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精選8篇)

優秀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精選8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精選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1

  昨天下午2:30我園召開全園家長會。會場上坐滿了各班的家長,有的家長還拿著筆記本認真地坐著筆記。家長會的主講人時從北京來的家庭教育專家——常海教授。

  風趣的付教授做了題為“家園協同培育孩子健康成長”的專題講座。他結合典型事例以及自身教育子女的親身經歷,從四個方面闡述瞭如何教育孩子。

  一、搞好家庭教育,意義十分重大

  二、高度關注孩子,全面健康成長

  三、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必須付出

  四、加強家園聯絡,共同培育孩子

  常教授有句話對我觸動很大:“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好父母是學出來的。狼爸虎媽”是極端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的特點是“家長主導型”,由家長來決定孩子的成長方式和成長路線,並利用一些懲罰手段去維護家長的權威,達到既定的教育目的。家長們也應轉變傳統應試教育的理念,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在尊重孩子自主權利之上給予孩子合理的引導和教育。

  以自身的豐富閱歷和專業的眼光幫助孩子進行選擇、判斷,而不是逼孩子成才或者規劃孩子成才;”深感在這方面我對自己的女兒做得不好,以後要努力啊。他要求家長每週每月都看點教育孩子的文章,這也正是我們的欠缺之處。

  謝謝蘇園長組織的這次家長會!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2

  孩子在家庭中成長,如同一棵小樹在自然界中成長。良好的自然環境對樹木的生長有利於它快速成材。同樣,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氛圍將促進孩子的健康快樂地成長。父母溫暖的笑容就像金燦燦的陽光普照著小樹,而父母的愛就如同綿綿細雨滋潤著小樹,滋潤著孩子的心田。這棵小樹有了充沛的陽光雨露怎能不茁壯成長呢?因此,我非常重視家庭的文化氛圍的建設,注重學習型家庭的打造,比如:孩子獨立的書房、和孩子一起閱讀、學習等等,努力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顯然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起著積極作用。所以作為家長在各方面要成為孩子的學習榜樣,這既是家長的責任,更是孩子的希望與未來!一是家長們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不文明的語言、翻閒話、或者經常發牢騷;二是要把快樂、輕鬆的情緒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學會寬容、大度、隨和;三是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個性推著他、引導他向著好的方向發展,既不要讓孩子失去個性限制他們的發展,也不要聽之任之隨隨便便不去約束。每個孩子都有一些愛好和優點,作為家長,要善於挖掘孩子的這些潛質,將這些愛好和優點得到更好的發揮和發展。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3

  當我們對孩子的表現感到滿意時,不妨廣而告之。把國人的內斂、謙虛收起來,大大方方地當著孩子的面誇他(她),以此注入自信,強化某一優點。相反,我們經常使用的手段是,在親朋面前,貶低自己的孩子,而去誇獎對方的孩子。孩子聽到了,是不舒服的。誇獎別人沒錯,但也不要把咱家的孩子當成墊腳石。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後天努力,80%取決於父親教導。同樣一句肯定的話,如果由爸爸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力會是媽媽的50倍。一個人和母親的關係是否和諧,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婚姻是否幸福;和父親的關係是否和諧,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事業是否有成就。

  家庭教育中,父親容易缺位,這一點從出席學校家長會的性別比例上就可以一目瞭然了。父親來得較少,母親佔據了大半江山。也許,母親大多習慣於喋喋不休,雖然重複的是真理,但對於家庭教育來說,真理重複一千遍也會讓人生厭,浮光掠影般不起絲毫作用了。而父親往往話不多,卻能一語中的,一言九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可以說“一個都不能少”,儘管會有一個人主抓家庭教育,但另一個人一定要傾心輔助,而不能全部放手,不理不睬。因為,我們無法替代對方。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4

  從女兒出生到呀呀學語、到蹣跚學步再到現在成為了幼兒園的小朋友,這其中父母所付出的艱辛想必都是一樣的,但是每當看到孩子那燦爛的笑臉,聽到孩子那稚嫩的聲音時,什麼煩惱,什麼辛苦統統都拋到九宵雲外去了。不知不覺中女兒上幼兒園已經兩個月了,但就是這短短的兩個月卻讓我感覺到小傢伙的變化非常之大,也順利地度過和開始了人生的第一個學習階段。

  我家女兒生性較活潑,好動,剛到幼兒園時老師說有點坐不住,不聽指揮,於是我就特意買了一些她感興趣的積木和拼插玩具讓她玩,剛開始只能玩一會兒就跑了,後來在我們不斷地鼓勵和表揚下,漸漸地坐的時間久了,玩得也更投入了。

  女兒的自理慾望特別強,一歲多就能自己餵飯,穿褲襪,可是因為我們總是嫌她動作慢,吃飯髒就剝奪了她的這些權利,一切包辦起來了,沒想這是阻礙了她的正常發展,好在在老師的'幫助下她又重拾好習慣。

  值得欣慰的是,女兒從上幼兒園第一天起就沒哭過,而且很享受這種集體生活,我覺得和孩子分別時要有意的告訴她媽媽要離開她一會兒,什麼時候回來是有關的,不騙她,讓她有安全感。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老師細緻、悉心的照顧讓她感受到了媽媽般的溫曖!在此表示感謝!

  總之,育兒的過程是辛苦的也是快樂的,祝願我的女兒和所有的小朋友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5

  在家庭教育環境中,父母的所做所為最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父母的言談舉止,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父母在生活的每時每刻都可以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怎麼料理自己的事,怎麼同別人說話,怎麼對待朋友等,這一切都對孩子的教育有意義。

  在家庭教育實踐中,我覺得應用最成功的教育方法是正向成功策略。正向手段包括表揚,鼓勵,誇獎,讚美,符合人的天性。那是孩子上小學1年級時,剛開始有正規的家庭作業,孩子做完作業,我總是要求太高,說這個字不好,那個地方太髒,沒幾天孩子的積極性就沒了,做作業拖拖拉拉不想做,後來我的母親到我家一段時間,老人看到我總是訓孩子,說了一句;“孩子剛開始學,一放學就自覺做作業很不錯了,不要總是要求孩子太高。”從那以後,我聽從了老人的建議。老人這一句認可的話,使孩子一直保持一放學先做作業的好習慣。

  解決缺點,有時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當著別人批評自己的孩子,不要在別人表揚孩子說負面的話。這方向自己也深有體會,父背教育自己時就是這種方法,傷害了我的自尊心。當時,如果父親當著別人的面說我不行,雖然我沒有表現出來,但是內心裡很難過,而且產生了逆反心理,造成自己自信心不足。這方面有可能對孩子的一生造成不良影響。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6

  每一位有責任心的父母都希望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禮物,什麼禮物最好?如果從孩子成長的角度上來說,那麼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家庭教育簡單通俗的來說,就是父母以及家人透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影響。家庭教育是每一個人來到這這世界上,所接受的第一份教育,它是人類接受所有各種種類的教育之首,更是基礎。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贊同這樣的觀點。可見家庭教育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如果一個人從小的時候,就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那麼首先它就會為這個孩子一生良好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好基礎。這個好基礎為他以後的入學、踏上工作崗位一直到自己獨擋一面,成家立業的時候,都會帶來無限的好處,可以說是終生受益!而反過來,如果這個孩子沒有接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那麼他的人生當中就會總一種陰影,一種缺憾!

  說的這些言論,講的這些道理並非無稽之談,而是現實的社會有著太多的這樣的事情。因而如果面對剛出生的孩子,您想在他的成長之路上給他一份最好的禮物,那麼就從此刻他呱呱墜地開始,給他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這就是最好的成長禮物了。當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他會明白這份禮物的好,這份禮物的珍貴,從而也像血脈的延續一樣,把它傳承下去。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7

  (1)父母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學校積極引導,雙方共同努力

  我們認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會跟著學習。如果光說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為孩子的榜樣,那麼,這種教育,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教育,是絲毫起不了作用的。同時,學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2)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習慣

  聽我的同事講過他家女兒和侄女雙雙同年考上大學的事,他的心得體會是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每天晚上吃完飯後,他和妻子就出去散步,女兒和侄女兩個孩子收拾完桌子,就去寫作業,他們回到家,在孩子做作業時,從不看電視,各自拿一本書看,時間久了,孩子就養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女兒和侄女經常相互比,看誰學習好,看誰學的晚,去年高考,兩個孩子雙雙以優異成績考取夢想的大學。

  (3)處罰孩子要適當,積極引導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記得兒子在小時候,有一次拿家裡的錢,沒有經過父母同意,買了許多玩具,我們知道後,讓他退回了玩具,並打了他,打得很重,以後他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兒子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寫字很差,我讓他把寫錯筆畫的字重寫10遍,結果我們吵打起來,兒子說他已經盡力了,一時難以改變,我向兒子認了錯,同時指出他打我也是不對的,兒子也認了錯,現在我和兒子有時像朋友一樣聊天,其樂無窮。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8

  兒子讀三年級了,讀的書越來越多了,卻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看書的時候有點囫圇吞棗,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對文字所傳達出來的情感、意境理解比較膚淺,當然也可能是因為作品本身表達的內容比較深刻,年紀尚小的他確實無法理解。其實,說來也慚愧,作為語文老師的我,這些年來不斷地要求所教的孩子要養成閱讀的習慣,要多讀書,讀好書,但自己卻很少看書,那麼多好的兒童文學作品我只是瞭解書名、作者,其他一無所知。

  從兒子、從自身角度考慮,半個月前,加入了兒子的閱讀行列。我們會各自選擇一本書,挑選一個時間段,坐在一起靜靜地看,看到有趣處,也可以停下來先討論一下。等各自看完以後進行交換。當兩本書都閱讀結束後,利用一起騎車上下學的路途或者空餘時間一起聊聊書中的故事、人物,談談自己的體會、收穫。孩子的理解或許有些膚淺、孩子的語言或許有點稚嫩,但是在交流的過程中,我會用自己相對豐富的經歷、感悟去幫助他理解,豐富他的語言。同時,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檢查反饋的過程,能讓我清楚地瞭解孩子閱讀是否投入。更為重要的是,夜晚,溫馨的燈光下,母子倆頭湊在一起,各自翻看著一本好書,彼此間的情感更近了,心貼得更緊了。

  希望每天都能讓我抽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