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酬張少府》全詩翻譯及賞析

王維《酬張少府》全詩翻譯及賞析

  《酬張少府》是唐代詩人王維酬答友人張少府的作品。全詩著意自述“好靜”之志趣,寫自己對閒適生活的快意,並表示自己對天地間的大道理有所領悟,已經能超然物外,從表面上看似乎很達觀,但從詩意中,還是透露出一點點失落、苦悶的氣息。

  酬張少府

  王維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註解】

  吹解帶:吹著詩人寬衣解帶時的閒散心情。

  君問兩句:這是勸張少府達觀,也即要他象漁樵那樣,不因窮通而有得失之患。

  自顧:自念。

  空:徒然。

  窮通:困厄與發達。

  浦:寬闊的近岸水面。

  【韻譯】

  晚年只圖個安靜的環境,

  對世事件件都不太關心。

  自認沒有高策可以報國,

  只好歸隱到這幽靜山林。

  松風吹拂我且寬衣解帶,

  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彈琴。

  君若問窮困通達的道理,

  請聽水邊深處漁歌聲音!

  【評析】

  這是一首贈友詩。全詩著意自述“好靜”之志趣。前四句全是寫情,隱含著偉大

  抱負不能實現之後的矛盾苦悶心情。由於到了晚年。只好“惟好靜”了。頸聯寫隱逸

  生活的情趣。末聯是即景悟情,以問答形式作結,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

  有韻味,灑脫超然、發人深省。

  全詩寫情多於寫景。三、四句隱含不滿朝政之牢騷。

  【賞析一】

  歸隱者自稱對萬事已不關心,恬淡達觀,但又未完全超脫。用“漁歌入浦深”來勸慰張少府,也含有自慰。

  這是一首贈友詩。題目冠以“酬”字,當是張少府先有詩相贈,王維再寫此詩為酬。

  這首詩,一上來就說,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靜,對什麼事情都漠不關心了,乍一看,生活態度消極之至,但這是表面現象。仔細推求起來,這“惟好靜”的“惟”字大有文章。是確實“只”好靜呢,還是“動”不了才“只得”好靜呢?既雲“晚年”,那麼中年呢?早年呢?為什麼到了晚年變得“惟好靜”起來呢?底下三、四兩句,透露了箇中訊息。

  王維早年,原也有過政治抱負,在張九齡任相時,他對現實充滿希望。然而,沒過多久,張九齡罷相貶官,朝政大權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貞正直之士一個個受到排斥、打擊,政治局面日趨黑暗,王維的理想隨之破滅。在嚴酷的現實面前,他既不願意同流合汙,又感到自己無能為力,“自顧無長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悶的反映。他表面上說自己無能,骨子裡隱含著牢騷。儘管在李林甫當政時,王維並未受到迫害,實際上還升了官,但他內心的矛盾和苦悶卻越來越加深了。出路何在?對於這個正直而又軟弱、再加上長期接受佛教影響的封建知識分子來說,自然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舊時的園林歸隱這一途了。“空知返舊林”的“空”字,含有“徒然”的意思。理想落空,歸隱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靜的外表下,內心深處的隱痛和感慨,還是依稀可辨的。

  那麼,王維接下來為什麼又肯定、讚賞那種“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的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趣呢?聯絡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體會到,這實際上是他在苦悶之中追求精神解脫的一種表現。既含有消極因素,又含有與官場生活相對照、隱示厭惡與否定官場生活的意味。擺脫了現實政治的種種壓力,迎著松林吹來的清風解帶敞懷,在山間明月的伴照下獨坐彈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這是多麼令人舒心愜意啊!“松風”、“山月”均含有高潔之意。王維追求這種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趣,說他逃避現實也罷,自我麻醉也罷,無論如何,總比同流合汙、隨波逐流好吧?在前面四句抒寫胸臆之後,抓住隱逸生活的兩個典型細節加以描繪,展現了一幅鮮明生動的形象畫面,將松風、山月都寫得似通人意,情與景相生,意和境相諧,主客觀融為一體,這就大大增強了詩的形象性。從寫詩的藝術技巧上來說,也是很高明的。

  最後,“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回到題目上來,用一問一答的形式,照應了“酬”字;同時,又妙在以不答作答:您要問有關窮通的道理嗎?我可要唱著漁歌向河浦的深處逝去了。末句五字,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畫面,用它來結束全詩,可真有點“韻外之致”、“味外之旨”(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的“神韻”呢!這裡的“漁歌”,又暗用《楚辭·漁父》的典故:“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王逸《楚辭章句》注曰:水清“喻世昭明,沐浴升朝廷也”;水濁“喻世昏暗,宜隱遁也”。也就是“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論語·泰伯》)的意思。王維避免對當世發表議論,隱約其詞,似乎在說:通則顯,窮則隱,豁達者無可無不可,何必以窮通為懷呢?而聯絡上文來看,又似乎在說:世事如此,還問什麼窮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塊歸隱去吧!這就又多少帶有一些與現實不合作的意味了。詩的末句,含蓄而富有韻味,耐人咀嚼,發人深思,正是這樣一種妙結。

  【賞析二】

  這是一首贈友詩。全詩著意自述好靜之志趣。前四句全是寫情,隱含著偉大抱負不能實現之後的矛盾苦悶心情。由於到了晚年。只好惟好靜了。頸聯寫隱逸生活的情趣。末聯是即景悟情,以問答形式作結,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韻味,灑脫超然、發人深省。

  全詩寫情多於寫景。三、四句隱含不滿朝政之牢騷。

  本詩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的又一佳作。

  詩人剛入仕時,得宰相張九齡賞識,意氣風發,欲以滿腹才學報效朝廷,後張被罷黜,奸相李林甫當道,這個才高八斗的儒生便把目光投向了內心,傾心佛學,樂於隱居,追求一種恬靜淡泊的田園生活,而初時的志向與抱負並不能完全忘卻,出世與入世的掙扎便在詩作中時有體現。

  首聯寫得明白曉暢,如俚談巷語,卻十分準確的概括了詩人對自己的評價。筆者竊以為,此時,詩人沖天的壯志已消磨殆盡,心中的.淡定從容表現在詩歌創作中便是用詞的樸實無華。“唯”突出了詩人把淡泊寧靜、隱居山林、不問世事作為晚年生活的唯一選擇。

  頷聯中“自顧”為“自視”之意,可理解為詩人反觀自省。“長策”應釋為“良策”,即“治國安邦之策”。奸臣當道,詩人雖滿腔抱負,卻無力迴天,便只能“返舊林”。“返”與“舊”說明詩人曾居於此,而今是舊地重回,這是詩人晚年過著亦官亦隱生活的佐證,每次離開時必是抱有志向,返回時也必是失望而歸。“空知”則是反映了詩人經歷了宦海沉浮之後的最終選擇是隱居田園,寄情山水。

  前兩聯是詩人對自己晚年生活的概括,表面上是在追求一種無為歸隱的生活,是對自己政治生涯的否定,但從另一個角度上講,這種表面上的平靜之下湧動的卻是詩人對於現實極端不滿的怨悵之情,生活狀態的平靜則是絢爛之後的平淡。

  頸聯既是寫景更是寫人。風是松間之風,月是山中之月,不加描摹,更能引人想象其聲、其色,增加了文字的張力與深意。詩人於松林之中,徐徐清風吹拂下輕解衣帶,少了衣服,更少了禮儀的約束。在山中朗朗明月下鼓琴而歌,隱居生活所得便勝卻了仕途之失。“松風吹”與“解帶”,“山月照”與“彈琴”並無因果關係,前者只是為後者提供了活動的背景,如舞臺上的幕布一般,讓“解帶”與“彈琴”更增加了淡定和清靜的禪意,這也是本聯的妙處。

  尾聯中的“君”指張少府,此聯為扣題之語。張必是問及了詩人為人為官的窮通之理,詩人在前三聯便告訴了他自己的價值取向,此聯中又用“漁歌入浦深”的典故再次作答。《楚辭.漁父》中有“漁父莞爾而笑,鼓棹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遂去,不得復與言。”表現的是一種與自然融合、忘卻自我的隱居生活。

  【考試試題】

  (1)王維的詩中很善於用“空”字,如“空山新雨後”(《山居秋暝》)、“空堂欲二更”(《秋夜獨坐》)等,請對“空知返舊林”中的“空”作簡要分析。

  (2)頸聯抓住兩個典型細節,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怎樣的生活追求和情趣?

  (3)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4)尾聯以“漁歌入浦深”回答張少府的詢問,它的深遠含義是什麼?

  【閱讀答案】

  (1)“空”:徒然。 晚年的王維面對日趨黑暗的政治局面,他不願同流合汙而又無能為力,理想破滅只好歸隱,“空”深刻反映了作者思想上的矛盾與苦悶及內心深處的隱痛與感慨。(意思對即可)

  (2)頸聯展現了一幅鮮明生動的形象畫面:作者迎著松林吹來的清風解襟敞懷,在山間明月的伴照下獨坐彈琴 。“松風”“山月”均有高潔之意,這幅畫面表現了作者對自由自在、舒心愜意的隱逸生活的追求和閒適的生活情趣 。(意思對即可)

  (3)這首詩寫作者對官場的失望和隱居山林之樂,表現出作者恬靜淡泊、樂山樂水的情懷。

  (4)山水之樂是不可言傳的,只有親自嘗試才能懂得困窘和通達的道理,領悟人生的真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