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其二翻譯賞析

歸園田居其二翻譯賞析

  歸園田居其二翻譯賞析,一詩主要流露了作者熱愛自然,生活愉快,心情歡愉的特點。本文歸園田居其二賞析由編輯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歡!

  導讀:

  這是著名田園詩中的第二首,寫淳樸的民風和單純的人際關係。其原文如下:

  歸園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人,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歸園田居其二閱讀答案:

  1.作者的鄉居生活有哪些特點?

  答:淳樸的民風,單純的人際關係。在這裡,讓詩人的心靈如魚得水,所擁有的只是愉悅和寧靜。

  2.相見無雜言,但到桑麻長 是他與鄉民缺少共同語言嗎?

  答:此時的詩人已經不再是文人,而將自己完全改造成一位農夫,“短褐穿結” 他的所有喜悅與擔心只同自己的農夫生活密切相關,擁有自然,也就擁有了自己的一切生命。"相見無雜言,但到桑麻長",並不是作者與鄉民缺少共同語言,農夫生活正是他們的共同語言.

  3.詩人抒發的情感?

  答:熱愛自然,樂在其中的情趣,歡愉,達觀。

  歸園田居其二翻譯:

  鄉居少與世俗交遊,僻巷少有車馬來往。

  白天依舊柴門緊閉,心地純淨斷絕俗想。

  經常涉足偏僻村落,撥開草叢相互來往。

  相見不談世俗之事,只說田園桑麻生長。

  我田桑麻日漸長高,我墾土地日漸增廣。

  經常擔心霜雪突降,莊稼凋零如同草莽。

  歸園田居其二

背景:

  公元405年(東晉安帝義熙元年),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這是第二首。

  歸園田居其二字詞解釋:

  ①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結交往來的事。陶淵明詩裡的“人事”、“人境”都有貶義,“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塵世”。這句是說住在田野很少和世俗交往。

  ②窮巷:偏僻的里巷。鞅(yīng央):馬駕車時套在頸上的皮帶。輪鞅:指車馬。這句是說處於陋巷,車馬稀少。

  ③白日:白天。荊扉:柴門。塵想:世俗的觀念。這兩句是說白天柴門緊閉,在幽靜的屋子裡屏絕一切塵俗的觀念。

  ④時復:有時又。曲:隱僻的地方。墟曲:鄉野。披:撥開。這兩句是說有時撥開草萊去和村裡人來往。

  ⑤雜言:塵雜之言,指仕宦求祿等言論。但道:只說。這句和下句是說和村裡人見面時不談官場的事,只談論桑、麻生長的情況。

  ⑥這兩句是說桑麻一天天在生長,我開墾的土地一天天廣大。

  ⑦霰(xiàn現):小雪粒。莽:草。這兩句是說經常擔心霜雪來臨,使桑麻如同草莽一樣凋零。其中也應該含有在屢經戰亂的柴桑農村還可能有風險。

  歸園田居其二中心大意:

  全詩主要敘述農村日常生活的片斷,表現了鄉村的幽靜及詩人心境的恬靜,創造出一種寧靜諧美的境界。

  歸園田居其二語言特點:

  詩人用質樸無華的語言、悠然自在的語調,敘述鄉居生活的日常片斷,讓讀者在其中去領略鄉村的幽靜及自己心境的恬靜。而在這一片“靜”的境界中,流蕩著一種古樸淳厚的情味。

  歸園田居其二賞析:

  開頭四句從正面寫“靜”。詩人擺脫了“懷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之後,回到了偏僻的鄉村,極少有世俗的交際應酬,也極少有車馬貴客——官場中人造訪,所以他非常輕鬆地說:“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他總算又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寧靜。正因為沒有俗事俗人的打擾,所以“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那道虛掩的柴門,那間幽靜的居室,已經把塵世的一切喧囂,一切俗念都遠遠地摒棄了。——詩人的身心俱靜。在這四句中,詩人反覆用“野外”、“窮巷”、“荊扉”、“虛室”來反覆強調鄉居的清貧,暗示出自己抱貧守志的高潔之心。

  不過,虛掩的柴門也有敞開之時,詩人“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他時常沿著野草叢生的田間小路,和鄉鄰們來來往往;詩人也並非總是獨坐“虛室”之中,他時常和鄉鄰們共話桑麻。然而,在詩人看來,與純樸的農人披草來往,絕不同於官場應酬,不是他所厭惡的“人事”;一起談論桑麻生長的'情況,絕對不同於計較官場浮沉,不是他所厭惡的“雜言”。所以,不管是“披草共來往”,還是“但話桑麻長”,詩人與鄉鄰的關係顯得那麼友好淳厚。與充滿了權詐虛偽的官場相比,這裡人與人的關係是清澄明淨的。——這是以外在的“動”來寫出鄉居生活內在的“靜”。

  當然,鄉村生活也有它的喜懼。“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莊稼一天天生長,開闢的荒土越來越多,令人喜悅;同時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生怕自己的辛勤勞動,毀於一旦,心懷恐懼。然而,這裡的一喜一懼,並非“塵想”雜念;相反,這單純的喜懼,正反映著經歷過鄉居勞作的洗滌,詩人的心靈變得明澈了,感情變得淳樸了。——這是以心之“動”來進一步展示心之“靜”。

  詩人用質樸無華的語言、悠然自在的語調,敘述鄉居生活的日常片斷,讓讀者在其中去領略鄉村的幽靜及自己心境的恬靜。而在這一片“靜”的境界中,流蕩著一種古樸淳厚的情味。元好問曾說:“此翁豈作詩,直寫胸中天。”詩人在這裡描繪的正是一個寧靜諧美的理想天地。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世稱靖節先生,漢族,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辭賦家。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田園詩派創始人。

  陶淵明的詩和辭賦散文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開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闢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於真實感受,影響唐代詩歌的創作。

  唐人避唐高祖諱,稱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約生於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自做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有《陶淵明集》。被稱為“千古隱逸之宗”。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軍功卓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父名史不載,存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