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熔敘事、抒情、議論於一爐,語言通俗,聲調悠揚,韻律活潑,節奏有致。下面是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⑴

  火山六月應更熱⑵,赤亭道口行人絕⑶。

  知君慣度祁連城⑷,豈能愁見輪臺月⑸。

  脫鞍暫入酒家壚⑹,送君萬里西擊胡。

  功名祗向馬上取⑺,真是英雄一丈夫。

  【註釋】

  ⑴磧(qì)西:即安西都護府(治所在今新疆庫車附近)。

  ⑵火山:又名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魯番。

  ⑶赤亭:地名。在今新疆哈密西南。赤亭道口:即今火焰山的勝金口,為鄯善到吐魯番的交通要道。

  ⑷祁連城:十六國時前涼置祁連郡,郡城在祁連山旁,稱祁連城,在今甘肅省張掖縣西南。

  ⑸輪臺:唐代庭州有輪臺縣,這裡指漢置古輪臺(今新疆輪臺縣東南),李副使赴磧西經過此地。

  ⑹脫鞍:一作“脫衣”。酒家壚(lú):此代指酒店。

  ⑺祗:同“只”。一本徑作“只”。

  【白話譯文】

  六月的火焰山更是灼熱,赤亭道口怕要行人斷絕。

  知道您經常度越祁連城,哪裡會害怕見到輪臺月。

  請您下馬暫進入酒家壚,送您到萬里之外西擊胡。

  功名富貴只向馬上求取,您真是一位英雄大丈夫。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唐玄宗天寶十載(751年)六月。當時,高仙芝正在安西率師西征,李副使(名不詳)因公從姑臧(今甘肅武威)出發趕赴磧西(即安西都護府)軍中,岑參作此詩送別。

  【賞析】

  這首送別詩,既不寫餞行的歌舞盛宴,也不寫分手時的難捨離情。作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說話行事,祝酒勸飲,然而字裡行間卻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盪漾。

  李副使將離武威,遠赴磧西,因而詩的開頭兩句即點明時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經的火山、赤亭這段最艱苦的旅程開篇。“火山五月人行少”,詩人早有吟詠,況六月酷暑。作者不從餞行話別落筆,而以火山、赤亭起句,造成一個特殊的背景,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艱苦、毅然應命前行的豪邁氣概,而一路珍重的送別之意也暗含其中了。三、四兩句在寫法上作一轉折,明寫李氏不平凡的經歷,激勵其一往無前:“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臺月?”這裡“豈能”故作反問,暗示出李副使長期馳騁沙場,早已把鄉愁置於腦後了。“豈能愁見輪臺月”,是盛唐時代人們積極進取精神的'反映,是盛唐之音中一個昂揚的音節。詩的五、六兩句是招呼、勸說的口氣,挽留李副使脫鞍稍駐,暫入酒家,飲酒話別。作者越過一般送別詩多訴依依不捨之情的藩籬,直接提出此次西行“擊胡”的使命,化惆悵為豪放,在送別的詩題下開拓了新的意境。詩末兩句直抒胸襟,更是氣貫長虹:“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祗向”,語氣恭敬而堅決。這既可看作岑參勉勵李氏立功揚名,創造英雄業績,又是自己的理想和壯志。這兩句顯示出作者的英雄豪氣,將詩情推向高潮。

  這首詩熔敘事、抒情、議論於一爐,並且突破了一般送別詩的窠臼,被稱為送別詩的“另類佳作”。其口語化的詩歌語言,產生了親切灑脫的效果;悠揚流美的聲調,也傳達出奔放明快的詩意;自由活潑的韻律和跌宕有致的節奏,顯示出一種豪邁的氣勢,傳達出火一般的激情,給遠行者以極大的鼓舞力量。

  拓展閱讀: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⑴

  輪臺城頭夜吹角⑵,輪臺城北旄頭落⑶。

  羽書昨夜過渠黎⑷,單于已在金山西⑸。

  戍樓西望煙塵黑⑹,漢軍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西出徵⑺,平明吹笛大軍行⑻。

  四邊伐鼓雪海湧⑼,三軍大呼陰山動⑽。

  虜塞兵氣連雲屯⑾,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雲片闊⑿,沙口石凍馬蹄脫⒀。

  亞相勤王甘苦辛⒁,誓將報主靜邊塵⒂。

  古來青史誰不見⒃,今見功名勝古人。

  【註釋】

  ⑴封大夫:即封常清,唐朝將領,蒲州猗氏人,以軍功擢安西副大都護、安西四鎮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後又升任北庭都護,持節安西節度使。西征:此次西征事蹟未見史書記載。

  ⑵角:軍中樂器,吹奏以報時,類似今日的軍號。

  ⑶旄(máo)頭: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星。古人認為它主載胡人興衰。旄頭落:為胡人失敗之兆。

  ⑷羽書:即羽檄,軍中的緊急文書,上插羽毛,以表示加急。渠黎:漢代西域國名,在今新疆輪臺東南。

  ⑸單(chán)於:漢代匈奴君長的稱號,此指西域遊牧民族首領。金山:指烏魯木齊東面的博格多山,一說指阿爾泰山。

  ⑹戍樓:軍隊駐防的城樓。

  ⑺上將:即大將,指封常清。旄:節旄,軍權之象徵。古代出徵的大將或出使的使臣,都以節旄用以標明身份的信物,為君王所賜。節旄用金屬或竹子做成,而以犛牛尾裝飾在端部,稱旄。

  ⑻平明:一作“小胡”。

  ⑼伐鼓:一作“戍鼓”。雪海:西域湖泊名,在天山主峰與伊塞克湖之間。

  ⑽三軍:泛指全軍。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⑾虜塞:敵國的軍事要塞。兵氣:戰鬥的氣氛。

  ⑿劍河:地名,在今新疆境內。一說即今俄羅斯境內的葉尼賽河上游。

  ⒀沙口:一作“河口”,地理位置待考。或指劍河河口。

  ⒁亞相:指御史大夫封常清。在漢代御史大夫位置僅次於宰相,故稱亞相。勤王:勤勞王事,為國效力。

  ⒂靜邊塵:猶言平定邊患。

  ⒃青史:史籍。古代以竹簡記事,色澤作青色,故稱青史。

  【白話譯文】

  輪臺城頭夜裡吹起號角,輪臺城北旄頭星正降落。

  軍書昨夜連夜送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以西入侵。

  從哨樓向西望煙塵滾滾,漢軍就屯紮在輪臺北境。

  上將手持符節率兵西征,黎明笛聲響起大軍起程。

  戰鼓四起猶如雪海浪湧,三軍吶喊陰山發出共鳴。

  敵營陰沉殺氣直衝雲霄,戰場上白骨還纏著草根。

  劍河寒風猛烈大雪鵝毛,沙口石頭寒冷馬蹄凍脫。

  亞相勤於王政甘冒辛苦,立誓報效國家平定邊境。

  古來青垂史名屢見不鮮,如今將軍功名勝過古人。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或十四載(755年),當時岑參擔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判官,是為封常清出兵西征而創作的送行詩。此詩與《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系同一時期、為同一事件、饋贈同一物件之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