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意境語言的角度鑑賞古詩詞

從意境語言的角度鑑賞古詩詞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而詩歌又是文學中最精粹的語言。以下是小編分享的鑑賞古詩詞方法,歡迎大家閱讀!

  一、意境美

  意境是古人在特定的環境中由內心產生了與環境共鳴的特殊基調。主要是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而詩歌最典型的描寫手法就是借物抒情,詩人透過作品中所描繪的生活畫面和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種綜合的藝術氛圍,能使欣賞者透過想象和聯想,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或得到美的感悟。其實真正能夠體現一首詩的意境美的,應當是情和景的有機結合。例如:

  山居秋暝

  王 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賞析:此詩描繪出一幅山雨初霽,萬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淨。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天真無邪的姑娘,這是空山秋天恬靜幽美的景象。詩透過一般景物的描寫,反映了詩人對過安靜淳樸生活的理想和對汙濁官場的厭惡。

  意境美的詩,都是有“韻味”的。一首詩要有回味無窮的詩味,就不能只有表象的簡單含意,而是要有“韻外之致”。例如八年級下冊課後古詩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並沒有很具體的形象,但因在其中表現了“心事浩茫連廣宇”的無窮時空感,透露出“壯志難酬”和“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的深沉複雜心情,它的韻外之致就非常豐富,令人回味無窮。至於李商隱的“無題詩”,更是透過既鮮明又朦朧的意象,曲折地表現了一種深層錯綜的情思,可算是韻外之致的典型之作了。

  古詩詞的意境是繁複多樣的。或雄奇闊大,或蒼涼悲壯;或清新素雅,或濃豔瑰麗。但諸多型別不外乎可歸入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兩大類。李白之詩,蘇軾、辛棄疾之詞屬前類,其所描寫的意境,往往以雄偉、粗獷、有力、奇異等感性形象給人以強烈刺激,從而使人從中汲取強大的精神力量,獲得一種振奮的激盪和崇高的美感。王維之詩,柳永、李清照之詞屬於陰柔之美,其描寫的意境,如雲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澗,清麗婉轉。此類作品長於抒發精美的幽深之情,常以輕盈、柔和等感性形象為主,能直接引起人們精神的愉悅。從古至今,我國青年男女卿卿我我的戀情,文人淑女多愁善感之心理氣質,“以豔為美”“以柔為美”的審美觀念,很大程度上受到這類作品的影響。只有把握作品的整體意境,才能真正認識和領會作品的藝術魅力之所在,也才能真正從中獲得美的感受。

  二、語言美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而詩歌又是文學中最精粹的語言。要在短小的篇幅內表現豐富的.內容,詩詞的語言必須凝練生動;必須富於形象性和表現力。古典詩詞中的許多佳作名句流傳千古,其藝術魅力久盛不衰固然有內容、技法乃至風格等因素的影響,但都必先得力於語言的表現。

  詩詞雖然不能像繪畫那樣直觀地表現色彩,卻可以透過語言的描寫,喚起讀者相應的聯想和情感體驗。白居易回憶江南春色之美,寫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楊萬里讚美西湖荷花的風韻,說:“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些佳句都是用對比色,使畫面十分絢麗,作者的情感也表現得明朗而熱烈。特別是王維的詩,被後人稱為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如上面賞析的那首《山居秋暝》,就描繪出一幅山雨初霽、萬物一新的畫面。

  古人寫詩填詞,講究錘鍊字詞,凡在關鍵之處煉得好字,使全句游龍飛動,令人意馳心動。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雲破月來花弄影’,一‘弄’字而境界全出。”一個“鬧”字把詩人心頭感到的蓬勃春意寫了出來,一個“弄”字把詩人欣賞月下花枝在輕風中舞動的美寫了出來。二句憑二字,情景交融,意境盎然。

  根據筆者個人的感悟,以下賞析了一首筆者很喜愛的詩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