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全詩翻譯賞析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全詩翻譯賞析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詩透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詩的前四句側重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後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全詩章法謹嚴,用語自然流暢,對仗工整,寫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渾成,是“賦得體”中的絕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全詩翻譯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全詩翻譯賞析1

  賦得古原草送別

  作者: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作者背景: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鄭(今河南新鄭)。他的詩風格平易清新,質樸自然,常以揭發當時政治上的黑暗現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題材,如《新樂府》、《秦中吟》等均為反映社會疾苦的優秀之作。其他如《長恨歌》、《琵琶行》等長篇歌行,傳誦尤廣。

  注詞釋義:

  賦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詩題,按慣例要在題目上加“賦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

  枯:枯萎。

  榮:茂盛。

  遠芳:草香遠播。

  晴翠:陽光下翠綠的野草。

  王孫:本指貴族後代,這裡指離定遠遊的友人。

  萋萋:青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古詩今譯:

  茂盛的野草長在古原上的野草多麼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將它燒盡,春風吹過它又重新獲生命。草香無邊瀰漫古老道路,一片綠色連線遠處荒城。又要送別朋友去遠遊,春草茂盛好像滿含深情。

  二:

  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榮。

  任憑野火焚燒也燒不盡,春風吹來又蓬勃地滋生。

  遠處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綠的草色連線著荒城。

  在此又送他鄉遊子遠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滿別情。

  名句賞析——“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賞析:

  這是白居易十六歲的作品,也是傳誦千古的名篇。他歷來反對“嘲風雪,弄花草”而無所寄託的作品,在這詩中詩人將春草和送別有機地結合起來,表達了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捨之情。首句緊扣題目,寫出眼前景色,同時又交待出送別時的特定環境: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第二句進一步寫出原上野草的的生長規律,暗寓深長的感嘆。三、四兩句由上句生髮開來,歌頌了春草頑強的生命力。野火雖燒而“不盡”,春風吹過則“又生”,野火之貌似強大,春風之溫潤強勁,春草之頑強堅韌,作者僅用十個字就精煉地表現了出來,從而使這兩句詩成為寓意深刻、極富哲理的名句。五、六兩句進一步描寫春草的勃勃生機:生機的野草的芳香播散在古老的道路上,陽光下的綠色一望無際,遠遠連線著荒涼的古城。“侵”、“接”二字用得生動形象,十分精當。最後兩句補足“送別”之意,感情深沉而並不悲傷,是意味深長的絕好結尾。

  詩題“古原草送別”頗有意思。草與別情,似從古代的騷人寫出“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的名句以來,就結了緣。但要寫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關送別之意,尤其是要寫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題面“古原草”三字。多麼茂盛(“離離”)的原上草啊,這話看來平常,卻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徵,可說是從“春草生兮萋萋”脫化而不著跡,為後文開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嘗不可開作“秋來深徑裡”(僧古懷《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將是另一種氣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榮秋枯,歲歲迴圈不已。“一歲一枯榮”意思似不過如此。然而寫作“枯──榮”,與作“榮──枯”就大不一樣。如作後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髮出三、四的好句來。兩個“一”字復疊,形成詠歎,又先狀出一種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枯榮”二字的發展,由概念一變而為形象的畫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是斬不盡鋤不絕的,只要殘存一點根鬚,來年會更青更長,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這一特點,不說“斬不盡鋤不絕”,而寫作“野火燒不盡”,便造就一種壯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間,大片枯草被燒得精光。而強調毀滅的力量,毀滅的痛苦,是為著強調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歡樂。烈火是能把野草連莖帶葉統統“燒盡”的,然而作者偏說它“燒不盡”,大有意味。因為烈火再猛,也無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鬚,一旦春風化雨,野草的生命便會復甦,以迅猛的長勢,重新鋪蓋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離離原上草”,不是綠色的勝利的旗幟麼!“春風吹又生”,語言樸實有力,“又生”二字下語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說此兩句“不若劉長卿‘春入燒痕青’語簡而意盡”,實未見得。

  此二句不但寫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寫出一種從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寫枯,一句寫榮,“燒不盡”與“吹又生”是何等唱嘆有味,對仗亦工緻天然,故卓絕千古。而劉句命意雖似,而韻味不足,遠不如白句為人樂道。

  如果說這兩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寫“草”,那麼五、六句則繼續寫“古原草”而將重點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別”題意,故是一轉。上一聯用流水對,妙在自然;而此聯為的對,妙在精工,頗覺變化有致。“遠芳”、“睛翠”都寫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體、生動。芳曰“遠”,古原上清香瀰漫可嗅;翠曰“晴”,則綠草沐浴著陽光,秀色如見。“侵”、“接”二字繼“又生”,更寫出一種蔓延擴充套件之勢,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競爭之強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則扣題面“古原”極切。雖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卻使古原恢復了青春。比較“亂蛬鳴古塹,殘日照荒臺”(僧古懷《原上秋草》)的秋原,就顯得生氣勃勃。

  作者並非為寫“古原”而寫古原,同時又安排一個送別的典型環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別在這樣的背景上發生,該是多麼令人惆悵,同時又是多麼富於詩意呵。“王孫”二字借自楚辭成句,泛指行者。“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說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懷思行遊未歸的人。而這裡卻變其意而用之,寫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增送別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葉都飽含別情,那真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這是多麼意味深長的結尾啊!詩到此點明“送別”,結清題意,關合全篇,“古原”、“草”、“送別”打成一片,意境極渾成。

  全詩措語自然流暢而又工整,雖是命題作詩,卻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語語有餘味,不但得體,而且別具一格,故能在“賦得體”中稱為絕唱。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全詩翻譯賞析2

  原文

  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

  趙玄荒院士楷書刻石拓片《賦得古原草送別》

  趙玄荒院士楷書刻石拓片《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註釋

  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

  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

  一歲一枯榮:枯,枯萎。榮,茂盛。野草每年都會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遠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濃郁的香氣。遠芳:草香遠播。侵,侵佔,長滿。遠處芬芳的野草一直長到古老的驛道上。

  晴翠:草原明麗翠綠。

  王孫:本指貴族後代,此指遠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的樣子。

  譯文

  原野上長滿茂盛的青草,年年歲歲枯萎了又蒼翠。

  原野上的大火無法燒盡,春風一吹它又生機勃發。

  芳草的馨香瀰漫著古道,陽光照耀下碧綠連荒城。

  又送遊子遠行踏上古道,滿懷離請望著萋萋芳草。

  賞析

  這是一首應考習作,相傳白居易十六歲時作。按科舉考試規定,凡指定的試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類似。《賦得古原草送別》即是透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詩的首句“離離原上草”,緊緊扣住題目“古原草”三字,並用疊字“離離”描寫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歲一枯榮”,進而寫出原上野草秋枯春榮,歲歲迴圈,生生不已的規律。第三、四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句寫“枯”,一句寫“榮”,是“枯榮”二字意思的發揮。不管烈火怎樣無情地焚燒,只要春風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極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第五、六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畫春草蔓延,綠野廣闊的景象,“古道”“荒城”又點出友人即將經歷的處所。最後兩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點明送別的本意。用綿綿不盡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瀰漫原野的惜別之情,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韻味無窮。

  全詩章法謹嚴,用語自然流暢而又工整,寫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渾成,在“賦得體”中堪稱絕唱。

  據宋人尤袤《全唐詩話》記載:白居易十六歲時從江南到長安,帶了詩文謁見當時的大名士顧況。顧況看了名字,開玩笑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但當翻開詩卷,讀到這首詩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兩句時,不禁連聲讚賞說:“有才如此,居亦何難!”連詩壇老前輩也被折服了,可見此詩藝術造詣之高。

  拓展閱讀:《賦得古原草送別》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字。

  2、朗誦古詩,熟讀成誦。

  3、透過看圖讀詩,使學生體會到作者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過程:

  一、圖畫激趣,孕伏匯入

  1、出示課件:以書上圖畫為基本,加上“古道”“荒城”和遠行的人,再配以春風吹拂草地的動感,在學生眼前展現一幅生機盎然的草原美景圖。

  2、在出示課件的同時,響起悠揚、悽婉的古箏曲,渲染草原的空曠和離別的愁緒。

  3、孩子們,用你們的心去靜靜地聽,用你們的眼睛仔細地看,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感受到什麼?

  4、給孩子們一分鐘時間欣賞音樂和動畫,放手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畫之中,像詩人一樣,盡情地去感受、去體驗。

  5、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什麼?感受到什麼?分層要求,孩子有哪一層能力就回答哪一層問題。

  6、學生自由表達,談談自己此時的感受。在孩子回答過中,相機引導孩子們讚歎草原的一碧千里、生機盎然;引導孩子觀察圖中主要人物的面部表情,感受送朋友時的離別愁緒。

  7、大家的`耳朵會聽,眼睛會看,小嘴會說。剛才你們這麼多精彩的發言,老師可以用短短的40個字全說出來。課件上出示古詩《賦得古原草送別》。

  想讀這首詩嗎?先要認識5個字寶寶。

  二、整體通讀,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卡片,卡片外形像小草,指名認讀。

  2、請自信、聲音響亮、讀音正確的孩子當小老師帶著大家讀生字。

  3、調皮的字寶寶把頭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們還認得它們嗎?開火車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

  4、字寶寶誇大家真能幹,把它們的音讀得真準。字寶寶還想和大家玩捉迷藏的遊戲,有興趣嗎?趕快拿出鉛筆,開啟課本第122頁,在這首詩中找出字寶寶,畫上圈,再大聲地讀幾遍。

  5、大家的本領真大,都把字寶寶找到了。快速看看這首詩,一共有幾句話?(4句)

  你能把每一句話都讀正確嗎?孩子們自由練讀,教師巡迴輔導。

  你覺得自己哪句話讀得最棒,想讀給大家聽?孩子們自信地讀自己讀得最好的一句話。

  6、哪位小朋友能把第1、第2句話連起來讀?哪位小朋友能把第3、第4句話連起來讀?

  這兩位小朋友真能幹,如果兩位小朋友能合作,把這首詩連起來讀就更棒了。同座之間相互合作,試著讀讀吧。哪兩位小朋友想合作讀給大家昕?還有想讀的嗎?

  誰能勇敢地站起來,一個人讀整首詩?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準備準備。

  表揚勇敢的孩子。

  三、讀品結合,漸入詩境

  1、你從這位小朋友的朗讀中,感受到什麼?

  (任由孩子們說,說出大意即可,說得不對的地方教師伺機引導正確理解。)

  2、這首詩中還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嗎?

  根據學生質疑,相機引導孩子們結合圖文感悟。

  (1)“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4句詩班上部分學生曾經學過,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教學資源,讓學生之間相互解決質疑。

  (2)“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兩句詩可利用草原影象來幫助學生想象、感悟草原的遼闊和美麗。

  (3)“又送王孫去,悽悽滿別情。”引導學生在讀中透過“滿”字感受不忍分離的離別之情。

  3、不懂的地方弄明白了,再讀讀詩,你最喜歡哪句詩?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請讀給大家聽。

  分別指多名學生誦讀,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使學生漸慚進入詩境。

  四、整體誦讀,體悟詩蘊

  1、瞧!你們都是小詩人了。詩人們,一起美美地讀讀這首詩吧!齊讀全詩。

  2、音樂響起,老師有感情地誦讀,請學生們閉上眼睛聽。你聽到了什麼?感受到什麼?與開課初步感知相照應,引導學生體悟詩蘊。

  孩子說完感受,請他把這種感受讀出來。體現孩子對詩的個性化理解和感悟,可以是對草原的讚美,可以是對小草的歌頌,還可以表達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讓孩子個性化誦讀。

  3、這麼美的詩,你能把它背下來,記在腦子裡嗎?

  自由背、指名配樂背、配樂齊背。

  五、小結全詩,課外延伸

  這短短的幾句話,40個字,把我們的所看、所想、所感全寫出來了。不過。這可不是王老師的傑作,這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16歲時所作的一首詩。他一生寫了三幹八百多首詩,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大詩人。回家後,大家找找白居易的其他詩讀一讀,感感受其中的詩情畫意,激發大家讀古詩的興趣。

  板書設計:(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