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經典賞析

赤壁賦經典賞析

  《赤壁賦》是一篇典型的“文賦”,既有賦體的整齊,又有散文的自由,參差疏落之中有整飭之致;既有詩歌的深致情韻,又有散文的透闢理意。對仗、韻腳使文字極富聲韻之美。隨處用典,使語言含蓄典雅又言簡意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赤壁賦經典賞析,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www.ruiwen.com/wenxue)。

  人教版必修2第三單元是三篇山水遊記散文的傳統名篇,第一篇是《蘭亭集序》,第二篇是《赤壁賦》。兩篇都融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於一體,都抒發了自己對宇宙人生的感悟。王羲之感嘆快樂短暫,人生短暫、無常,警示人們要珍惜。蘇軾則在感嘆人生短暫、渺小、無常之後,不甘消沉,主動解脫,以開闊的思想,豁達的胸襟,走出了悲涼傷感。

  謫居而又生性喜愛山水的蘇軾,在初秋月圓之夜,與客泛舟赤壁。生無限感慨,留萬世美文。

  第一段敘事繪景,交待了遊覽的時間、地點、人物,描繪了月夜赤壁的景色。徐徐清風、緩緩月升、薄霧濛濛,景美;飲酒誦詩,人雅;如御風,如登仙,感覺奇妙。因而“樂甚”,引出下文。

  第二段緊承上段,因樂甚而縱酒,因酒興而放歌。歌中“望美人兮天一方”,所追求的離自己太遠,已是含悲。客因歌而和樂——吹簫,簫聲哀怨,悲涼陡升。

  第三段緊承上段,因樂聲悲涼而詢客(吹奏者),客答之以曹操事而引發的人生感慨——人生渺小、短暫。客之感慨怎麼來的?“都是月亮惹的禍”——因月明而想及曹操的詩句,進而想及曹操,想及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是何等英雄。可即使是“一世之雄”,當年大敗,“而今安在?”“浪花淘盡英雄”,真是“人生如夢”,怎不令人生悲?“一世之雄”尚且如此,何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自然生出“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悲嘆。多麼短暫,多麼渺小,多麼卑下。也可以說,“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是自己眼前的慘淡現實,而“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慘淡人生。怎麼擺脫這慘淡的現實、這悲劇的命運?修煉成仙?又“知不可乎驟得”。於是,只能用簫聲來抒發悲慨了。

  第四段緊承上段,蘇軾勸客。蘇軾是儒家積極用世的蘇軾,也是深諳佛道的蘇軾,還是豁達超然的蘇軾,豈能只是悲慨。他勸客當然就是勸自己:事物的變化如眼前的江水,浩浩蕩蕩不停地流走,可始終還在流,不是“未嘗往”嗎?事物的變化如頭頂的明月,圓而虧,虧而圓,不是“莫消長”嗎?從個體、細節、短時來看,萬物是變化的,若從一類、大節、長期來看(所謂“自其不變者而觀之”),萬物是永恆的;這變本身,也是永恆。這是大前提。我屬於萬物,這是小前提。我也是永恆的.,因而不用“哀吾生之須臾”,“長江之無窮”“又何羨乎!”這是結論。

  或許這隻解決了“哀吾生之須臾”的問題,或許這還不足以完全說服自己。畢竟自己才華橫溢,科場順利,名滿天下,卻不得不這樣卑微。我們可愛的東坡先生這回怎麼突圍呢?“山人自有妙計”。“物各有主”,權勢、名位、利益等等,從來就不是個人能完全掌控的,為什麼非要把它看成自己的呢?在佛家看來,那些人們孜孜以求的東西何嘗不是幻象,以此而生的煩惱不是自己給的嗎?自己的內心把這些統統放下,把現實中不是自己的就看成“非己”,以“非己莫取”之心待之,萬事隨緣,不就解脫了嗎?我蘇軾沒有君王恩賞的權位,但有大自然賜予的清風明月,“ 無禁”而“無盡”。即眼下月夜之遊,不是“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嗎?沉浸於自然之樂,何等逍遙,夫復何求?

  第五段緊承上段,一番勸慰,“客喜而笑”,主客暢飲酣眠。

  上面一路“緊承”,由“樂甚”又回到“喜而笑”,貫通圓轉,自如而又嚴謹。

  結尾的“東方之既白”,既是外界的天亮了,也是內心的天亮了。我讀到這裡,也不為東坡先生委屈了,也是一片“東方之既白”的感覺。

  蘇軾才華橫溢,科場順利,名滿天下,抱負遠大(“渺渺兮予懷”),可現實中卻在黃州過著貶謫的生活,內心怎能平靜。貫穿全文“悲樂”二字,東坡因儒而悲,因佛道而解。東坡何以亦儒亦佛道,應源於其達觀的可現實可超然的個性。

  既有儒家的積極進取,又有道家的順其自然、佛家的隨緣破執,達觀、樂天,灑脫,豪邁,這樣的蘇軾,可愛極了。

  月是文中最重要的意象。“七月既望”,皓月當空,因而“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因詩中歌詠“美人”,故而下文作歌曰:“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表達了蘇軾積極用世的心理。月又引出客對“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的聯想,而這是曹操求賢若渴的詩句,也表達了蘇軾的用世心理。

  月是“既望”之圓月,自己處遭貶之低潮,構成反差;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構成類比;月永恆,人短暫,構成襯托。“抱明月而長終”,月是美好的仙境,引人追求而不可得。“山間之明月”,月是人間的美景,讓人享用不竭。

  一輪明月,在東坡筆下,意蘊無盡。

  這是一篇典型的“文賦”,既有賦體的整齊,又有散文的自由,參差疏落之中有整飭之致;既有詩歌的深致情韻,又有散文的透闢理意。對仗、韻腳使文字極富聲韻之美。隨處用典,使語言含蓄典雅又言簡意豐。

  《赤壁賦》是蘇軾“之無盡藏也”,讓我們這些後學者“之所共適”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