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送祁樂歸河東》全詩翻譯及賞析

岑參《送祁樂歸河東》全詩翻譯及賞析

  送祁樂歸河東    岑參

  祁樂後來秀,

  挺身出河東。

  往年詣驪山,

  獻賦溫泉宮。

  天子不召見,

  揮鞭遂從戎。

  前月還長安,

  囊中金已空。

  有時忽乘興,

  畫出江上峰。

  床頭蒼梧雲,

  簾下天台松。

  忽如高堂上,

  颯颯生清風。

  五月火雲屯,

  氣燒天地紅。

  鳥且不敢飛,

  子行如轉蓬。

  少華與首陽,

  隔河勢爭雄。

  新月河上出,

  清光滿關中。

  置酒灞亭別,

  高歌披心胸。

  君到故山時,

  為吾謝老翁。

  岑參詩鑑賞

  祁樂,唐知名畫家。詩中表現了對懷才不遇的祁樂的深切同情,讚揚了他的愈挫愈奮的豪爽性格,也曲折地流露出作者對埋沒人才的腐敗政治的不滿。

  詩為送行之作。先從被送者寫起,刻畫出一個才華橫溢、性格豪放卻屢遭挫折的人物形象。“祁樂後來秀,挺身出河東。”兩句中不僅交待了祁樂的故鄉河東郡(今山西西南部),為篇末“君到故山時,為吾謝老翁”伏筆,而且指明他是後起之秀。“挺身出”三字特別遒勁有力,祁樂這個出類拔萃的人物形象,由此而躍然紙上。然而,這樣一位人才,卻屢遭挫折:

  他到驪山溫泉宮向玄宗獻賦,但玄宗耽於酒色,根本不召見他,他的文才得不到表現和施展;於是,他轉而從軍,希望建功立業以展鴻圖,但“前月還長安,囊中金已空”,依然未被賞識。這當中,隱隱透露出詩人對當時腐敗政治的憤慨,也有“英雄識英雄,惺惺惜惺惺”之意,滿含著深切的同情。在短短六句詩中,寫了祁樂獻賦、從戎、返京三件事,井然有序,意脈貫通,氣勢豪雄。使祁樂這個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接著,作者寫了祁樂在繪畫方面表現出的非凡才能。“有時忽乘興”的“興”,既指創作的衝動和靈感,也包含著胸中的一股鬱勃不平之氣。那江上孤傲的奇峰、蒼梧山上盤繞不去的愁雲以及天台山上那挺拔的青松,自然是他筆下繪出的景物,因為繪畫的生動逼真,掛在高敞的廳堂上,“颯颯生清風”,彷彿真景一般;這幾句詩,作者將寫畫和寫人融為一體,在畫和人的高度統一中,不但看出了祁樂的畫品,也呈現了他的難能可貴的人品。

  同時,詩還透過插敘,以欣然嚮往之意,記敘了祁樂從戎出塞到達新疆火雲山的情形:那盛夏熾熱的赤雲,把天地烤得通紅,連鳥兒也不敢飛,而祁樂卻如轉蓬一般,行走如飛,履險如夷。這種表現,自然是一種大膽的誇張,其中“氣燒天地紅”一句,想象新穎而奇特,但在這誇張中,不僅形象地寫出了邊地夏天的異常炎熱,還表現出了祁樂這位剛強不屈的人物的不畏艱難。他不以自己的挫折為懷,也不懼怕環境的惡劣,仍然執著地走自己的路。四句中,飽和著作者對祁樂品格的讚美。

  最後,作者才逐漸轉寫送行,先用“少華與首陽,隔河勢爭雄”二句過渡,從長安附近的少華山想到祁樂家鄉河東郡的首陽山,隱以雄偉的高山來襯托祁樂形象的`高大和性格的威武不屈,同時也含送別之意。

  然後,作者才寫送別的環境和地點:夜晚,新月自東面的黃河上升起,清冷的光輝灑滿關中,也灑滿長安,為送別蒙上了一層淡淡的哀愁。他們在灞亭臨別之際,痛飲高歌,完全是一派樂觀豪放的氣概。作者將送別的地點安排在“灞亭”,也含有深意。據《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與匈奴戰,失利,“當斬,贖為庶人。頃之,家居數歲…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此處隱以能征善戰而卻受屈於灞陵醉尉的李廣比祁樂,其中流露出作者對英雄無路的憤懣之情。儘管如此,他們仍是“高歌披心胸”.直到最後告別時,詩人才說:“君到故山時,為吾謝老翁。”

  點出別離之意。但就是在這兩句中,詩人也沒有半點叮囑祁樂本人的話,只是讓祁樂轉告作者對祁樂父親的問候。詩人讓祁樂轉告對“老翁”的問候,既是對長輩的尊敬,也是對祁樂的尊重,顯得情真意摯,表現出深切豪爽的友情。

  這首詩,作者從祁樂的氣度、遭遇、才能和性格,一路層層寫來,結構上跌宕起伏,筆致搖曳多姿。中間暗中過渡,逐漸寫到最後的送別,也是鋪墊、烘托,富於曲折變化,充分體現出作者的藝術匠心。全詩一韻到底,讀來音韻鏗鏘,與全詩的豪邁氣勢相一致,表現出內容和形式的和諧統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