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遲子建訪談錄

閱讀 遲子建訪談錄

  引導語:遲子建,她文字的美如同深巷中的酒,少有吆喝,卻沉醉迷人,她帶給人的感動,雖不是轟轟烈烈,可點點滴滴都滋潤心間。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遲子建訪談錄

  記者:評論家認為你的小說是“本色寫作”,你是一個人如其文和文如其人的“本色作家”。你認同評論家對你所做的這個歸類嗎?

  遲子建:不太認同。小說是用文字搭建的想象世界,而作家是會思想的人,內心世界可以說是既複雜又單純的,用文字反映出來的世界是既客觀又離奇的,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作家的性情,卻不可能完全浸透作家所有的情感。所以說,一個作家不可能做到完全“本色寫作”。每個作家都有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而這不可能透過作品完全展現出來。

  記者:還有評論家說,你的小說都是在向後追尋人類的精神家園,是一個在追憶中懷想的“逆行的精靈”。你覺得這種評判恰當嗎?

  遲子建:應該說,評論家作這樣的評判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也是有根據的。但可能每個人對歷史的理解有偏差。我的小說是寫到歷史,但並不是向後看。其實,我們所經歷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不斷逝去,不斷地成為當下的歷史。昨天的事是歷史,即便我的作品在關注當下,完成時也變成了關注歷史。只不過,我對遠的歷史比對近的歷史更感興趣,因為我認為有距離的歷史可以看得更客觀;而在寫近的當下時,歷史的客觀性容易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

  記者:其實,你很多的中短篇都是在關注當下。

  遲子建:是的,我的中短篇幾乎都是當下題材的。評論家說我在向後回溯,是因為大家對歷史出發點的判斷不一樣,在理解上有偏差。

  記者:你的小說多以故鄉東北為故事背景,你也曾經說過,故鄉是你最大的創作源泉。不知道在你以後的創作中,是否還會固守在故鄉的土地上?

  遲子建:一個作家,如果能把自己熟悉的地方寫深寫透,寫到八十歲能寫完就很不錯了。很多作家在評論家的影響之下,總想求大求全,多方突圍,到頭來可能反而沒有一樣能做得好。而評論家也常擔心作家以某個固定的地方為寫作背景,題材會枯竭。我覺得,完全不必有這種擔心。就像挖一口深井,當井水源源不斷地冒出來之後,就永遠都不會枯竭。

  我有一部分作品並非寫故鄉,但如果評論家把我的所有作品都歸入與故土有關的寫作,我也不否認。我的寫作會有漸變,不同的作品會呈現不同的風貌,但不會刻意求變,更不會脫離我的故土去寫作。

  記者:在你的小說中,可以看到你作為一個女性作家獨特的感受力,這種感覺的敏銳性非一般人能比。這是不是你一直保持高產寫作的原因?

  遲子建:有一定的關係吧。文學寫作是一種安慰心靈的方式,也是一種對內心感受力的推動。這種感受力我想是與生俱來的。我從小就對萬事萬物的變化特別敏感。這種能力,應該是無法複製的。

  記者:你的小說,總是由小人物的具體生活構成,即便是《偽滿洲國》這樣以一段歷史為題材的長篇,也堅持“以日常生活去展現歷史”。但到了《額爾古納河右岸》,雖然你並未放棄過去的風格,卻講述了鄂溫克民族上百年的興衰史。它觸及的是民族文化的題材,可以說是宏大題材,你是有意向宏大題材靠攏嗎?這是否是你今後寫作的一個轉向?

  遲子建:我個人認為,《偽滿洲國》才是宏大題材,而《額爾古納河右岸》寫的是一個弱小民族。但不管如何,堅持“以日常生活去展現歷史”的風格沒有改變。我之所以選擇了這個題材,是因為我熟悉這個民族的一切。在我親眼看到的事實中,我深切感受到,在全球化的程序中,一些文化在喪失,一些文化被人以文明的`名義扼殺掉。因此,我特別想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下來。在一百年的歷史中,我感受到蒼涼和悲涼。歷史不是斷裂的,一百年前的生活,依然還在延續著。雖然它在現實中退縮,但歷史和現實並沒有嚴格的分割。評論家把它看做是一個宏大題材,或許是站在靜止的角度來看待歷史了。其實,一百年並不一定就宏大,而一天也可能是宏大的。正如我在這本書的後記中所說,我講述的是這支部落式微的過程,是一首輓歌。(選自《作品》,有刪改

  閱讀訓練

  (1下列對訪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評論家認為遲子建是個“本色作家”,但遲子建認為,客觀世界既客觀又離奇,她不可能做到完全“本色寫作”。

  B.“逆行的精靈”的意思是,遲子建的小說以追憶歷史為主要內容,寫得精彩,猶如精靈一般令人喜愛。

  C.遲子建認為,寫近的歷史時,歷史的客觀性容易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而寫有距離的歷史則可以避免這種弊端。

  D.遲子建以挖井為喻,說明自己在今後的小說創作中,將挖掘新題材,擴大寫作範圍,讓自己的寫作源泉永不枯竭。

  E.作為一個女性作家,具有獨特的感受力是遲子建能夠保持高產寫作的重要原因,而且這種感受力是天生的。

  (2從文中看,遲子建認為自己的小說具有哪些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文中看,記者和遲子建本人對《額爾古納河右岸》的評價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種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說“其實,一百年並不一定就宏大,而一天也可能是宏大的”,這句話給了你怎樣的人生啟示?請結合文章內容進行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