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學生差異 因材施教 促進學生髮展

承認學生差異 因材施教 促進學生髮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如何正視學生的智力型別差異,尊重差異,合理運用差異,把差異作為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來開發,實施有差異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從而促進學生有差異的發展。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正因為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世界才變得如此精彩。像世界上的萬物都存在差異性和多樣性一樣,學生群體由於先天的素質和後天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也存在著差異性和豐富性,這種差異性和豐富性主要表現在智力型別差異、學習風格差異和個性特徵差異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如何正視、關注學生的智力型別差異,實施有差異的教育,從而促進學生有差異的發展。

  學生與生俱來就存在著智力上的差異。我認為學生在智力方面的差異主要是由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知識水平、思維方式、能力差異等引起的,這種差異性必然會導致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的高低優劣,而且這種差異也可能使學生形成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的不同。作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教師不僅要承認學生的差異,適應學生的差異,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差異,合理運用差異,把差異作為一種資源來開發,實施因材施教策略,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一、教學設計時充分預想學生差異

  我們常常聽說這樣一句話:教育要做到“目中有人”。所謂“目中有人”,落實到備課這個環節,就是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因為同一年齡段或同一班級的學生雖然屬於某個特定的“類”或“群”,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但是,我們還必須看到:組成這些“類”、“群”的每個學生都是獨特、有差異的。所以作為教師既要注意學生的“共同點”,更要十分關注、研究學生的“特殊性” 。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就要充分預想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教學設計不僅包括教學方案的設計,同時,還應該包括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設計。一方面,在教學方案設計中,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水平,充分預想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情況,尋找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在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中,教師應加強課件的互動性,使得在課堂教學中,課件能順應學生學的思路,而不是教師教的思路。用課件輔助學生的學,而不是用課件牽制學生的學。例如,蘇教版國標本數學第二冊“確定位置”一課,在設計“小動物在第幾排第幾個”這一教學環節時,教師充分預想學生在找第幾排第幾個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或從前往後數排數,或從後往前數排數;或橫著數排數,或豎著數排數;或從左往右數個數,或從右往左數個數等。學生數的順序不同,數的結果也就不相同。因此,在課件設計時,加強了課件的互動性,當學生說到哪個小動物時,教師馬上就能圈出那個小動物,說明學生說的是對的。這樣,使教師教學方案的設計和課件的設計能儘可能順應學生的學,以學導教,以教促學。

  二、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差異

  學習是學習者自己決定的,它具有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知識的獲得是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建構的。學生學習的主動建構性、情境性和差異性,決定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情境和學習過程是具體的,動態生成的。作為教師,可以預想學生的學習情境和學習過程,但是,決不能規定學生的學習情境和學習過程。雖然,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已經充分預想了學生的差異,但是,由於學生學習情境和學習過程的動態生成的特點,必然會有一些情況在教師的預料之外。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不斷培養自己的課堂教學機智,善於利用學生的這種差異,使學生的差異成為課堂教學的寶貴資源。

  三、學習方式選擇上充分尊重學生差異

  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東西。教師要正視這種差異,尊重這種差異,讓學生有自主選擇學習方式的`機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從而獲得有差異的發展。每個人智慧型別不一樣,他們的認知方式與思維策略也不同,這就造成了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學數學。”新課標理念中的“演算法多樣化”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認識和理解數學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允許學生用適當的方式理解數學問題,用自己的方式探究和解決數學問題。有的方法在成人看來是最好的,但不同的學生卻會有不同的感受。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尊重學生的主體差異,讓學生有自主選擇適合個人特點的學習方式的機會,不要把成人的學習方式強加給學生。

  四、作業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差異

  在作業的設計時,教師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設計有層次的作業,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收穫,這樣才能使學生得到有差異的發展。考慮學生的差異,並不意味著消極被動地適應學生的差異。教師設計的作業,要力求讓所有的學生透過努力都能完成,而不會帶來過大的壓力,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在平時的作業佈置中,教師可以安排必做題和選做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主地進行選擇。學有餘力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比較好,能夠融會貫通,他們有能力完成選做題。而且選做題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有利於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一般的學生,只要能完成模仿性的練習和稍有變化的題目就可以了,這樣,可以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這樣的作業設計靈活性比較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等學習情況進行選擇,體現了練習的分層設計,既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體驗。

  總之,“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個人獲得發展”。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其目的不是消滅差別,而是承認個體差異基礎上的鼓勵個性的發展。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育,促進有差異的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