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範文

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範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1

  本週末有幸去鄭州聽了兩天特級教師的語文課,真是受益匪淺,讓人耳目一新,我有很多的感觸。如果我不來,我不會覺得自己還有很多要學習;如果我不來,我不知道我還有很多地方要改變;如果我不來,我不能迫切的想做這麼多的事。

  這次的學習機會我非常珍惜,每天早早的到學校,坐在最前排,聆聽老師的教誨,感受那些特級教師的魅力所在。感受那些特級教師的授課精華。

  第一天上午,聽的是蔣軍晶老師的課,一個瘦瘦的年輕老師,真的能做到引人入勝麼?真的能達到課標麼?之後的講課是毋庸置疑的,他很輕鬆的做到了,學生學的也很輕鬆。

  這節課我很感興趣,正好是五年級的課,我有很多借鑑的地方,當講到《我和祖父的園子》我很興奮,蔣老師先是讓學生齊讀題目,又講了回憶是什麼,在學生讀的時候還讓學生思考:想想,說說蕭紅想起了那些人,那些事?尤其注重讀,師還和學生同讀,講解讀書速度與方法。告知讀書語調、感情。

  而在背書的時候,要注意方法,找規律記內容,用強記,分句。在講到最後當目標達成以後,老師又延伸了一下,讓學生學習蕭紅,一下子把我們的思緒帶到了那個時期,頭腦裡能感到蕭紅的困苦與對童年的懷念。當講到“祖父真勞動?我也真勞動?”時,既感覺有趣,又使我們能迅速的理解課文意思。每一個內容都顯得那樣的連貫,那樣的水到渠成。蔣老師有這樣的本領,不是簡單地教會學生認字,而是教會學生讀的能力和說的能力。

  尤其在這次的學習過程中,我感受的最深的是蔣老師很注重學生的讀書能力,他總是自己親身的去讀書,給孩子推薦更好的書,讓學生的視野更開闊,因為他深知學生會寫作文不是老師給的,是他們的遺傳所致,而真正的寫好作文,靠的就是讀書,多讀書就會有語感,能寫出很多的好東西。所以,作為一個老師要善於讀書,多讀書,使我們的自己學會思考,透過讀書去積累各個領域的知識。透過讀書去認識形形色色的人,最終提高自己的文字解讀能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尊重孩子的閱讀心理,要多讀書,知道他們需要什麼,他們對生命感興趣。其次重要的是儘量的、適度的擴充,而不是為了製造一些學習氣氛,讓課文內容很大,內容很廣泛。

  第二個授課的是戴建榮老師,他講的是《靜夜思》,簡簡單單的古詩,孩子們在幼兒園就會背了,他卻講出了別樣的味道,給學生和聽課老師一種美的享受。他說了,他要把中國的傳統發揚光大;他說了,吟唱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應該是最不陌生的;他說了,能做到“讀、唱、吟、舞”是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說了,他的老師給了他很大的幫助。又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老師,可他卻將詩教的傳神,給了我們莫大的感動。

  此人雖其貌不揚,但絕對是“大師”。幽默風趣是猶如相聲演員;慷慨激昂時,猶如沙場壯士。課堂上他時而婉轉動聽,時而鏗鏘有力,時而俏皮幽默,時而穩重深沉。

  戴老師從糾音開始,又從平仄入手,這樣在唱的時候、再吟的時候,就顯得那樣的水到渠成。當老師講到他們的學生時,眼裡流露的是思念與興奮,他說了,如果要教好你的語文課,首先你要愛你的學生,還是熱愛。

  當王老師說出於永正的名字的時候,大家都興奮了,當王老師說於老師也要講《我和祖父的園子》時,我又激動了,同樣的一課,他又會看到什麼呢?他又會從哪裡入手呢?給學生哪些感動呢?

  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於老師總會說,問題想好再說,說好話不容易。當學生回答蕭紅在祖父的園子裡幹什麼時?學生用了很多還有,於老師又做了及時的糾正,他說“還有”只能用一次。

  於老師注重學生用眼睛看;又注重學生用心看;還讓學生多讀書學會思考。在這裡記的最深的是,於老師給學生讀書,當於老師聲情並茂的讀出以後,學生也學會了那種感情。也學會了讀,體會文章的感情,當學生說出那麼多的關於祖父和“我”的性格的詞語時,是那麼的自然,那麼的水到渠成,因為要讀誰像誰。要學會讀每一句話每一句話的表情、語氣。

  在這節課裡,於老師不僅注重學生讀的能力,還注重學生寫的能力,讓學生寫寫自己的童年趣事,告訴學生寫的時候要寫好字,讀好書,做好文。同時,於老師還對我們有了很大的要求,每個人要多有幾手本領,本事越大,師德越高尚,贏得學生崇拜的砝碼就越有分量。像說話一樣的讀書,感受句子的溫度。培養學生在讀書中要學會關注,留意。培養學生的言語、概括能力。這要求教師在對教材的把握上多做處理,把握好對教學的安排。讓學生學會體會,課堂上不用多提問。重點培養“讀”和“寫”的能力。

  這次的聽課我總結以下幾方面的所得:

  一、讀。應多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教師要做到多讀課文,多讀,多感受。

  二、寫。每一節課設計一些寫的內容,讓學生學會表達,學會抒發。

  三、多讀書。培養自己好讀書,多讀書的習慣,讓學生在自己的帶動下多讀書,讀好書。學會自己的母語。

  四、多研究。教師要善於學習,採百家之長,才能開出屬於自己的花朵。

  五、多規範自己的板書。板書好了給了學生一個提示,一個榜樣,做好學生的示範。

  六、多學一技之長。自己在課餘時間多充電,多學習更多方面的技能,使自己做學生崇拜的學生。

  七、熱愛自己的學生。只有一個人做到了熱愛。熱愛自己的事業,熱愛自己的孩子,才會幹出非凡的工作。

  一個人把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全部忘記,剩下的才是素質。這就是教育,語文要教的就是學生的能力。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多學習,多應用,使自己,使孩子的母語學習能更快樂、更充實。

  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2

  樂學課堂是心理結構自主構建的過程,其核心在於透過樂與趣的探究、發現、互動,使學與教和諧交融,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如何和學生一起探究、合作,和學生一起共鳴,快樂獲知,在不隨意中達到和諧、融洽,共建樂學課堂。透過學習,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融洽關係,做學生的好朋友

  教學過程中的交往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師生之間的交往、學生與學生的`交往,構成了具有特殊性質的課堂關係。特別是師生關係,在教學活動與教學效果之間起著一種潛在的“中介”作用。每一點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等,都是透過師生間良好的人際關係來實現的。師生間只有融洽、只有合作,教學活動才能順利進行,教學才能成功。所以老師要熱愛學生,平時關心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和學生真正成為好朋友,讓學生真正喜愛老師,並把這種情緒延伸到課堂。

  同樣,課堂上老師的語言要親切,要兒童化,目光顧及每一個同學;課堂節奏要多變,動靜結合,透過讀一讀、說一說,聽一聽、問一問,演一演、比一比,讓課堂不斷活躍,高潮迭起。

  二、培養興趣,把時間給學生

  首先讓學生明確目的,提高自覺性,把艱苦的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享受。布魯納說:“要使一個學生對一個學科有興趣的最好的方法,是使他感到這個學科值得學習。”老師要引導學生認清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工具性及其特殊的審美表現價值,使他們對語文產生一種迫切的需要之感,引起學習語文的興趣。

  其次激發廣泛的好奇心也可以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究,產生興趣。尤其是小學語文課本內容豐富,插圖精美,涉及天文、地理,文學、歷史,想象、記事,這些都為激發學生天真、稚嫩的好奇心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所以要大膽還給學生時間,讓學生想到哪裡到哪裡,能說什麼說什麼,輕易不可限制,否則,欲速則不達。

  三、大膽質疑,創新思維,讓學生多說話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懷疑能讓學生學會辨別,從而發現問題,建設小小新思想,啟迪小小新發明。構建樂學課堂,要求教師既要依據教學內容向學生合理地提出問題,還要鼓勵學生多“點”質疑,提問老師,對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新觀點、新看法。只要是想說的話,儘可能都說;只要說了,都算漂亮話。學生從不同的範圍、不同的角度點選、輻射課文內容,拓寬他們的思維空間,調動參與的積極性,帶動語言、思維、理解、表達的多向發展,讓學生的獲知既個性化,又多樣化。

  總之,要想最佳化課堂教學,啟用學生主體意識,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就要還給學生一片自由暢想的藍天,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享受成功的喜悅,這樣才能構建出一個樂學課堂,學生也才能真正擁有一個樂學課堂。

  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3

  xx月xx日至xx日,我參加了“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在這次研討會中,我共觀課5節,聽講座3個。這次學習,讓我感受頗深,也受益無窮,它給了我一個全新的語文視野,讓我看到了專家對課程標準的深刻解讀與實踐。在專家的課堂示範與思想引領下,我只感到學習;提高;修煉教師基本功,是當今教師的必修課。現將這次學習感受表述如下:

  一、語文課堂是情智教育。

  主要體現在曲曉芸老師所上的觀摩課上。她所執教的是古詩《乞巧》。她的課堂更是“情”的引導,“智”的生成。她的課猶如舞臺上演出的評書,妙語連珠,抑揚頓挫,聲斷氣不斷,課堂中無不體現曲老師尊重學生的情感;既照顧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極大限度地挖掘了學生的情感,同時也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釋放。聽者無不感嘆:聽這樣的課真是一種精神享受哇!這也告知我們:語文課不僅要啟迪學生的智慧,還要注重學生情感的陶冶。

  二: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的閱讀

  提到閱讀,我們可能會想到我們的語文課本。然而小學六年,學生僅僅讀那薄薄的幾本語文書是遠遠不夠的。馬琴老師的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中國小學的語文教學實效性不高,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我們中國的孩子閱讀開始的時間晚;二是中國學生的閱讀量少;三是中國學生閱讀能力不強。因此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是提高課堂實效性的重要條件。她還強調:閱讀要注重質量。好的閱讀可使學生得趣、得益、得言、得法。重在讓學生打好基礎。在閱讀過程中,教師的活動應該少一些,而學生的活動要多一些,且讓每個孩子都參與活動。

  三:教師要永保一顆童心

  陳明祥老師是一位五十多歲的老教育工作者,他燦爛的微笑使人感覺在面前的不再是老師,而是最和藹可親的爺爺。他執教的是一節作文指導課,題目是《爸爸媽媽,我愛你們》。在這一節課裡,他充分展示自己的風采,處處表現出童真、童趣、童言、童心。在讓學生聽閆維文的歌《母親》時,陳老師邊唱邊演,那聲音雖有些蒼老卻很入耳,動作雖有些僵硬卻配合協調。五十多歲的老教師,能儲存著一顆純潔的童心,是多麼的難得。那麼作為我們長期與小學生打交道的老師,不是更應該永遠保留一顆年輕的心嗎!只有具備一顆年輕的心,才能真正溶入到孩子中去,做好“孩子王”。

  四:教師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聽到各位教育專家精彩的演講,看到他們讓人動情的觀摩課,我感到自己與他們相差甚遠。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擁有講臺,要熱愛講臺,更要研究講臺,要讓自己的生命因講臺而精彩。那麼我們如何能讓自己的講臺流光溢彩呢?我認為這需要我們平時多鑽研,多學習。多看別人的公開課是學習;多鑽研教材是學習;與同行之間交流是學習……

  五、語文教學的真諦

  透過這次學習,我才明晰地找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語文教學的真諦,那就是“培養學生寫出一手好字,練就一副好口才,能寫一篇好文章。”這就需要識字與寫字的有效結合,讀說寫的有效結合。語文教學是母語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把握教材的編排意圖,在語文課中潛移默化,薰陶感染學生,涵養學生性情,陶冶健康個性和健康情操,而並非教兩個生字,熟讀課文,寫兩個千篇一律的作文。

  讀,讓學生在教師、文字中進行對話;給學生創設良好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引發共鳴,進行情感的碰撞,激發思維的火花;說,解放學生的口,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氛圍,讓學生說出內心的體驗,開啟表達的源泉;寫,讓學生將內心的感受與想象,傾注於筆尖,流淌在字裡行間。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真諦,是一名語文教師的職責。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不斷的去追求、探索。我們當以專家們為榜樣,加強學習,勇與實踐,敢於創新,善於反思,做一個有心的讀書人,做一個真正能與孩子分享成長快樂的好老師。竇桂梅老師這樣說道:“一個教師在他自身的成長狀態裡可能他懂得了要學習,這就給他帶來了好處和實惠。”“書籍是你的最好的,最美麗的容顏。”我們教師本身從事的是教書育人的工作,天天在跟書本打交道,如果我們離開了書籍,不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嗎?我想起了陸游在《觀書有感》中寫到的這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書籍就是我們老師的源頭活水。吸納百家,才能自成一家。不管如何的忙碌,我們都應該在浮躁的現實中尋求一份屬於自己的寧靜心境,並置身其中朝著理想的目標默默地努力,靜靜地成長。

  我們應該閱讀各方面的書籍,來擴大我們的知識面,還應該閱讀專業方面的書籍來提高我們的專業水平,更應該閱讀學生這一本本無字的書,來讓我們攀登上教學藝術的巓峰。我們要靠讀書來學習知識、靠課堂來實踐教學、靠反思來積累經驗,在學習、實踐和積累中不斷的提升自己,一步步地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正如《師曠論學》中師曠說道:“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也就是說學習不分早晚,閱讀也就更不分早晚。

  讓我們記住竇桂梅在《在閱讀中經營生活》中寫到的:“一滴墨水可以引發千萬人的思考,一本好書可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以書為友,學會在閱讀中經營生活,遲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擾;早一天,就多平添一分人生的精彩。”讓我們走進閱讀,走進生活吧!

  總之,透過本次的觀摩學習,專家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風範在我的頭腦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時時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平等對話,以不同的方式激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注重發掘引導學生的獨特體驗等等,都非常值得我學習,我將盡力吸取他們的精萃,運用到教學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4

  這兩天有幸參加了全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討會,聽了王榮生教授的講座,好多東西是我們迫切需要的,有不少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使我們的認識提高。特別是名師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讓我們的頭腦擁有了豐富的教學智慧。

  在講座中,王教授指出閱讀不要光找到相關的文字,還要透過文字弄明白作者想要說什麼,要找出文章的關鍵點,關鍵處,關鍵語句。王教授反覆強調:備課備兩頭,一頭備教材,確定教學點畫上黃顏色,一頭備學生,在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畫上綠顏色,黃色、綠色的地方一定要重疊,重疊的地方就是教學點,也就是教學目標。閱讀是基於學生理解的朗讀,學生自己能讀懂的地方不需要教,學生怎麼也教不會的不需要教,我們教的只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

  反思一下我自己的教學課堂,真存在著王榮生教授指出的種種問題。比如說:在教學中,始終把自己認為的重難點強加給學生,認為我們成人讀不懂的地方就是孩子理解的難點,殊不知一堂課聲嘶力竭地講解重點,到頭來學生還是不理解。實數無奈之下,我只好採取自己一個人在自說自畫、自導自演的方法。這樣就導致了學生在課堂上覺得學習就是跟著老師抄答案,不需要自己動腦筋,非常的機械、單板而單調。我想長此以往將會造成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嚴重減弱。

  我覺得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語文教師,要學會從關注“教學方法”轉向“教學內容”,要從關注“教的活動”轉向“學的活動”。課堂上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實現葉瀾老師所說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我準備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關注需要,選取適宜的教學內容。

  首先從備課開始轉變,從“我要教什麼”“我要這樣教”,轉變到“學生想學什麼”“學生怎麼學”。所以備課時除了要“備教材”外,還要把重點放在“備學生”這一頭中,充分考慮學情,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都要準備,但不需要都出示,要“不告不處理”,學生沒有問到的地方就不處理。

  二、努力改變自己的課堂,更多關注“學的活動”。

  從關注教師的“教的活動”轉向注重學生的“學的活動”。在今後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學生的學的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設計兩三個有效的個教學環節,組織學生較充分地學習活動,讓學生有較充分的學習時間,能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與交流,努力使班內的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共同的學習經驗。

  所以,並不是說我們只要用幾個大問題來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就行了,而是要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思考,他們學習興趣點的激發,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他們會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所希望得到的幫助……這樣一來,備課同樣需要周密的思考,只不過是換一個角度去想,我們要完成的教學任務不是把教案都上完,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啟發下自主獲取知識的過程,前者肯定很完美,而後者就會顯得“其貌不揚”,放棄外表的熱烈,追求內在的成效往往需要教師極大的勇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