認真真地把錯誤分析一下呢?”媽媽還給我講了“到了初中,就應該像我們語文老師說的‘只有會學了,才能學會’,每項要做到100%”。

  我於是按照媽媽的話進行了反思、總結和打算。在語文方面,加強閱讀理解能力,以減少課外閱讀的失分率。

  第一:要真正搞懂老師上課說的重點部分,做好完整的課堂筆記。;

  第二:要多看書,但只看書是遠遠不夠的,我也要認真地做好讀書筆記,這樣,我們才算真正讀過這本書。在英語方面,我一定要多背背單詞、課文,真正掌握好句型的運用與時態的表達,多做一些課外閱讀的練習。在數學方面,我要多背背公式,但重點在於要在運算上打好基礎,爭取每題計算題都不丟分。

  以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不讓老師與家長失望!

  初三家長的心得體會4

  學校此次召開的家長會,我也是在參加的過程之中感受到學校對於孩子們的重視以及期望我們家長一起來為孩子的初三學習而把好關,去一起配合督促做好,此次的家長會召開也是非常的有必要,我也是在交流中更加的意識到,初三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是要去做好自己的職責,工作忙碌也是不能忽視對孩子的關心,回到家裡的那段時間更是要去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家長會也是讓我有挺多的感觸。

  對孩子的學習情況,我們不能壓的太緊了,但是也是不能鬆懈,要關心,但是也是不能讓孩子覺得我們是在逼迫他,關心他的狀態,關心他對於學習的態度比關乎成績更為的重要一些的,只要孩子是認真的來學習,願意去學習,對於學習是上心的,其實對於成績我們也是不能那麼的太過於在意,現在即使成績不是那麼的好,但是隻要一直努力就是沒有關係的而我們作為過來人更是清楚,一時的成績真的代表不了什麼,而好的習慣,好的學習狀態其實更對於他們一生的幫助是更加大的。對於孩子我們也是要支援,要給予信心,壓力是有的不過也是不能太大。

  好的習慣真的很重要,越是大,其實很多的習慣也是不容易去改變,那麼此刻孩子還不是特別的大,一些習慣也是要去堅持,對於自己的孩子,我也是一直沒有太多的給到分數上的壓力,而是更多的關注孩子學習的態度,生活的習慣,個人的素質是怎麼樣,在學校過的如何,而分數也是比較的順其自然,只要他是努力的就好了,而的確如此,孩子的成績真的也是還不錯,不過也是不能驕傲,不能鬆懈,初三這一年也是要去把基礎給鞏固,這樣才能更好的運用到考試當中去,拿到好的分數,為將來而考個好的高中努力。同時在家長會上老師也是講了很多關於初三複習的一些計劃,也是讓我們老師去了解了學習的一個進度是怎麼樣更能在家去把握住孩子學習的一個情況進展如何。

  對於孩子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我也是知道要經常的和他交心,去了解他的想法,清楚他對於學習,對於世界認知的想法,多溝通也是少了一些陌生感,更是知道孩子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情況。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去成長,去更好的度過初三的這一年,去努力學習進步。

  初三家長的心得體會5

  我是初三xxxx老師所帶的11班孫夢同學的家長,針對我家情況、我所掌握的知識及見解,列出了幾點,和家長們一起共勉,不妥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家長們批評指正。

  一、父母者應先受教育

  這個話題有點另類,有點“語不驚人死不休”之感,但確實是我開篇之講重要部分。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夢想。為人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孩子成長成才,人之常情,但成龍成鳳不是一蹴而就、一廂情願容易做到的事情,因為孩子的成長是多重因素累加的結果,要經歷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共同的作用。可是在這些所有因素之中,家庭教育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起著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作用。我們知道:言傳和身教,都是教育手段,傳是傳承、傳授;教是教育、教導。二者相得益彰,相輔相成。單點地說,沒有言傳身教,就無法實施教育。

  因為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師,言傳身教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從襁褓中嬰兒的一顰一笑到成年後說話做事的一章一法,身上都有著深深的父母的烙印,口口相傳和耳濡目染的力量真的很強大。但在當今社會中,由於生活節奏加快,受物質因素等影響,再加上信仰缺失,道德水平的下降,一些家長對如何教育孩子或怎樣教育孩子確實感到很茫然。有的家長容易被人裹挾著、熱衷於跟風,盲目地對孩子進行培養,人家孩子學什麼,他就讓自己的孩子學什麼;有的家長捨得給孩子花錢,卻捨不得給孩子花時間,陪在孩子的身邊見證孩子的成長;有的家長表裡不如一、言行不一致:一邊給孩子講“孔融讓梨”,一邊爭先恐後地排隊加塞;一邊講要聽老師的話,一邊對老師妄加評論,甚至侮辱謾罵。

  想,都是問題;做,才是關鍵。其實很多家長對孩子教育無從下手,或抱著“管不了”、“沒辦法”的時候,沒有靜下心來考慮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真正起到了言傳身教的作用,是否願意為了孩子的教育心甘情願地去學習、去改變。簡單地說,你希望孩子閱讀,你就閱讀給孩子看,你希望孩子勤奮,你就勤奮給孩子看,你希望孩子少看手機,你就把手機收起來。

  古人云:“天地者無形之父母,父母者有形之天地。”對於孩子們來說,父母是他們的人生楷模,不倒的豐碑。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說過:“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為了使孩子健康成長,想要豐碑不倒,作為家長的,需要反思、反省,最應該接受教育,讓學習成為一種自覺,最應該樹立榜樣,成為孩子學習借鑑的楷模。

  二、民主平等地對待孩子

  相互平等及尊重中的關係不只存在於成人之間,也存在於成人與孩子之間。從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伴隨著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做父母的就應該意識到孩子是一個有自己權力的個體,同家庭其他成員一樣都是平等的,家長應當給予尊重。

  可實際上,成人主義的家長總是對孩子挑剔指責過多,要求過高,總是認為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更談不上針對家庭中的重大事情去徵求孩子的意見,去傾聽孩子的心聲。長此以往,漸漸地孩子們失去了獨立性和積極性,也就失去了運用自己的思考去探索社會的興趣。因為在家中,孩子們容易從父母那裡產生關於社會的印象,感受到人們對他的期望和關懷,體驗到社會、他人與本人的關係,形成基本的生活態度和行為方式。

  有人把人生比作長河,家庭則是長河中航行的小船。長河時而平靜,時而波濤洶湧,孩子們則是憑藉父母之船遮風擋雨。小船之外的事情,家庭無法把握,但小船自身情況,需要父母共同經營。那麼如何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自信、自律、有道德、人格健全的人呢?首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輕鬆、和諧、民主和充滿愛的家庭環境。一定要記住:“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次把孩子視為家庭平等的一員,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讓其獨立思考、自由選擇。再次爭做孩子的朋友,讓其信任家長、理解家長、體諒家長。

  三、用溝通架起家長和孩子心靈之橋

  人是社會動物,有人存在,即有溝通存在。學生與學生需要溝通,學生與老師需要溝通,老師與家長需要溝通,同樣家長與孩子也需要溝通。可是遺憾地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有相當多的家長寧願花較多地時間去同朋友聊天、去喝酒、去玩手機、去打麻將,也不願意抽出點時間同孩子溝通交流,即使有溝通也是僅僅限於關心孩子的學習或分數上。

  有一項研究表明,許多父母在一週之中,其聽孩子說話的時間不到30分鐘,這是不夠的。所以說,現在缺少的不是對孩子的教育,而是缺乏溝通,因為有的家長沒有意識到溝通的重要作用。實際上,孩子們在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有喜悅,有挫折,有煩惱也有憂愁,這時他們非常希望家長傾聽他們的訴說,並能提供支援和安慰。如果家長們忽略同孩子的溝通,時間長了孩子們也不願意表達自己的心聲了,而且家長會失去把握孩子成長的脈絡,也會失去用內心真正去感受孩子感受的機會,所以不要以忙為藉口了,擠出點時間與孩子交流,在茶餘飯後拉著孩子去散散步,互相談一談白天的所做所想及所聞,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嘮叨和指責,用無限的溝通架起家長和孩子心靈之橋。

  四、鼓勵孩子多讀書,讀好書

  書是孩子進步的階梯,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可以使孩子終生受益。如果說教育孩子有捷徑的話,那就讓孩子讀書,讓孩子們儘量地去接觸可以使他們深受感染和鼓勵的書,給孩子渴望知識的心田澆灌及時的雨露。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孩子從小就喜歡讀書。尤其在當今社會,價值取向多元,再加上學習功課緊也使孩子們無暇靜下心來去讀書。當孩子們聚會時,大談的是影視明星、遊戲、高檔品牌,而很少去談一部好的作品或一本暢銷書。因此,家長肩負著一種義務和責任,竭盡全力地去鼓勵孩子多讀書。好的辦法就是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家長們要身體力行,首先要讀書,然後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當然有的家長文化層次不是很高,很難把讀書作為一種習慣,那就更應該自律。

  五、用賞識啟用孩子的天賦與潛能

  “沒有激勵就沒有教育。”這是美國一位著名教育家富有哲理的論斷。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也說過:“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這是人類之所以有別於動物的地方。”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從而達到自我實現。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彷彿都是為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的。

  但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家長們往往不重視鼓勵,他們更關心的是怎樣“對付”孩子的不規範行為,根本不考慮孩子的行為究竟是表現了怎樣的心態;對有的老師而言,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較好的孩子身上,很少去關注學習一般或較差的孩子,更談不上去發現分數背後後面的進步。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孩子的潛能需要父母、老師賞識的星星之火來點燃,所以需要家長和老師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相信我們的孩子,仔細觀察孩子們閃光的一面,學會賞識、鼓勵、表揚孩子,給予他們讚美及掌聲,幫助孩子們樹立自信。當家長和老師們都成為表揚孩子的藝術家的時候,就會發現孩子們魅力四射,當然,家長和老師們的賞識是客觀的、公正的、及時的、多樣的、與必要的懲罰相結合的。

  以上是本人在教育孩子或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粗淺的認識,更談不上方法,因為家庭教育是一個綜合性很高的藝術,是一項非常複雜、龐大的工程,需要因人而異、因勢利導,不能一概而論。希望家長們在孩子身上多花點時間,多投入點精力,最起碼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心地善良、自食其力、不被社會所累的人。

  初三家長的心得體會6

  每次舉行家長會都有不同的收穫,這次更是受益匪淺,不僅教給了家長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而且也使我摸清了孩子在校的表現及孩子的心理世界,為以後在家裡教育孩子奠定了基礎。

  一、以身作則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我應該明確自己的身份,我不僅是家長,同時也是孩子的榜樣。自始至終,樹立這種觀念,我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起到表率作用。如果我要教育孩子做一個有修養的人,那麼首先我自己就要表現出有修養,是一個能夠對社會和諧發展做出自己應有行為的人。如果我要教育孩子愛學習,首先我自己就要做一個以學習為樂的人。如果我要教育孩子從小就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那麼我自己就要做出榜樣來給看。身教重於言傳,要想孩子長大成人,先要我自己就要做好大人。

  二、培養孩子

  就是說如果家長真的懂得如何愛孩子,就會時時刻刻考慮到孩子如果離開了我們是否能夠繼續生存、生活,是否能夠有所發展。孩子如果從小習慣於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慢慢地就會培養她具有獨立、自立、自強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對於她將來離開大人謀求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三、懲罰效果?

  這次開家長會,使我深受啟發的是:注重懲罰孩子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難免犯錯,我們採取適當的懲罰,既給孩子尊嚴,又能及時糾正錯誤。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