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引銀瓶止淫奔也》白居易的唐詩鑑賞

《井底引銀瓶止淫奔也》白居易的唐詩鑑賞

  井底引銀瓶

  止淫奔也

  白居易

  井底引銀瓶,

  銀瓶欲上絲繩絕;

  石上磨玉簪,

  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

  似妾今朝與君別。

  憶昔在家為女時,

  人言舉動有殊姿;

  嬋娟兩鬢秋蟬翼,

  宛轉雙蛾遠山色。

  笑隨女伴後園中,

  此時與君未相識。

  妾弄青梅倚短牆,

  君騎白馬傍垂柳;

  牆頭馬上遙相顧,

  一見知君即斷腸。

  知君斷腸共君語,

  君指南山松柏樹;

  感君松柏化為心,

  暗合雙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

  君家大人頻有言:

  “聘則為妻奔是妾,

  不堪主祀奉蘋蘩。”

  終知君家不可住,

  其奈出門無去處。

  豈無父母在高堂?

  亦有情親滿故鄉,

  潛來更不通訊息,

  今日悲差歸不得。

  為君一日恩,

  誤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

  慎勿將身輕許人。

  白居易詩鑑賞

  這首詩列《新樂府》五十篇的第四十篇。詩前小序說:“止淫奔也。”意思是勸止青年男女的私自結合,透過詩人的描寫,這首詩客觀上反映了封建禮教是如何兇惡地摧殘青年男女,扼殺他們所向往的自由戀愛婚姻。詩中對兩個男女青年從私自結合到不幸離異的悲劇作了真實的反映,揭示了造成這場悲劇、尤其是女青年不幸的根源。這在封建社會是一個帶有普遍意義的典型社會問題。詩中刻畫了一個美麗、單純、多情而又不幸的女子形象,深得人們的同情。

  首四句託物以起興,以絲繩斷、玉簪折來象徵男女主人公的自由結合即將成功時卻又不幸中止了。所謂銀瓶、玉簪都是美麗、珍貴但又極嬌貴的物品。銀、玉都有象徵潔白美好之意,暗喻美麗的少女。引銀瓶於井中,磨玉簪於石上,對銀瓶、玉簪來說,都是處於極危險的境地,因此下文引出“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別”的`感嘆。妾是古代婦女自稱的謙詞,她與一個男子自由結合,現在不得不離他而去,正如絲繩斷、銀瓶沉一樣,似乎是註定要發生的。

  這首詩採用了倒敘的手法。在感嘆自己的戀愛象瓶沉簪折般中途夭折後,轉入對美好往事的回憶。少女時代的她是那樣天真爛漫,一顰一笑都顯出與常人不同的風姿,人人都誇她美麗、可愛。她的鬢髮象蟬翼一樣美麗輕盈而有光澤,她的眉毛彎曲而細長。那個時候還不認識他,只是日日跟隨女伴們嬉笑遊玩於後花園中。僅用六句話,詩人就給我們刻劃出一個美麗、單純、可愛的少女形象和她無憂無慮的少女生活。越是美麗的東西,當其遭到不幸,成為悲劇的犧牲品時,就越容易引起人們的憐憫和嘆惜。因此詩人在開頭可謂作足了鋪墊。

  然而,有那麼一天,女主人公在矮牆內耍弄青梅時,遠遠看見一個風度翩翩的少年公子騎白馬傍立在垂柳之下。李白《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青梅竹馬大概是唐時少男少女們時常玩耍的一種遊戲活動。他們一見鍾情,“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他們互訴衷腸,表白自己的傾慕之心。他發誓對她的愛情要象南山的松柏那樣永不枯萎、凋謝。熾熱的戀情打動了這個多情的少女,她揹著父母,勇敢地跟戀人結合了。他們勇敢背離了虛偽害人的封建禮教,向傳統的習慣勢力發起了勇敢的衝擊,然而,處在他們對立面的吃人禮教決不會善罷甘休,它像一張無形的巨網,向這對天真純潔的男女撲來。

  “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頻有言。”這裡,阻撓他們的自由結合的家長(大人),實質上就是封建禮教的化身。因為不時受到閒言碎語的攻擊,這位重自尊的女性,終於決定離開這個家庭。一個追求真正愛情的弱女子是難以與強大的封建禮教相抗爭的。在那個時代,像這樣一個自主追求真正愛情的女子,不但在夫家會受到歧視,就是回到孃家,也會被自己的父母弟妹所鄙棄,她會被看成敗壞門風的不祥之物。殘酷的封建禮教就是這樣直接摧殘著人們的身心。因此詩人最後感嘆說:“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將身輕許人。”看似勸戒,實為嘆息,詩人對詩中主人公的同情遠遠超過了他的勸戒。詩歌的基調因之也變得深沉且凝重了。

  此詩的最大成就在於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單純、美麗、多情的女子形象。除結尾外,整篇作品都是一個不幸女子的內心獨白。刻畫她的美麗不是透過自我欣賞而是借他人口中說出,手法頗高妙。“知君斷腸共君語”,“感君松柏化為心”、“暗合雙鬟逐君去”等語,刻畫少女,貼切自然,充分表現出女主人公的單純、多情。

  開頭以銀瓶、玉簪隱喻美麗的少女,新穎別緻,託此以起興,與下文銜接自然。結尾僅言她出門後沒有去處,不進一步描寫悲劇的結局,餘韻深長,發人深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