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子建小說細節描寫的魅力

遲子建小說細節描寫的魅力

  遲子建特別善於捕捉生活中那些意蘊豐富的事物,然後給以繪聲繪色的藝術再現,這彰顯出遲子建細節描寫的功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遲子建小說細節描寫的魅力,歡迎閱讀與收藏。

  遲子建小說細節描寫的魅力 篇1

  讀遲子建的小說,第一感覺就是落寞惆悵的溫暖、美麗繾綣的蒼涼,這種感覺源於遲子建小說細節描寫的功力。遲子建不僅熟悉生活,而且具有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她特別善於捕捉生活中那些意蘊豐富的事物,然後給以繪聲繪色的藝術再現,這些細節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渲染典型環境、昇華主題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彰顯出細節描寫的魅力。

  一篇小說要想塑造出豐滿的人物形象,需要在細節上用全力,只有把極微小的細節都描摹好,才能傳神地刻畫人物形象。正如金聖嘆在評價《水滸傳》時所云:“蓋其敘事雖甚微,而其用筆乃甚著,敘事微,故其首尾未可得而指也;用筆著,故其好惡早可得而辨也。”

  遲子建深得“敘事微而用筆著”的精髓,她的小說細節描寫看似很隨意,其實卻很講究藝術表現的章法。在中篇小說《青草如歌的正午》中,陳生是遲子建著力塑造的一個人物形象,他卑微而弱小,在生活中受盡了磨難與欺辱,但他卻堅韌、頑強,對世間萬物充滿愛意。同村人王來喜家的馬流淚不止,想讓陳生殺掉它,陳生到王來喜家看馬時,作品中有這樣一段細節描寫:“陳生並沒有找地方坐,他還是到馬廄去了。他首先察看槽子裡的草,用手一摸比較乾爽,放到鼻子下也沒聞出黴味,這才放心地又去看牆角裝豆餅的袋子。豆餅也新鮮著呢,陳生嚐了一小塊,覺得自己都能吃,香而微甜,馬不會消受不起的。至於飲馬的水桶,陳生將其中的剩水舔了舔,沒覺出什麼異味,陳生就兀自嘆息一聲,說:日子過得好好的,怎麼說淌淚就淌淚了呢?陳生便想這匹馬興許是老了,走到窮途末路了,因而感傷落淚。”在這裡,陳生的“摸”、“聞”、“嘗”、“舔”到最後的“嘆息”、“落淚”,這一連串動作讓我們看到了他善良、溫情的一面,他同情“流淚的馬”,他覺得馬是為自己命運多舛、飽受磨難與欺辱而流淚,“一年四季不讓它著閒,有時還把它租出去讓外來的人耍,它不傷心才怪呢”。在這裡,遲子建透過對陳生看馬的細節描寫,表現的不僅是對馬的同情,更是對與馬一樣的人的同情,“作品透過對生存個體曲折、艱難的生命歷程的展現,凸顯了生命的受虐與反抗、屈辱與高貴,體現了作家對平凡的生命個體生存狀態與精神處境的關懷與思考。”的確,人們不僅應該同情、善待、尊重馬,更應該同情、善待、尊重像馬一樣勤勞、弱小的人。

  遲子建不僅善於透過細節描寫來展示人物的思想與性格,還善於透過細節描寫來渲染典型環境,深化、昇華小說的主題,揭示生活的真諦。遲子建小說中的環境細節描寫筆墨生動傳神,審美意蘊盡藏其中,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在《親親土豆》中,主人公秦山患肺癌去世後,妻子傷心地用土豆為丈夫堆墳,文中有這樣的細節描寫,“只見那些土豆咕嚕嚕地在墳堆上旋轉,最後眾志成城地擠靠在一起,使秦山的墳豁然豐滿充盈起來。雪後疲憊的陽光掙扎著將觸角伸向土豆的間隙,使整座墳洋溢著一股溫馨的豐收氣息。”當妻子離開時,“墳頂上的一隻又圓又胖的土豆從上面墜了下來,一直滾到李愛傑腳邊,停在她的鞋前,彷彿一個受寵慣了的小孩子在乞求母親那至愛的親暱。李愛傑憐愛地看著那個土豆,輕輕嗔怪道:‘還跟我的腳呀?’”這處環境細節描寫烘托了一種詩意而又憂傷的氛圍,它委婉地表達了這對夫妻間的深厚感情,妻子想讓丈夫在他熱愛的故鄉土豆的簇擁下進入天國,而這個土豆彷彿是秦山的化身,他不捨得離開妻子,想永遠留在妻子身邊。這個溫馨感人的細節描寫使死亡也有了浪漫和詩意,它暗示秦山並沒有死,他與妻子還保持著精神上的溝通,這種難捨難別的暖暖的夫妻之情超越了生與死的界限,使小說充滿了哀而不傷的溫馨情調。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的景物描寫同樣意蘊深刻,試看下面幾處細節描寫,“烏塘的色調是灰黃色的。所有樓房的外牆都漆成土黃色,而平房則是灰色的。”“烏塘一年之中極少有幾天能看見藍天白雲,天空就像一件永遠洗不乾淨的衣裳晾曬在那裡。”“烏塘的雨是我見過的世界上最骯髒的雨了,可稱為‘黑雨’。雨由天庭灑向大地的時候,裹挾了懸浮於半空的煤塵,雨便改變了清純的本色。烏塘人因而喜歡打黑傘。眾多的打黑傘的人行走在縱橫交錯的街巷中,讓人以為烏塘落了一群龐大的烏鴉。”這些景物的細節描寫渲染了一種黑暗與骯髒,給人難以言說的壓抑感,這恰好契合了小說的主旨,作家要批判的'恰是現實的黑暗與殘忍,作家透過這些混沌不堪的景物傳達了自己對現實醜惡的隱憂與痛心。小說結尾的景物描寫更是昇華了小說的主題,在月光的洗禮下,逝去的愛人的鬍鬚化成了美麗的蝴蝶,詩性的細節暗示著主人公超越苦難的能力,暗示著其向死而生,卸下了個人的苦難與傷痛,用悲憫和感恩的目光注視世間萬物。

  真實、細膩、傳神是遲子建小說細節描寫的最大特點,無論是塑造人物形象,還是渲染環境、昇華主題,遲子建都能在忠於生活真實的基礎上,以精準、鮮活的細節描寫使小說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與長久的生命力。

  遲子建小說細節描寫的魅力 篇2

  遲子建散文透著大自然與人物和諧之美的氣息,氣息中那些個憂鬱的靈魂,宛如唱著一首悽傷優美的歌。遲子建良好的藝術感覺,可以讓我們透過文字,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她敏銳的才思和靈動的氣息,讓人感到回憶的醇香、溫暖,足夠讓人感動一輩子。

  遲子建的散文有遲子建對童年生活的追憶,有現實生活的寫照,有出訪外國的隨想,而更多的是對故鄉生活的回憶與追念。她詩思中的寧靜,彷彿讓我們感受到一副中國雪天的風情畫,在冷色調中,有融融的暖意。

  遲子建作為一名女性作家,在散文創作上有著天生的親和力,女作家敏感、細膩、唯美的特質,使她的散文有一種自然優美直達人心的魅力,她的散文,是有質地的散文,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依然鮮活地存在著的。

  《撕日曆的日子》全文以日曆為線索從撕日曆到翻檯歷,從一個側面寫出了作者從小到大,從農村到城市的生活軌跡,從散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遲子建內心深處最真實質樸的情感世界。她借撕日曆來抒發自己的感情,既自然不做作又使表達質樸動人溫婉柔情。有0000別人家的日曆是不撕的,我們家的日子是一個也留不下來,統統飛走了,因為我那雙不安分的手,兩者的對比,更提現除了我們家對時間流逝更深刻的感受。

  早晨一睜開眼,我爬出被窩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穿衣服,而是赤著腳去撕月份牌,凡是黑體字日子要隨手丟在地上,而到了紅色的日曆便親切地看看,生動體現了小孩子的天真可愛,而當我賴床,父親便把狗放到屋裡,狗狗叫我起床,生動體現了一家人溫馨和諧的畫面,濃郁的生活氣息讓人神往。

  作者對舊檯曆的珍惜,既是對溫馨歲月和成長經歷的回味,又流露出對時光易逝歲月如歌的感慨與惆悵,舊檯曆上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感,讓作者既可以回望過去,讓歲月永恆,也可以思考未來,讓見解更加深刻。

  遲子建小說細節描寫的魅力 篇3

  它是如此安然地出現在我面前——阿央白。晨光瀰漫了空悠悠的山谷,它面朝著鳥聲起伏的山谷,把它那驚世駭俗的美一覽無餘地展現在我面前。

  石鍾寺石窟的第八窟便是它了——阿央白。它是一尊刻有女性生殖器的石窟,據說是白族先民原始崇拜的特殊雕刻。它同周圍石窟中的菩薩、南詔國王及侍從、天神、力神、古代波斯國人等等坦然地相處在一起,以其渾然天成的美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只有這尊石窟下的一塊圓石,才被千古不絕的朝拜者給跪出兩江深深的凹痕,那麼觸目驚心的凹痕。

  我遠遠地看著它,它的黑褐色的質地、輪廓分明的曲線、睥睨世俗的那種天真無邪的氣質。我們就在那一瞬間溫存地相遇了,陽光在它的身上浮游著,它似乎就要柔軟地熒熒欲動,就要流出一股瑩白芬芳的生命之泉。

  沒有嘈雜的交談,靜悄悄的風、靜悄悄的陽光在我們之間穿梭著。它靜悄悄地立在這裡已經有許多個漫長的世紀了。它沐浴著風聲、雨聲、月光、陽光,這一切都沒有損害它的容顏。它是古老的,同時又是年輕的;它是蒼涼的,同時又是青春的。我注意到,周圍許多處石窟在戰事中遭到破壞,菩薩斷了胳膊、侍從少了腿,而許多頭像都面目模糊。獨有它,阿央白,它依然完整無缺地出現在我面前。就連邪惡的手都不敢觸及它,看來真正的美本身就能驅除邪惡。

  阿央白出在莊嚴肅穆的佛教聖地曾招致了種種非議。有人說這純粹是後人出於對佛教的褻瀆而導演的一場惡作劇。他們認為阿央白不潔、不貞,怎麼可以把生殖器赤裸裸地雕刻在石頭上呢?

  我無意揣測這尊大約誕生於唐宋時期的雕刻其用意究竟是什麼,也許雕刻者雕厭了充滿神話色彩的菩薩、天神,雕厭了國王和歌舞昇平的場景,雕厭了他們不可觸及的事物,所以他們才雕出一副顯赫的女性生殖器,因為只有它,才能給人以最溫存、親切、可知的感覺。也許雕刻者只是發現了一大塊黑褐色的石頭,他產生了豐富的聯想,於是女性生殖器的輪廓就在上面顯現了。

  當然,一切揣測都只能是假想。不管怎麼說,阿央白誕生了,而且存在下來,並且將要獲得永生。雕它的人沒有留下名字,但我覺得當他用刀鑿劃出一道道痕跡時,他一定是斂聲屏氣用心在雕刻。雕它的人一定是個心性很高、懂得溫暖的人,也是一個真正懂得藝術之美的人。我與阿央白邂逅的一瞬,我便於無形中看見了一雙手拂名而過的痕跡。那隻能是一雙男人的手,只有男性的手才能使女性的美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解放。

  晨光湧動著,我和阿央白同樣沐浴著光明。我走近它,仔細端詳它,我其實是在端詳自己。它經久不衰的魅力在於它的真實、凝重和生動。它可以感知語言,它的深處曾攪起多少令這世上男女流連忘返的波瀾——萬劫不復的波瀾。對於它,世俗的一切揣測都是毫無意義的了。可我仍未能免俗,試圖還想為它所招致的非議做一番開脫。它躋身於佛教聖地,是否提醒人們,能做佛的思考該是由人開始的,而不是由神開始。只有人才能思考宗教和哲學,而人是從母腹中啼哭著爬出來的,阿央白是我們生命的視窗,我們的思想在做無邊無際的精神漫遊時,不要忽視生命本身的東西。沒有生命,一切都不會存在。

  當然,這些念頭只是一閃即逝。在阿央白麵前,你所需要的只是安詳的目光。我一遍遍地注視著它,由遠及近,由近及遠,這時陽光更加濃郁了,它使阿央白煥發出一股流光溢彩的美。

  阿央白的美在於它赤裸裸地將人們引以為神聖或邪惡的東西公之於眾,這樣神聖和邪惡就不能依附它而存在,它只為它自己而存在。猶如一枝嬌豔異常的金黃色喇叭花,在深山野谷中搖曳著,釋放著它那安靜、炫目、動盪而悠久的美。

  遲子建小說細節描寫的魅力 篇4

  這篇散文可謂“小中見大”的典範。中心事件無非是寫“一隻蟲子一往無前地朝著佛龕進軍”。從題目可想而知,一隻卑微的蟲子而至於“驚天動地”,那它一定是深深地震撼了“我”、感染了“我”甚至羞煞了“我”。我們不禁要問,這隻蟲子究竟長得何等模樣,又因為什麼做出了何等壯舉,進而表現出了何種精神氣概?題目《一隻驚天動地的蟲子》,設定懸念,吸引讀者急切讀下去一看究竟。

  然而,作者好像在有意吊我們的胃口似的,她絲毫無意一上來就為我們介紹和描寫這隻蟲子,而是不惜花費大量的筆墨,寫小時候的“我”對蟲子的“不陌生”、蟲子帶給我的樂趣和我常拿蟲子惡作劇;寫自己成年之後移情別戀太多的事物而唯獨把蟲子給淡忘了;然後才筆鋒一轉,寫到“去年的春節,我卻被一隻蟲子給深深地震撼了”,寫到自己對蟲子態度的變化和我當時灰暗、孤獨、迷離、茫然的心境。這一層層的鋪墊,為的是對比襯托,先抑後揚,可謂別有匠心。

  接下來,作者的目光和筆觸便再也沒有離開過這隻蟲子。乍看並不起眼、行動也似漫無目的這隻蟲子,原來竟是一位好奇心強、沉著冷靜、目標明確、堅定執著、不畏挫折、英勇頑強的“將軍”、“戰士”,“一個身子小小卻揹負著偉大夢想的英雄”!為了渲染這隻蟲子的“驚天動地”,作者極盡描寫之能事,綜合運用了諸如想象、誇張 、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手法, 將這隻蟲子寫得既生動形象而又富有靈性,表達了作者的崇敬與讚美之情。

  遲子建小說細節描寫的魅力 篇5

  縱觀全書,若論哪篇散文最令我印象深刻,無疑便是這篇《時間是怎樣地行走》了。時間,這種抽象而又真實存在的東西,永遠地行走著,不曾停息。它不會因為在世外桃源而停下腳步,也不會因為戰火的紛飛而止步不前,它永遠都藏在鐘錶裡,“滴答,滴答”————不緊不慢,氣定神閒,好似一首隻有一個節奏的歌。只不過,世人皆認為這是一首充滿悲涼的歌罷了。

  神說:“要有光“,於是就創造了光。那這匆匆不停的時間又從何而來呢?幾萬年來,恐龍消失了,殘暴的紂王消失了,四方來賀的大唐消失了,就連當時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元帝國也消失了,唯有時間,還是那般無二。風霜雪雨,潮漲潮落,河流漲了又枯,花開了又落,在日月星辰中,在夢中,在一場去了又來的寒冷和飛雪中,地老天荒,我們的手卻挽不住它的去留。

  明明是它伴著我們在生命中行走,然而有一天,朋友不見了,父母不見了,甚至我們也不見了,它卻仍然在其他人的身邊行走。也許我們就是它之中的一滴小水珠,而它卻是洶湧的大潮,我們從後浪變成前浪,又從前浪變成了一行水漬,在無限的奔湧中化為塵土,成為後人眼中的歷史。

  不正是這樣麼?百年黃圖霸業,過眼煙雲耳。從這個天地誕生起,它就那麼不朽而又亙古的存在了。對這無限大的天地來說,它是那麼短暫,短暫的匆匆一瞬;它又是那麼漫長,漫長的天長地久,何況是我們人類呢?無二,我們只能任由它與我們匆匆而過,在我們青春的臉上劃上滄桑;在我們烏黑的髮絲中添上白雪。輝煌的宮殿會變為廢墟,明亮的刀劍會變為廢鐵,在它的行走中,一切都只是曇花一現,它也許還會永恆地走下去,直至空間的盡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