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李白古詩賞析

《立冬》李白古詩賞析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立冬》李白古詩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原文】

  唐·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註釋】

  1.凍筆:答古人書寫是用毛筆蘸墨汁,氣溫降低,把筆頭都凍硬了。

  2.寒爐:冬日裡的爐火。

  3.時溫:時,時常;溫,溫熱。美酒時常是溫熱的。

  4.墨花:指硯石上的墨漬花紋。

  5.前村:應為山村名。

  【譯文】

  立冬之日,天氣寒冷,墨筆凍結,正好偷懶不寫新詩,火爐上的美酒時常是溫熱的。醉眼觀看月下硯石上的墨漬花紋,恍惚間以為是大雪落滿山村。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賞析】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立冬》詩中寫道:“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立冬之夜,筆墨都凍涼了,詩人只好與爐火瓊漿相伴,微醉中竟將一地月光當成了雪跡。

  生理機能。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我國幅員廣大,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外,各地的冬季並不都是於立冬日同時開始的。

  從這些詩句中,也可以感知到古代的冬天要比現在冷得多。但更使人感到一個雲遊詩人的思鄉之情。

  詩仙李白在冬日豪飲狂吟,其筆下的《立冬》,不改天馬行空,浪漫奔放的特點,充滿新奇豪放,流轉自然的詩情:立冬之日,天氣寒冷,墨筆凍結。

  正好偷懶不寫新詩,唯獨寄興於火爐上的美酒。在這寒冷寂靜的冬夜,唯有李白才會有如此灑脫大氣的閒情逸致和意境奇異的想象。

  【拓展】

  立冬陰,一冬陰;“睡懶覺”可養生

  立冬作為冬季的第一節氣,從太陽到達黃經225度時開始。由於我國南北緯度之差,真正意義上的冬季,並非都以“立冬”為準,而是以連續幾天氣溫低於10攝氏度為冬季。

  在傳統觀念中“冬”即“終也”,為結束之意。中醫認為,這一節氣的`到來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年春天生機勃發作準備。

  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每逢這天,南北方的人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山珍野味,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抵禦嚴寒的侵襲。

  我國最早的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素問·四季調神大論》中指出:“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祛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精闢地論述了精神調養、起居調養和飲食調養的方法,並根據自然界的變化引入人體冬季養生的原則,它告訴我們,冬天是天寒地坼、萬木凋零、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隨著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

  其中,起居調養強調“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