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買花》原文鑑賞

白居易《買花》原文鑑賞

  《買花》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載於《全唐詩》卷四百二十五,為組詩《秦中吟十首》的最後一首,也是廣為傳誦的一首。此詩透過敘寫長安貴族買牡丹花的場面,揭露了當時上層統治者奢侈豪華、揮金如土的腐朽生活,深刻反映了剝削與被剝削之間的矛盾。全詩行文曉暢,對比鮮明,諷刺辛辣,具有較深的社會意義。

  買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

  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

  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題解

  這首詩是白居易有名的《秦中吟》十首之一,構思於“貞元、元和之際”,落筆於元和三年(808)或四年。當時,白居易在長安任左遺、翰林學士。

  《秦中吟》序:“貞元、元和之際,予在長安,聞見之間,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為《秦中吟》。”元和六年至九年間,白居易《傷唐衢》(其二):“憶昨元和初,備諫官位。是時兵革後,生民正憔悴。但傷民病痛,不識時忌諱。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貴人皆怪怒,閒人亦非。天高未及聞,荊棘生滿地。”元和十年《與元九書》又說:“聞《秦中吟》,則權豪貴近者相目而變色矣……諸妓見僕來,指而相顧曰:此是《秦中吟》、《長恨歌》主耳。”《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雲:“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長慶四年(825),元《白氏長慶集序》雲:“因為《賀雨》、《秦中吟》等數十章,指言天下事,時人比之風、騷焉。……樂天《秦中吟》、《賀雨》諷諭等篇,時人罕能知者。”

  從上述來看,似乎白居易對《秦中吟》的鼓吹更為用力,而且就當時的流傳和社會影響而言,《新樂府》好像也略遜一籌。這大一是因為:《秦中吟》落筆於元和三年或四年,脫稿較早,《新樂府》則雖始於元和四年,隨後便流傳了出去,但直到元和七年仍在改定,《新樂府序》也是作於元和七年;二是因為:《新樂府》受到李紳、元的啟發,是酬和二人之作,而《秦中吟》則是自己有感而發,“聞見之間,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

  句解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京城的春季將要過去,大街小巷來來往往賓士著喧鬧不已的車馬。都說是牡丹盛開的時節,呼朋引伴、爭先恐後地趕去買花。開頭用“帝城”點明地點,用“春欲暮”點明時間。“春欲暮”之時,農村青黃不接,農事又加倍忙之際,皇帝及其臣僚所在的長安城中,卻忙於“買花”。“喧喧”屬於聽覺,“車馬度”屬於視覺,二者將笑語歡呼的情景與車馬雜沓的畫面同時展現,可謂聲態並作。

  以上四句寫“買花去”的場面,為下面寫以高價買花與精心移花作好鋪墊。

  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貴賤沒有固定的價格,還價要看花朵的數目。鮮豔的紅花一百朵,價值二十五匹帛。 這是寫驅車走馬的富貴閒人為買花而揮金如土。“戔戔”,委積貌,形容二十五匹帛堆積起來的龐大體積。“五束素”,即二十五匹帛。

  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在花的上面張起帷幕遮蓋,周圍還編起籬笆保護。為花枝灑上水,給樹根封上泥,移栽過來,顏色依然如故。既然買花能揮金如土,那麼移花之珍若珠寶,也就不言而喻了。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

  家家以弄花為習俗,人人執迷不悟。詩的前面只作客觀描繪,直到“人人迷不悟”,才表露作者的傾向性。不過,“迷不悟”的確切含義是什麼,仍有待於進一步點明。白居易的有些諷諭詩,往往在結尾抽象地講道理,發議論。這首詩卻避免了這種情況。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諭

  有一個種田的老漢,偶然來到買花的.地方。看著這一切,不禁低下頭深深地嘆息。只是這嘆息,沒有人去領會。在熱鬧喧譁的買花場景中,詩人不失時機地推出老農低頭長嘆的特寫鏡頭,以極其鮮明強烈的對比,揭示了當時社會“富貴閒人一束花,十戶田家一年糧”的貧富差距。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一叢顏色濃豔的牡丹花,花價足抵得十戶中等人家所納的賦稅。結尾從田舍翁低頭長嘆中挖掘出潛臺詞,使讀者恍然大悟:那“田舍翁”正是買花錢的實際負擔者!推而廣之,買花者的衣食住行,不都來源於從勞動人民身上榨取的賦稅嗎?這兩句尖銳地反映了剝削與被剝削的矛盾,揭露深刻,諷刺辛辣,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評解

  與白居易同時的李肇在《唐國史補》裡說:“京城貴遊,尚牡丹三十餘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執金吾鋪官圍外寺觀,種以求利,一本有直(值)數萬者。”這首詩透過對“京城貴遊”買牡丹花的描寫,揭露了社會矛盾的一些本質問題,表現了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主題。詩人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從買花場景中發現了一位別人視而不見的“田舍翁”,從而觸發靈感,完成獨創性的藝術構思。敢用自己的詩歌創作譜寫人民的心聲,這是十分可貴的。

  《秦中吟》與《新樂府》不僅體現出共同的諷興時事的樂府精神,而且在內容上也可相互參照。如這首《秦中吟·買花》就與《新樂府·牡丹芳》主旨相仿,不過前者“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之句,更顯驚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