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唐詩《宿紫閣山北村》原文鑑賞

白居易唐詩《宿紫閣山北村》原文鑑賞

  《宿紫閣山北村》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此詩所反映的是宦官掌握禁衛軍軍權、縱容士兵橫行不法的歷史事實,透過對自己借宿經歷的回憶,生動地揭露了中唐時期宦官執掌的神策軍欺壓百姓、為所欲為的醜惡行徑。全詩不加飾修,純用白描,聲態俱作,情景畢露。

  宿紫閣山北村

  晨遊紫閣峰⑴,暮宿山下村⑵。

  村老見餘喜⑶,為餘開一尊⑷。

  舉杯未及飲,暴卒來入門⑸。

  紫衣挾刀斧⑹,草草十餘人⑺。

  奪我席上酒,掣我盤中⑻。

  主人退後立,斂手反如賓⑼。

  中庭有奇樹⑽,種來三十春。

  主人惜不得,持斧斷其根。

  口稱採造家⑾,身屬神策軍⑿。

  “主人慎勿語,中尉正承恩⒀!”

  詞句註釋

  ⑴紫閣峰:終南山的著名山峰,在今陝西西安南百餘里。《陝西通志》卷九引《雍勝略》曰:“旭日射之,爛然而紫,其峰上聳,若樓閣然。”故名“紫閣”。

  ⑵暮宿:傍晚投宿。

  ⑶餘:我。

  ⑷開一尊:設酒款待的意思。“尊”同“樽”。

  ⑸暴卒:橫暴計程車兵。

  ⑹紫衣:指穿三品以上紫色官服的神策軍頭目。挾:用膊夾著。

  ⑺草草:雜亂粗野的樣子。

  ⑻掣(chè):抽取。

  ⑻(sūn):晚飯,亦泛指熟食,飯食。

  ⑼斂手:雙手交叉,拱於胸前,表示恭敬。

  ⑽奇樹:珍奇的樹。此句語本《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

  ⑾採造家:指專管採伐、建築的官府派出的人員。採造,指專管採伐、建築的官府。

  ⑿神策軍:中唐時期皇帝的禁衛軍之一。

  ⒀中尉:神策軍的最高長官。承恩:得到皇帝的寵信。

  白話譯文

  清晨去遊覽紫閣峰,傍晚投宿在山下農村。

  村老見了我,十分欣喜,為我設宴,打開了酒樽。

  剛端起酒杯,還未沾唇,一群橫暴計程車兵衝進大門。

  為首的身穿紫衣,帶著刀斧,亂嘈嘈地約有十幾個人。

  他們奪去我席上的好酒,又搶走我盤中的美。

  當主人的反而退後站立,恭敬地拱著手,好像來賓。

  院子裡長著一株珍奇的樹,種下它已有三十個秋春。

  主人雖然愛惜它,也救它不得,看著他們拿斧頭砍斷樹根。

  他們口稱是為皇上伐木營造的人,隸屬皇上的神策軍。

  主人啊,你千萬沉住氣,不要開口,神策軍中尉正受到皇上恩寵信任。

  白居易詩鑑賞

  白居易的詩在我國敘事詩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首《宿紫閣山北村》,擷取生活中的'一個畫面,敘述生活中遇到的一件小事,以小見大,極其深刻地反映出生活中某些本質的東西,達到針砭時弊的目的。

  此詩首二句寫詩人因為遊覽紫閣峰,夜裡就近住宿在山下老農家裡。此處距離京城長安不遠,可以說是在天子腳下,當地百姓的人身、財物安全應該沒有什麼問題。白居易住宿的這家農戶也似乎較為富裕,見到客人很高興,準備開樽飲酒相賀。“村老見餘喜,為餘開一尊”既表現出這位老農的質樸、可愛,又透露出詩人與平民百姓和諧融洽的關係。展現出一幅純樸的村老敬賓圖。

  然而,賓主二人舉杯尚未暢飲,竟有暴卒一群,挾刀持斧,蠻橫無理地闖了進來,歡快的氣氛一掃而盡。詩人明點暴卒,而不說是土匪盜賊,說明來者非同一般。因為天子腳下,膽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打家劫舍者並不多見。果然,來者不善,“奪我席上酒,掣我盤中”,這夥人反客為主,主人反而斂手錶示恭敬,退避三舍,把自己的財物拱手相讓。而暴卒們奪酒掣之後,將斧頭對準中庭生長三十多年的大樹。

  “主人惜不得,持斧斷其根”,所謂“惜不得”,其實是指“不得惜”,珍惜也沒有用。不難想象,生長三十餘年的大樹,既可美化環境,遮廕庇日,又是絕好的棟樑之材,無端被掠,主人心中是何等滋味。凡此種種,作者僅用“惜不得”三字道出,而主人的無可奈何則盡皆展現。“口稱採造家,身屬神策軍”,這兩句道出了這夥人的廬山真面目,原來竟是吃皇糧的天子衛兵。至此,這夥人何以如此霸道無理也就不言而喻了。神策軍設置於天寶年間,德宗貞元以後,逐漸被宦官所掌握,他們依仗皇帝的寵幸,虎假虎威,氣焰張,欺壓百姓,甚至干預朝政。面對他們的走卒,詩人勸主人慎勿多言,以免惹禍,也就自然可以理解了。

  此詩純用白描手法,如實地敘述他所親自經歷的一件小事,情景逼真,用語尖銳,冷嘲熱諷,毫不掩飾,極其深刻地揭露了德宗時期神策軍擾民劫物的罪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