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子建作品中生態美學特徵淺析

遲子建作品中生態美學特徵淺析

  遲子建是一位具有社會責任感,具有生態思想的當代作家,其作品中的生態思想值得我們去慢慢體味。

  生態學來源於生物生態學,是對生態問題的研究的一門全球性學科。當今社會,生態學已經廣泛的與文化、哲學、美學聯絡在一起,從而引起人們對生態問題的研究和關注,並且引起激烈的討論。雖然美學界對生態學的研究正處於起步階段,但是已經形成了生態美學,作為一門多學科的綜合性應用學科,它的理論指導是生態的世界觀和生態的文化觀,是一種對學術的創新。生態美學具有生態美,具有自然美,具有技術美,具有功能美。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與生態環境關係協調化,使人類社會與生態環境和諧相處,最終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著名作家遲子建的作品中就充斥著生態美學的觀點與理念,讓讀者在對遲子建作品的品讀中,被其作品的生態美學所深深吸引。

  一、 遲子建作品中生態美學的生命之美

  生態美學作為一門綜合類的學科,更加註重對人類所處的生態系統的觀察,將人的生命作為前提條件,以生命系統的關聯和運動作為出發點。可見,生命觀是生態美學的理論基礎點。這也是遲子建的文學作品中為什麼如此關注生命的根本原因,遲子建作品中對生命的的關注主要表現在其作品中死亡意識的流露。作為一名傑出的文學創作者,遲子建作品對生命的關注表現出常人難以企及的清醒、深刻。在遲子建的代表作《死亡的氣息》中,她用充滿詩意的語言向人們陳述這一嚴肅深沉的話題。其中“死亡一旦飢餓了,它便張開血盆大口劫掠人”這一句在遲子建的筆下將死亡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出來,讓原本抽象的死亡不在那麼抽象,讓讀者可以深深地體會到死亡的具體含義和內容,可見,遲子建對死亡的深刻理解,這得益於遲子建的生活經歷,她經歷了喪父的痛苦之後,就對死亡的理解更加深刻,正是對死亡的深刻理解,使得遲子建在對生命的描寫時,遊刃有餘,並且在文學作品中對生命的描寫更加註重對生命的生態美的表述,讓原本驚悚的死亡表達得如此之“美”。

  二、 遲子建作品中生態美學的'自然之美

  遲子建出生在黑龍江漠河,從小就對自然擁有男性難以比擬的敏感性,正如在接受採訪中說:“我想我若生為男性,也許不會成為作家,因為男性往往對大自然不夠敏感,而我卻恰恰對大自然無比鍾情,才創作了無數人生的感慨和遐想,正是自然之美支撐著我的藝術世界。”可見,遲子建對自然的熱愛,並且盡最大努力融入到自然之中。同時,遲子建對自然的理解絕不是侷限在單純的自然世界,而是一種可以像人一樣呼吸,像人一樣有情感,像人一樣擁有靈性的事物。這也變成了遲子建文學作品中人物命運的棲息地。在遲子建文學作品中往往流露著一種獨特的意識追求,這種意識表現在對大自然的親近,與自然融為一體,對心靈自由的追求,讓生命獲得其獨特意義的存在形式。遲子建作品所要表現的人物就是那種能將自己生命與大自然結合在一起的角色,讓其生命充滿自然之美,用自然之美來昇華情感,用自然的澄明燭光,將人自身的劣根性過濾,讓人達到一種自身的完善,讓人類始終保持對人性的真誠祝福,保持對美好的不斷呼喚。自然是自由原始的,自然之美在很大程度上展現了生命的本質和人類的慾望追求,在遲子建的文學作品中,對自然界的描述可以讓讀者在充分理解文章更深層次思想的同時,感受到字裡行間的自然生態美,淨化心靈。

  三、 遲子建作品中生態美學的精神之美

  精神世界是人類所獨自擁有的,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的審美關係是生態美學的重要課題。人與社會的關係可以具象到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關係好壞,具體到遲子建的文學作品中,對生態美學的精神世界的表述可以具體到人們對幸福的追求。遲子建對幸福的界定,更大程度上是一種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對人類而言,幸福應該是源自人類心靈的自由和快樂,與外在的物質世界是沒有必然聯絡的,正如她的《熱鳥》中對少年趙雷離家出走以及感情變遷的描寫中,更能瞭解到遲子建對幸福的理解,以及遲子建的精神世界,她對精神世界美好的追求與嚮往。在遲子建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意識到人與人互動性的重要性,人與人良好的互動關係往往可以實現對幸福的追求,達到精神世界的滿足。

  結語:

  遲子建的文學作品對生態美學的描寫是深刻和引人發省的。正是遲子建對生態美學的關注,表現了人們對完整、幸福生活的追求。讓我們找一個愜意的環境,慢慢的品讀遲子建作品的生態之美,重拾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最近訪問