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其三》教案設計

《歸園田居·其三》教案設計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將“塵網”“樊籠”與“園田居”對比,從而突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自然的熱愛。下面是《歸園田居·其三》教案設計,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初中的時候,學習過一篇優美的古代散文《桃花源記》,那麼,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呢?(陶淵明)在這篇文章中,他為人們虛構了一個景色優美、風俗淳樸、雞犬之聲相聞、黃髮垂髫怡然自樂、和諧安寧的 “世外桃源”,描繪了這樣一個理想的社會,理想的生活場景。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他所寫的《歸園田居》這首詩,去詩人所生活的田園去看一看,去感受他所追求的那種和諧安寧、閒適自在的田園生活。(板書題目)

  二、瞭解作者

  在研讀這首詩之前,我們先來回顧、瞭解一下作者陶淵明的生平。有哪位同學能說說你對他的瞭解。

  明確:陶淵明,又叫陶潛,東晉末年偉大詩人。曾幾次做官,又幾次辭官,最後一任官職是彭澤縣令,但他只做了81天就辭官,直到63歲去世再未出仕做官,徹底歸隱田園。

  他有這樣一句名言:“不為五斗米折腰”。他這種不願在汙濁官場混跡,想要保持高潔、獨善其身的文人情懷對後世文人影響很深,譬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與此一脈相承。也正是因為他生前的這種氣節,後人稱他為“靖節先生”(板書)。同時,還有人叫他“五柳先生”,這是因為他寫了《五柳先生傳》一文。

  三、學習朗誦

  瞭解了詩人的生平情況,現在就來看看大家的預習情況怎樣。

  《詩經》中的典型句式一般是四言,朗讀節奏是什麼?(“二二”節拍)而這首詩是幾言句式?(五言)所以,它的朗讀節奏是“二三”節拍。好,今天早上我們已經聽過名家的朗讀了。現在請一位同學試著模仿,來誦讀這首詩。請注意:要讀準字音,把握詩歌節奏、停頓,讀出情感。有誰能自告奮勇地讀一讀呢?(生讀)

  同學們,剛才他讀的怎麼樣?是不是讀出了情感呢?(生答)

  (學生點評完後教師總結)所以今後大家朗誦詩歌時一定要注意節奏的停頓變化,讀出詩歌中所蘊涵的情感,真正做到聲情並茂。

  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幾個字的讀音:

  羈(jī)鳥戀舊林:羈——馬籠頭,羈鳥,籠中鳥。

  守拙(zhuō)歸園田:拙——笨拙,守拙,在這首詩中,是愛丘山,固守住節操,不隨波逐流的意思。

  曖(ài)曖遠人村:曖曖——就是昏暗,模糊,光線暗淡的意思。那麼,大家猜猜這大概是什麼時候呢?(傍晚,黃昏,夕陽西下時)

  久在樊(fán)籠裡:樊籠——比喻官場生活。如此比喻,可見作者對官場的厭惡!

  四、疏通詩意

  (1)好,下面請同學們同桌之間相互合作,解決其它的疑難字詞,疏通這首詩的大意。

  (2)同學們還有不理解的字詞嗎,請提出來。(生問)那麼誰能夠幫助解答這個問題呢?咱們有惑就需要解惑。(生答)

  (3)這首詩比較簡單,容易理解,一些重要的字詞意思請同學們再熟悉熟悉,給大家一分鐘時間。

  五、分析內容

  剛才我們一起理解了整首詩的大意,現在請大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首詩主要是圍繞題目中的哪個字而寫的呢?(歸)那麼,本詩圍繞這個“歸”字又主要寫了“歸”的什麼內容?

  明確:歸的原因,從何而歸,歸向何處,以及歸後的田園生活。

  問:那歸的原因是什麼呢?

  明確:厭惡官場,喜愛田園。

  問:哪些詩句說明了詩人的這種態度呢?請找出來。

  明確:“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久在樊籠裡,復得反自然。”

  又問:可是這些詩句中並沒有出現官場、田園兩個詞呀,那麼我們該如何來理解呢?

  明確:塵網、樊籠喻指官場,舊林、故淵喻指田園,羈鳥、池魚喻指官場中人。

  “羈鳥”,是籠中的鳥,“池魚”是養在池塘中的魚。

  問:這二者的共同特點是什麼?(都失去了自由,受到束縛)那麼這反映了詩人身在官場時是一種什麼感受呢?(沒有自由,痛苦不堪)

  六、鑑賞語言

  (1)詩人身在官場是這樣的感受,他歸向田園後又是什麼感受呢?他所生活的田園到底是什麼樣的呢?下面就請同學們找出直接描寫描寫田園生活情景的詩句。

  明確:“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2)我們一起將這些詩句朗誦出來。(師生齊讀)

  (3)這裡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呢?(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

  (4)這種農村生活景象都是最常見的,十分普通,可是在詩人筆下怎麼就顯得這麼的美麗呢?請大家鑑賞這些詩句的美感,深深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情感。(學生答,教師引導、補充)

  明確:a.“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十餘”、“八九”,這兩個約數,顯示出主人的生活應該是十分簡樸的,表達出詩人對這種生活有一種滿足感。

  b.“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春天,榆樹柳樹濃蔭覆地,夏天,桃花李花互相爭豔,弄姿堂前,素淡與絢麗交相成趣。尤其是“蔭”和“羅”兩個動詞的使用,更讓人體會到它們幾乎是含情有意的,是一幅色彩紛呈的圖畫。

  c.“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你看那暮靄中隱約可見的遠處村莊,還有那輕柔漂浮在村落上空的炊煙,是不是有著濃濃的鄉村氣息啊?畫面一下由前四句近景拉到遠景,猶如電影鏡頭一樣慢慢拉開,充滿農家風味的草屋也融入到這深遠的背景之中,給人以平靜安詳的感覺。同時,“曖曖”、“依依”都是疊音詞,又使詩歌具有了一種音韻美。

  d.“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拓展閱讀:課文原文與賞析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 原文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賞析

  這是一首敘事詩。作者在晉安帝義熙元年,主動辭去了彭澤縣令,想要退隱田園,從此不再出仕。第二年寫了《歸園田居》組詩五首,描寫自己離開官場時的愉快心情,讚美躬耕生活和田園風光的美好。本詩是《歸園田居》組詩中的第一首,敘述棄官歸田的原因、歸田之後的村居生活、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

  開頭四句是詩人棄官歸田之時對自己的志趣與仕宦生活的反思,也是對自己棄官歸田原因的交代。(1)句是說世俗的阿諛奉承自己一樣也沒有學會,反而喜歡寧靜的田園生活。這裡寫的是詩人一直以來的志趣,也表明他後來的出仕並非本願。“適俗韻”,說的是逢迎世俗的本性與周旋應酬、鑽營取巧的本領。

  “丘山”則表示遠離官場仕途的田園山林。“適俗韻”前加上“少無”,“丘山”前飾以“本愛”,表現出詩人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2)句是對自己仕宦生活的追悔。將自己進入汙濁而又拘束的官場說成是“誤落”,表明自己是因一時的糊塗,才不經意間入仕的,心中有很多懊悔與感慨。說自己離開故園山林入仕竟然那麼長時間,包含了對故園山林的眷戀。“三十年”應是“十三年”,指作者出仕為江州祭酒到辭官之後寫此詩的這段時間。

  詩的五、六句借比喻自己想念舊居,厭惡在外做官。這是詩人棄官歸田的原因,表明他厭倦官場舊生活、嚮往田園新生活。其中“羈鳥”、“池魚”比喻不自由的仕宦生活,“舊林”、“故淵”比喻田園。

  詩的七、八句以“開荒”、“守拙”點題,寫自己從此真正迴歸園田,過上平靜安祥的農家耕種生活,透露出對官場的厭棄與蔑視態度,也是對當時黑暗現實的一種不妥協的抗爭行動。

  詩的九至十六句借對村居景色的描繪,抒寫詩人歸田之後的欣慰。“方宅”四句狀寫自家庭院的.景物,這是近景,靜態地描寫田地與草屋的數量、堂前簷後的桃李與榆柳的生長情況。“曖曖”四句描寫院外村落的景物,這是遠景與中景,動態地描寫籠罩在炊煙之中的遠處村落,以及深巷中的狗吠聲與桑樹顛的雞鳴聲。這樣一幅安寧靜謐的田園風光圖被詩人描繪得遠近錯落、動靜相宜、有聲有色。詩人正是要借恬靜優美、富有天然之美的村居環境抒寫自己擺脫“樊籠”、“塵網”之後的輕鬆與喜悅。這裡語言質樸真淳、清新雋永,音節鏗鏘,極富自然之情趣,引人悠然神往。

  最後四句寫居室之樂,以出樊籠、返自然呼應開頭,結束全詩。“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二句,由繪景轉入敘事,由狀物轉入寫人,表現出詩人無官一身輕的悠閒自在。最後一句寫詩人一旦衝出羅網、迴歸自然的無限欣喜之情,道盡歸田之樂。“返自然”既指歸耕田園,回到大自然的懷抱,又指回到原來的自然本性,過上順應本性、無所扭曲的生活。這是點題之筆,有力地揭示了詩的主旨。

  整首詩主要是以追悔開始,以慶幸結束,追悔自己“誤落塵網”、“久在樊籠”的壓抑與痛苦,慶幸自己終“歸園田”、復“返自然”的愜意與歡欣,真切表達了詩人對汙濁官場的厭惡,對山林隱居生活的無限嚮往與怡然陶醉。

  陶淵明是東晉時期著名的詩人,他的詩平淡自然,為當時沉悶的文壇吹進清新的春風,令人耳目一新。在這篇歸園田居其一賞析中,多次提到他的詩描寫了淳樸的農村生活和恬靜優美的農村風光,這既表現出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又表現出與汙濁政治決裂的決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