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書書》公開課優秀教學設計

《答謝中書書》公開課優秀教學設計

  引導語:《答謝中書書》是南朝文學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答謝中書書》公開課優秀教學設計,希望能幫到大家,還要了解更多資訊,請關注應屆畢業生文學網(http://www.ruiwen.com/wenxue)。

  《答謝中書書》公開課優秀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答謝中書書》是一篇山水小品,僅用了六十八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抒情議論,各類皆備。可謂尺幅能容千里。本文的特點首先表現在優美的意境上“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寫景,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大自然勃勃生機,透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主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己相融合的生命愉悅。另一方面,本文結構縝密、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另外,這篇小品語言極富特色,以四言為主,很是整飭,最後,以長句收束,猶如滔滔急流,瀉入大海。《答謝中書書》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雖然沒有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卻以其高超的藝術,創作了具有相當美學價值的精品。

  二、學情分析

  學生雖然已經到了八年級,但文言文基礎較薄弱,閱讀能力偏低,思維能力、審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學時,必須指導學生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疏通文意並積累重點詞語,在理解感知的基礎上懸著恰當的角度對詩歌進行賞析,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情操。

  三、教學目標

  1、能夠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誦讀能力。 2、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理解文意。

  3、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畫面的精美,語言的精練,優美的意境, 4、引導學生體會文中蘊含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品味、積累寫景的優美語言。

  教學難點:理解親近自然歸隱山林的志趣,體會文中蘊含的熱愛自然思想感情。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麗的。古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莽莽神州,高山大嶽,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畫的風光無不讓人心動神搖,今天我們來學習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共同欣賞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品味一首流動的山水詩。 (板書課題 作者)

  二、(首先看文章的題目和背景)

  1題解: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2作品背景: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盪,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並作為對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陶弘景寫給謝中書(謝徵)的一封書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古代文人們 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並作為對友人的安慰。 這篇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三、齊讀學習——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一)朗讀:

  1.教師範讀課文。

  讀畢,教師提示朗讀節奏: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yù)其奇者。

  2、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品味四字句的節奏。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奏、韻律、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再次朗讀課文,鞏固理解。 【解釋下列詞語】

  (1)五色交輝:這裡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

  輝,交相輝映。 (2)四時俱備: 四時,四季。 俱,全都。 (3)歇:消散。 (4)夕日:夕陽。 (5)頹:墜落。 (6)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鱗,指代魚。 (7)康樂:指謝靈運,東晉人,是謝玄的孫子,襲封為康樂公,故稱之為謝康樂。 (8)與:參與,這裡指欣賞。 (9)奇:指奇山異水。

  【全文翻譯】: 山川景色的美麗, 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讚歎的啊。巍峨的山峰聳人云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嗚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四、理清思路。

  明確:從結構劃分,全文可分三部分

  (一)、“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

  (二)、中間的寫景部分,先仰視“高峰入雲”,再俯視“清流見底”,接著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後分“曉”與“夕”兩層來寫。 (三)、結尾以感嘆總括前文。

  五、賞析寫景,體驗感情

  根據文中寫景的語句,體會作者寫景的特點。(教師稍加點撥。)

  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勝收,美在何處呢?你腦海中浮現了怎樣的畫面? 點撥、講解:

  (1)作品首先為我們呈現了山水相映之美。

  “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山的峻峭,水的明麗。

  山的倒影給水鋪上異彩,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2)其次是繽紛的色彩之美。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藍天作背景,綠水為襯托,絢麗動人,美不勝收。

  (3)第三是晨昏變化之美。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寫的是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時,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將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是一幅多麼熱烈歡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靜幽寂的暮景。表現了萬物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襯托這裡大自然的無限美好。

  三種美交替出現,構成一幅美麗迷人的山水畫卷。

  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提問:想想,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認為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有的認為流露了現實歸隱之意,等等。

  教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點撥:

  文章最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 文章開頭寫道:“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實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自得之態。“自康樂以來。未復能有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字裡行間,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總之,全文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2.學生齊背課文,仔細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總結全文:

  同學們:孔子曾經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古今仁人智士用他們膾炙人口的文章寫盡了山川草木的秀色,讓我們去品味,讓我們去感懷。其實,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真切自然的靈性感染著我們,只要我們用明亮的大眼睛,用寬廣的胸懷去發現,去感悟自然,感受生活。我們的陽光將會變得更加燦爛,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無限的美好。

  八、板書設計

  1、背誦課文;

  2、完成課後習題;

  九、課後反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