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黑板報內容簡短

清明節黑板報內容簡短

  黑板報的作用在於宣傳,傳遞的是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作為引導孩子們成長的教育者,下面給大家提供了清明節黑板報,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清明節黑板報圖片1


  清明節黑板報圖片2


  清明節黑板報圖片3


  清明節黑板報圖片4


  清明節黑板報圖片5


  清明節黑板報圖片6


  清明節的現代詩歌1

  最深情的目送,消失在小路那頭

  不必追,風清景明的憂傷

  墓碑沉默,輕輕撫摸您的一生

  稜角分明

  告別是結束也是開始

  那棵小樹已經長出春天的芽兒

  輪迴裡生生不息的生命

  最暖的陽光,最平坦的旅途

  那是您的護佑和恩澤

  輕輕安放的哀思

  融為每一粒小小的塵土

  每一朵盛開的鮮花

  都是我的愛,我的懷念

  在雙手合十

  清明節的現代詩歌2

  你看 花說開就開了

  讓那些寂寞的樹們有了色彩

  鳥鳴紛紛落在人間

  天空還好 清明雨還在路上

  思念總是提前抵達

  一棵樹 讓土地有了痛感

  一些花開在樹上

  一些草簇擁著墓碑

  這個季節 花香總是

  在淚水中瀰漫

  那些趕路的人 將往事抱緊

  一路上 撒著紛紛揚揚的紙錢

  清明節散文

  清明,放了一個長長的假期,幾天的時間像是被膠袋黏住了一般,停滯不前。

  長長的假期,被綿綿的冷雨和滿地的梨花填滿,找不出一塊空地埋葬我的思緒。

  這樣的時節,全然沒有“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的勃勃生機,亦沒有“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盎然春光。空氣依舊溼潤清冷。這般的意境,大概只有柳中庸的“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能夠恰如其分地表現吧。

  清明,一個紀念亡靈的日子,像是那聖潔的梨花,總是毫無預兆地悄然落下。“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花在短短一夜間,竟在百花齊放的春夜這般淒涼地香消玉殞,這樣慘淡的時光,不覺讓人覺曉“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陰霾的天空,小雨也囉嗦個不停。清明節,也許本不該稱之為節。這個嚴肅的節日,親人齊聚並不是為了團圓。它本身不具備節日的喜慶元素。地下不知多少亡靈在泣飲薑黃酒,地上的人們卻在酣暢地笑吟“葡萄美酒夜光杯”以今人的笑,埋葬昔人的淚。

  如果有一天,在我死去之後,在我的墓碑上又該留下怎樣的描述?一生的流逝,日日如“遙夜沉沉如水”,夜夜似“霜送晚寒侵被”每每玉枕紗廚,清思巧夢,以至“人比黃花瘦”。許許感露於斯“樓上幾日春寒”越發自覺“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遊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未晴”,於懷往事,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細細品味“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待到“滿地黃花堆積,憔悴隕”方曉驚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同樣在這煙雨微寒的時節,韓翃輕描著“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的盛宴,韋應物卻獨自在青草幽澗的秀美中享受著“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愜意。與此同時,杜甫卻飽嘗“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亡國之痛。韓愈輕輕灑墨“楊莢柳家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的謙遜,漫天的煙雨,飄落出韋莊一片“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的哀愁。煙雨綢繆處,杜牧筆鋒濃轉淡,勾勒出一片淡淡的哀愁“清明時節家家雨,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罷了,這晚春,實在不是什麼好時節。清明已然過去。春光不清,春意不明,春寒未失,春暖未至。似如“春至未至,春將去也”一切匆匆即逝。只是,“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清明節裡饃饃香清明節作文

  “哇,真香呀。”我聞到一陣香味,趕緊往廚房跑去,看見外婆正在做清明饃饃,這讓我想起了清明節。它的習俗有踏青、插柳、吃清明饃饃……其中我最喜歡吃清明饃饃這個習俗了。

  怎麼樣做饃饃呢?第一步:我們要準備好材料,有艾草、糯米粉、菜刀、菜板、鍋、鍋鏟、油、水和容器等。第二步:我們將艾草清洗乾淨,用刀切碎,放在一旁備用;第三步:在容器裡面倒入一些糯米粉、水和切好的艾草,用手把它們攪拌好後搓成一個球,再把麵糰球壓成餅狀,放在一旁備用;第四步:鍋中倒入菜籽油,鍋內油冒煙時就放入準備好的饃饃進行煎炸了,饃饃煎炸過程中必須兩面不停的翻動,如果受熱不均的話,饃饃就不好吃。如果想吃軟一點的就煎炸時間短點,想吃硬的就稍稍加長一點時間,但時間太長饃饃就會變糊的也不好吃。所以火候是很重要的。這樣一道美味的'清明饃饃就做好了。

  咬一口外婆做好的饃饃,脆脆的簡直有種說不出來的美味。

  植樹也是我在清明節比較喜歡的一個習俗。因為這個時節春陽照臨,春風飛灑,樹木都會長得又好又快。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就是我喜歡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節的作文:清明節的回憶

  春日裡的四月,便是祭拜先人的時節,長輩們帶著嚴肅的心情而去,而我們這些不聽話的孩子,則是滿臉的笑意,像外出踏青似的,對鄉村有著無限的嚮往。

  童話中的鄉村,有著大片大片金色或淺綠色的麥田。而這裡的三月,遍地的油菜花,應該都開好了吧?約莫一人高的花田,望不到邊際的金黃色,走近仔細地嗅,還能聞到一股太陽的味道。置身其中,彷彿整個世界都是一片金燦燦的顏色。

  花田的旁邊,總是有著一條泥濘的小路,路的兩邊,便是小蝌蚪們的家了。而那兒,也是我們這些頑皮的孩子最終的目的地。小路,相當的難走,令人驚訝的卻是路旁水渠裡的水,竟也這樣晶瑩透徹,暖暖的陽光照射到水面上,小蝌蚪們便沒有了藏身的地方。它們也不驚慌於我們這寫些看到蝌蚪而幸喜若狂的孩子,卻很暇意地漂浮在水面上,成群結隊地享受著日光浴。

  太太的墳,被埋在了山頂,一年沒來,這裡又變化了許多。大人們決定先去探路,留下剛上大學的小姨看著我們。小姨從不管我們,只是一個人座進車內玩她的手機,然後不時探出頭來,叮囑我們:“當心點啊!”我們絲毫不覺得和我們隔著兩輩人,且素未謀面的太太會比小蝌蚪更加有吸引力。往年的三月,天氣應該是很熱了,大家都脫去外衣,穿著彩色的毛衣穿梭在花田裡,金色裡又多出了幾種和諧的色彩。

  花田的中心,有一塊很小的自留地,那兒開滿了大大小小的蒲公英。因為比油菜花矮了好一大截,所以,被保護的相當好。“可是這樣它們就不能旅行拉!”是滿臉稚氣的弟弟,我知道,他剛學過《蒲公英的種子》。一個單純而又善良的孩子。“幫幫它們吧!”弟弟很小心地打碎了蒲公英的‘絨球’,輕輕地將它們捧在手心裡,高興地舉過頭頂靜靜地等待著一陣清風,送蒲公英媽媽的孩子,去別處旅行。有一顆種子飛進了弟弟的頭髮裡:“別拿出來,我喜歡讓它在這兒安家,我能照顧它。”仍是滿是稚氣的臉,可稚氣中卻多了一份堅定。弟弟的聲音,迴盪在花田的上空。

  他的話,像雨水一樣澆灌進土壤裡,流到每一株植物的心裡。

  大人們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很小心地走著,互相撣去身上沾著的綠葉和不知名小花的花瓣。然後滿是斥責地說我們:“你們怎麼搞的?身上弄那麼髒!?快點,過來撣乾淨!”“辰辰,你多大拉?還和著他們瞎胡鬧?!”“聰聰,你手上拿的是什麼?趕快扔掉!”“小蕊,不是讓你看著他們嗎?你瞧瞧!全溼了!”……

  弟弟口袋裡的彩色小石子,撒了一地;聰聰手裡被用來裝小蝌蚪的塑膠袋,被扔進了水渠,濺起了無數水花。它們奮勇向上,但最終,卻是落下,落下。好幾只蝌蚪,被困在了袋子裡,它們用自己的小尾巴,使勁地敲打著袋子。弟弟跑過去,很小心地撥開袋子,放蝌蚪們出來:“走吧!走吧!趕快去找你的媽媽吧!”“叫你別去碰,你偏不聽!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讓人省心!”很響的一個巴掌,弟弟驚呆了,我也驚呆了。眼淚從他的眼角大顆大顆地落下來,打到滿地的彩色石子。他先是啜泣,很小聲的那種,肩膀一聳一聳的;然後便是放聲地大哭,哭聲中滿是委屈和倔強。

  一陣風從天空中飛過,帶著弟弟的哭聲飛過。無邊無際的油菜花,隨著清風搖曳,像妙齡的舞娘,踏著春天的飛毯飛過。

  一切的辛勞,都付之一炬,蝌蚪,石子,油菜花和蒲公英。一切的一切,都隨著汽車的遠離而悄然逝去。我突然感覺到一陣前所未有過的疲憊。那些大片大片的金色;那些成群結隊的生靈;那些五彩斑斕的大地的結晶;那些像白雪或水晶球一般的旅行者以及那些迴盪在花田上空的陣陣爽朗笑聲,都將深深地烙入我的內心深處,慢慢演變成我對於春天,對於鄉村的美好回憶。

  歸來的路上,我一個人座在車子的最後,望著窗外發呆。真的很累啊!“姐姐!”弟弟跌跌撞撞地跑過來,伸出小手,說:“姐姐,你看!” 一棵殘缺不全的蒲公英靜靜地躺在弟弟的手掌心裡。“我剛才偷偷藏在帽子裡的。嘻嘻!我要帶回去給小宇看。”弟弟已經恢復了他的快樂,絲毫不介意也不記得剛才發生過了什麼事。“被你打敗了!”我努力地搖了搖頭,微笑重新佔據了我的嘴角,我又找到了春天:“記得小心收好哦!” 弟弟使勁地點點頭:“這是我們的秘密,好嗎?”“咿!你好象在做廣告哦!”“哈哈哈!”弟弟做了個鬼臉,小心翼翼地把蒲公英又一次藏進了帽子裡,然後唱著不知名的兒歌,再一次跌跌撞撞地跑開了。

  清明節隨筆我眼中的清明節

  幼時的我對清明節的印象是模糊的,現在想來是因家庭條件還可以,不少吃少穿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無憂無慮的童年隨著父親的去世而定格。清明節變得清晰起來,那時的我明顯的感覺到生活的艱辛,還沒到清明節,就數著指頭盼,為了吃上兩個平日吃不到的雞蛋。等到了那天,母親便早早的煮上為數不多的雞蛋,我們姊妹四個便不分大小地搶那個大的雞蛋,往往會爭執不休,最後母親只好出面協調,我們這才高高興興地捧著兩顆熱雞蛋跑到小樹林裡盪鞦韆,霎時樹林上空便盪漾起孩童們的歡聲笑語。快到中午了,“回家吃飯了—”母親那悠長的聲音在村子裡迴盪,我們便隨著這聲音跑回家。午飯過後,母親便領著我們姐弟四人去上墳,路上十歲的我心情變得沉重起來,弟弟妹妹們還小,打打鬧鬧的。到了那裡,幫母親把雜草拔出一片空地,把要祭奠的碗碟擺上,倒酒和上香,過一會,燒紙錢,然後母親盤腿坐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哭起來,我們幾個也都哇哇地哭,那時候不知道勸說母親,直到喉嚨哭啞了才做吧,收拾好東西一步一回頭地回家。現在想起來都感覺好悽慘,經常淚流不止。

  彈指一揮間,我已進入中年,生活逐漸富足,清明節感覺就是為了懷念親人而設,家人和孩子都不喜歡吃雞蛋,煮雞蛋這道程式也省去了,最近兩年,國家對民族的傳統節日重視起來,放小假幾天,清明節過得有滋有味了,老早就聯絡兩個較遠的妹妹,希望清明節那天歡聚孃家。到了清明節,我們姐妹幾個邊聊家常邊包水餃,四個孩子在周圍跑跑跳跳,母親更是高興地合不攏嘴。飯後我們一塊去上墳,一路上,麥苗青青,果樹發芽開花,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美不勝收。對親人的悼念不再那麼傷心,好希望父親九泉有知,能看到現在的好日子。回來的時候,順便挖些地裡的薺菜、苦菜、菊花芽之類的野菜,成為晚上餐桌上的美食。孩子們更是像放飛的籠中鳥,歡呼雀躍,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寬廣和美麗。

  清明節話題作文:清明節掃墓記

  細雨濛濛,透過細膩的雨絲,彷彿能看透街上的行人,就好像“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是的,街上的人不多,嘆,又是一個清明。

  回了老家,在未開桌前,看天未暗又下著幾滴小雨,伴隨著這種天氣走了出去。

  眼前是一排整齊的綠,鋪滿老房子前面那塊地,聽爺爺說那是米麥,他還笑我沒見過這東西。下地後一股清晰的味道撲鼻,似乎是從天空飄下的餘地濺落在大地上,順便還吧藏在土裡的香味帶了出來。是的,這的的確確是大地是味道。上前折下一支米麥,整支米麥裡都沾著春雨,一有什麼動靜,水珠就滴溜溜地滾進葉子於杆的縫裡去。細看這支米麥,有六股,它們還沒成熟,青幽幽的。一粒粒一顆顆,都有以根常常的須沖天向上。爺爺告訴我它們是先長殼再長肉的,成熟後可比現在大多了。

  其實剛進老家的小道,我先注意到的並非這片麥綠,而是遠處院子裡兩棵高達的梨樹以及那漫樹白花。看完這片綠,我就迫不及待地跑是看這片白了,哦不,是雪白。真的很像“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站在這片雪下,滿地都是春風帶下來的花瓣,零零散散,灑灑落落。又回到老房子轉了轉,欣喜發現14年前那棵枇杷樹結果了。有好幾棵枇杷樹在支小小的土地裡孕育,生長。那是14年前媽媽懷我的時候所吃的枇杷,隨便一扔,誰知所扔之處必有發芽,它們與我同歲,與我一起成長。

  時間還早,又與堂哥去了後山,這個小小的村莊依山而建,後山不是一座兒是一片。找了最近的地方上了山。這是一條經常走的路,小時候把整座山都翻遍了,走遍了,玩遍了卻找不到什麼寶藏,今日卻感覺整座山都是寶藏,它正堅守著小時候與夥伴們冒險留下的快樂與回憶。上山依舊做著那同樣的事,走同樣的路,吹一樣的風,卻又不一樣的感受。整座山都沐浴在微寒的春風中,都沉浸在有趣的回憶中。依舊做著看似幼稚的事,採了一大把紅杜鵑,小時候也如此,彷彿上山就是為這片春風春雨滋潤過的紅色似的,時間怎麼過還是如此風塵不變。

  這些植物以及這些山,完好地保留著我的回憶,觸控著空氣,觸控著風,看到它們彷彿打開了記憶,那扇陳舊的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